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合瓦施工方案(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6858
2022-07-27
7頁
28.51KB
1、屋面瓦作施工方案本工程屋面瓦乃至脊飾、勾滴、瓦當等應根據設計要求的尺寸、規格,專門由供應商找窯廠依樣做模、焙燒定制。屋面在施工時應密切注意設計標高,在各步架間進行屋面舉折統籌處理,切忌倒攏現象。屋面蓋瓦應注意瓦垅間平直,安檐口勾滴時應注意整個檐口的平直,這些傳統操作工序在實施時皆應隨時進行自檢,以利及時糾正,以避免工序重復,從而影響了施工工期和質量。地面墁磚可以在擬定了具體的規格尺寸以后,大批在窯廠進行初加工磨制成半成品購入,這樣可以減省現場制作工序,即此亦可減緩工期對本工程的壓力。1 屋面瓦施工工藝:1.2 定瓦口尺寸由于底瓦瓦壟的第一塊瓦花邊瓦是放在木制構件“瓦口”上的,因此木瓦口的大小直2、接決定著瓦壟的稀密程度,所以在 瓦之前首先要核算出木瓦口的寬度尺寸。瓦屋面瓦口尺寸應根據“走水當”(合瓦壟的間距)的大小和板瓦壟之間的距離綜合考慮,一般可按走水當不大于1/2板瓦寬這個原則確定出瓦口尺寸。1.3 分中號壟排瓦當對瓦壟進行平面定位。先后順序為分中、排瓦當、釘瓦口、號壟。1.3.1 分中:確定坐中底瓦壟位置:在檐頭找出整個房屋的橫向中點并作出標記,這個中點就是屋頂中間一趟底瓦的中點。找出“坐中底瓦”的中以后要看一下是否與以釘好的椽子空當中對齊了,如未對齊,應予以調整;確定邊壟底瓦位置:先確定披水磚檐的位置,披水磚的出檐尺寸宜為磚本身寬的一半,從磚檐里口往里返兩個瓦口,這兩個瓦口就是3、兩壟邊壟底瓦的位置;1.3.2排瓦當:在已確定的中間一趟底瓦和兩端瓦口之間趕排瓦口;1.3.3釘瓦口:瓦口位置確定后,將瓦口釘在連檐上。釘瓦口時應注意退雀臺,即應比連檐退進一些。瓦口釘好后,每壟底瓦的位置也就確定了。1.3.4號壟:將各壟蓋瓦的中點平移到屋脊扎肩灰背上,并作出標記。1.4 邊壟“分中號壟排瓦當”已對瓦壟作了平面上的定位,邊壟則是對瓦壟進行高度上的定位。1.4.1 在每坡兩端已確定的邊壟位置栓線、鋪灰,各兩趟底瓦和一趟蓋瓦。邊壟底瓦底皮應與磚博縫上皮同高。邊壟所用的線主要是作為直順的標準。蓋邊壟的目的是為了給大面蓋瓦時確定一個高度標準,邊壟的形態決定著整個瓦面的形態,因此,蓋邊壟4、時要派經驗豐富的人站在房下觀察指點,以便隨時調整。1.4.2 在屋面兩端分別蓋出的兩條邊壟應注意相互保持平行,囊要一致,否則,會對整個屋面造成不良影響。1.4.3 在蓋邊壟的同時要下好披水檐,做好梢壟1.5 栓上下齊頭線和腰線上下齊頭先和腰線是在屋面上、中、下三個位置上所栓的三道橫線,用于控制整個瓦面的高低。脊部和檐頭的兩條統稱上下齊頭線,脊上的叫齊頭線,檐頭的叫檐口線,中間位置上叫腰線。栓這三道線要以兩端邊壟蓋瓦的最高點“熊背”為高度標準,線要緊繃,蓋瓦時不得碰線,瓦壟不得頂線。如果屋大坡長,可以栓2-3道楞線。1.6 沖壟在大面積蓋瓦開始之前,先蓋上幾壟瓦作為屋面分段蓋瓦的高低標準。實際上5、,蓋邊壟也可以看成是在屋面的兩端沖壟。以楞線和上下齊頭線給出的囊度和高低標準在屋面的中間將三趟底瓦和二趟蓋瓦蓋好。如果蓋瓦的人員較多,或屋面面積較大時,可以再分若干段沖壟,這些瓦壟都必須以栓好的上下齊頭線和腰線未標準。沖好壟后要將上下齊頭線和腰線用磚灰壓在蓋瓦壟上,這樣分段施工時就不會因有人碰線而影響到其他段的操作。1.7 蓋檐頭瓦1.7.1 蓋檐頭瓦要栓兩道線,一道線栓在底瓦花邊瓦的瓦唇下棱,每壟底瓦花邊瓦的高低和出檐均以此線為標準。底瓦花邊瓦的出檐尺寸最多不超過本身長度的一半,一般在6cm-8cm之間。第二道線即沖壟之前栓好的“檐口線”。將線掛在蓋瓦花邊瓦瓦唇的上棱。每壟蓋瓦花邊瓦的高低均6、以此線為標準。蓋瓦花邊瓦的出檐可與底瓦花邊瓦出檐相同,也可稍微多出一些,但不宜退進。先期蓋邊壟時就應按這個出檐尺寸操作。1.7.2 在檐頭上鋪灰,將底瓦花邊瓦放在瓦口上,出檐及高低均以檐口線為標準。然后將兩塊普通板瓦(底瓦)續放在花邊瓦之后。由于檐頭的坡度較緩,因此底瓦灰一般應較薄,瓦德搭接密度也應較稀,蓋檐頭瓦是既要滿足檐頭坡緩的特點,但同時又要避免檐頭瓦放置過于平緩,以致出現“倒喝水”。檐頭底瓦的勾瓦臉及背瓦翅等工序的操作與壟瓦瓦壟的方法相同。1.7.3在兩塊底瓦花邊瓦之間用麻刀灰扎縫,坐灰扣放已粘好瓦頭的花邊瓦。將瓦頭的兩個下端立在其兩側的底瓦花邊瓦上,并立在木瓦德前面(但不靠緊)。應注7、意不要壓在木瓦口的上面。出檐及高低均以檐口線為準。1.8 蓋底瓦1.8.1 開線:栓蓋底瓦的過程叫“開線”。先在齊頭線、楞線和檐口線上各栓一根短鋼絲,叫做“吊魚”。“吊魚”的長度要根據線到邊壟底瓦翅的距離確定,然后“開線”,瓦刀線的上端按脊上“號”好的壟位放置。下端按排好的瓦當位置先放花邊瓦,瓦刀線貼近花邊瓦的瓦翅。繩的下端栓一塊瓦,吊在檐頭房檐下,蓋瓦所用的“瓦刀線”一般用三股繩。將齊頭線、楞線和檐口線上的“吊魚”移到瓦刀線的上方,然后調整瓦刀線的高度,使其能碰到“吊魚”的底棱,碰到“吊魚”后,瓦刀線的囊就與邊壟的囊相同了。1.8.2 蓋瓦:栓好瓦刀線后,鋪灰漿蓋底瓦。底瓦灰的厚度一般控制在8、40mm左右。底瓦要窄頭向下,從下往上依次排放,底瓦的搭接密度應能做到“三搭頭”,即每三塊瓦中,第一塊與第三塊能做到首尾搭頭。檐頭和脊的部位則應“稀蓋檐頭密蓋脊”,即檐頭瓦可按“壓五露五”搭接,靠近脊部可按“壓七露三”搭接。底瓦灰漿應飽滿,瓦要擺正,不應偏歪。底瓦壟的高低和直順程度都應以瓦刀線為準。每塊底瓦的寬頭的上楞都要貼近瓦刀線。蓋底瓦時還應注意“喝風”與“不合蔓”的問題。“不合蔓”是指瓦德弧度不一致造成合縫不嚴,“喝風”是指合縫不嚴,即包括瓦德不合蔓,也包括其他原因造成的合縫不嚴。操作中應隨時注意避免由于擺放不當而造成的喝風,對于明顯不合蔓的瓦,應盡量選換。1.8.3 背瓦翅:擺放好底瓦9、以后,要將底瓦兩側的灰漿順瓦翅用瓦刀抹齊,不足的地方要用灰漿補齊。要邊抹邊拍打,以使瓦下灰漿飽滿。1.8.4 扎縫:“背”完瓦翅后,要在底瓦壟之間的縫隙處塞入大麻刀灰,通過用瓦刀反復扎,使灰漿塞嚴塞實。“扎縫灰”應高出底瓦壟,并應能蓋住兩邊底瓦壟的瓦翅。1.8.5 勾瓦臉:底瓦壟蓋好后宜用素灰勾抹瓦德搭接處,稱勾瓦臉。勾瓦臉可以有效地防止雨水從瓦德搭接處回流,因此應認真做好。具體做法為:先用清水沖壟,濕潤底瓦壟,然后用雙爪抹子或小扎子將較稀的素灰向瓦搭接縫內摳抹,用刷子蘸少量水勒刷,入場反復操作,直至做到瓦頭下充滿灰但瓦頭外卻沒有灰的程度。1.9 蓋蓋瓦:按楞線到邊壟蓋瓦瓦翅的距離調整好“吊魚10、”的長短,然后以吊魚為高低標準“開線”。蓋好檐頭蓋瓦花邊瓦,瓦刀線的下端以蓋瓦花邊瓦為準,上端以蓋瓦老樁子瓦為準。與蓋底瓦時相反,蓋蓋瓦的瓦刀線要栓在右側,這實際是要求栓在蓋瓦的里手“里側”,這樣也是為了便于操作。如必須從左往右蓋瓦時,瓦刀線就要隨之栓在左邊。蓋蓋瓦的泥應比底瓦的泥灰稍硬。蓋瓦與底瓦相反,要凸面朝上,搭頭朝下。瓦德搭接密度也應做到“三搭頭”。蓋瓦不要緊挨底瓦,應留有適當的距離(稱睜眼),合瓦“睜眼”一般不少于40mm。蓋瓦壟的高度、直順都要以瓦刀線為準,如遇瓦德寬度有差異時,要掌握“大瓦跟線、小瓦跟中”的原則,避免出現一側齊另一側不齊的情況。操作中不但要以瓦刀線為準,還要進場用11、桿尺檢查直順程度,如發現不直順,要用桿尺歸攏調直,方法是將桿尺靠在瓦壟旁,通過用腳踹桿尺等方法使瓦壟歸正。蓋至脊部時,應將瓦切實插入蓋瓦老樁子內。蓋瓦蓋完后在每塊瓦德搭接處用素灰勾瓦臉,并用水刷子蘸水勒刷。房大坡陡的屋面可采用在瓦內家脊筋的方法來防止瓦面滑坡,具體方法是將細麻繩埋在蓋瓦泥灰中,兩坡的麻繩要連在一起,從脊上開始至少要延伸到中腰節。“脊筋”除可以加在蓋瓦泥灰中,還可加在扎縫灰下面。在蓋瓦的過程中,尤其是蓋蓋瓦的過程中,宜設專人在房下觀察,以便隨時指出問題隨時調整。底瓦和蓋瓦每蓋完以壟后,要及時清理瓦壟。1.10 夾壟:操作時要用瓦刀把灰塞嚴拍實,上口與瓦翅外棱抹平,瓦翅要“背眼”、12、“背實”,否則容易開裂、翹邊。還應注意下腳要直順,并與上口垂直。開始時,夾壟灰下腳另可略大但不要虧灰,因扎活時要用瓦刀向內拍打,大了可通過拍打使其立直,下腳小了則需要補灰才能找直。蓋瓦的瓦翅上棱處要通過反復“打水搓子”和用瓦刀“背瓦翅子”來達到這樣的效果:瓦翅棱角堅挺、直順,且蓋瓦的瓦翅上棱沒有灰覆蓋。瓦翅的上棱上如有灰日久易開裂,從而可能導致雨水滲入。夾壟要經反復趕扎,直至扎實,每次趕扎前應刷青漿。趕扎時,要注意將夾壟灰與底瓦交接處的蛐蛐窩補嚴,將多余的灰去掉,在趕扎時還要適時在瓦翅處“打水搓子”,這對于除掉蓋在瓦翅以上的灰和防止灰的翹邊是很有好處的。瓦的下腳與底瓦交接處也應邊趕扎邊“打水搓子”。最后反復用瓦刀趕扎(每次趕扎前都要先刷青漿),直至扎實扎光。1.11 清壟:蓋瓦完成后要將瓦壟內的灰漿統一清掃一遍,然后用清水將瓦壟沖凈。清壟時應注意不要踩壞瓦面,如發現有損壞的瓦或掉了灰的瓦應及時更換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