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師系列培訓課件:風水學與城市規劃(101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大寶
編號:50339
2021-01-30
101頁
4.58M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城鄉城市控制修建性詳細規劃師原理事務培訓課件全套資料合集
1、風水學與城市規劃 侯景新 教授 一、風水概念 風水學是城市布局、宅地選擇的一門學問。 因其考慮的主要要素就是“風”和“水”, 故稱風水。 人的居住環境以風和水最重要。 人就是風水。 “風水”的概念,一般認為源自晉代郭璞的 葬經。葬經中說:“氣乘風則散,界水 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 水”。 風水又稱堪輿。 “堪輿”一詞釋義,東漢許慎認為:“堪, 天道;輿,地道”,即堪輿是謂“天地之 道”。堪、輿是漢唐時期風水的兩個主要 派系之一,其宗旨是“法天地,象四時”。 強調宇宙自然與人類的和諧同一。 天人合一理論。(風水就是外在環境與人 的和諧) 二、風水源流 風水源遠流長。 還在秦始2、皇時,有術者說金陵有天子之氣, 于是秦始皇就派“朱衣三千人鑿方山,疏淮 水,以斷地脈。” 明末崇禎皇帝和李自成大斗風水,崇禎派人 到陜西米脂去平毀李自成祖墳;而李自成, 當他的農民軍隊攻占鳳陽朱氏老家后,也一 把火燒毀了崇禎帝祖輩的陵墓。 從風水學文獻看,我們可把風水學的發展 分成如下幾個階段: 1、漢代的風水理論萌芽 漢書 藝文志目錄里列有堪輿金匱 和宮宅地形兩部書。但這兩部書均散 失。 宮宅地形歸于風水學的形法類。 漢 書 藝文志曰:“形法者,大舉九州之勢 以立城廓室舍形”。 2、魏晉風水體系初步形成 其標志就是郭璞著葬經。 據晉書 郭璞傳記載:“郭璞字景純, 河東聞人也。璞好經術,博學有3、高 才。”他曾注山海經、楚辭。 晉書 郭璞傳記載有他為司馬睿卜建鄴 等地的經過;為母親選墓地。精于“陰陽 望氣說”。 葬書的理論要點: (1)、“生氣說”:該書認為萬物皆生于氣。 “葬者,乘生氣也”。 (2)、“藏風得水說”:“氣乘風則散,界水則 止”。故要“藏風”、“得水”。 (3)、“地形藏氣說”:“氣行乎地中,其行也, 因地之勢;其聚也,因勢之止。丘壟之骨,岡阜 之支,氣之所隨”。說明宅地周圍高可聚氣。 (4)、“方位說”:“故葬者以左為青龍,右為 白虎,前為朱雀,后為玄武。”以“四靈”代表 四個方位。 3、唐宋風水理論的發展與定型時期 隋朝,風水學著作逐漸增多。隋書 經籍 志三就出現了13部相地書的名稱。但當 時風水書多以五行生克理論為核心內容, 理論突破不夠。 真正促成風水理論大發展的是唐宋時期。 這時出現了很多有建樹的大師人物。 這時的代表人物有袁天罡、李淳風、楊筠 松、何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