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板梁施工專項方案(7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00187
2022-07-29
7頁
15.28KB
1、空心板梁施工專項方案為保證空心板梁施工中各工序施工過程得到嚴格控制,從而確保空心板梁施工質量,特編制以下專項施工方案:一、預制場地預制場地設置在大岔河東側家居廣場空地上,共計 27 片箱梁 (中21 片,邊梁 6 片),根據現場條件 ,預制場長度為 100M, 寬度為 50M,每側寬出 250CM, 以利預制場側邊的壓實度及穩定性。預制場場地硬化處理采用 20CM 厚天然級配礫石 +20CM 厚 5% 水泥穩定砂礫 ,預制場場地縱坡為 O.5%, 排水采用明溝 ,排水溝寬度 l5CM, 高度 l5CM, 每塊底模兩側各設置一道 ,共設置 100M 長出口 ,出水口寬度 30CM, 經出水口排入2、集水坑。預制場的排水工作關系到板梁底模基礎穩定 ,必須做到萬無一失 ,確保排水順暢。二、底模施工預制板梁底模采用10CM 厚 C15 混凝土澆筑 2CM 砂漿粉面。寬度 1.24M 與空心板梁保持一致,長度 13.6M 。按設計要求,空心板梁預拱度為 2.3MM ,板梁底模澆筑成型后,在其表面進行粉面時從底模中心抬高 2.3MM ,讓底模中心比兩端高 2.3MM ,其他部位順接兩端,并盡量保持圓弧形態。三、鋼筋制作1、依據設計圖及現行的有關規范,行業標準進行鋼筋的加工。加工前應將其表面油污、鐵銹等均清除干凈。裁切前,先將不同直徑、長度不同的各種編號鋼筋按順序填制配料表,再按配料表列各鋼筋的長度3、及數量配料 ,使鋼筋的斷頭廢料盡量減少,下料前認真核對鋼筋規格、級別及加工數量,以防差錯 ,下料后必須掛牌注明所用部位、型號、級別 ,并分別堆放 ,且不得露天堆放。2、各種鋼筋下料長度應按以下要求計算:直鋼筋下料長度 :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 +彎鉤增加長度彎起鋼筋下料長度 :直段長度 +斜段長度 +彎鉤增加長度彎曲調整值箍筋下料長度 :箍筋長度 +箍筋調整值3、鋼筋綁扎A、焊接、綁扎接頭的鋼筋 ,在安裝時應按規定確保焊接、綁扎長度及軸線誤差。此外還應盡量錯開接頭位置,在同一截面內鋼筋接頭不能大于鋼筋總面積的1/3, 處在受壓區中心的接頭不得超過 50%, 處在受拉區的接頭不得超過25% 。B、鋼4、筋的最小錨固長度為:I 級鋼 30d 、II 級鋼 40d(d 為鋼筋直徑 )C、鋼筋的最小搭接長度為:I 級鋼 35d 、Il 級鋼 47d(d 為鋼筋直徑 )D、當鋼筋直徑 d22 時宜采用焊接接頭。E、一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二級鋼筋可不做彎鉤。F、鋼筋保護層應滿足設計圖紙要求。G 、預埋件、預留孔、預埋管插筋必須符合設計要求,且不得遺漏。H、鋼筋在預制場集中加工 ,梁底模上進行綁扎。 先綁扎底層鋼筋和 ,支設模板后再綁扎頂層鋼筋及兩側鋼筋。綁扎接頭的最小搭接長度 :I 級為 30dcm,II 級為 35dcm 。綁扎完畢 ,由監理工程師檢驗 ,驗收合格后 ,在綁扎鋼筋中準確安放5、預埋件。I、鋼筋骨架的制作方法 :在鋼筋加工前 ,應先熟悉整體配筋情況。鋼筋集中制作 ,并焊接或綁扎成型。加工制作鋼筋時,嚴格按照設計尺寸、形狀。J、彎制時緩慢冷彎 ,避免發生裂痕。、架焊接拼裝時應按設計圖紙,在平整的工作臺上放樣。4、鋼筋焊接A、鋼筋接頭采用搭接電弧焊接法,受力鋼筋焊接接頭設置在內力較小處 ,搭接長度 lOd, 并錯開布置 ,兩接頭間距距離不小于1.3 倍搭接長度 , 配置在搭接長度區段內的受力鋼筋,受拉區接頭的截面積占總截面積的25%, 受壓區接頭的截面積占總截面積的50%, 搭接鋼筋按 50% 截面積錯開配置。B、在焊接時采用多層堆焊 ,先將兩段鋼筋定位焊好,再行堆焊 ,6、每層厚度為 O.8-1.2d(d 為焊條直徑 ),并不得超過 3mm 。在堆焊過程中要注意連續堆焊一兩后需斷弧敲渣一次。焊完后的骨架以及網片不得用重錘調平、調直 ,防止震裂焊縫或損傷鋼筋,并同時應敲掉藥皮。經檢驗合格后 ,便可進行梁體鋼筋綁扎。鋼筋焊接采用直流焊機 ,電焊條選用 E5015 。四、模板制作與加固1、外模 :采用異型鋼模拼裝 ,外用 L75 6 角鋼加固 ,模板下部用支撐加拉桿固定 ,上部用拉桿連接固定。 模板調直采用法蘭螺栓拉桿調整。2、內模 :內模采用專用橡膠氣囊式內模,氣囊內模具有支設、拆模方便、快捷的優點。3、模板安裝前與混凝土直接接觸的表面應涂隔離劑。4、所有模板安裝不7、得與各種腳手架、人行道等相連接。5、模板對穿螺栓必須保持拆裝靈活 ,嚴禁將螺栓與鋼筋連接來加固模板。對穿螺栓中部視混凝土的厚度設 1-2 道止水片。為了防止拆除對穿螺栓帽時發生轉動 ,在每根螺栓屮部焊接 4-5 cm 6mm 鋼筋。6、模板應事先制作 ,按設計位置、 軸線、標高安裝 ,并安裝好預埋管 ,不得遺漏。五、混凝土施工1、原材料A、本工程普通砼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B、粗骨料 :對于碎石不宜超過輸送管徑的1/3:對于卵石不宜超過輸送管徑的 1/2.5, 同時應滿足泵送砼的標準要求。C、細骨料 :采用中砂 ,通過 O.315mm 篩孔的砂不少于l5% 。D、泵送砼中符合相應規定的條件下摻用8、外加劑和粉煤灰,這對提高砼的可泵性十分有利,同時還可以節約水泥。2、配合比在泵壓作用下 ,砼拌和物通過管道輸送 ,因此砼必須滿足可泵性的要求。A、泵送砼的配合比, 仍采用普通方法施工的砼配合比設計方法,但在設計時必須考慮砼拌和物在泵壓作用下由管道輸送的特點,在水泥用量、坍落度、砂率等方面予以特殊處理,必要時可通過試泵送確定砼配合比。B、砼的可泵性 ,一般 lOs 相對壓力的泌水率不超過4%。C、泵送砼的坍落度 :根據施工時 ,氣溫等外界條件 ,坍落度應控制在 12cm-l6cm 。每車砼進場后都測定塌落度,嚴格控制水灰比。D、泵送砼的水灰比取0.4-O.5 。F、泵送砼的砂率取38%-55% 9、。G 、泵送砼的最小水泥用量為360Kg/m3 。H、澆筑用的混凝土要嚴格控制其水灰比和每方混凝土水泥用量,混凝土在摻用減水劑時,水灰比不得大于O.40; 未摻用時 ,不得大于 0.45, 每立方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得大于500kg 。J、梁體混凝土宜摻用高效減水劑,但不得摻用加氣劑和各種氯鹽,減水劑的摻量應通過試驗確定,變更減水劑批號時,應重新試驗 ,同時滿足低堿要求。3、砼澆筑A、筑板梁砼前必須嚴格檢查伸縮縫、泄水管、護欄、支座等附屬設施預埋件是否齊全 ,確定無誤后方可澆筑。施工時 ,必須保證鋼筋位置準確 ,控制砼骨料最大粒徑不得大于 20mm 。B、板梁為連續性一次澆筑完成。澆筑原則中心向兩10、邊澆筑。澆筑時先從梁肋下料,待底板翻滿混凝土后,再順序向前澆筑,分層澆筑厚度為 30cm, 混凝土必須保證連續澆筑。C、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拆除側模及箱梁內模,開始養護 ,等強度達到設計規定后 (達到 85% 以上 ,且砼齡期不小于21 天 )方可進行移位或吊裝。D、混凝土到達現場后 ,質控人員要按規范要求制作混凝土抗壓、抗滲試件 ,橋臺結構是橋梁的重要部位,為保證混凝土在規范要求范圍內進行拆模和下道工序,除標準養護的試件外,同條件的試件要制作三組分別為3 天、 7 天、 28 天抗壓強度試件。E、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移動間距不超過振搗器作用半徑的1.5 倍。與側模應保持5-10cm 11、的距離 ,插入下層混凝土5-10cm,每一處振搗完畢后應邊振搗邊徐徐提出振搗棒,避免振搗棒碰撞模板、鋼筋。對每一處振搗部位振搗到混凝土密實為止,密實的標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 ,不再冒出氣泡 ,表面平坦泛漿。F、混凝土的澆筑要連續進行不間斷,電力保障工作應做到萬無一失。在澆筑過程中或灌注完成時,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較多 ,須在不擾動已澆筑混凝土的條件下采取措施將水排除,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減少泌水。澆筑混凝土期間應設專人檢查支架、模板、鋼筋等穩固情況 ,當發現有松動、變形、移位時應及時處理。同時認真填寫澆筑記錄。六、拆模1、橡膠氣囊內模應在砼終凝后2-3 個小時內拆除, 拆除前要仔細觀察梁體表面砼終凝情況, 保證終凝時間已過, 強度已初步形成,從而確保梁內砼不會出現塌空現象。2、外模應根據澆筑時氣溫、 砼終凝時間確定拆除時間, 但不得小于 7 小時。七、砼養護砼采用灑水濕養護,砼澆筑完初凝后,塑料布覆蓋,終凝后用絨氈覆蓋灑水養護, 養護期不少于 14 天,養護期內始終保持絨氈濕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