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大道互通上部結構施工支架安全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9577
2022-07-29
10頁
411.13KB
1、江陰市海港大道HG-C標(江陰大道互通上部結構現澆箱梁支架安全專項方案)分項工程開工報告江蘇中瑞路橋建設有限公司江陰市海港大道HG-C標項目經理部第一節編制原則1、根據工程設計和合同專用條款的要求,實質性響應合同文件各項條款的規定。2.緊密圍繞合同所規定的有關法律法規、行業標準、技術規范和各項操作規程。3.堅持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運用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宏揚科學管理,力求降低工程成本。4.采用的工藝必須滿足工程實行全過程監控、以科學的方法進行動態管理,靈活實施動靜結合的條件。5.實行項目法管理,通過對勞務,設備、資金、技術、方案、營地、時間與空間條件的優化處理,使管理滿足成本、工期、質量和信譽等2、預期目標。第二節編制依據1、江陰市海港大道施工C標段工程招標文件2、公路工程國內招標文件范本(2003版)3、江陰大道互通施工圖設計(江蘇中設工程咨詢集團有限公司)4、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041-2000)5、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F80/1-2004)6、以往類似工程中積累的施工經驗、技術措施、管理制度第三節工程概況(一).工程規模本工程向北直達江陰臨港新城,向南接惠澄大道與無錫市惠山區溝通,是江陰市港區重要的疏港道路工程。主線橋起點道路中心樁號K0-343.76,終點道路樁號為K0+351.76,橋梁總長695.52米,為預應力砼連續箱梁。全橋共計箱梁24跨(7聯),總體3、跨徑布置為(5-30)+(20+25+25+20)+(2-24.62)+(30+50+30)+(2-24.62)+(4-30)+(4-30)。箱梁跨徑20米50米,箱梁寬度為16米31.56米。主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為三跨一聯,布跨(30m+50m+30m),單箱多室,截面寬20.50m,箱梁梁高2.0,頂板厚0.25m,底板寬12.807m,跨中外腹板厚0.4m,內腹板厚0.4m,端部高0.2m。2.設計標準1、道路等級:一級公路2、標準荷載:公路級汽車荷載3、橫斷面: (1)一般斷面:0.5M(防撞墻)+15M+0.5(防撞墻)=16M (2)加寬斷面: 0.5M(防撞墻)+30.56M4、+0.5(防撞墻)=31.56M4、地震設防烈度: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5、耐久性要求及防腐設計:根據橋位按I類環境控制6、橋梁安全等級:一級(二)安全管理網絡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框圖技術質量部嚴山項目經理:葉國江 橋梁分部經理:張正平 項目總工:劉漢生測量部呂恩曉安全部陳儉峰經營核算部趙青云物資設備部梁茂松試驗室季長華橋梁施工二隊朱志龍第四節支架進場驗收 支架進場后,首先進行自檢: 檢查支架的質量合格證、質量檢查報告等,保證產品合格;檢查鋼管表面的外觀質量,鋼管表面應平直光滑,不應有裂縫、結疤、分層、錯位、硬彎、毛刺、壓痕和深的劃道;采用游標卡尺檢驗鋼管的外徑及壁厚;采用塞尺、拐角尺檢驗鋼管兩端面切5、斜差;采用游標卡尺檢測鋼管表面銹蝕深度。自檢合格之后,報請監理工程師。支架進場驗收檢查項目及標準序號項目規定或允許偏差(mm)備注1是否有產品質量合格證、質量檢驗報告必須具有產品質量合格證、質量檢驗報告2鋼管表面質量鋼管表面應該平直光滑,不應有裂縫、結疤、分層、錯位、硬彎、毛刺、壓痕和深的劃道3鋼管外徑-0.54鋼管壁厚-0.55鋼管兩端面切斜差1.76鋼管表面銹蝕深度0.56是否涂有防銹漆必須涂防銹漆第五節支架搭設1、地基處理原地面整平碾壓處理后,做6灰土墊層厚20cm,在其上面做一層厚10m的混凝土基礎,作為支架基礎。同時為防止積水,地基頂自橋梁中線往兩邊做成1%的橫坡。并布設排水溝做好排6、水工作,防止地面水浸泡支架基礎。地基處理符合要求后,即可搭設現澆支架。2、 支架搭設邊跨現澆段支架采用碗扣式鋼管支架搭設。根據上部箱梁荷載分布,縱橋向在底腹板下支架步距0.90m,橫橋向支架步距0.90m布設。支架頂部為支架可調托撐,支架底部為可調底座。支架搭設時應保證豎直,根據地基頂到箱梁底的高度,選取不同的支架進行組合,梁底標高通過支架頂部的可調頂托進行精確調節。為了增加支架的穩定性,需要在支架內縱橫兩個方向設置若干斜撐和剪刀撐,斜撐和剪刀撐采用普通鋼管通過扣件連接在支架立橫桿上,將各排支架牢固地連接在一起。采用無縫鋼管沿支架縱、橫向設置剪刀撐以增加支架穩定性。支架搭設順序為縱向從一個支墩7、向另一個支墩搭設,橫向從中間向兩邊搭設,先在砼基礎上安放底托,并按照各跨不同的高度調整底托的螺栓頂面高度。立桿必須保持垂直,必須在第一層所有立桿、橫桿組裝完成,經檢驗無誤后方可繼續向上拼裝;拼裝至頂層后,安裝頂托,并依據設計標高調整頂托螺栓。模板底部采用全密閉硬性防護,支架兩側布設安全欄桿及布置防落網,防止異物墜落。3、預壓為了確保支架的安全,消除支架的非彈性變形及基礎沉降,同時測定支架的彈性沉降量,為支架的預留拱度提供依據,支架預壓采用砂包堆載,堆載重量為恒載和施工荷載的1.1倍進行超載預壓。沉降觀測點,每孔縱向設5排,每排設5個。縱向觀測點分別設在墩頂、1/4跨、3/4跨和跨中處。橫向觀測8、點設置在翼緣板外側、外腹板外側及橫橋向中心處。支架基礎對應布置觀測點。預壓之前、預壓之后(每隔2小時)進行沉降觀測并記錄一次,直到連續3天觀測沉降不超過3mm,預壓沉降即穩定,可以卸載。卸載之后再次觀測并記錄。卸載完對預壓觀測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卸載之后讀數和預壓穩定之后讀數的差值為支架和地基的彈性變形值,報給監控單位以確定底模標高。預壓之前讀數和卸載之后讀數的差值為支架和地基的非彈性變形值,通過預壓,非彈性變形已消除,底模立模標高不再考慮非彈性變形值。支架上托縱向設置12cm工字鋼作為分配梁,工字鋼間距90cm ,以確保荷載的均布,工字鋼頂設置1010cm間距為30cm的木楞,木楞橫橋向每1.9、2m處設置一道縱向連接木條,以利于竹膠板的固定。最上層為2cm厚的竹膠板作為箱梁底模板,竹膠板拼縫處涂抹木膠并嵌上海綿條,以防漏漿。第六節方案計算1、荷載計算 支架最大承重處(偏于保守考慮,砼容重取為26KN/m3)每米箱梁砼重量:q1=40/11.8826=87.5 KPa施工荷載:q2=2.5KPa振搗荷載:q3=2KPa模板荷載:q3=1KPa傾搗砼時沖擊荷載:q4=2KPa故總的面荷載:q= q1+ q2 + q3 + q4 =87.5+2.5+2+1+2=95.0Kpa 2、碗扣式滿堂支架驗算:本施工方案支架采用483.5(Q235)碗扣式腳手架搭設立桿,縱、橫間距均為90cm,橫桿10、步距按照1.2m進行布置,立桿按受壓桿件計算:立桿計算(按細長桿計算): a. 力學計算圖式b.力學參數及符號意義q=95.0 KPa(面荷載)。 N立桿軸向力計算值(KN),由于立桿間距為0.90.9,則單根鋼管受力 N=95.00.90.9=76.95KN。A立桿橫截面面積(mm2), 483.5(Q235)型:A 4.89102 mm2,慣性矩I1219104 mm4,抵抗矩W=5.078103 mm3。-立桿軸心受壓構件縱向彎曲系數。查計算手冊求得。鋼材抗壓強度值,現取為215Mpa。 長細比。c.驗算, ,查表求得0.738=215Mpa結論:立桿布局按9090布置,受力要求滿足。311、地基承載力計算:間距為90cm布置立桿時,每根立桿上荷載按76.95KN計算;立桿地基承載力驗算:Kk式中 N為腳手架立桿傳至基礎頂面軸心力設計值;Ad為立桿底座面積Ad=40cm40cm=1600cm2;k為地基承載力標準值;試驗錘擊數357911131517192123k(Kpa)105145190235280325370435515600680 K調整系數;混凝土基礎系數為1.0按照最不利荷載考慮:=Kk=1.0600Kpa經過計算,地基處理要求貫入試驗垂擊數必須達到21下。基礎用灰土處理后,并用壓路機壓實后檢測。將混凝土作為剛性結構,在一個平方面積上有四根立桿,每根為76.95KN,12、F=476.95=307.8 KN 則P=307.8KN /1m2=307.8Kpa由上表對照,經過地基處理后,可以滿足要求。4、架體傾覆驗算間距為90cm布置立桿時,每根立桿上荷載按76.95KN計算;風荷載作用下立桿的彎矩按以下式子進行計算:-其中: la立桿縱距,l0為立桿計算長度,為橫向風荷載標準值。 =0.7ZS W0式中:Z-風壓高度變化系數,取1.00S-腳手架風荷載體形系數,取1.3-腳手架擋風系數,取0.087W0-基本風壓,計算中取0.862MPa。=0.71.001.30.0870.862=0.07 KN/m2。-=1.40.070.91.22/8-51.40.070.913、1.21.2/4/16=0.006KN.m 考慮風荷載效應時,立桿穩定性按下式進行驗算: =215Mpa綜上可知支架抗風穩定性滿足要求。5、橫橋向方木檢算:橫橋向方木底采用1010cm方木(落葉松),按間距0.2m布置在縱向方木上。N=950.2=19KN W=1/6bh2=1/610102=167cm3 I=1/12bh3=1/1210103=833cm4Mmax=KNm Q=KN 抗彎承載能力檢算:11Mpa(木材抗彎強度) 抗剪能力檢算:根據材料力學中矩形截面梁公式得max= =1.28MPa =1.6MPa(木材抗剪強度) 撓度檢算:取撓度fL/400=2.25fL/400=2.25614、模板計算:模板(面板自重忽略不計)橫向間距為0.20m,縱向間距為0.9m,面板采用膠合板,鋪設在縱向間距0.20m的方木上,按照最不利位置計算。 由前面計算得,最不利荷載為q95Kpa 則每米上荷載為q線950.2=19KN/m如圖所示跨中最大彎矩M=臨時方木結構采用A4材,其容許彎應力w=11Mpa。則有模板需要的截面模量:W= 根據W、b得h為: h=經計算得,模板的最小厚度為15mm。7、工字鋼驗算:工字鋼延縱向按0.9m布置,按簡支體系進行驗算,擬采用的工字鋼型號為I12.6型,由前面計算得面荷載為q=95Kpa。荷載計算:I45a自重為0.8KN/m(查橋涵手冊)施工荷載自重:q1=950.9=85.5KN/m工字鋼自重:q2=0.8KN/mq= q1+ q2=86.3 KN/m跨中最大彎矩為:支點處最大剪力設計值: 結構驗算:查I12.6型工字鋼的彎曲應力為w=145Mpa梁所需要的截面抵抗矩為:查材料力學得I12.6: Ix=488cm4 Wx=77.4cm3 ,滿足要求。 工字鋼跨中撓度驗算:先按簡支梁計算,若不滿足要求時,可按實際結構體系進行計算。I12.6型剛度滿足要求,可使用9090間距I12.6型工字鋼。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29
2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