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形基礎施工方案(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9548
2022-07-29
2頁
14KB
1、筏形基礎施工方案4、筏形基礎:4.1材料要求4.1.1水泥用425號或525號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要示新鮮無結塊。4.1.2砂子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4.1.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徑5-40mm,含泥量不大于1%。4.1.4摻合料采用級粉煤灰,其品種和摻量應通過試驗確定。4.1.5減水劑、早強劑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其品種和摻量應根據施工需要通過試驗確定。4.1.6鋼筋品種及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有出廠質量證明書及試驗報告,并應取樣作機械性能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4.1.7火燒絲、墊塊火燒絲規格18-22號,墊塊用1:3水泥砂漿埋22號火燒絲預制成。4.2主要機具設備42、.2.1機械設備混凝土攪拌機、插入式振動器、平板式振動器、自卸翻斗車、機動翻斗車、混凝土攪拌機械運輸車等。4.2.2主要工具大小平鍬、串筒、溜槽、混凝土卸料槽、吊斗、手推膠輪車、抹子。4.3作業條件4.3.1基底土質情況和標高、基礎軸線尺寸,已經過鑒定和檢查,并辦理隱蔽檢查手續。4.3.2模板已經過檢查,符合設計要求,并辦完預檢手續。4.3.3在槽幫、墻面或模板上劃或彈好混凝土澆筑高度標志,每隔3米左右釘上水平樁。4.3.4埋設在基礎中的鋼筋、螺栓、預埋件、電氣等各種管線均已安裝完畢,各專業已經匯簽,并經質檢部門驗收,辦完隱檢手續。4.3.5混凝土配合比已由試驗室確定,并根據現場材料調整復核。3、4.3.6施工臨水供水、供電線路已設置。施工機具設備已進行安裝就位,并試運轉正常。4.3.7混凝土的澆筑程序、方法、質量要求已進行詳細的層層技術交底。4.4施工操作工藝4.4.1筏板基礎施工,可根據結構情況和施工具體要求,采用以下兩種方法之一:(1)先在墊層上綁扎底板、梁的鋼筋和上部柱插筋,先澆筑底板混凝土,待達到25%以上強度后,再在底板上支梁側模板,澆筑完梁部分混凝土;(2)采取底板和梁鋼筋、模板一次同時支好,梁側模板用混凝土支墩或鋼支腳支承,并固定牢固,混凝土一次連續澆筑完成。但兩種方法都應注意保證梁位置和柱插筋位置正確,混凝土應一次連續澆筑完成。4.4.2本工程筏板基礎較厚,需考慮采取4、降低水泥水化熱和澆筑入模溫度的措施,以避免出現過大溫度收縮應力,防止基礎底板出現裂縫。4.4.3混凝土澆筑,應先清除地基或墊層上淤泥和垃圾,基坑內不得積水;木模應澆水濕潤,板縫和孔洞應予堵嚴。4.4.4澆筑高度超過2m時,應使用串筒、溜槽(管),以防止離析,混凝土應分層連續進行,每層厚度為250-300mm。4.4.5澆筑混凝土時,應經常注意觀察模板、鋼筋、預埋鐵件、預留孔洞和管道有無走動情況,發現變形或位移時,應停止澆筑,在混凝土初凝前處理完后,再繼續澆筑。4.4.6混凝土澆筑完畢,表面應覆蓋和灑水養護,時間不少于7d,必要時應采取保溫養護措施,并防止浸泡地基。4.4.7在基礎底板上埋設好沉5、降觀測點,定期進行觀測、分析,作好記錄。4.5質量標準4.5.1保證項目(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劑等,必須符合施工規范有關的規定。(2)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計量、攪拌、養護和施工縫處理,必須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3)評定混凝土強度的試塊,必須按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107-87)的規定取樣、制作、養護和試驗,其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評定標準的規定。(4)基礎中鋼筋的規格、形狀、尺寸、數量、錨固長度、接頭設置,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4.5.2基本項目(1)混凝土應振搗密實,蜂窩面積不大于400cm2。孔洞面積不大于100cm2。(2)無縫隙、夾渣層基礎的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見下表項次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方法1標高10用水準儀或拉線尺量檢查2上表面平整度10用水準儀或拉線尺量檢查3基礎軸線位移15用經緯儀或拉線尺量檢查4基礎截面尺寸+15-10尺量檢查4.6成品保護4.6.1模板拆除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同受損壞時,方可進行。4.6.2在已澆筑的混凝土強度達到1.2Mpa以上,方可在其上行人或進行下道工序施工。4.6.3在施工過程中,對電氣、暗管、暖衛以及所立的門口等進行妥善保護,不得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