砼道路的施工方案(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5942
2022-07-27
4頁
85.52KB
1、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一、砼路面做法,如圖二、混凝土配合比1、將計劃用于每一處機械化施工和小型配套機具施工的混凝土路面的水泥、碎 (礫)石、砂、外加劑等材料在用于工程之前5天委托中心試驗室按有關規定的標準方法要求進行原材料試驗和混合料組成配合比設計.配合比設計應包括混凝土彎拉和抗壓強度、集料級配要求、水灰比、稠度、水泥用量、質量控制等細節。2、及時將配合比設計報告單報送甲方技術人員確認。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經批準后方可采用。三、抽樣檢驗按有關規范要求頻率做抽樣檢驗制作抗壓和彎拉試件各二組分別作7天、28天的抗壓、彎拉強度試驗。四、混凝土澆筑1、基層準備(1)在鋪筑水泥混凝土面層前應將基層上的浮石、雜物2、塵土等全部清除保持表面整潔并設置排水設施。(2)基層如有車轍、松軟、翻漿及其他不符規定要求的部位。必須翻挖、清除,采用三七灰土(或三合土)換填,厚度控制在500mm以內重新整型、碾壓并符合密實度的要求。2、施工機械準備根據工程規模、施工質量和進度要求配置合適的施工機械,其技術性能應滿足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要求。并應將工地配置的各種施工機械的名稱、機型、規格、數量等列表報監理工程師認可。3、模板(1)模板以鋼板材料制成,并配有合適的裝置以保證模板連接牢固可靠,使在澆注混凝土時能經受搗實和飾面設備的沖擊和振動。(2)模板安裝應順直、無扭曲,相鄰鋼模應平頭鎖接方式緊密聯接不得漏漿,模板接縫在任何方向都3、應不能活動。模板高度應與混凝土路面厚度相同(誤差為+0,-5mm)。(3)用于脹縫和施工縫的模板,根據傳力桿和拉桿的設計位置放樣鉆孔。(傳力桿及拉桿采用三級螺紋鋼12,600mm)(4)模板在整個長度完全緊壓在基層上,并正確地按完成后的路面邊緣要求的坡度和縱向安置。(5)模板要徹底清掃干凈,并在每次澆注混凝土之前涂隔離劑。4、鋼筋設置角隅鋼筋、邊緣鋼筋的安設,均要符合有關規范的規定。5、混凝土攤鋪(1)混凝土混合料攤鋪前,對模板的間距、高度、潤滑、支撐穩固情況以及鋼筋、傳力桿、拉桿安裝位置進行全面檢查。(2)混凝土采用批準的攤鋪機具進行攤鋪,攤鋪連續進行。如因任何原因發生中途停工,應按甲方技術4、人員要求設置施工縫。(3)拌好后的混凝土,用插入式振搗器沿模板各表面在模板整個長度內及所有脹縫裝置兩邊加以充分振搗。振搗器不許接觸接縫裝置及邊模,并不得觸及鋼筋網、傳力桿和拉桿,在任一位置上,振搗時間不宜小于規范要求,再用平板振搗器振搗。然后用振動整平梁振動整平。振動梁應平行移動往返振平23遍。7、表面修整修整作業時,不得在混凝土表面灑水。在混凝土仍保持塑性和具有和易性的時候進行,以確保從混凝土表面上清除水分和浮漿。在表面低洼處嚴禁灑水、必須以新拌制的混凝土填補與修整。8、接縫(1)橫脹縫設置脹縫,脹縫與路面中心線垂直,縫壁必須垂直,相鄰車道的脹縫設在同一橫斷面上縫隙寬度應一致。脹縫下部設置脹5、縫板,上部澆灌填縫料(瀝青)。縫隙內任何處均不準塞有混凝土和其他雜物。脹縫傳力桿活動端,可設在縫的一端,也可交錯設置。傳力桿活動端的套筒由金屬或塑料制成,套筒的內徑與傳力桿之間的最大間隙為1.5mm,能使傳力桿自由活動。傳力桿的滑動端要涂上油脂或潤滑劑,以防止傳力桿與混凝土粘結在一起。傳力桿與套筒端部空隙部分填塞瀝青麻絮。9、拆模、養生和封縫(1)拆模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有關規范要求時進行拆模,并取得甲方技術人員同意。拆模后任何蜂窩、麻面及板邊的損壞應予整修,并及時將橫向脹縫沿混凝土面板邊緣通開至全部深度。(2)路面養護水泥砼路面割縫完成后即可進行保溫養護,采用土工布或草簾浸濕后覆蓋澆水養護,每天灑水次數根據氣候而定。水泥砼面層一般養護期為14天到21天,氣溫低時適當延長。養護期間禁止車輛運行,在達到設計強度后方可開放交通。10、質量控制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混合料按規范要求檢驗混凝土的抗壓與彎拉強度,以及混合料中各種組成材料用量的允許偏差。并按規范中有關規定,評定混凝土合格強度。外觀上路面側石直順、曲線圓滑接縫填筑飽滿密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