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河施工方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6147
2022-07-27
9頁
22KB
1、衡水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水廠以上輸水管道工程第二設計單元土建施工第一標段湘江河穿越施工方案江蘇淮陰水利建設有限公司南水北調衡水項目部二一四年九月十八日目 錄一、工程概況 2二、編制依據 2三、水文氣象 3四、工程地質 3五、圍堰降水 3六、施工工序 8七、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7一、工程概況衡水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水廠以上輸水管道工程承擔向衡水市區(桃城區)、工業新區、濱湖新區、武邑縣、冀州市、棗強縣、故城縣、武強縣、深州市、饒陽縣、安平縣等13個供水目標輸送長江水的任務。總輸水量12.01m3/s,總分配水量3.1億m3。第二設計單元景縣支線全長26.80km,設計流量0.85 m3/s,采用球2、墨鑄鐵管(DIP)管材。本標為第一標段,為衡水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水廠以上輸水管道工程第二設計單元土建施工第一標段,合同編號:HBNSBDPT-SCYS/HS-DY2-SG-2014-01。本標段樁號JX0+000JX13+400,全長13.4km。輸水管道為DN1000的DIP管,單排布置。本標段主要工作內容為管道土方開挖與回填,管道基礎處理,DIP管道及管件安裝,管道閥門及附件安裝,管溝施工道路,閥井施工,穿越繞行道路及穿越道路恢復,施工期水保、環保,土地整理等。我標段所需穿越的湘江河的兩側為農田,河寬40米,河深6米以上,管道與河道接近正交,有利于圍堰及基槽土方的開挖,且工程量較小。根據設3、計要求,施工方案采用枯水期圍堰一次攔斷河床。上下游施工圍堰填筑,在河流基本斷流時,將河床表面予以清基、平整、壓實。然后利用臨近管槽基坑開挖的粘土,由自卸汽車運輸至填筑現場,采用進占法施工。二、編制依據1、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范SL52-932、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范DL/T5173-20033、衡水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水廠以上輸水管道工程第二設計單元土建施工第一標段技術要求4、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5、衡水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水廠以上輸水管道工程第二設計單元土建施工第一標段設計施工圖冊6、施工現場實際情況三、水文氣象工程區地處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4、沿線多年平均氣溫一般在12.5左右,極端最低氣溫-24.5,出現在1月,極端最高氣溫42.0,出現在6月。全年無霜期一般為183d。土壤結凍期一般在12月中旬,解凍期一般在2月中旬,最大凍土深度71cm。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800.5mm(20cm),工程沿線阜城縣多年平均降水量540.7mm。降水量年內及年際分配不均,豐枯相差懸殊,年內降水量的約70%集中于6-9月份,多以暴雨形式出現。四、工程地質工程區位于華北平原區東部。工程沿線在勘探深度范圍內,揭露的地層均為第四系松散堆積物,由第四系全新統下段沖洪積(alQ 1 4)粘土、壤土和粉砂組成;第四系全新統中段湖沼相沉積(l+hQ 2 4)粘土5、壤土、含有機質壤土、砂壤土和粉砂組成、第四系全新統上段沖積(al+plQ 3 4)粘土、壤土、砂壤土和粉砂組成。五、圍堰降水本工程埋深3米左右,在地下水位線以上。但是穿越湘江河施工,要圍堰截流、降地下水。穿越湘江河包括以下工序:圍堰截流、降水、管溝開挖、管道安裝、回填土、河道護坡等。(一)圍堰管道與河道接近正交,有利于圍堰及基槽土方的開挖。湘江河的河口寬在30m左右。工程量較小,施工導流方案采用枯水期圍堰一次攔斷河床。上下游施工圍堰填筑,在河流基本斷流時,將河床表面予以清基、平整、壓實。然后利用臨近管槽基坑開挖的粘土,由自卸汽車運輸至填筑現場,采用進占法施工。沿線倒虹吸均采取干法施工。施工期6、間倒虹吸鋼管施工處,河水位較低,可在管道上下游兩側填筑圍堰。將河道內積水通過機泵抽除,遇施工期降雨,可通過就近溝河串通,進行導流。本標段河底較窄,即在上下游各建一擋水圍堰,堰高 3m4m,頂寬 2m ,邊坡 1:2。1、圍堰填筑圍堰標準:圍堰頂寬2米,邊坡不陡于1:2。圍堰采用水中倒土方式填筑,由挖掘機挖裝、自卸車運土、推土機推進整平壓實作業。水下部分填筑由自卸車運土至圍堰一端,用推土機向河中推土,邊坡為自然坡。水面以上圍堰填筑按筑堤要求填筑,用推土機進行整平碾壓,然后再逐層填土逐層碾壓,直到設計堰頂標高,確保圍堰密實。2、圍堰維護圍堰填筑完成后,在整個使用期內,加強巡查、監測,對使用過程中出7、現的正常下沉,及時進行補筑加高至設計高程。如發現圍堰出現超量下沉、滑坡、大量滲水等情況時,及時組織研究制定有效控制措施并立即實施,確保圍堰壩體、建筑物、施工人員及機械設備等的安全。在施工過程中對圍堰經常進行測量維護,確保圍堰滿足設計要求。3、圍堰拆除施工完成并通過驗收,在監理同意下對圍堰進行拆除,如圍堰一側有水,先拆除水上部分,然后由中間向兩邊拆除,用長臂挖掘機拆除水下方,確保拆除干凈。圍堰拆除后不得留有堰埂,并恢復河床原有面貌或滿足設計斷面要求,直至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二)降排水上下游圍堰施工完成后,即進行河道內積水排除,清淤。施工降水準備采用輕型井點降水,在降水的過程不宜過快,避免基坑邊8、坡因滲透壓力過大,造成邊坡失穩產生坍塌事故發生,在施工過程中降水由慢到快。加強人員巡視,發現邊坡不穩因素及時采取措施,施工降排水。本工程降排水主要有以下方面:1、河道內圍堰施工完成后,明水排除。圍堰合攏后,及時架設潛水泵進行初期河道積水排除,泵的出水口要離開圍堰體,出水口要進行防護,以防沖刷堰體,引起圍堰變形或跨壩。開始抽水時速度要慢,每天降水深度不宜大于1m,抽水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圍堰的變形,發現變化超過允許值,及時報告,并停止抽水,待危險排除后再進行抽水。2、根據本標段管道溝槽土方開挖及閘閥井挖土,線路管道開挖土層主要為壤土為主,局部為黏夾砂結構。管道開挖深度在2.4-4m左右,且土壤中含水9、量較高,考慮管槽鋪設需進行干地作業,擬在管槽開挖前對土體進行針井降水。3、輕型井點施工因本工程施工為分塊分段施工,采用輕型井點對底板進行強制降水,保證地下水位已降低至最低開挖面0.5米以下,根據我們在多個工程中的施工經驗,這種降水方法效果較好,且井點管的拆裝均較方便,經濟適用、方便靈活。3.1 輕型井點布置輕型井點采用線狀布置,布置在上游來水側,井管采用標準管,長4m,井距1.2m,井管高出建基面0.51m。集水坑邊坡 截排水龍溝 槽底 邊坡 輕型井點:標準管長4m,井距1.2m基坑排水布置示意圖 3.2 井點施工工藝井點的施工程序:施工準備井點系統的安裝與使用井點系統的拆除清洗移至下一循環。10、井點的施工安裝方法:放線定位,開挖井點安裝溝槽,安裝集水總管;采用高壓水泵沖孔,沉設井點管,灌填砂濾料;將井點管和集水總管采用硬質耐壓軟管連接成一體;安裝抽水設備;試運行。施工時,各施工工序間須緊密銜接,井點系統的各連接接頭均密封不漏氣,以防影響降水效果。沖孔時,注意沖水管垂直插入土中,并上下左右搖擺,以加速進度,沖孔應保持單個孔眼垂直,并總體基本成一直線,為使濾管周圍均勻布滿一定濾料,沖孔深度比濾管深50cm以上,以保證埋設深度。沖孔完成后,停止沖水,并立即撥出沖水管,插入包裹80100目玻璃絲布的井點管,并在井管四周孔壁間隙之間填灌中粗砂做濾層。填灌濾層時觀察高出土面的井管口是否有泥漿水冒11、出,如冒水則說明井點四周濾料填設密實,井點管能正常出水;反之,可搖晃井點,以促進濾料的填設,并可從井管口向管內灌清水,根據管內水位下滲快慢來確定濾管的下滲質量,如下滲很快,則表明濾管質量良好。系統安裝完成后,立即運行系統進行抽水試驗,檢查管路接頭質量、井點系統出水等情況,并及時處理漏水、漏氣情況,對泥砂堵塞的個別“死井”采取高壓水反向沖洗,直至試驗合格。3.3 井點使用井點使用時,連續抽水是降水的關鍵,從組織上和技術上采取有力的措施,為保證降水順利進行,施工用電須達到100%的保證率,因此除采用系統網電外,場內配備的發電機要保證隨時準備供電。配備足夠施工易損件,以便在損壞時及時更換。并配備各專12、業人員隨時處于待命狀態,在組織上保證連續不斷的運行。4、排水溝排水溝布置在上游或沿河側,排水溝斷面一般取40cm*50cm,每隔80100m設一集水坑,架潛水泵強排出基坑入河。5、注意事項:5.1、首先對輕井管(立管及臥管)進行清理, 將鋼管內鐵銹雜物清除干凈,濾管采用粗細濾紗包裹各不少于兩層,并綁扎固定。5.2、井點管埋設并與總管和抽水設備接通后, 先進行試抽水,如無漏水、漏氣、無淤塞現象后,方可正式使用。5.3、井點使用時,應保證連續抽水,并應準備雙電源。 如不上水或水一直較混,或出現清后又混等情況,應立即檢查處理,如井點管淤塞過多,嚴重影響降效果,應逐個用高壓水反沖洗井點管或拔出重新埋設13、。5.4、井點的停泵時間,應根據設計及施工計算結果的要求。六、施工工序測量放線圍堰修筑排水、晾曬施工作業帶開拓開挖管溝布管管道承插對接管線回填及水工保護地貌恢復1.施工準備充分與當地水利部門結合,并選擇最佳季節,在枯水非灌溉期,通過關閉上游河渠閘門,有效控制水量及流速,直接進行圍堰排水施工。根據現場實際情況,作好各方面準備。2.測量放線測量放線采用GPS定位,全站儀進行測量。放線時采用木樁進行醒目標記,主要定出管線中心線、作業帶邊線,確定圍堰位置。3.圍堰修筑可根據河流具體情況確定圍堰修筑型式,由本段所穿越河流特點決定,采用土袋圍堰的方式:4.1圍堰高度應高出施工期間可能出現的最高水位(包括浪尖)0.5-0.7m。4.2圍堰外形應考慮河流斷面被壓縮后,流速增大引起水流對圍堰、河床的集中沖刷,并滿足堰身強度和穩定的要求。4.3堰內平面尺寸應滿足基礎施工要求。圍堰要求防水嚴密,減少滲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