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雨棚施工方案(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8750
2022-07-29
7頁
37.50KB
1、售樓處二層鋼筋、模板施工用防雨棚施工方案編制:審核:審批: 日期: 年 月 日 湖南省湘徽建筑工程施工有限公司 長沙世茂售樓處項目部一、 概況:根據總包方要求,售樓部工期必須在2011年1月5日結構封頂。至2011年1月1日我方施工的售樓部屋面模板剛開始施工,根據天氣預報從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5日都有雨雪到大雪降溫天氣,為了確保售樓部工期,我公司計劃在屋面操作層上搭設3米高的防雨棚,本工程屋面總高10.2米,二層樓面高4.75米,計劃從二層樓面開搭設,搭設的防雨棚高度為8.45米。二、 編制方案依據:1、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 2、建筑施工安全2、檢查標準JGJ59-99 3、建筑結構荷載設計手冊GBJ17-88 4、參考(建筑施工手冊)三、管理機構流程及職責項目經理分包項目經理生產經理技術負責人 安全員、工長 生產經理技術負責人工長 施工班組 三、 方案選擇:1、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 防雨棚大部分在二層樓面上搭設,與二層樓層上的架體形成整體。立桿穿過屋面模板于支模架可靠連接,間距小于或等于3米,大橫桿從操作層上1.5米步距搭設2步。板下部屋面板底300mm加設一道雙向水平剪刀撐,并在支模架體上每跨加設縱橫向剪刀撐。頂部竹串板托梁直接采用鋼管,鋼管托梁采用鋼管桁架,桁架間距6米。頂部防雨采用彩條布固定在竹串板上,防雨布上用竹串板壓實。(3、見附圖)外架內邊緣棚架立桿間距不大于1.5米。2、 材料選擇:本防雨棚立柱及梁采用48mm*3mm鋼管,國標十字扣件及轉向扣件。頂鋪一層竹串板和一層防雨彩條布。3、 施工方法:為保證加體穩定,首先在二層支模架屋面梁下300mm處加設雙向大橫桿,并加設一水平剪刀撐,為保證接頭位置錯開,加設大橫桿前先拆除1/2立桿并架設拆除部分立桿。為施工方便應先加設固定立桿,而后封頂板模板時預留100mm*100mm的洞口,立桿拆除后用模板布齊。板上部第一道大橫桿距頂模板1500mm,搭設第二部前先搭設好桁架,在搭設剩余大橫桿。外架上上接的架體外圍按外架要求張掛安全網。在第一步大橫桿上搭設一水平剪刀撐。豎向剪刀4、撐的搭設:外架剪刀撐上接至頂。在樓面上邊緣第一道立桿上滿設剪刀撐,其余剪刀撐每6米一道。鋪設竹串板縫隙不得大于50mm,以免雨水積集。 頂部竹串板檁條鋼管間距小于1.3米。4、 構造要求及注意事項: 嚴禁使用不合格及不同規格的鋼管、扣件。接頭扣件盡量采用直接接頭扣件,避免使用搭接方式連接,如需要搭接,搭接長度大于1米,接頭位置至少3個扣件。 開始搭設時應在適當位置約每6米,搭設一拋撐,避免搭設過程中架體傾倒傷人。 大橫桿搭接位置必須錯開最少一跨,所有扣件必須與立桿牢固連接。 所有扣件必須擰緊,用扭力板測力矩應在40N.M65N.M. 縱橫向大橫桿必須與外架立桿連接牢固。 頂部竹串板應和鋼管用鐵5、絲綁緊,固定彩條布應在釘或鐵絲上面墊橡膠墊,防止風刮。 施工完畢經過驗收,工人方可進棚施工,避免安全事故發生。 在主節點個向鋼管扣件間距小于150mm。5棚架的拆除: 拆除前應在架體周圍5米范圍內設警戒警示帶,防止墜物傷人, 拆除棚架應從上至下,在接到通知后方可進行拆除,中途不得隨意拆除任何桿件。 拆除棚架應先將彩條布邊疊邊拆,拆除竹串板后拆大橫桿和桁架,依次向下拆除,最后拆除立桿。拆除前先應拆除外架范圍架體,并逐漸朝中間拆除。 拆除棚架應先將彩條布邊疊邊拆,拆除竹串板后拆大橫桿和桁架,依次向下拆除,最后拆除立桿。拆除的材料應先接到屋面模板上,再運至指定地點分類碼放整齊。6安全管理: 拆除的材6、料應先接到屋面模板上,再運至指定地點分類碼放整齊。棚架搭設過程中有專人監督、觀察,發現安全隱患及時制止并監督排除隱患,防止施工過程中安全事故的發生。 棚架搭設完成應進行一次驗收,驗收合格后頂面方可上人施工。 施工前應進行書面技術交底及安全交底。 高空作業嚴禁違章作業:包括違章指揮。 搭設,拆除架體時盡量避免交叉作業時,防止墜無傷人等事故發生。 發現重大安全隱患立即停工整改,不得帶病繼續施工,待整改完成再繼續施工。 棚架搭設、拆除盡量避開雨雪天氣。遇雨雪天氣應有相應防護措施,如:專人掃雪、施工現場有管理人員監察等。四 附圖說明: 立桿排布圖 棚頂橫桿排布圖五、 剖面圖六、 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因雨雪天氣時架體施工本身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在萬一發生意外安全事故時應立即上報,現場管理人員及時向領導提出處理意見,并在最短時間內安排搶救工作。如發生個體安全事故,如摔傷、砸傷等及時組織救治。 如發生架體倒塌事故,在場管理人員及時組織、指揮工人撤離到安全區域(通過安全通道或樓梯下樓),并在最短時間內找尋失蹤人員,如有傷者立即組織救治,并向120求救。 萬一發生安全事故應立即報告,按安全網絡圖所示回報;安全網絡圖如下:現場目擊管理人員 半小時項目領導半小時啟動項目應急預案公司領導 半小時當地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