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調度環節與調控一體化平臺建設方案(9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01509
2022-07-29
93頁
9.29MB
1、智能電網調度環節與智能電網調度環節與 調控一體化調控一體化 1 智能電網調度環節智能電網調度環節 2 智能電網概述 六大環節和通信信息平臺簡介 調度環節介紹 3 智能電網概述智能電網概述 六大環節和通信信息平臺簡介 調度環節介紹 4 5 電力工業面臨的挑戰電力工業面臨的挑戰 6 7 智智能能電電網網與與第第四四次次工工業業革革命命 8 智能電網工作的重要性智能電網工作的重要性 美歐智能電網發展對比美歐智能電網發展對比 9 美歐智能電網發展動因 10 國外智能電網實踐探索比較 11 日本和韓國智能電網情況 12 國外智能電網進展情況 13 國外智能電網進展情況 14 國外智能電網進展情況 15 2、國外智能電網進展情況 16 國外智能電網最新認識 17 國外智能電網最新認識 18 國外智能電網最新認識 19 國外智能電網最新認識 20 我國的能源環境目標 21 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的意義 22 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的意義 23 國內智能電網簡介 在特高壓輸電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試驗示范在特高壓輸電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試驗示范工程成功投運并穩定運行的基礎上,確立了建工程成功投運并穩定運行的基礎上,確立了建設統一堅強智能電網的發展戰略,提出了以設統一堅強智能電網的發展戰略,提出了以“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為原則,”為原則,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以特3、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具有“具有“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特征的統一”特征的統一堅強智能電網發展目標。堅強智能電網發展目標。24 2009年5 月,在北京召開的“2009 特高壓輸電國際會議”上,公司發布了我國堅強智能電網發展戰略,發展特高壓技術、建設堅強智能電網在會上達成廣泛共識。統一堅強智能電網發展思路 25 統一堅強智能電網發展思路是,從中國國情統一堅強智能電網發展思路是,從中國國情出發,以社會用戶服務需求為導向,以先進出發,以社會用戶服務需求為導向,以先進信息、通信和控制技術為手段,以滿足經濟信息、通信和控制技術為手段,以滿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4、標,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堅強網架為基礎,以堅強網架為基礎,以信息平臺為支撐,實現“電力流、信息流、以信息平臺為支撐,實現“電力流、信息流、業務流”的高度一體化融合,構建貫穿發電、業務流”的高度一體化融合,構建貫穿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全部環節和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全部環節和全電壓等級的電網可持續發展體系全電壓等級的電網可持續發展體系。統一堅強智能電網建設原則 一是 堅持統籌規劃、統一標準、試點先行、整體推進;二是 堅持以發展為主線,加快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電網;三是 堅持突出體系建設,以通信信息為平臺,以調度為協調運作中心,各環節相互銜接、5、整體推進。26 電網智能化分階段發展目標 27 第一階段:第一階段:規劃試點階段規劃試點階段(2009200920102010)本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就智能電網所包含的本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就智能電網所包含的各個環節智能化建設內容,開展關鍵性、基各個環節智能化建設內容,開展關鍵性、基礎性、共用性技術研究工作,進行技術和應礎性、共用性技術研究工作,進行技術和應用試點,全面積累實踐經驗,為下一階段建用試點,全面積累實踐經驗,為下一階段建設奠定基礎。設奠定基礎。電網智能化分階段發展目標 28 第二階段:第二階段:全面建設階段全面建設階段(20112011-20152015)本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在跟蹤發展6、需要、技本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在跟蹤發展需要、技術進步和進行試點評估的基礎上,滾動修訂術進步和進行試點評估的基礎上,滾動修訂完善電網智能化規劃和建設標準,全面推進完善電網智能化規劃和建設標準,全面推進堅強智能電網建設,實現電網各環節智能化堅強智能電網建設,實現電網各環節智能化建設的協調有序快速推進建設的協調有序快速推進 。電網智能化分階段發展目標 29 第三階段:第三階段:引領提升階段引領提升階段(2016201620202020)本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在全面建設的基礎上,本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在全面建設的基礎上,評估建設績效,結合應用需求和技術發展,評估建設績效,結合應用需求和技術發展,進一步完善7、和提升智能電網的綜合水平,引進一步完善和提升智能電網的綜合水平,引領國際智能電網的技術發展。到領國際智能電網的技術發展。到20202020年,國年,國家電網智能化水平國際領先。家電網智能化水平國際領先。智能電網概述 六大環節和通信信息平臺簡介六大環節和通信信息平臺簡介 調度環節介紹 30 發電環節目標 31 發電環節發展目標 32 發電環節重點工作 33 輸電環節發展目標 34 輸電環節重點工作 35 變電環節發展目標 36 變電環節重點工作 37 配電環節發展目標 38 配電環節重點工作 39 用電環節發展目標 40 用電環節重點工作 41 調度環節發展目標 42 調度環節重點工作 43 信8、息通信環節發展目標 44 傳統電網與智能電網差異 45 46 傳統電網與智能電網差異 智能電網概述 六大環節和通信信息平臺簡介 調度環節介紹調度環節介紹 47 調度環節 目標 以服務特高壓大電網安全運行為目標,構建完善電網年月 方式分析、日前計劃校核、實時調度運行等三大環節的調度安全防線,實現數據傳輸網絡化、運行監視全景化、安全評估動態化、調度決策精細化、運行控制自動化、網廠協調最優化,開發建設新一代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系統,形成一體化的智能調度體系,確保電網運行的安全可靠、靈活協調、優質高效、經濟環保。48 指能夠通過專用的調度數據網絡,實現電網運行信息和生產管理信息的快速、可靠傳輸以及系統9、的應急備用,為特高壓大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可靠的數據通信保障。數據傳輸網絡化 指能夠從時間、空間、業務等多個層面和多個維度,實現調度生產各環節的全景監視、智能告警,實現電網運行、分析結果的全面整合、數據共享和多角度可視化展示,使電網調度能夠全面、快速、準確、直觀地掌握電網的運行狀況。運行監視全景化 49 指能夠通過穩態、動態、暫態多角度在線安全分析評估,實現大電網運行的在線安全自動監測、告警、輔助決策和多維多層協調的主動安全防御。安全評估動態化 指能夠通過對年度方式、月度檢修、日前到實時計劃編制與安全校核等核心業務的集中開展和規范化、流程化管理,實現調度決策的精細化、智能化和運行風險的預防預10、控。調度決策精細化 50 指能夠在全網 AGC、AVC、切機、解列、低頻低壓減負荷等控制策略統一協調優化的基礎上,進行電網頻率、電壓、潮流、備用等的自動調整和控制,實現大電網的一體化分級協調控制。運行控制自動化 指能夠適應大型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快速發展,實現包括常規電源和新能源的標準化并網、優化調度和靈活快速調控。網廠協調最優化 51 調度環節項目建設 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系統建設 大電網智能分析 水電優化及智能化調度 新能源調控能力建設 調度數據網雙平面和安全防護體系建設 備用調度體系建設 基礎自動化整治和實用化 52 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系統 53 申報發布申報發布電網實時11、監視與電網實時監視與智能智能告警告警調調 度度 技技 術術 支支 持持 系系 統統 基基 礎礎 平平 臺臺系統管理系統管理、商用數據庫商用數據庫、實時數據庫實時數據庫、消息總線消息總線、服務總線服務總線、數據總線數據總線、公共服務公共服務、安全防護安全防護、數據交換服務數據交換服務、人機支持人機支持、模型維護模型維護實時監控實時監控與預警應用與預警應用電網電網自動自動控制控制網絡分析網絡分析調度計劃調度計劃應用應用預測預測水電及新能源調度水電及新能源調度預測結果預測結果 實時數據實時數據 校核結果校核結果 電網模型電網模型 歷史數據歷史數據 設備參數設備參數 檢修申請檢修申請 氣象信息氣象信息12、 限額信息限額信息 實時實時數據數據 限額信息限額信息電網模型電網模型 氣象信息氣象信息發電計劃發電計劃 CASECASE交換計劃交換計劃 在線安全穩定分析在線安全穩定分析水電及新能源監測分析水電及新能源監測分析電網模型電網模型 發電計劃發電計劃 交換計劃交換計劃檢修計劃檢修計劃分析結果分析結果校核結果校核結果調度運行輔助決策調度運行輔助決策計劃分析與評估計劃分析與評估調度業務培訓模擬調度業務培訓模擬檢修計劃檢修計劃短期交易管理短期交易管理發電計劃發電計劃穩定裕度校正穩定裕度校正安全校核安全校核應用應用穩定分析穩定分析靜態安全校核靜態安全校核評估分析評估分析調度調度專業專業管理管理生產運行管理13、生產運行管理調度調度管理應用管理應用內部綜合管理內部綜合管理綜合分析評估綜合分析評估歷史歷史數據數據 分析結果分析結果控制指令控制指令信息展示與發布信息展示與發布電網模型電網模型 設備參數設備參數檢修申請檢修申請設備操作信息設備操作信息限額信息限額信息電網模型電網模型 限額信息限額信息母線負荷預測母線負荷預測發電計劃發電計劃 CASECASE交換計劃交換計劃 檢修計劃檢修計劃越限信息越限信息重載信息重載信息靈敏度信息靈敏度信息穩定信息穩定信息CASE CASE 考核結算考核結算發 電 計 劃發 電 計 劃 交 換 計 劃交 換 計 劃 檢 修 計 劃檢 修 計 劃 電 量 數 據電 量 數 據14、 CASE CASE 實時監控與預警類應用 實時監控與預警類應用實現對電力系統穩態運行狀態的監視、控制、分析和評估,實現電力系統動態運行狀態的監視、分析和預警,以及穩態、動態、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等實時信息的綜合利用。實時監控與預警類應用主要包括電網實時監控與智能告警、電網自動控制、網絡分析、在線安全穩定分析、電網運行輔助決策、水電及新能源監測分析、調度員培訓模擬、運行分析與評價、輔助監測等九個方面的應用功能。54 網省級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系統 調度計劃類應用 調度計劃類應用實現滿足節能發電調度和電力市場需求的調度計劃,構筑從日前、日內到實時的安全運行防線,開發適應節能發電調度、“三公”調15、度、電力市場等不同要求,充分考慮特大電網安全和節能環保等復雜約束條件的大規模、多目標、多時段、安全經濟一體化的經濟調度和優化調度計劃類應用,實現國、網、省三級調度計劃的統一協調和先進實用的調度計劃評估分析。調度計劃類應用主要包括預測、申報發布、檢修計劃、短期交易管理、水電及新能源調度、發電計劃、計劃分析評估以及考核結算等方面的應用功能。55 網省級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系統 安全校核類應用 安全校核類應用將各種計劃和預測綜合在一起,實現發電計劃、檢修計劃的靜態及動態安全校核,實現短期發電計劃的閉環安全校核和調整,實現國、網、省三級調度計劃和安全校核的協調。安全校核類應用為檢修計劃、發電計劃和電網16、運行操作提供校核手段,對各種預想運行方式和實時運行方式下的電網安全分析。安全校核類應用主要包括靜態安全校核、穩定計算校核、輔助決策、穩定裕度評估等四方面的應用功能。56 網省級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系統 調度管理類應用 調度管理類應用實現業務應用和流程規范化一體化和電網綜合分析與評估,面向電網資源的模型一體化和二次設備全壽命管理,主要為調度機構日常調度生產管理作支撐,主要包括:生產運行、專業管理、綜合分析與評估、信息展示與發布、內部綜合管理五大部分,通過調度管理類應用實現調度生產管理的專業化、規范化、流程化、智能化。57 網省級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系統 地縣調級智能電網調度技術 支持系統 地縣調17、實時監控與分析類應用主要包括實時地縣調實時監控與分析類應用主要包括實時監控與智能告警、網絡分析、智能分析與輔監控與智能告警、網絡分析、智能分析與輔助決策、水電及新能源監測分析、調度員培助決策、水電及新能源監測分析、調度員培訓模擬、運行分析與評價和輔助監測七個應訓模擬、運行分析與評價和輔助監測七個應用。實時監控與智能告警應用主要包括:電用。實時監控與智能告警應用主要包括:電網運行實時監控、變電站集中監控、配電網網運行實時監控、變電站集中監控、配電網運行監控、二次設備在線監控、綜合智能告運行監控、二次設備在線監控、綜合智能告警和自動電壓控制等功能模塊。警和自動電壓控制等功能模塊。58 與省級以上應18、用相比,智能分析與輔助決策應用有較大區別。主要應用功能包括:停電范圍分析、供電風險分析、合環操作風險分析、負荷轉供輔助決策、拉限電輔助決策、單相接地拉路輔助決策、調度智能操作票和綜合故障分析等功能模塊。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系統建設 2013年 省調、3個地調、5個縣調投運 2014年 4個地調、10個縣調投運 2015年 4個地調、20個縣調投運 59 至2015年,實現所有地調、50%的縣調建成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系統。大電網智能分析功能建設 2010-2012年 建設仿真分析計算數據庫,促進各級調度中心基礎數據的“源端維護、全網共享”。進行特高壓交直流混聯系統安全穩定、浙江電網靈活潮流控制19、技術、負荷模型及參數辨識研究。2015年前 深入研究并開發大電網智能決策功能,建立基于風險的電網運行安全防御系統,提高電網協調控制和應急處置能力 60 水電優化及智能化調度建設 2011-2012年 實現水調自化高級應用;建設浙江電網氣象預測及災害性天氣預警系統,推進氣象信息在電網預警、防災減災等方面的應用。2015年前 在省調D5000平臺上實現實時監視、趨勢預測、在線調度、風險分析等水調自動化功能 61 新能源調控能力建設 2010年前 編制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并網規定、調度協議 2015年前 實現風電、太陽能發電信息的接入和有效監視和預測 62 調度數據網雙平面和安全 防護體系建設 6320、 2010年 數據網第二平面骨干網浙江子區、省調接入網、建設。二次系統安全防護完善。2011-2012年 第二平面地調接入網建設。EMS等關鍵系統等級保護。2015年前 數據網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完善。其它調度技術支持系統等級保護。備用調度體系建設 64 2010年 省調基于D5000的備調系統建設 2015年 半數以上建成備用調度系統。基礎數據質量和實用化 2010年 220kV以上廠站自動化基礎數據質量綜合整治,完成省調EMS系統實用化(新標準)2011-2013年 110kV以上廠站自動化基礎數據質量綜合整治,完成地調EMS系統實用化(新標準)65 調控一體化調控一體化 66 管理現狀 目21、前縣調主要承擔電網調度業務,電網的運行監控一般由變電運行部門負責。縣調的管轄范圍一般為:220kV變電站的35kV線路;110kV變電站的全部或主變35kV、10kV變壓器閘刀以下設備;35kV變電站的全部;35kV、10kV線路及其負荷開關;10kV開閉所進線開關等。各縣局調度的管轄范圍根據各地市局設備的下放情況存在差異。67 管理現狀 縣局管轄的35kV、110kV變電站95%已實現無人值班,70%為集控站管理模式,24%為監控中心管理模式,1%為調控合一管理模式。監控中心主要負責所轄范圍內各110kV、35kV變電所的集中監控工作,監控人員有6至12名。因配網自動化程度較低,10kV電網22、信息的接入量十分有限。68 技術支持系統現狀 自動化系統 目前,全省大部分縣局使用一套自動化系統,可同時支持電網調度和監控運行。主站系統整體功能薄弱,僅17%縣局主站系統支持IEC61970標準,支持間隔圖自動生成等功能。44%的縣局采用OPEN2000、ON2000、DF8002等技術支持系統,而39%的縣局采用上海申貝、南京力導、南京江琛等上世紀九十年代產品,僅具備基本的遙測、遙控功能,亟需對間隔圖、信息分層、權限控制等功能升級改造。69 技術支持系統現狀 繼電保護設備 二次繼電保護設備(含備自投、重合閘)大多為微機型裝置,也有部分電磁型繼電器保護等,基本具備遠方運行監視功能,設備異常告警23、保護動作、電流、電壓遙測值等信息均能實時上傳,但繼電保護設備一般不具備遠方投退壓板、投切定值區、修改定值等遙控操作功能。70 技術支持系統現狀 通信設備 全省縣局通信設備種類繁多,通信網絡總體配置情況較為薄弱。傳輸網絡主要采用SDH/MSTP/RPR等光纖通信技術,覆蓋所有與調度聯系的生產地點。但光纜網架薄弱,受外力破壞頻繁,傳輸設備容量小。調度電話、行政電話覆蓋所有與調度聯系的生產地點,部分縣局采用調度、行政交換合一的模式。通信電源配置較弱,35kV、110kV變電站通信電源以DC/DC變換為主,調度大樓一般為10kV雙路電源供電,但僅配備一套獨立的通信直流電源。71 技術支持系統現狀 主24、要問題 自動化系統方面雖然已實現對開關的遙控,但對閘刀、中性點地刀、接地閘刀和二次設備相關信息采集不完整,繼電保護設備一般也不具備遙控操作功能,均靠運行值班人員或繼電保護人員到現場操作,效率較低,故需有計劃地對站內二次系統進行調控一體化改造。72 縣級調控一體化目標 完善縣級調度自動化系統,完成變電站無人值班改造,大幅提高配網自動化水平,實現電網調度業務和運行監控業務的融合,全面提升縣級調度系統的人員素質、管理能力及技術水平,并促進縣級調度管理的規范化、標準化。73 縣級調控一體化總體思路 在監控范圍內的變電站具備集中監控技術條件并建立分散操作管理模式后,縣級調度部門通過增加人員配置、提高人員25、業務能力并完善調度班組管理模式,將調度班組改建成立調度控制中心。在原有電網調度業務基礎上,增加變電站運行監控職能,使縣級調度控制中心承擔起電網調度、變電站運行監控以及無需人員到現場的遙控操作和事故或特殊情況下的緊急遙控操作等職責。74 第一階段 作為縣級調度實現調控一體化的過渡階段,將監控人員和調度人員在同一地點進行兩個班組的聯合值班,按班組分工承擔各自職責,原有管轄范圍和操作范圍不變。此階段對現有體系沖擊較小,在技術支持系統方面則以調度現有支持系統為基礎,通過界面、權限設置分別實現調度和初步監控功能,以基本滿足調控一體化的要求。75 第二階段 在聯合值班的基礎上將調度、監控人員融合成同一班組26、進行管理,監控和調度業務在班組內部統一調配,由同一當班班組共同承擔職責。設立調控長崗位、正值調控員崗位、副值調控員崗位。此模式要求調控員同時具備監控和調度兩種職責,對人員素質的要求較高,需要有一段過渡、培養、考核時間。技術支持系統方面應對現有的調度支持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建設兼具調度和監控功能的調控一體化技術支持系統,較好地滿足調控一體化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有條件的縣調可進一步擴大調度的設備控制范圍,使調控員能夠直接操作變電站電氣設備運行至冷備用間的任意狀態(其中包括閘刀和二次保護設備)。76 調度范圍 縣級調控中心負責所轄電網調度管轄范圍內設備的調度運行管理。77 運行監視范圍 按調度范圍與監27、控范圍統一的原則,一般由縣級調控中心對其調度管轄范圍內的設備進行監控,配網監控范圍原則上只限于變電站內設備,有條件的可延伸至10kV開閉所。78 運行監視范圍 縣級調控中心主要負責監視與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直接相關的運行信息。監視范圍為接入技術支持系統的運行設備狀態量、相關告警信息和事故信息,包括有功、無功、電壓、電流、開關閘刀位置、保護動作及技術支持系統中能夠自動報警的事故、異常和告警信號及變電站火警、周界安保信息等。現場視頻信息僅作為調控中心了解現場情況,以及故障和事故等情況下分析、判斷的輔助手段。79 運行監視范圍 監控信息應按浙江電網自動化系統信息規范(試行)的要求,根據對電網直接影響的輕28、重緩急程度,進行分類分級。信息主要分事故、異常、遙測越限、開關變位、告知五類,使調控人員能快速有效地掌握電網及設備運行狀態。80 運行監視范圍 當電網出現大面積事故或臺風等可預見性自然災害預警情況,調控中心難以集中處理大量跳閘、故障、報警信息時,可將部分運行監視職能臨時移交至負責現場操作、檢修、巡檢的相關運維部門。調控中心應修訂、完善相關應急預案,明確監視職能移交的各項要求和流程。81 技術支持系統功能要求 自動化系統功能要求 縣級調控中心使用的自動化系統應實現實時運行信息的監視和設備的控制,滿足調控一體化應用的需要和配電網運行監控的基本需要。自動化系統主要功能包括數據采集、數據處理、系統監視29、操作與控制、無功電壓優化(AVC)、防誤閉鎖及操作預演等功能,并提供事件順序記錄、事故追憶、反演和分析功能 82 技術支持系統功能要求 自動化系統功能要求 此外,自動化系統應具備間隔建模與顯示、光字牌等功能,并能以光字牌的形式顯示變電站一、二次設備的事故或故障信號。同時,自動化系統還應具有完善的責任區和信息分流功能,以滿足調度、監控的不同需求,并適應各席位的責任分工,還可通過遠程終端為不同操作站操作人員和檢修維護人員提供技術支持。83 數據處理應具備模擬量處理、狀態量處理、非實測數據處理、計劃值處理、點多源處理、數據質量檢測、自動旁路代替、自動對端代替、自動平衡率計算等功能。數據處理 系統監30、視應提供潮流監視、一次設備監視、低頻低壓減載和緊急拉路實際投入容量監視、故障跳閘監視、力率監視及動態拓撲分析和著色等功能。系統監視 84 操作和控制應能實現人工置數、標識牌操作、閉鎖和解鎖操作、遠方控制與調節功能。操作和控制 自動化系統應采用兩路不間斷電源(UPS)供電,廠站信息采集采用兩路不同路由的物理通道;系統應支持IEC 61970等系列最新國際標準,實現功能模塊化和接口標準化,具有良好的開放性、靈活性、可擴性和友好性,可在統一的基礎平臺上方便地擴展新的業務應用;其他要求 85 系統應具備對GIS平臺圖、模、庫的導入能力,實現配電網設備參數、圖形導入功能;系統應支持與視頻系統接口,可調用31、指定的視頻信息;系統應滿足電力二次系統安全防護規定的相關要求,提高自動化系統的安全防護水平;此外,在管理信息大區實現生產管理的相關功能,主要包括運行值班管理、設備運行管理、設備檢修管理、電網運行管理、一/二次設備臺帳及缺陷管理等功能模塊,并實現SG186的協同。其他要求 86 建設模式 自動化系統功能要求 縣級調控一體化自動化系統宜按分布式地縣一體化模式建設,即在地區調度建設自動化主系統,實現主網調控一體化的各項功能;在縣調配置獨立的前置采集設備和應用服務器,采集當地所轄電網數據,并實現配網自動化的基本功能;同時,通過系統主干延伸的方式,使地、縣調系統在邏輯上成為一套調度自動化系統,從而實現地32、縣調數據資源、設備資源的共享,實現主網調控一體化的各項功能和配網運行監控的基本功能。87 建設模式 自動化系統功能要求 實行調控一體化后,對調度自動化系統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單一系統安全風險陡升,應合理考慮備用系統的建設。備用系統的建設宜采用集中式地縣一體化模式,即系統設備和應用功能實現集中配置,縣調利用地調系統的遠程工作站實現調控功能,不再配置其它計算機設備。備用系統建設遵循有限備用的原則,僅實現110kV及以上廠站的數據采集、數據處理、系統監視、操作與控制等基本功能;同時備用系統的建設一般應遵循異地備用的原則,有條件的地區可選擇所轄范圍內的縣局作為備用系統的建設場所。88 實現方式33、 第一階段 在地、縣調已經分別獨立建設自動化系統的現狀條件下,可利用縣調原有自動化系統作為縣調調控一體化的技術支持系統。即縣調采用獨立的調度自動化主站系統,實現電網調度、變電站集中監控的功能,同時在縣調配置地調自動化系統的遠程工作站作為縣調自動化系統的應急備用,備用范圍限于110kV及以上變電站。第二階段 結合地縣調度自動化系統建設,有計劃地逐步將縣調自動化系統改造為地縣一體化系統,實現調控一體化運行監視,實現必要的配電網運行監控基本功能,實現智能告警和輔助決策等應用,為縣局調控一體化提供完整的技術支撐。此外,結合地區統一的備用自動化系統的建設,為縣級調控一體化核心業務的連續運行提供技術保障。34、89 技術支持系統功能要求 繼電保護功能要求 實現相關二次繼電保護設備(含備自投、重合閘)運行信息的監視和設備的控制,主要功能包括監測裝置狀態信息、遠方在線切換定值運行區、遠方復歸微機保護信號、遠方在線投切軟壓板、遠方不停電整定定值、裝置自描述召喚、召喚查詢運行定值、召喚查詢軟硬壓板狀態、定期自動在線校核保護定值、多信息源綜合故障簡報、自動調整供區精確切負荷定值,并具備遠程測試、狀態評估及維護等功能。90 技術支持系統功能要求 通信保障要求 縣級調控一體化實現的過程中,業務流向有集中化趨勢,業務流量有寬帶化趨勢,部分涉及電網控制業務通道質量要求進一步提高。針對調控一體化的業務需求,尤其是自動化35、系統地縣一體化構建模式的要求,需要構建安全可靠、業務接口豐富、提供基礎支撐功能的通信網絡。變電站應具備兩條獨立的通信傳輸通道,為調度自動化、調度電話、繼電保護等業務提供可靠的路由。傳輸網絡應能與地調互聯,實現信息交互。調度電話和行政電話應相互獨立、分別組網。各變電站和調控中心站點應具備視頻監控手段,以滿足調控中心及下屬變電站的視頻監控需求。91 通信保障要求 縣級調控一體化實現的過程中,業務流向有集中化趨勢,業務流量有寬帶化趨勢,部分涉及電網控制業務通道質量要求進一步提高。針對調控一體化的業務需求,尤其是自動化系統地縣一體化構建模式的要求,需要構建安全可靠、業務接口豐富、提供基礎支撐功能的通信網絡。變電站應具備兩條獨立的通信傳輸通道,為調度自動化、調度電話、繼電保護等業務提供可靠的路由。傳輸網絡應能與地調互聯,實現信息交互。調度電話和行政電話應相互獨立、分別組網。各變電站和調控中心站點應具備視頻監控手段,以滿足調控中心及下屬變電站的視頻監控需求。92 93
運營管理
上傳時間:2022-08-29
13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