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砌體的施工方案(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6380
2022-07-27
6頁
41KB
1、漿砌塊石擋土墻的施工方案概況一、擋土墻的修筑起到護坡和回填綠化的作用,通過內側回填可以增加宕底坡腳地段的復綠空間,東、中、西面擋土墻設計在宕底坡腳線外側分別約1.5m、57m、2m處。根據治理礦山現狀,設置擋土墻總長352m,同時在其外側下方設置排水溝,兩者構成一體,長度一致。二、擋土墻地面以上墻高1.7m,地面以下0.3m(即基礎埋深),基底寬1.2m,墻頂寬0.5m,C20混凝土壓頂厚度為10cm,擋土墻外側直立,內側坡率采用10.364(即70),擋土墻斷面積為1.70m2,每延米為1.70m3。排水溝斷面為溝寬0.30m,溝深0.30m,砌石斷面積積0.35 m2,每延米為0.35m32、。要求排水溝內壁砌石間采用M7.5砂漿勾縫。擋墻和排水溝基礎挖方量每延米約1.5m3,根據擋土墻設置的長度估算,擋土墻和排水溝開挖土石方量為276m3;擋土墻漿砌塊石量為598.4m3,排水溝漿砌塊石量為123.2m3。擋土墻穩定性技術要求按重力式擋土墻設計,擋土墻高2m(基礎埋深0.3m、地表以上為1.7m),上寬0.5m、下寬1.2m,根據擋土墻類型和尺寸大小,按無地下水作用的俯斜式擋土墻要求處理,采用類比法,基本參數如下:填土內摩擦角=30、粘聚力c=0、填土容重s=18kN/m3、擋土墻容重=22kN/m3、填土表面與水平面的夾角=0、填土對擋土墻墻背的摩擦角=10、基礎底面與地基摩擦3、系數為=0.55。根據重力式擋土墻安全系數驗算規范:抗滑移穩定性驗算:Kh=(G+Ey)/EX1.3;抗傾覆穩定性驗算:Kq=G*ZG+Ey*Zy+Ep*ZEp/(Ex*Zx)1.6;通過對擋土墻抗滑及抗傾覆安全系數計算表明:按照規格擋土墻設置,計算俯斜式擋土墻主動土壓力之水平土壓分力、垂向土壓分力和被動土壓力分別為:Ex=14.7kN 、Ey=12.6kN和Ep=4.32kN。其抗傾覆安全系數為2.26;抗滑移安全系數為2.20,其系數均大于國標規定的 1.6和1.3臨界系數,因此,設計擋土墻滿足安全要求。由于擋墻基礎位于基巖之中,不存在影響地基承載力等問題。施工要求一、塊石工程材料的質量14、石砌體用的水泥、片石、砂、及水等要求質地均勻,水泥不失效,砂石潔凈,水中不先得含有對水泥有害的物質。2、石料強度不得低于30Mpa,無裂縫,不易風化.。3、塊石最短邊長及中間厚度不小于25cm,寬度不超過厚度的二倍.用于鑲面時,應鑿去棱凸角,表面凹陷部分不得超過2cm。4、砂漿強度不低于M7.5,拌和均勻,色澤一致,稠度適當,和易性適中. 砂漿應隨拌隨用,水泥砂漿和水泥混合砂漿應分別在3h和4h內使用完畢;當施工期間最高氣溫超過30時,應分別在拌成后2h和3h內使用完畢。5、砌筑砂漿應采用機械攪拌,自投料完算起,攪拌時間應符合下列規定:A 水泥砂漿和水泥混合砂漿不得小于2min;B水泥粉煤灰5、砂漿和摻用外加劑的砂漿不得少于3min;C摻用有機塑化劑的砂漿,應為35min。二、基礎施工1、對土質基槽應保持干燥,雨天基槽內積水應隨時排除,對受水浸泡的基底土(特別是松淤泥)應全部予以清除,并換以好土回填(或以碎石(礫)石夯填)至設計標高。2、挖基時如發現與設計不符的軟弱地基,承載力不足時應通過變更設計程序,采取措施后方可施工。3、對山坡擋土墻,基礎埋入深度和邊坡距離應同時符合設計要求。4、采用傾斜地基時,應按設計傾斜挖槽,不行用填補法筑成斜面。5、在巖體破碎或土質松軟、有水地段,宜分段集中施工。6、砌筑基礎前,應將基底松軟,風化表面清除干凈,然后鋪滿砂漿,石質基坑內,基礎緊靠坑壁砌筑,并6、插漿塞滿間隙,使之結成整體;對土質基坑或風化軟石基坑,在雨季施工時,應于基槽挖至設計高程,立即回填級配沙石。7、第一皮石就座漿,并將大面朝上,基礎擴大部分如做成階梯形,上級階梯的石塊應至少壓砌下級階梯的石塊1/2。相鄰階梯的石塊應相互錯縫搭砌。三、墻體砌筑與分段設置伸縮縫1、石砌體應采用座漿法施工,砂漿厚度宜為35cm,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對不能同時砌筑而又必須留置的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2、宜分皮臥砌并應上下錯縫,內外搭砌,灰縫厚度宜為2030,砂漿應飽滿,石塊間較大的空隙應先堵塞砂漿,后用碎石塊嵌實。3、第一皮轉角處、交接處應選用較大的平石砌筑。4、砌體必須設置拉結石,拉結石應均勻7、分布,相互錯開,每0.7m2墻面至少設一塊,且同皮內的中距不應大于2m。拉結石的長度應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5、砌體每日的砌筑高度不得超過1.2m。6、重力式擋土墻分段砌筑,必須按設計要求10m-20m間距,留出2cm寬伸縮縫,外墻面1:0.12,內墻面1:0.5的坡度砌筑平整,縫成直線,為此可設立臨時標準樣架作準繩,使墻面正直整齊。四、回填用料與泄水孔設置1、砌體出地面后,砌縫強度容許(膠結強度達到處70%),即可及時回填.內摩擦角大于30度,重度=18KN/m3時,分層夯實,密實度大于94%,墻后填料中的樹皮,草根等雜物應清除干凈。2、擋土墻在砌筑過程中,必須隨時掌握砌到一定高度后按設計要求8、尺寸位置設置泄水孔,并在進水孔墻背做好反濾防滲隔水設施,從第一排泄水孔至頂上一排泄水孔回填50cm厚砂卵石,第一排泄水孔進水口以下應鋪設一層20cm厚的不透水夯實土層;反濾層第一排泄水孔應高于溝底0.3m設置。五、砌石要求1、砌體石塊應互相咬接,砌縫砂漿飽滿,砌縫寬度一般不大于3cm,上下層錯縫距離不小于8cm,并應盡量使每層石料頂面自身形成一個較平整的水平層,或通過適當的調整,每隔70cm-120cm找平一次,作為一個較平整的水平層。2、砌石時,一般應按平面上先砌角石,最后砌填腹石的順序進行。其空隙必須用砂漿擠填密實;嚴禁通縫、疊砌、貼砌和浮塞。3、砌體勾縫應牢固美觀,勾縫時,其寬度,厚度要9、求基本相稱。4、石砌體采用的石材應質地堅實,無風化剝落和裂紋。5、石材表面的泥垢、水繡等雜等,砌筑前應清除干凈。6、石砌體的灰縫厚度:毛料石和粗料石砌體不宜大于20mm;細料石砌體不宜大于5mm。7、砂漿初凝后,如移動已砌筑的石塊,應將原砂漿清理干凈,重新鋪漿砌筑。8、砌筑毛石基礎的第一皮石塊應座漿,并將大面向下;砌筑料石基礎的第一皮石塊應用丁砌層座漿砌筑。9、石砌體的第一皮及轉角處、交接處和洞口處,應用較大的平毛石砌筑。每個樓層(包括基礎)砌體的最上一皮,宜選用較大的毛石砌筑。10、砌筑毛石擋土墻應符合規定:A、每砌34皮為一個分層高度,每個分層高度應找平一次;B、外露面的灰縫厚度不得大于40mm,兩個分層高度間分層處的錯縫不得小于80mm。11、料石擋土墻,當中間部分用毛石砌時,丁砌料石伸入毛石部分的長度不應小于200mm。12、擋土墻內側回填土必須分層夯填,分層松土厚度應為300。墻頂土面應有適當坡度使流水向擋土墻外側面。13、 砂漿飽滿度不應小于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