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閉空間施工方案(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6711
2022-07-27
8頁
22KB
1、密閉空間施工方案1.1 密閉空間施工概述 密閉、不良通氣空間(下稱密閉空間)是指經常被封堵、只有一個出入口、并缺乏足夠對流空氣的環境,如廢置水井、污水管道(渠)、化糞池、儲水箱、容器儲罐和建筑工地人工挖孔樁的樁孔等。本工程密閉空間施工部位主要指消防水池。1.2密閉空間作業的主要危害因素(1)有毒氣體危害。聚積于密閉空間的常見有害氣體有硫化氫、一氧化碳、甲烷、沼氣等,當人體吸入后,易導致中毒。(2)缺氧危害??諝獠涣魍ǖ拿荛]空間,被比重大的氣體(如二氧化碳)擠占,氧氣含量低,施工人員進入后,可由于缺氧而窒息。(3)火災爆炸危害。當密閉空間存在的甲烷或沼氣等易燃氣體,或在其內進行涂漆、噴漆、使用易2、燃易爆溶劑等,如遇焊接、切割等作業產生的火花時,可能導致火災甚至爆炸。(4)生物病原體危害。廢置井、污水管道(渠)、化糞池、沼氣池等,其內的各類有害細菌、病毒、鉤端螺旋體等生物病原體,經皮膚進入人體致病。(5)物理因素危害。過冷、過熱、潮濕的密閉空間有可能對施工人員造成危害;濕滑的表面有導致施工人員摔傷的危險;清洗大型水池、儲水箱、輸水管(渠)時,有遇溺的危險;進行人工挖孔樁作業時,有坍塌的危險。(6)交通意外。密閉空間的出入點位于街道馬路上時,施工人員有被車輛撞到的可能,行人有跌入密閉空間的危險。1.3密閉空間作業危害因素的防范措施(1)建立安全評估制度。建立健全“密閉空間作業危害因素風險評3、估制度”。應當嚴格規定,在進入密閉空間作業之前,必須由企業具有資格的安全員(或注冊安全工程師、注冊安全主任)進行危害因素的辨識和風險評估。評估的內容包括:氣體測試、安全措施、進入密閉空間作業人員的安全知識和身體狀況檢核等,并在評估結論中提出安全建議。(2)建立安全許可制度。實踐證明,進入密閉空間作業是一項安全風險較大的作業,因此,應當像動火作業一樣,企業必須建立“密閉空間作業安全許可制度”。安全許可的前提必須是在風險評估報告的基礎上,確認安全建議措施(如空氣測試、通風措施、應急救援、人工挖孔樁作業的安全施工方案是否審定等)已經落實;安全許可應由企業(項目部、工程隊)負責安全生產的領導或安全科(4、處)長(專職注冊安全主任、注冊安全工程師)簽發;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進入密閉空間實施作業。(3)范作業的安全要求。必須針對前述主要危險危害因素,制定必要的安全作業規范。在建筑施工、物業管理等作業中,常見的密閉空間作業的安全措施應包括:3.1、核準作業人員已經過專項安全知識培訓,身體狀況良好;3.2、進行空氣狀況測試和作業現場的檢查;3.3、存在有害氣體、氧氣不足或溫度過高的空間,必須安裝有效的通風設備;(4)存在火災爆炸危險的作業空間,應清除一切火源(必須動火的應按規定辦理動火許可手續),所有電器設備必須符合防爆要求,易燃易爆氣體禁止帶入。(5)對有淹溺危險的大型水箱、輸水管道、污水管(渠)進5、行清洗疏通作業,工作開始前必須確保鎖上輸水掣閥,切斷輸水管、污水管(渠),防止危險物品意外流入作業空間。(6)人工挖孔樁作業必須編制“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及施工現場易發生重大事故部位、環節的預防、監控措施和應急預案”,并按規定報告審定。(7)使用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下井、罐作業前,應配戴必要的安全鞋、工作服、手套,以保護作業人員的軀體、手、足部的安全;應配戴安全帶、安全繩。進入情況較為復雜的密閉空間作業,如進入地下污水渠、化糞池、沼氣池、廢置井作業的人員,為防范生物病原體感染,應該穿戴覆蓋全身的防護服;為防范淹溺,必須穿著救生衣;為防范有害氣體,應配戴合格的過濾式呼吸器,必要時應配戴供氣6、式呼吸器;1.4密閉空間作業的應急救援(1)一是建立旁站安全監督制度,凡密閉空間作業,必須指定經過安全培訓,具有一定應急施救能力的專門人員進行旁站,實施安全監督。必要時應配備應急聯絡器材,以便發現情況,及時處置。(2)作業人員出現身體不適、頭痛、頭暈、刺激或操作反?,F象時,必須停止作業,按動報警器并立即離開密閉空間。(3)配備合適的起重設備,如吊重裝置,三腳式起重架,配合安全帶、安全繩作救援之用。(4)配備足夠及狀態良好的應變急救器材,如合格的呼吸器具,心肺復蘇器、防爆照明燈、手持式報警器等。(5)如未配戴呼吸器和安全繩,其他人員千萬不要入內進行救護,以免傷及施救人員。(6)進行應急救援預案演7、練,以測試預案和裝具的適用性和合理性。(7)要對員工進行安全生產法規、規章制度、應急救援知識和傷員急救常識培訓,以提高他們對安全生產工作的認識,掌握安全防范、應急救援、傷員救護知識,切實保障密閉空間的作業安全。1.5密閉空間職業病危害評估程序(1)在批準進入前,應對密閉空間可能存在的職業病危害進行檢測、評價,以判定是否具備容許進入的條件。(2)按照測氧、測爆、測毒的順序測定密閉空間的危害因素。(3)持續或定時監測密閉空間環境,確保容許作業的安全衛生條件。(4)確保作業者或監護者能及時獲得檢測結果。(5)如果許可作業者或監護者對評估結果提出質疑,可要求重新評估;用人單位應當接受質疑,并按要求重新8、評估。1.6 密閉空間作業相關人員的安全衛生防護培訓(1)用人單位應當培訓作業者、監護者和作業負責人,使其掌握在密閉空間作業所需要的安全衛生知識和技能。(2)出現下列情況時應對作業者進行培訓:2.1上崗前。2.2換崗前。2.3當密閉空間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發生變化時。2.4用人單位如果認為密閉空間作業程序出現問題,或勞動者未完全掌握操作程序時。2.5制定和發布最新作業程序文件時。(3)培訓結束后,應當頒發培訓合格證書,合格證書應當包括勞動者的姓名、培訓內容、培訓人簽名和培訓日期。1.7呼吸器具的使用(1)用人單位應當只允許健康狀況適宜佩戴呼吸器具者使用呼吸器具進入密閉空間及進行有關的工作。(2)根9、據進入密閉空間作業時間的長短、消耗、最長工作周期、估計逃生所須的時間及其它因素,選擇適合的呼吸器具和相應的報警器具。(3)呼吸器具所供應的空氣質量應符合最新國家標準(4)供氣式呼吸器的供氣流量應保證面罩內保持正氣壓。(5)采取預防措施防止空氣在輸送過程中受到污染:5.1空氣呼吸器具應依照制造商的指示,進行保養。5.2空氣氣源應避免導入已受污染的空氣。供氣質量應適合呼吸,不容許直接使用工業用途的氣源。5.3所有在密閉空間使用的呼吸器具,應當保持良好狀態。1.8 吊救系統應符合以下條件(1)每個作業者均應使用胸部或全身套具,繩索應從頭部往下系在后背中部靠近肩部水平的位置,或能有效證明從身體側面也能10、將工作人員移出密閉空間的其它部位。在不能使用胸部或全身套具,或使用胸部或全身套可能造成更大危害的情況下,可使用腕套,但須確認腕套是最安全和最有效的選擇。(2)在密閉空間外使用吊救系統救援時,應將吊救系統的另一端系在機械設施或固定點上,保證救援者能及時進行救援。(3)機械設施至少可將人從1.5米的密閉空間中救出。1.9 職責(1)用人單位的職責:1.1、按照本規范組織、實施密閉空間作業。制定密閉空間作業職業病危害防護控制計劃、密閉空間作業進入許可程序和安全作業規程,并保證相關人員能隨時得到計劃、程序和規程。1.2、確定并明確密閉空間作業負責人、進入作業勞動者(以下簡稱作業者)和外部監護或監督人員11、(以下簡稱監護者)及其職責。1.3、在密閉空間外設置警示標識,告知密閉空間的位置和所存在的危害。1.4、提供有關的職業安全衛生培訓。1.5、當實施密閉空間作業前,須評估密閉空間可能存在的職業病危害,以確定該密閉空間是否許可作業。1.6、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經允許的勞動者進入密閉空間。1.7、提供密閉空間作業的合格的安全防護設施與個體防護用品及報警儀器。1.8、提供應急救援保障。(2)作業負責人(密閉空間作業的直接負責人)的職責:2.1確認作業者、監護者的職業衛生培訓及上崗資格;2.2、在密閉空間作業環境、作業程序和防護設施及用品達到允許條件后,允許進入密閉空間。2.3、在密閉空間及其附近發生安12、全作業許可所不允許的情況時,終止進入。2.4、在密閉空間作業完成后,在確定作業者及所攜帶的設備和物品均已撤離后終止許可。2.5、檢查、驗證應急救援服務、呼叫方法的效果。2.6、對未經許可試圖進入或已進入密閉空間者進行勸阻或責令退出。(3)作業者(經用人單位審核、批準進入密閉空間作業的勞動者,)的職責:3.1接受職業衛生培訓,持證上崗;3.2、遵守密閉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正確使用密閉空間作業安全設施與個體防護用品;3.3、應與監護者進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報警、撤離等雙向信息交流;3.4、發生下列事項時作業者應及時向監護者報警或撤離密閉空間:(1)已經意識到身體出現危險癥狀和體征;(2)監護者13、和作業負責人下達了撤離命令;(3)探測到必須撤離的情況或報警器發出撤離警報。(4)監護者(當作業者進入密閉空間作業時,在密閉空間外負責安全監護的人員,)的職責:4.1具有能警覺并判斷作業者異常行為的能力,接受職業衛生培訓,持證上崗;4.2、準確掌握作業者的數量和身份;4.3、在作業者作業期間保證在密閉空間外持續監護;適時與作業者進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報警、撤離等信息交流;在緊急情況時向作業者發出撤離警報。監護者在履行監測和保護職責時,不能受到其他職責的干擾。4.4、發生以下情況時,應命令作業者立即撤離密閉空間,必要時,立即呼叫應急救援服務,并在密閉空間外實施應急救援工作。(1)發現禁止作業的條件;(2)發現作業者出現異常行為;(3)密閉空間外出現威脅作業者安全和健康的險情;(4)監護者不能安全有效地履行職責時,也應通知作業者撤離。4.5、對未經許可靠近或者試圖進入密閉空間者予以警告并勸離,如果未經許可者進入密閉空間,應及時通知作業者和作業負責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