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管網施工方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6288
2022-07-27
9頁
22.50KB
1、第一章 工程概況一、工程位置及范圍1 、規劃概況保康縣城河西新區市政工程(二標段)即河西大道,本工程設計起止點為K131+850K134+300,長2450米。本次施工圖設計采用的技術標準為:城市主干路,設計速度 40km/h,其中K131+850K133+520 規劃紅線寬度 28m,K133+520K134+300 規劃紅線寬度 20.5m。本次設計道路全長為 2.450km。 二、現狀概況1、現狀評價工程項目沿線范圍內現有建設用地由河漫灘沖擊而成,大部分用地為崗地和山地,整體地勢呈現出西高東低,南邊高,北邊低,高差相對較大。西部山體植被完好。山體和河流之間工程地質條件較好,無滑坡,無泥石2、流,適宜建設。2、 雨水排水設計1) 管道平面位置河西大道雨水管道在樁號BK131+850BK133+230段布置于道路東側人行道下,距路中9.5m;在樁號樁號BK133+230BK133+520段布置于道路西側人行道下,距路中9.5m;在樁號樁號BK133+520BK134+30段布置于道路東側人行道下,距路中9.5m;2) 收水系統間隔適當距離布置D500雨水接戶管,采用II級鋼筋混凝土承插管,管道基礎采用120混凝土基礎,管道接口采用橡膠圈接口。管端設磚砌沉泥檢查井(便于將來用戶接入),管徑、坡度及具體位置見圖。D500接戶管管端檢查丼采用?1000磚砌沉泥檢查井,做法詳見圖集06MS23、01-3-125。并按D+0.2預留孔洞,管徑、坡度及具體位置見圖。在機動車道兩側布置偏溝式雙箅雨水口,詳見圖集06MS201-8-10。收水支管均采用D400管道,采用II級鋼筋混凝土承插管,基礎采用120混凝土基礎,做法詳見圖集06MS201-1-17 ,管道接口采用橡膠圈接口,管道坡度為1%,雨水口收水支管起點埋深1.2米(以路面標高為準計算,道路雨水檢查井在施工時,需為雨水口連接管預留孔洞),遇接戶管處,收水支管作適當調整,原則上不增加收水支管長度。井圈及井蓋板采用重型球墨鑄鐵丼圈及丼蓋,做法詳見圖集06MS201-8-55、56,要求車行道內承載力應到達D400級別,車行道外承載力應4、到達C250級別;顏色與周邊顏色協調一致。3) 主管系統雨水主管系統為D600-D800-D1000雨水管道, 根據管道覆土深度及管道規格,確定D600、D800、D000管道采用II級鋼筋混凝土承插管,基礎采用120混凝土基礎,做法詳見圖集06MS201-1-19 ,管道接口采用橡膠圈接口。D600管道檢查井采用1000混凝土檢查井,做法詳見圖集06MS201-3-12;D800管道檢查井采用1250混凝土檢查井,做法詳見圖集06MS201-3-15;1000管道檢查井采用1500混凝土檢查井,做法詳見圖集06MS201-3-17。管道D600-D800沉泥井做法詳見圖集06MS201-3-5、126。檢查井井蓋、座均采用防盜重型球墨鑄鐵材質井蓋、丼座。車行道內檢查井蓋、座承載力應到達D400級別,車行道外承載力應到達C250級別;顏色與周邊顏色協調一致。管溝槽嚴格按GB50268-2008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驗收規范執行,密實度應該按路基設計要求。4) 管道基礎和墊層1、管道基礎采用180砂石基礎。局部超挖部分應回填夯實。當溝底無地下水時,超挖在0.15m以內時,可用原狀土回填夯實(過路管道必須用級配砂礫換填夯實壓實度不小于96%),其密實度不低于原地基天然土的密實度;超挖在0.15m以上時,可用石灰土或砂填層處理,其密實度不低于96。當溝底有地下水或溝底土層含水量較大時,可用天然砂6、回填。2、溝底遇有廢舊構筑物、硬石、木頭、垃圾等雜物時,必須在清除后鋪一層厚度不小于0.15m的砂土或素土,且平整夯實。3、管道附件或閥門,管道支墩位置應墊碎石,夯實后鋪一層厚度不小于0.15m的砂土,且平整夯實。對巖石基礎,應鋪墊厚度不小于0.15m的砂層。5) 管道溝槽開挖1、設計給水管道采用開槽施工。2、溝槽開挖遵循先機械后人工的施工原則進行,機械挖土至設計槽底高程以上0.2m時,應采用人工修整至槽底高程。3、開挖時應根據現場土質及有關技術規范合理放坡,并做好溝槽的排水工作,確保管道基礎在無積水環境下施工,溝槽開挖期間,槽邊10m范圍內不得堆放棄土和建筑材料。4、埋地管的管身在溝槽內不得7、有懸空現象,管溝內積水必須及時清除干凈。5、若管道置于道路地基處理范圍內,則待地基處理至管底高程時直接敷設管道。6)管道溝槽回填1、溝槽回填按會議紀要中要求:路面范圍內管道、檢查井回填料必須是級配好的透水性材料,夯實分層厚度不大于12,壓路機壓實分層厚度不大于20,壓實度不小于96%。管頂距路床頂面小于50時應采用低標號砼回填。2、回填土料中不得含有淤泥、飽和土、垃圾等雜物及對管道有嚴重腐蝕性的土,不得含碎磚,石塊及直徑大于10cm的硬土塊。3、溝槽開挖形成后應通知有關人員驗槽,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7) 檢查井及井蓋1. 排氣井、排泥井、閥門井施工方法參見標準圖集07SM101-2。8、2. 檢查井采用球墨鑄鐵井蓋及井座,位于車行道內的檢查井,其強度不低于D400級別;位于人行道或綠化帶內的檢查井,其強度不低于C250級別。8) 消防給水設計本區消防給水與城市生活用水共網,室外消防用水量為15L/S。沿道路按間距不大于120m設置室外消火栓,消火栓距路緣石外側1.0m,位置詳見給水平面圖,消火栓型號采用SS100/65-1.6型,安裝詳圖集07MS101-1-8。第二章 編制說明2.1編制依據(1)工程招標文件和設計圖紙; (2)現場實地考察資料。 (3)我單位的施工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施工機械裝備能力。(4)襄陽市、國家和交通部頒發的有關施工技術、環保、安全質量驗收規范、標9、準、法規文件。2.2編制原則(1)在充分理解招標文件的基礎上,采用先進、合理、經濟、可行的施工方案。(2)在施工組織中體現環保意識,并有較周密的環保措施。(3)施工工藝與施工規范、設計要求及招標文件要求相符,并力求達到完善。(4)施工任務劃分合理,施工進度安排符合實際情況。(5)采用先進、配套的施工設備和技術,合理安排利用,確保工程質量和工期。(6)針對本工程的地質情況和氣候特征,優選施工方案。2.3適用本工程技術規范本工程中將嚴格按照現行施工驗收規范進行施工2.3.1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97) 2.3.2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質量驗收評定標準(CJJ3-90)2.3.3砌10、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01)2.3.4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2.3.5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范(GB5009-2001)2.3.6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GBJ79-2002)2.3.7給水排水工程構筑物結構設計規范(GB50069-2002)2.3.8給水排水工程管道結構設計規范(GB50332-2002)2.3.9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02)2.3.10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2002)2.3.11市政道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CJJ 1-90)2.4工程承諾1、工期:我公司將嚴格實行計劃管理,確保按已編制的進度計劃組織施工,11、本工程總工期按180日歷天安排完成。2、質量:我公司將嚴格按照施工圖紙及說明、國家現行有關施工驗收規范和本投標文件中制定的質量保證措施精心組織施工,確保施工質量達到合格標準。若工程質量達不到標準無償返工,直到質量標準并承擔工程總造價的1%的罰款。3、文明施工目標及承諾:文明施工達到市文明施工合格工地,對沿線交通不造成任何重大影響, 若達不到此要求按合同價款的0.2%予以處罰。4、安全生產目標及承諾:施工現場安全無事故,安全生產達到合格標準,若達不到按合同價款的0.2%予以處罰。2.5工程施工總體安排根據工程特點,為實現工程總體工期目標,遵循重點突出、平面分區、穿叉安排的原則,充分考慮施工條件及12、施工安排經濟合理,根據本工程施工現場寬闊,工期比較緊的特點,我公司擬采用多點同時施工,各工序采用平行流水施工方法循序漸進,充分利用人、財、機資源。總體施工原則:施工按“先下、后上”的總體施工原則統籌組織本工程的施工,嚴格執行施工作業計劃。施工時統籌安排,按工序流程平行流水作業方式進行施工。各施工段具體施工進度安排詳見:施工進度計劃橫道圖。2.6施工總平面布置及臨時設施布置2.6.1施工布置原則a.按施工計劃的安排進行現場設施規劃。b.施工布置要求既有利于生產,易于管理,又方便施工人員生活,且不影響環境及現有設施使用。c.布置時充分利用場地地勢,盡可能減少開挖和填筑等場平工程量;根據工程的施工特13、點和要求,將臨時建設施集中布置。d.盡可能利用當地已有場地、道路、房屋水電等設施。第三章 施工準備根據本工程的特點和要求,施工準備工作必須快速完成,在簽定合同后,以項目經理為首的工程管理部門要在合同規定的時間內開始現場辦公、組織施工隊伍立即開始施工準備、臨時工程及施工協調工作。3.1 施工準備現場準備分為前期準備、技術準備、和原材料、機械設備準備。3.1.1前期準備工作落實施工現場的水、電接入點,進行施工動力用電電線路的布設,臨時水、電源接入在開工前完成。3.1.2 技術準備(1)組織參加工程的有關管理人員認真學習、核對設計圖紙,領會設計意圖,并積極協助建設、監理單位組織各項設計交底工作。(214、)編制完善補充總體施工組織設計及各分部、分項施工組織設計與施工方案,及時報送監理審批。(3)按照監理工作程序的要求,及時報送有關文件、資料,為開工做好準備。(4)分級、分層、分階段向管理人員,施工隊伍進行施工組織設計交底與技術交底。3.1.3人員、設備材料供應和進場(1)施工隊伍調遣簽定合同后,項目經理及項目部主要成員到位到崗,并按工程需要組建施工組織機構,及時組織施工隊伍進場,盡快展開工作面,同時做好人員培訓、教育工作和技術、安全交底工作,建立和執行有關制度,對參加工程的人員進行有效的管理。按照工程進度安排,各專業工種人員應提前落實,保證按時到位。(2)設備及材料準備 市場調查: 根據設計圖紙詳細統計所需物資的種類和各種物資的數量,進行所在地的市場調查,掌握各種材料的貨源、供應量、價格以及供應商的信譽等信息,其次對能滿足施工進度需要的各個供應商的材料進行嚴格的測試和試驗,擇優確定各種物資的進貨來源。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25
1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