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池池體施工方案(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6400
2022-07-27
6頁
40.50KB
1、第一節 池體施工1、施工總要求1.1 采用3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并盡量減小水灰比,使水灰比0.55。1.2混凝土的澆筑和振搗。在確定混凝土的澆筑方案時,盡量減少施工次數。水池的主體部分分2次施工,即池底一次,池壁和頂板一次。澆筑混凝土時要先低處后高處,先中部后兩端連續進行,避免出現冷縫。應確保足夠的振動時間,使混凝土中多余的氣體和水分排出,對混凝土表面出現的泌水應及時排干,池底表面在混凝土初凝前須壓實抹光。1.3混凝土養護。應保持濕潤環境14d,防止混凝土表面因水分散失而產生的干縮裂縫和減少混凝土的收縮量。1.4精心處理施工縫。水池的施工縫均應留在池壁上,在選擇施工縫位置時,應符合溫度應力2、計算所選擇的位置,留在混凝土受力較小的部位上。在施工時,要盡量縮短施工縫上、下兩段混凝土的澆筑間隙時間,在繼續澆筑混凝土時,應先鋪10cm厚的水泥砂漿(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除去石子),再倒入混凝土。2、水池施工要點2.1底板施工要點 鋼筋混凝土底板澆筑前,應當檢查土質是否與設計資料相符或被擾動。如有變化時,須針對不同情況加以處理。如基土為稍濕而松軟時,可在其上鋪以厚100mm的礫石層,并加以夯實,然后澆筑混凝土墊層。 混凝土墊層澆完隔1-2d(應視施工時的溫度而定),在墊層面測定底板中心,然后根據設計尺寸進行放線,定出柱基以及底板的邊線,畫出鋼筋分布線,依線綁扎鋼筋,接著安裝柱基和底板外圍的模板3、。 在綁扎鋼筋時,應詳細檢查鋼筋的直徑、間距、位置、搭接長度、上下層鋼筋的間距、保護層及埋件的位置和數量,均應符合設計要求。上下層鋼筋均用鐵撐(鐵馬凳)加以固定,使之在澆搗過程中不發生變位。 底板應一次連續澆完,不留施工縫。 底板與池壁連接處的施工縫可留在基礎上口200mm處。 池底與池壁的水平施工縫加金屬鋼板止水帶。 混凝土澆搗后,其強度未達1.2Nmm2時禁止振動,不得在底板上搭設腳手架、安裝模板和搬運工具,并做好混凝土的養護工作。2.2 池壁施工要點 池壁混凝土每立方米水泥用量不少于320kg,含砂率宜為35%-40%;灰砂比為1:2-l:2.5;水灰比不大于0.6。 固定模板用的鐵絲和4、螺栓不宜直接穿過池壁。當螺栓必須穿過池壁時,需采取螺栓上加焊止水環。止水環應滿焊。 在池壁混凝土澆筑前,應先將施工縫處的混凝土表面鑿毛,清除浮粒和雜物,用水沖洗干凈,保持濕潤。再鋪上一層厚20-25mm的水泥砂漿,水泥砂漿所用的材料的灰砂比應與混凝土材料的灰砂比相同。 澆筑池壁混凝土時,應連續施工,一次澆筑完畢,不留施工縫。池壁有密集管群穿過、預埋件或鋼筋稠密處澆筑混凝土有困難時,可采用相同抗滲等級的細石混凝土澆筑。 池壁上有預埋大管徑的套管或面積較大的金屬板時,應在其底部開設澆筑振搗孔,以利排氣、澆筑和振搗。池壁混凝土凝結后,應立即進行養護,并充分保持濕潤,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晝夜。拆模時池5、壁表面溫度與周圍氣溫的溫差不得超過15。 每施工段底板砼一次澆筑完成,底板與池壁的施工縫在池壁下八字以上1520cm 處,水池池壁豎向一次澆到頂板八字以下1015cm,。 池壁鋼筋混凝土清除池壁鋼筋上水泥漿施工縫鑿毛拆除池壁跟部吊模綁扎池壁鋼筋驗收鋼筋安裝池壁模板驗收準備工作澆筑池壁砼養護拆除池壁側模繼續養護。 池壁鋼筋池壁鋼筋綁扎關鍵是控制好鋼筋的搭接長度與搭接位置,控制池壁的鋼筋頂部的高度,控制好池壁內外層鋼筋的凈距尺寸,保證整體鋼筋的穩固。 池壁模板池壁模板的質量,直接影響池壁混凝土的質量水平,池壁模板設計、模板的支搭高度與澆筑方式、對模的強度、測度、穩定性進行計算,構造合理,結構穩定,6、易于裝拆,操作方便。正常厚度的池壁,池壁模板頂板腋角以下2030cm 左右。 池壁砼澆筑摻加劑的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宜大于150mm,混凝土的供應運輸、澆灌、振搗等各個環節應協調一致,以保證砼的連續澆灌。施工縫應事先清除干凈,保持濕潤,但不得積水,澆筑前施工縫應先鋪1520mm 厚的與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漿,所鋪的水泥砂漿與混凝土的澆筑的相隔時間不應過長。池壁混凝土應分層連續澆筑完成,每層厚度不應超過40cm,沿池壁高度均勻攤鋪,每層水平高差不超過40cm,插入式振搗器的移間距不大于30cm 振搗棒要特入到下一層混凝土內510cm,使下一層未凝固的混凝土受到二次振搗。每層混凝土的間歇時間不7、宜大于1h。池壁混凝土澆到頂部應停水,待混凝土下沉收縮后再作二次振搗,以消除因沉降而產生的頂部裂縫。澆筑后的混凝土應及時覆蓋和灑水養護。 柱鋼筋砼為了加快施工速度與節約模板加工、柱的施工時間應與水池池壁的施工時間同步進行,柱模板配一個施工段柱模板數。柱體分為兩次澆筑,第一次澆筑根柱混凝土,第二次澆到柱帽頂或梁底。 柱的施工程序柱軸線及邊線放線施工縫鑿毛與清刷綁扎柱根鋼筋(調整)安裝柱根模板驗收澆筑混凝土養護柱根頂部鑿毛綁扎柱身鋼筋安裝柱身(包括柱帽)模板綁扎柱帽鋼筋驗收澆筑混凝土養護。柱模板采用18mm 膠合板。柱身混凝土澆筑應一次到頂,澆前施工縫應充分濕潤,應鋪墊與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漿8、。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于80mm,分層澆筑與振搗。為使混凝土沉實,澆到柱帽底部時應暫停后作二次振搗,待全部澆完后,再作二次振搗。2.3 水池頂板的施工程序拆除池壁及柱模板清理池底放線(柱軸線,測池頂各部高程控制線)支搭池頂支架及模板池壁頂部混凝土施工縫鑿毛清理綁扎頂板鋼筋支搭池壁與頂板腋角的模板驗收混凝土準備澆頂板混凝土養護拆除模板。 頂板模板模板支架采用工具式或支架體系。支架立柱下端螺旋支座可調整高程,支架上擺置大龍骨(50100方木)大龍骨上架設小龍骨,小龍骨上鋪18mm膠合板。支架間距800-1200mm,大龍骨600-1200mm,小龍骨400-600mm。 頂板鋼筋頂板鋼筋應根據配筋情9、況設置架立主筋。其作法是用雙層鋼筋作為架立水平筋,排架立筋的間距一般取60-80cm,鋼筋保護層的墊塊位置應與排架的立筋位置相對應。排架作法與底板排架作法一樣。綁扎后鋼筋直徑,接頭作法,間距,特別是保護層厚度,應認真檢查與調整。頂板混凝土的準備工作中,最重要一點是對頂板鋼筋的保護要鋪設操作腳手板,禁止踩踏鋼筋。頂板混凝土的澆筑順序,應在較短的一側開始分條澆筑,先澆低處,分條寬度應根據混凝土的供應量與接茬間歇時間決定。頂板混凝土養護,初期采取覆蓋灑水養護。一天后沿池頂周邊圍土充水養護不少于14d。頂板強度達到設計規定的拆模強度時始準許拆除支架。3、工程質量要求和試水3.1工程質量要求 鋼筋混凝土10、壁板和壁槽灌縫之前,必須將模板內雜物清除干凈,用水將模板濕潤。 池壁模板不論采用無支撐或有支撐法,必須將模板緊固好,防止混凝土澆筑時,模板發生變形。 防滲混凝土摻用木素磺酸鈣減水劑,摻用減水劑配制的混凝土,耐油、抗滲性好,而且節約水泥。 鋼筋混凝土水池,由于工藝需要,長度較長,在底板、池壁上設有伸縮縫。施工中必須將止水鋼板或止水膠皮正確固定好,并注意澆筑,防止止水鋼板移位。 水池混凝土的強度好壞,養護是重要一環,底板澆筑完后,在施工池壁時,應注意養護,保持濕潤。池壁混凝土澆筑完后,在氣溫較高或干燥情況下,過早拆模會引起混凝土收縮產生裂縫。因此,應繼續澆水養護,底板、池壁和池壁灌縫的混凝土的養護11、期應不少于14d。3.2 水池滿水試驗 水池滿水試驗準備 水池在施工完畢,砼強度達到設計要求時,方可進行閉水試驗; 將水池內的垃圾、浮土、浮渣清理干凈,并對水池進行清洗、消毒; 清洗、消毒達到規范要求后,即可進行閉水試驗; 閉水試驗要求 向池內充水時,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過2m/d; 充水分三次進行:第一次達到設計水深的1/3,第二次達2/3,第三次達到設計水位。為及時檢查底板的抗滲質量,先充水至底板與池壁的施工縫以上觀測,如無明顯滲漏,再繼續充水至第一次充水深度; 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二次與第三次的充水時間應不小于24 小時,并可測讀24 小時的水位下降值,計算相應水位時的滲水量;每 次充水過程12、和充水后,應對水池作外觀檢查,如發現明顯滲水或其它異常現象,應停止充水并分析原因,作出處理后方可繼續充水; 鋼筋砼水池的滲水量標準不應大于Q 滲2L/m2.d。 水位觀測 充水時的水位可用水位標尺測量; 充水至設計水深進行滲水量測定時,應采用水位測針測讀水位,水位測針的精度應達1/10mm; 充水至設計深后至開始進行滲水量測定的間隔時間,應不小24 小時; 測讀水位的初數與末讀數之間的間隔時間,應為24 小時; 連續測定的時間可依實際情況而定,如第一天測定的滲水量符合標準,應再測一次;如第一天測定的滲水量超過允許標準,而以后的滲水量逐漸減少,可繼續延長觀測。 蒸發量測定 現場測定蒸發量的設備,可采用直徑約為50cm,高約30 cm 的敞口鋼板水箱,并設有測讀水位的測針。水箱檢驗,不得滲漏; 水箱固定在水池中,水箱中充水深度可在20cm 左右; 測讀水池中水位的同時,測定水箱中的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