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放樣施工方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9207
2022-07-29
9頁
32KB
1、武豐村還建樓工程(H2/T1地塊)3#、4#、12班幼兒園,分別為46層,34層、3層。為確保工程的平面位置及垂直度控制,在規范精度要求范圍內,我公司將配備先進的測量儀器和富有經驗的施工人員以及合理的測試手段,建立合理的檢測網絡進行基坑的監測、結構施工總平面控制及裝修測量工作。根據本工程施工測量及測量控制措施作為重點、難點特編制測量放樣施工方案。一、工程定位控制依據1、總平面圖所示的武漢市洪山區武豐村還建樓工程各棟號房屋控制角點 (詳總平面圖定位)。2、廣州南方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的施工圖。3、高程控制按甲方給定的黃海高程點進行引測到施工圍墻。二、施工控制網建立1、根據施工總平面圖上的建筑構筑物2、的坐標位置、基點的相關數據以及設計圖紙上指定的相對標高。用全站儀、經緯儀、水準儀、鋼尺進行網點的測設。2、施工控制網點的布設和網點布設間距應滿足建筑物施工定位放線和技術監督的要求,與總平面圖相配合,控制點包含所有建筑物四個大角。3、施工控制網點的測量應進行閉合誤差校核,誤差值在1/5000內,可按比例修正,超出允許誤差值時,應復測。4、施工控制網點、水準點及建筑物的主軸線應建立外部的平面控制點,在建筑物施工區域內圍墻或定位樁上投設紅三角標志,標志應設置牢固、穩定、不下沉、不變位、并用砼包護,加設護欄圍護。水準基點的設置以保證其穩定、可靠為原則,靠近觀測點,便于觀測,但不受建筑物沉降的影響。水準3、基點應設在遠離建筑物30m以外處,數量不少于3個。二、水平定位測量控制平面定位測量控制步驟如下:在現場準備工作期間,應會同監理工程師及有關人員一道共同核對建筑總平面圖、定位基準點、水準基點及高程,并逐項交接。為了保證工程測量的精度,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選擇如下水平定位測量方案。1、施工現場設一名專職測量員,施工員4名,輔助施工放線人員三名。負責工程測量定位,軸線標高復檢及垂直度控制和沉降觀測量工作,同時配備專門測量工具和測量輔助人員。2、測量工具準備:50米長塑鋼尺、5米鋼卷尺、RTS-820全站儀、G經緯儀。測量器具必須經檢驗合格后交專人保管使用,嚴格執行ISO9002質量標準,并定期復校。34、技術準備:由我公司高級工程師統一指揮,并在平面控制測量前對各施工測量工作人員進行嚴格的分工和技術交底,并用電腦繪制出各軸線相互關系。4平面定位測量:首先,根據現甲方給出的坐標點,在基坑范圍外側設控制網點。以防由于施工進展過程中造成人為對起始點的破壞。測量控制網布設好后繪制測量控制圖并上交監理單位進行復核。基準點的確定應遵循兩次以上復核的原則以減少人為誤差。工程開工施測前,對控制網的各點進行一次復測平差并要進行調整確保數據準確。無誤后對工程平面進行控制測量。三、高程控制測量1、高程傳遞1)、將建設單位提供的水準點絕對標高引測到本工程公司配電房墻上,標出本工程各幢號0.00標高,用紅漆做成明顯的5、標志,作為本工程的標高引測點。0.00以下標高的引測采用水準儀從引測點向基坑內引測。0.00以上在每層對角設兩個高程控制點,各層標高均用鋼尺丈量上引,再用水準儀校核找平,使整個樓面處于同一水平面上。另外,每層應及時彈出樓面向上500的水平線,并用紅漆標注其相對標高值,便于內、外裝修及設備安裝時使用。2)主體結構標高按照要求允許偏差不得大于30mm,根據附近水準點,先于底層柱上測出500標高線,劃上“0.000”標記,后用專用鋼卷尺從底層紅三角500標高線沿三根柱身逐層向上丈量,三根柱丈量差不得大于5mm,然后取三點平均值,劃上相對標高線,寫明相對高程,并用儀器按每層樓設計標高找平。3)、在逐層6、丈量時,為避免偏差積累,必須每次從底層500標高線丈量一次高程,如發現誤差,及時調整,使其達到規范要求。4)、高程控制測量采用自動安平水準儀,基特點測量比較精確,誤差較小。測量時必須經專人負責水準控制測量。2、樓層垂直定位測量控制1)、考慮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垂直定位控制采用內控制測量。2)、垂直定位控制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基礎控制通過自然地面控制網向下施測;第三階段從0.000到屋面。在基礎結構施工結束后,根據圖紙軸線關系,在0.000樓板砼面上,標出控制點的測量標志。精確測量各控制點之間的距離和夾角度數。距離須用檢測過的鋼卷尺丈量,丈量相對誤差應在0.5mm以內;角度應用經緯儀(J2-JD7、激光經緯儀)測量。在各控制點上分別作標記,反復測各點的尺寸、角度,無誤后整理成原始資料,做好每次投測復核的基準原始點。內控制點的布設詳見后附圖。3)、控制點的設置要牢固釘在樓板混凝土內,可以用小鋼釘做為控制點樁,樁頂面與樓板面平齊,防止因碰撞而移位;用鋼沖在其頂面按設定位置打點。4)、隨著結構層升高,將激光垂準儀架設在內控點上,經過對中整平后,打開電源開關,對準內控定位點后,向上垂直發射激光,在上層樓板預留孔上設置半透明十字線有機玻璃,作為收接靶,通過垂準儀發出的激光在接收靶上將控制點定位。5)、由于始終以底層內控點為投測依據。不僅避免了逐層向上投測產生的誤差,而且鉛垂儀設在底層,不受大風、強8、光等因素的影響。6)、接收到底層傳來的控制點后,用經緯儀可將兩點連成直線,再依據底層定位數據進行平面軸線控制放線。同樣避免經緯儀在擺動角度時產生的誤差,從而保證軸線施測的準確性。7)、樓內控點設置見各棟號附圖。四、定位放線1、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基準點,將主控軸線引測至基坑開挖范圍以外,打好龍門樁(或木樁),為了確保樁點不移位,用混凝土將其四周固定,并砌磚墩加以保護,控制樁按測量規程規定的標準進行埋設,一般埋設在堅固地方,樁頂周圍砌筑20cm高的保護臺。軸線引測采用“外控內測”法。2、根據總平面圖和基準點坐標定出建筑物控制軸線,定出軸線主要軸線控制點,依據建筑物的軸線尺寸建立矩形控制網,作為平面9、控制的首級控制。3、基礎施工階段的定位放線:開工后用全站儀放線確定主軸線位置,并對照基礎平面位置進行全面仔細復核,在施工中注意作好標樁的保護,基礎尺寸和底標高的控制是本階段測量工作的重點。在本階段,應依據施工圖及場地地質水文情況放出基槽開挖線,并再次對標高進行復核,給出墊層的標記并復核,對地坑地槽進行驗線,同時應對出0.000時的接插筋進行精確控制以確保定位準確。4、承臺土方開挖完成后,砼墊層邊線的定位測量隨即跟蹤測量,必要時可以適當放寬。發現樁位偏移嚴重,立即書面通知監理甲方作出處理方案。墊層完工后,開始正式對基坑進行平面定位測量。5、柱墻線要放五道線(一道墻軸線,兩道墻邊線、四道柱邊線、墻10、兩道50cm控制線、柱四道50cm控制線),梁、板要放出鋼筋位置線。靠墻邊第一道筋從距墻(梁)邊5cm起排,各層標高線必須做到從現場高程控制樁引測傳遞,標高誤差(包括50cm控制線)控制在2mm,由驗線員負責復測驗線,并填寫復測預檢記錄。6、一旦發現軸線施放中控制點有誤需重新更換儀器進行補測。測量步驟同上。五、工程測量方法0.00以下部分按主控軸線點,用經緯儀將主控軸線引測至地下室樓層上。再據此放測其他軸線。0.00以上部分采用天底垂準法結合吊線錘法引測主控軸線,其他軸線采用經緯儀通過主控軸線測放。1、主體施工垂直控制方法采用內控法,儀器采用激光經緯儀。具體操作過程如下:1)將儀器用三角架安放11、在控制點位置上,然后調整儀器使其向下發出的激光束照準控制點,在其過程中要調整好儀器的水平度;在施工放線的樓層樓板上,澆注砼時在垂直控制點垂直方向上面的預留的洞口上(一般100mmX100mm)放置激光靶,激光靶制作采用無色透明有機玻璃(200200mm)。將鉛垂儀發出的激光束照在光靶上的光點調整到最小程度,然后旋轉鉛垂儀,跟隨移動的光點用筆劃出軌跡,使光點在光靶上形成一個圓,用垂直直徑交匯法,確定其圓心,圓心即為所需的垂直控制點,在操作過程中絕對不能碰動光靶;2)用直角交叉雙線法,按光靶上的控制點,在樓板預留洞邊上劃出四點,即為控制點在樓板的控制點,拿掉光靶以后,用木板干放堵在洞口內,(上面與12、樓板平),按上面的雙線法反向標出垂直點,即完成垂直控制點的設置;光靶定點示意 在木板上做反向定點示在完成所用控制點在樓板上的設置以后,即可用經緯儀按控制點測量放線。2、天底垂準法的施測程序如下:1)確定底層控制點位置和相應各層上的俯視孔(一般孔徑或邊長為100mm)。2)將目標分劃板置于底層控制點上,使其中心與控制點標志的中心重合。開啟目標分劃板上的附屬照明設備。3)在俯視孔位置上安置儀器并將基準點對中。4)當垂準點標定在所測定樓層面十字絲目標上后,用墨線彈在俯視孔邊上。5)利用標出來的樓層上的十字絲作為測站,即可測量放樣,測設各條軸線。在天底垂準法測量的同時,采用吊線錘法進行校核,采用鋼絲懸13、吊的15kg線錘,通過俯視孔檢查復核測放的軸線點,為防止風力影響,在下層設立防風板。3、垂直度控制測量1)垂準測量內部控制點的留設:根據以往類似工程的施工經驗,計劃在留設“十”字形垂準測量控制點。2) 內部控制網的施測:根據業主提供的測量資料及開始施工時建立的平面控制網建立建筑物內部平面控制點,按既定的垂準測量控制點在建筑物內布設測量。所布設的控制點與所有幢號的測量基準點進行聯測,測量結果進行嚴密平差,計算點位坐標,并與設計坐標比較改化。改化之后再次進行檢測,要求控制網的測距相對中誤差小于L/20000,測角中誤差小于5。若不滿足要求,再次改化,直至滿足要求。因垂準測量的精度要求較高,為此,基14、準點處預埋1010鋼板,用鋼針刻劃十字線定點,線寬0.2,并在交點上打洋沖眼,以便長期保存。所布設的平面控制網應定期進行復測、校核。3)平面控制點的豎向傳遞:3#樓首層平面放線直接依據首層平面控制網,其它樓層平面放線,根據規范要求,應從地面控制網引投到高空,不得使用下一樓層的定位軸線。但由于本工程為高層商住樓不宜從一層一次引投到32層平面,計劃分3次引投,控制點分別設在一層、11層和22層。平面控制點的豎向傳遞采用內控天頂法,投點儀器選用天頂垂準儀。在控制點上方架設好儀器,嚴密對中,整平。在控制點正上方,在需要傳遞控制點的樓面預留孔處水平設置一塊有機玻璃做成的光靶或原儀器附帶的光靶,光靶嚴格固15、定。儀器從0、90、180、2704個方向向光靶投點,用0.2筆定出這4個點。若4點重合則傳遞無誤差;若4點不重合,則找出4點對角線的交點作為傳遞上來的控制點。所有控制點傳遞完成后,則形成該樓面平面控制網。對該平面控制網進行角度觀測(2全站儀二測回)及邊長量距(精度l/20000)。由觀測成果作經典自由網平差,根據平差結果與理論值相比較,若邊長較差S2.0,角度較差12,則說明4點精度達標,則記錄不作歸化;若邊長較差2.0S3.0mm,角度較差1224,則說明4點精度不夠,必須歸化;若邊長較差S3.1mm,24,則說明投點精度不夠,必須重新投點,直至滿足精度要求。在首層根據軸線設立坐標點作為平面控制點后,澆筑上升的各層樓面必須在相應的位置預留100100mm與首層平面控制點相對應的小方孔,能保證激光束垂直向上穿過預留孔。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