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橋合龍施工方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6699
2022-07-27
9頁
658KB
1、 張家界市濱水內環線白馬泉高架橋主橋合龍專項施工方案永定城區白馬泉高架橋建設工程第二標段主橋中、邊跨合龍段專項施工方案 編制: .審核: .永定城區白馬泉高架橋建設工程第二標段項目經理部二一六年五月目 錄第一章 編制依據及原則4一、編制依據4二、編制原則4第二章 工程概況4第三章 施工準備工作4第四章 施工方案5一、合龍段施工工藝5第五章 施工進度計劃、資源配置及工期保障7一、進度組織的總體原則8二、分段施工安排8三、工期保證措施8第六章保證措施9一、進度、成本、質量、安全、環保、文明施工等保障體系和措施9二、應急預案9第一章 編制依據及原則一、編制依據1、合同協議書、施工圖設計文件、詳細地勘2、報告、相關會議紀要;2、張家界市濱水內環線白馬泉高架橋總體施工組織設計;3、張家界市濱水內環線白馬泉高架橋主橋連續剛構施工方案;4、現行國家、交通部、建設部、公路工程、市政的相關規范、規程及文件;5、施工項目相關的預算定額、勞動定額及機械臺班定額等;6、我公司以往類似工程施工經驗、工法及各種施工統計資料、現場情況。二、編制原則本方案是主橋施工專項方案的附屬方案,只針對于中、邊跨合龍段施工部分工序編制,僅含合龍段模板、臨時鎖定、合龍配重等于合龍段相關的施工方案,鋼筋綁扎、砼澆筑、預應力安裝、張拉壓漿等通用工序已經在主橋專項方案中有詳細介紹,固本方案除特別情況,不再重復敘述。第二章 工程概況白馬泉3、高架橋項目主線全長2.373km,主橋為36m+60m+36m連續箱梁,采用掛籃懸臂現澆施工,中邊跨合龍段均長2m。左幅混凝土方量16.9立方米,重44噸。右幅混凝土方量17.8立方米,重46.2噸。左幅先合龍,右幅參照左幅施工。第三章 施工準備工作主墩墩身施工已完成,經監理工程師檢驗合格后,可進行主橋合龍段的施工,施工前做好如下準備工作:1、施工圖已復核,分項工程數量已復核并報批。2、已組織技術人員熟悉相關的技術規范。技術交底及安全技術交底已完成。3、已完成上構懸澆段的測量放樣準備工作,所有觀測和監測數據匯總分析完成,并已收到合龍段相關參數。4、進場設備已報驗,各項輔材已到位。進場材料已報驗4、,已完成各項原材料的試驗驗證及進場檢驗。5、主橋7#塊和2#墩及5#墩邊跨現澆段已經施工完成,且兩個塊段所含的臨時鎖定預埋件已經安裝到位,混凝土強度不小于設計強度的90%。6、2#墩和5#墩安全轉梯施工完成,確保人員上下安全。第四章 施工方案一、合龍段施工工藝先邊跨合龍,再中跨合龍。合龍段采用掛籃吊裝施工,采用臨時鎖定低溫澆筑,合攏前焊接勁性骨架使兩懸臂端臨時連接,保持相對固定以防止合龍段混凝土因早期熱脹冷縮而開裂、同時選擇在一天中氣溫較低、氣溫較穩定時澆筑混凝土,避免混凝土處于升溫,微壓狀態下達到終凝,避免受拉開裂。合龍段吊架以掛籃直接前移作為合龍段吊架(懸臂兩端同時對稱前移)。白馬泉高架橋5、主橋合龍段長度2m,在主墩懸臂施工即將完成前完成邊跨現澆段施工。懸澆塊段施工結束后,保留掛籃和模板,拆除上下走行道板、內滑梁和內頂模架,然后直接將掛籃前移,使前端吊桿緊貼邊跨現澆段的混凝土端部界面,將底模和側模繼續前移直到與邊跨現澆筑段搭接1020cm長度,在吊桿處進行切割避讓。為消除底板線性差影響,確保底模板與已澆箱梁底板密貼,在原底籃之上鋪設一層厚度15mm的竹膠板作為底模。吊架底模和側模總重20噸,滿足30t以內的要求。吊架底籃和側模前端同樣吊掛固定在掛籃上橫梁上面,后端懸掛在已澆梁段上,因此7#塊澆筑時應確定吊點位置并準確預留。對吊架進行調整后適當固定合龍段底板和外側模板(待勁性骨架焊6、接完成后再最后調整和緊固,將其密貼在懸臂端和邊跨現澆段上)。然后將現澆段和梁面上的雜物清理干凈,并清走多余的機具或材料。接著將及現澆段上所有的觀測點高程精確測量一遍。配合監控單位做好合龍高差控制,合龍段的高差和軸線偏差,尤其注意底板的高差,確保合龍段順接,不得出現錯臺和折線,影響合龍質量。壓載配重為保證懸臂合龍施工始終保持荷載平衡和高程穩定,合龍段施工前須按設計要求進行配重。配重采用訂制水箱配置,每側懸臂配重為合龍段重量的一半即22.0(23.1)t。實施配重時必須做到兩懸臂端同時對稱等量加載,按作用線中心和塊體中線分中放置。為保證勁性骨架連接桿與預埋件緊密接觸,可適當調整兩邊重量和高程使之同7、時滿足焊接要求和合龍精度要求。待勁性骨架焊接完成后,調整配重使之兩邊重量相等。焊接邊跨合龍段剛性骨架,焊接邊跨合龍段鋼接桿前先將配重壓載至控制標高值,并將底模和側模調整緊固到位,安裝好底腹板鋼筋和波紋管,然后再進行臨時鎖定。鎖定材料采用4.0m長50c號工字鋼,底板、頂板各兩組,每組2根,按設計圖與邊跨現澆段和7#塊上的預埋鋼板進行焊接。焊接時要選擇較穩定的天氣并在一天氣溫較低時迅速完成,保證焊接質量,焊縫厚度不小于設計,焊縫焊角高度不小于10mm,且保證工字鋼與預埋件緊密搭接。施工前工字鋼長度須根據合龍段長度作為適當調整。臨時鎖定剛性骨架采用無探傷檢查其主要部位的焊接質量。安裝余下腹板鋼筋和8、相應波紋管,安裝固定好內側模和內頂模,然后安裝頂板鋼筋和橫向、縱向波紋管,穿合龍束鋼絞線,澆筑混凝土。合龍段的混凝土澆筑時間選擇在一天氣溫較低、溫差變化比較小的時段進行。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要安排專人不斷地打開水箱閥門,卸載水箱中的水。施工結束時,應卸走懸臂端的全部水箱中的水。卸除平衡中與澆筑混凝土同步等量的進行。合龍段混凝土要加強振搗,確保新老混凝土間的連接。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及時采取覆蓋養生措施,在頂面覆蓋薄膜、土工布;待合龍段混凝土齡期達到7天且強度達到90%以上的設計強度后按設計要求張拉頂、底板縱向合龍束和橫、豎向預應力筋并壓漿。張拉過程中及時解除體外臨時剛性支撐,以消除體外水平支撐對預應9、力張拉效果的影響。張拉合龍束、壓漿,拆除邊跨掛籃吊架,當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90%以上時,張拉邊跨頂、底板預應力鋼束。張拉原則和順序為:先底板束后頂板束,先長束后短束,同編號束同時對稱張拉,頂、底板交錯進行。張拉完成后及時壓漿。張拉預應力束前及時解除頂板臨時鎖定的勁性骨架(箱室內的臨時鎖定永久保留,成為橋梁的一部分),確保預應力施加效果。體系轉換,底板及頂板合龍束張拉壓漿完畢后,拆除主墩和邊跨現澆段臨時固結(臨時墩),實現體系由雙懸臂狀態向單懸臂狀態的轉變。臨時固結解除時采用人工、氣割、空壓機進行鑿除臨時墩墩砼,按先邊跨后中跨側,割斷支撐鋼管柱頂部,鑿除臨時墩鋼管柱內填筑的混凝土,逐步完成10、體系轉換,專人負責檢查和督促現場施工。拼裝中跨合龍段吊架,先合龍的邊跨合龍完成后,拆除相應的掛籃吊架,保留中跨合龍用的另一套掛籃。將其前移形成吊架,施工方法同邊跨合龍段。剛性骨架焊接、鋼筋模板波紋管安裝、混凝土澆筑、養護同邊跨合龍段,注意同步卸載。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中跨鎖定后,先預張拉頂部預應力束(H3)和底板預應力束(ZB1),每束預張拉力為400KN,并在另一端壓重以后平衡法澆注合龍段混凝土。預應力鋼筋張拉、壓漿,當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90%以上時,且混凝土養護期不小于7天后,及時拆除頂板剛性連接,箱室內的臨時鎖定永久保留,成為橋梁的一部分,拆除完成后張拉其余預應力束到設計控制應力(含H311、束和ZB1束)。張拉中跨合龍段頂、底板束并及時壓漿,張拉順序先底板束再頂板束,先長束再短束,頂、底板束交錯,同束對稱張拉。張拉壓漿完成后及時及時進行封錨施工,已保證預應力施工質量。吊架拆除采用5T手拉葫蘆、卷揚機等配合下落,頂面的構建在頂板上可直接用人工拆除所有連接件銷釘等使其成單片后下落。邊跨直線段與相鄰懸臂端部以及中跨之間的合龍精度(即標高差)不大于15mm;體系轉換完成后,梁頂標高誤差為10mm。梁體尺寸混凝土質量等檢查按現行規范的有關要求執行。主橋邊跨、中跨合龍張拉鋼束和順序,邊跨合龍段澆筑完成并待混凝土強度及彈模達到90%,且齡期達到7天后,張拉邊跨頂底板預應力鋼束及邊跨合龍段底板束12、頂板束。澆筑中跨合龍段并待強度及彈模達到90%,且齡期達到7天后,張拉頂、底板縱向預應力束。縱向預應力筋張拉遵循先底板束后頂板束,先長束后短束的原則,同類束兩側對稱張拉。合龍段施工注意事項和安全注意事項: 1、在澆筑合龍段砼前,進行3天全天候溫度測量,每4小時測量一次大氣溫度,繪出時間溫度變化曲線,從中選擇一天中溫度最低時段為混凝土澆筑完成時段。同時要采取措施,盡量減少箱梁的收縮變形,防止合龍段混凝土縮裂或壓壞,應在一天內氣溫最低,且在兩懸臂端高差最小時進行合龍施工。2、減少混凝土澆筑時間,要控制在4小時之內,為保證混凝土合龍質量,混凝土摻加微膨脹劑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3、中、邊跨合龍時,在13、各懸臂端加配水箱注水,兩端水箱重量應保持各端受力均衡。混凝土澆筑時,水箱同步卸載(放水),以保持懸臂端的穩定。第五章 施工進度計劃、資源配置及工期保障張家界市濱水內環線白馬泉主橋左幅控制在2016年7月合龍,右幅控制在8月份合龍。計劃生產周期計劃如下:左幅:5#墩邊跨合攏段計劃于2015年7月15日完成、2#墩邊跨合攏段計劃于2015年7月20日完成、中跨合龍段計劃與7月31日完成。右幅:5#墩邊跨合攏段計劃于2015年8月15日完成、2#墩邊跨合攏段計劃于2015年8月20日完成、中跨合龍段計劃與8月31日完成。一、進度組織的總體原則盡量縮短施工準備時間,現階段我部技術交底,人員培訓工作基本14、完成,待樁基施工完成后立即開始施工。精心組織、合理安排、均衡生產、加強協調,確保各分項工程按計劃完成,從而確保整個工期目標。二、分段施工安排 我項目部經過現場考察,綜合考慮本段工程的資源投入,計劃在八月內完成全部主橋合龍段。采用左右幅流水的方式進行施工組織,優先左幅合龍。組織機構、材料、設備及勞動力的安排合龍階段施工,現場設1名施工總指揮(由項目部技術負責人擔任),設1名施工總負責人,下設安全、技術、生產、質檢、物資等部門相互協作;每墩各設2名現場施工負責人,設2個現場作業班,2個鋼筋作業隊, 1個張拉班,每個作業班組設班組長1名,參建工人共60人;投入的機械、材料、設備及其他物資均已在主橋施15、工方案中明示,此方案不再重復。三、工期保證措施從計劃安排上保證:按照控制工期要求,施工處根據資源條件部署實際可行的施工計劃;各施工班組按照體施工計劃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分解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法和方案。在制定施工計劃時,留有余地,充分考慮節假日和氣候對施工的影響。重要的工序要做好詳細的實施性施工方案和施工計劃,并報監理工程師審批;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和時間,合理安排各分項工程的施工順序,縮短流水作業間距,加快工程進度,確保工期。從工程材料供應上保證:由工程科、材料科負責,加強對工程材料的計劃、采購、運輸、保管和供應。根據施工進度計劃按周編制材料計劃,保證施工的需要,杜絕停工待料的發生。施工原材料盡量采取16、就地購買的方法解決,根據施工需要,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進行計劃安排和采購,確保施工原材料的供應,以確保工期。從機械及后勤上保障:加強對施工機械設備的保養、維修,保障其正常的運轉。各專業施工班組設置維修小組,配足機械設備的零配件,一旦機械設備出現故障,應及時進行搶修,以保證施工的需要。搞好職工食堂,搞好個人和環境衛生、防病治病,保障職工身心健康,保持正常的出勤率,以利施工順利進行,確保工期。從解決施工難點上保證:及時召開專題會議,解決施工過程中的技術難點。工程技術人員經常到施工現場和施工人員一起,研究和解決施工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班組每周召開一次施工情況匯報會,總結和推廣先進的施工方法;項目經理部每17、半月召開一次生產總結會,檢查、總結施工情況,推廣先進的施工方法,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施工力量,完善施工方案和方法,使施工順利進行,確保工期。技術措施:合理安排施工順序,重點抓好關鍵工作的施工。機械合理配套,保證生產能力大于進度指標。采取一系列技術措施,在施工規范允許下,合理利用陰雨天氣施工部分工程項目。合理劃分施工區段,實現多工段、多項目、多工點同時展開,縮短工期。積極推行技術革新,運用新技術、新成果、新材料,節約施工作業時間。第六章保證措施一、進度、成本、質量、安全、環保、文明施工等保障體系和措施詳見主橋專項合同,此方案不再重復。二、應急預案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現場應急處置小組。開辟以5#墩18、為起點,經過鋼棧橋和大庸橋公園至大庸路的場內安全通道,時刻保證通道暢通。建立以離工地最近醫院(仁康中醫院、大庸橋張青公路、(0744)2163088、1.3km)和張家界最好醫院(張家界市人民醫院、湖南省張家界市古庸路192號、(0744)8222270、3.9km)為依托的應急搶救處置點。就近醫院路線:施工現場張青橋北大庸路張青路仁康中醫院。人民醫院路線:施工現場張青橋北大庸路子午路教場路古庸路張家界市人民醫院。 緊急求援路線圖建立以項目經理為第一責任人的事故處置小組,如果發生危及人身和工程安全的緊急情況,立即采取行動,暫時停止施工,消除安全隱患。若出現重大安全、質量事故,在2小時內將事故詳19、細情況以書面形式速報監理工程師和業主。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組長(周昕元),副組長(湯夢天、趙雙武),組員(袁龍、劉佳、楊師照、林陳芝、黎祥等項目部管理人員)、搶險隊10人。醫院急救電話:120、仁康中醫院(0744)2163088、人民醫院(0744)8222270、火警電話:119事故現場搶險組由周昕元負責、事故現場救護組由湯夢天負責、事故現場保護組由趙雙武負責、事故現場通訊組由劉佳負責。工作要求:相關人員必須服從統一指揮,整體配合、協同作戰、有條不紊、忙而不亂。必須確保應急救援器材及設備數量充足、狀態良好,保證遇到突發事件時各項救援工作正常運轉。各應急小組成員必須落實到人,各司其職,熟練掌握安全防護和事故處置技能。- 10 -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1
92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7
8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