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層框架醫院施工測量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9871
2022-07-29
10頁
189.85KB
1、東南大學附屬*醫院教學 醫療綜合大樓施工測量專項方案編制人:審核人:審批人:南通杯集團有限公司杯醫院項目部二00九年十二月三十日1. 1準備工作31. 建筑定位放線31.2. 1定位測量31.2.2軸線控制41. 基礎施工放線41. 結構施工測量41.4. 1垂直度控制41.4.2高程控制51.4.3圓弧平面放線 51. 4. 4樓層標高不一致時測量放線61.5 裝飾工程施工測量61.6 沉降觀測、結構監測和環境監測71.6. 1觀測點與基準點71.6.2施測步驟82. 1測量精度主要保證措施92.1.1計量器具的使用與保養9施工測量方案在工程施工中,測量放線占有重要地位,它直接影響工程的質量2、進度、效益等,施工 測量必須認真貫徹執行工程測量規范的有關規定。本工程若屮標后,我公司進場后首先 和業主聯系,取得建筑定位及高程測量的依據,用來確定沱位坐標和高程水準點。本工程平 面測量用方格網控制,直角坐標法測量,所有定位點的位置必須事前準確訃算,并經監理工 程師的認可后,方可施測。1.1準備工作了解工程的總體布局、定位及標高情況。對圖紙進行校核。確定放線精度。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配備相應的測量設備、儀器,并確保在有效期內:儀器工具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單位備注經緯儀J61臺水準儀S2-32臺各一臺線錘2.5kg、 10kg4只各二只塔尺5 m2桿對講機500m范圍1對鋼卷尺50m3把紅芯筆20支3、彩色筆2套墨斗3個記錄本2本1.2建筑定位放線1. 2. 1定位測量本工程根據圖紙要求,以測繪院方格網為基準點放線。進場后匯同監理單位和樁基施工 單位對現場控制軸線進行交接,在對照設計圖紙審核無誤后即可建立平血測量控制網。以J 軸、V軸和5軸、17軸各向內側平移1000分別相交于四點ABCD,該四點形成一個矩形平面; 以C軸、7軸、15軸各向內1000與CD分別相較于四點EFDiCi,該四點形成一個矩形平面, 兩個矩形平面共同作為該建筑物平面測量軸線主控制網,并校核控制網的精度,使其在測暈 規范的允許范韋I內,控制軸線校核準確后,作為工程施工全過程的軸線控制網,并將該軸線 控制網引測到不受施工4、干擾的遠處。在0.00樓板上預埋200X200X8不銹鋼板,鋼板下有3根螺紋10的錨腳,將垂準點 定點在鋼板上刻上十字線作為標記。外圍用磚砌圈加以保護。這四個點連成一個矩形。樓層 施工時在這四點位置上預留200X200洞口作為該四點垂直投測點??刂戚S線建立后,進行建筑物的內部分控制線,建筑物的軸線控制采用內控法,并采用 外圍軸線進行校核,把建筑物的分控制線引測到建筑一層樓面上,用于對建筑物的垂直控制, 隨著施工進度,將該控制軸線引測到施工層面上,根據控制軸線作柱列線、梁中線等細部放 線,以備鋼筋綁扎、模板支立等。1. 2. 2軸線控制利用控制線,以經緯儀定向、鋼尺量距、設定軸線控制樁。具體施測5、步驟為:先架設 經緯儀于角樁上,以經緯儀定向鋼尺量距定出縱向軸線各控制樁,使縱軸線貫通。在已建立 的各控制樁上以經緯儀定向鋼尺量距測設出各橫向軸線控制樁,并用經緯儀以一測冋測設直 角檢核各橫向控制線。軸線引測:采用經緯儀傳遞,在樓層平面上選擇可通視四點建立矩形控制網,夾角閉 合差W10,距離測量誤差1/10000以內。控制網建立后,即用經緯儀、鋼尺、墨斗彈出軸 線位置。為避免因日照(尤其在夏季)引起溫差變形而影響測量精度,首先在時間上選擇早晨 6. 008. 00時間范圍內,其次在較短時間內觀測、校核。1.3基礎施工放線根據基礎控制線,在基坑自然地血用經緯儀將控制線引入基坑底操作血,在基坑底根6、 據引入線進行閉合測量,校核無誤后,根據區域分別測出各基礎軸線、承臺等方位。再根據 各部位控制線和圖紙尺寸進行基礎施工細部放線,以修整土方、殮墊層施工等。做完確墊層后,檢查確墊層標高。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網為依據,校測建筑物外廓軸線控制樁無誤后,用經緯儀以正倒鏡 挑直法將控制線投測在基底磴墊層上,投測允許誤差為3nun,經閉合校測后,按設計圖紙 測射出軸線及墻、柱、門窗洞口的位置線。1.4結構施工測量1.4.1垂直度控制1.1垂直度控制采用內控法,使用激光經緯儀測量,它是一種能發出垂直激光束的儀器,激光具有單色 性,發散性極小的優點,更不怕風吹,晃動等。在0. 00及以上各層樓面澆筑碇時,按定位測7、量確定的6個垂準點A、B、C、D、E、F 的對應位置預留200X200的豎向引測投遞孔,并在預留孔四周用磚砌筑200高阻水圈,用 以阻擋投點吋有施工用水沿孔口流淌到測量儀器上。投點時掀開垂準點上保護蓋板,清除周圍雜物?;鶞蕦訙y量員在點上架設激光測量儀, 接上電源,打開開關,對中、整平后即可與待測層測量員用對講機進行聯系。這時待測員拆 除該層投遞孔上防護蓋板,掃去四周垃圾,將300X300X5的磨砂鋼化玻璃平板接收靶水平 放置在投遞孔上,平穩不動后呼叫基準層測量員要求進行投遞。那時基準層測量員打開儀器 出光口上可變光柱,調節出口處激光束的直徑,使得接收靶上的紅色光斑最為清晰、集中(一 般為12m8、m直徑的光斑)。等光斑穩定后,用彩色筆在接收靶上精確作記,然后再用對講機 通知基準層測量員轉動儀器90。,仍對中、整平,用同樣辦法取得第二個紅色光斑,接著轉 動儀器至180。、270。得第三、四個紅色光斑。這4個光斑Z對角線交點即為待測層控制點。 隨即用墨斗彈出交叉點為控制點的兩條互垂的短直線,作為控制點的根源線,到待測層控制 點全部引測完,則該層控制網已形成,就可進行下一次(即上一層)的引測。該層的軸線用經 緯儀根據控制網點、尺寸即可進行測放。4.1. 2垂直度檢測待測層的四個控制點全部引測完成后,即可進行垂直度的校核。將ABCD四點矩形控制 網的四邊邊長作精確丈量,其長度與引測基準層控制網9、的對應邊長誤差在2nun以內;待測層 控制網的四個內直角誤差在10以內,即可認為該待測層的控制網垂直度符合精度引測要 求。為避免因日照(尤其在夏季)引起溫差變形而影響測量精度,首先在時間上選擇早晨 6. 008. 00時間范圍內,其次在較短時間內觀測、校核。1.4.2高程控制根據現場高程控制點進行投測。待施工到首層后,在首層平面易于向上傳遞標高的位置 布設三個高程的標準點,通過往返檢測合格后(誤差在3nmi內為合格),標注紅色三角油漆 標記為建筑標高。利用首層標記為標高基準,用檢定的鋼尺向上傳遞,并用紅色標記做好標記,然后用 S3水準儀往返檢測合格后(誤差在3血內為合格),將該層標記作為向上層10、引測的標記。每 層的墻摸板拆除后,采用水準儀和鋼卷尺在墻上放出該樓層的500mm結構線。1.4.3圓弧平面放線本工程地下室汽車坡道的外墻為圓弧形結構。1號汽車坡道圓弧外側半徑& 55譏外墻厚 300)、8.70m(外墻厚450)、& 80m(外墻厚550), 2號汽車坡道圓弧外側半徑為10. 55m(外墻 厚550) 10. 45m(墻厚450)、10. 40m(墻厚400),由于圓弧半徑不大,可直接通過硬圓弧模 板,直接劃線。1. 4. 4樓層標高不一致時測量放線本工程地下室西北角為鍋爐房,其地下室頂板標高為-2. 10m,周邊地下室頂板標高為 -0. 25m,相差近2m,因此在施工過程中,11、采用內控法引測點有時不在同一平面上,現采取 用經緯儀在低標高處架設,然后引測到高標高平面方法進行引測。詳見下圖:1.5裝飾工程施工測量1.5.1. 1地面工程施工測量標高的傳遞方式采用在樓梯間和窗口處進行傳遞。2.測設+50cn)水平控制線:+50cm水平控制線的測設允許誤差應符合下表要求。室內的 +50cm水平線是控制地面標高、門窗安裝等項目的重要依據,在彈墨線吋應注意墨線的寬度 不得大于lmm,防止誤差擴大。項目精度要求水平線(室內、室外)每3m兩端高差 1mm同一條水平線的標高允許誤差為3mm鉛垂線室內經緯儀兩次投測校差2mm室外1/3000用水準儀檢測地面面層的平整度和標高吋,水準儀的12、間距應符合以下要求:大廳5叭 房間加。1.2門窗安裝施工測量1從建筑最頂層找出外窗口的邊線,用線墜將邊線向下引測,并釆用經緯儀進行校核以 保證精度。其精度應符合規范要求。門窗口的水平位置由室內+50cm水平控制線確定,向上反到窗下皮標高,并彈線找直。 各門口應從水平控制線測設門口上皮標高并拉通線,保證所有的門在同一水平線上。其精度 應符合規范的要求。1.5. 1.3吊頂施工測量以+50cm線為依據,用鋼卷尺量至吊頂設計標高,沿墻四周彈水平控制線,墨線寬度 lmm;在頂板上彈十字直角定位線,其中一條與外墻面平行,此十字控制線用以控制吊桿、 龍骨、燈具等的位置。1.6沉降觀測、結構監測和環境監測113、.6.1觀測點與基準點選擇視通便利、不受工程影響的場內位置埋設三個水準點,組成水準網,便于對水準點 進行相互校核,防止其木身發生變化,并確保其永久和牢固,埋設后請測繪院有關人員復核, 并提供水準標高。底層墻板或柱施工時在大約+100500標高處預埋鐵盒,以便拆模后安裝 沉降觀測點。隱蔽式沉降觀測點詳圖1.6.2施測步驟本工程沉降觀測采用閉圈法按三等水準測量要求進行,從大門最近的一個觀測點開始, 逆時針方向進行逐個點觀測,閉合后所測數據符合三等水準測量要求的,即將該組數據收入 沉降觀測檔案,經誤差分配后,確定各觀測點在本次觀測中的所得的絕對標高,填入沉降觀 測記錄表,如所測數據不符合三等水準儀測14、量要求的,則必須重新施測,嚴禁急功近利,攢 白修改某個數據,人為修改數據以符合等級測量要求。施測吋,水準儀必須安置在兩個觀測點的中心位置上,以免儀器誤差,造成所測數據不 符合要求。參加施測人員必須是經過一段水準測量培訓過的人員。使用儀器,北京生產的自動安平水準儀及屮華儀器廠生產的不銹鋼水準尺。施測次數:底層柱完畢后即進行第一次觀測:以后每建一層觀測一次,主體封頂時觀測 一次,裝修階段每月5日或6 口測一次,工程竣工交付前觀測一次,交付使用后由建設單位 負責觀測。本工程施測由業主委托專來的監測單位進行,每次觀測結束,均應在月末報業主、監理、 總包一份備案,如在施工階段發生嚴重裂縫或沉降速率突然加15、大或明顯不均勻沉降時,除應 增加觀測次數或連續觀測外,應及時通知業主及設計院現場研究對策。1.6. 2. 1觀測資料的整理和保管本工程沉降觀測資料rti專人保管,每季度根據定時觀測結果繪制一份沉降量與時間關系 曲線圖一一沉降量分布曲線圖,并計算出平均沉降量,以日沉降速率最終沉降觀測資料作為 技術資料的一部分交建設單位存檔。1. 6. 2. 2結構監測及相鄰建筑的觀測結構監測包插對基坑邊坡的位移、沉降、裂縫的監測,采用經緯儀、水準儀的觀測方法, 一般情況下,自進場起,每星期觀測二次,土方開挖結束后至底板栓澆筑完成每兩天觀測一 次,自負一層結構施工起開始恢復每星期觀測二次。1. 6. 2. 3環境16、監測壞境監測包插對基坑的土體降起、基坑內地下水位、基坑外地下水位采用水準儀、目測、 試挖、石膏餅等的觀測方法。觀測時間和次數與結構監測同樣。2.4基坑監測本工程基坑周圍有管線、建筑物,為保證建筑物及市政管線在基坑開挖及地下結構施工 期間的安全,對基坑必須實施監測。根據基坑監測結果,及時調整施工方案及施工進度。該 基坑監測按一級基坑進行。具體施工時編制詳細的監測方案。 監測內容:地面沉降位移觀測1. 支護結構頂部水平、垂直位移的量測:沿圈梁頂面每隔20m設一觀測點;2. 支護結構側向位移(測斜):每隔30m設一測斜管,測斜管深度應超過深坑支護樁樁 底標咼2m;3. 支撐軸力量測:采用鋼筋測力計進17、行鋼筋妊支撐、鋼管支撐軸力量測;4. 支撐立柱沉降:每根立柱樁頂設一個沉降觀測點;5. 道路路面沉降:沿臨近基坑范圍道路每隔20ni設一觀測點。 監測要求基坑監測由有監測資質的單位進行:監測單位應充分理解設計意圖,并在支護結構施工過程中結合現場條件合理布置監 測位置,并取得初讀數;所有測試點、測試設備需加強保護,以防損壞;量測周期:基坑土方開挖到地下室側壁回填;量測頻率:在基坑降水及開挖期間,原則上須做到一日一測;具體頻率可視監測信 息反饋結果舉行適當調整;測試單位須及時向設計人員通報測試結果并提供最終測試成果。 監測與測試的控制要求1. 基坑變形曲控值符合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KB18、50202-2002第7. 1. 7 條規定。2. 支護結構水平、垂直位移速度不超過3mni/d,位移總量小于30mm;3. 立柱沉降、水平位移變化速率不超過3mm/d,位移總量小于30mm;4. 周圍道路沉降速度不超過3mm/d,位移總量小于30nim;5. 建筑沉降速度不超過3nun/d,總沉降量小于30mm或房屋差異沉降不超過1/1000;6. 周邊管線根據管線單位及有關部門要求確定。2. 1測量精度主要保證措施(1) 經緯儀工作狀態應滿足豎盤豎直,水平度盤水平;望遠鏡上下轉動時,視準軸形成的 視準面必須是一豎直平面。(2) 水準儀工作狀態應滿足水準管軸平行于視準軸。(3) 用鋼尺工作應19、進行鋼尺鑒定誤差、溫度測定誤差的修正,并消除定線誤差、鋼尺傾斜 誤碼率差、拉力不均勻誤差、鋼尺對準誤差、讀數誤差等等。(4) 測角:采用三測回,測角中誤差10秒。(5) 測距:采用往返測法,取平均值。(6) 所有測量計算值均應立表,并應有計算人、復核人簽字。(7) 使用測距儀、應進行加常數、乘常數、溫差修改值的修正。&在儀器操作上,測站與后視方向應用控制網點,避免轉站而造成積累誤差。9.對易產生位移的控制點,使用前應進行校核。1. 1計量器具的使用與保養質檢員負責本項目部所有計量器具的鑒定、替促及管理工作。2. 1. 1. 1測量儀器的使用和保養1專人使用、專人保管、專人護理,他人不得隨意動用,以免造成認為損壞。2. 損壞的計量器具必須及時申報修理調換,不得帶病工作。3. 儀器安置后不得離開,并注意防止上方墜落物打擊。4. 水準儀、經緯儀平時加強保養,正常情況下按檢定周期(一年)進行校驗一次,若出現 故障,應及時送專業修理部門修理。嚴禁使用未經校準過的器具。2. 1. 1. 2鋼尺.水準尺、標桿使用1正確使用鋼尺,嚴禁踩壓,用后及時清理擦油。2.水準尺與標桿在施測時,應認真扶正,嚴禁直立或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