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317線改擴建工程隧道軟弱巖層緊急停車加寬段的施工方案(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04024
2022-08-01
16頁
3.33MB
1、目 錄一、 工程慨況1二、 工法特點1三、 適用范圍3四、 施工方案3五、 作業要點6六、 監控量測7七、 施工注意事項7八、 人員機械組織8九、 質量控制9十、 安全措施10十一、 環保措施11xxx隧道軟弱巖層緊急停車加寬段的施工方案一、 工程慨況國道317線改擴建工程xxx隧道位于四川省甘孜州色達縣與爐霍縣交界處,為越嶺高海拔隧道,屬雙向行車單洞隧道,是國道317線重點控制性工程,隧道全長2778米,隧址區屬高山構造剝蝕地貌,最高處海拔4300米,隧道進口處設計高程4046米,高差260米,地形地貌受構造及巖性控制明顯,主體山脈走向與構造線延展方向基本一致,呈北西南東展布。年平均降水量為2、900mm,最高溫度32,最低溫度為-23,平均無霜期為91天。隧址區地質構造復雜,基巖中裂隙發育,地下水豐富,特別是構造部位,巖體破碎,裂隙發育,為地下水的大量儲存提供了空間。在國道317線改建工程的老折山隧道K85+550K85+590緊急停車加寬段施工時,掌子面以變質砂巖為主,巖性軟弱,自穩能力極低,巖體易垮塌,如采用傳統臺階法施工容易引起隧道塌方,根據現場情況,在K85+550K85+590處40m緊急停車加寬段采用四臺階CD法進行隧道施工。二、 工法特點2.1、緊急停車加寬段40m內采用四臺階CD法施工,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尤其針對軟弱巖層,將大斷面開挖,分解為小斷面,減少了開挖跨度,3、提高了裸露圍巖的支護施做時間,大大降低了塌方發生的風險。 2.2緊急停車加寬段采用四臺階CD法單向施工,1部底部增設臨時鋼支撐,并噴砼硬化,使1部初期支護封閉,提高支護整體承載力。 圖2.2 1部增設橫撐圖2.3、隧道設雙層超前注漿小導管,雙層超前注漿小導管在左側加寬段40m全環布置,右側按拱部的150范圍布置。一、能通過注漿改善上方的圍巖性質,提高自穩性;二、能起到棚架作用,防止落石及小范圍松散體滑落;三、能阻隔爆破振動,減小對上方圍巖的擾動作用。2.4、初期支護型鋼拱架拱腳采用擴大拱腳的方式,增大拱架落地面積,有效的控制了拱頂沉降變形。圖2.4 型鋼拱架擴大拱腳設計示意圖 2.5、采用超前4、探孔,明確掌子面前方圍巖實際情況,進行爆破設計,采用精確的爆破控制,達到在必須爆破時的最佳效果。三、 適用范圍本工法適用于圍巖極差,跨度大的隧道,特別是開挖后自穩性差、土質、有地下水圍巖的公路隧道施工。四、 施工方案4.1施工參數(1) 超前支護:雙層超前注漿小導管按拱部的150范圍布置進行超前預支護,并注水泥漿。(2) 開挖進尺:各分部開挖進尺為1榀鋼架間距距50cm。(3) 臺階高度:上臺階、中臺階開挖高度在4.05.5m為宜。(4) 開挖工作面間距:各級臺階開挖間距控制35m。(5) 施工支護措施:中隔壁臨時支護及臨時仰拱支護采用I18,初期支護采用I20b。(6) 拱部按原設計數量施做5、42中空錨管,但施工程序更改為在初期支護結束后在施做。4.2施工方法(1) 施工工藝流程見下圖CD法工藝流程:(2) 開挖方法:隧道分為左、右導坑進行開挖,每側導坑又分為兩部臺階。為保護好圍巖,圍巖盡量采用機械輔人工開挖,每循環進尺按每榀鋼架間距距50cm;開挖方法見下圖。(3) 施工步驟:CD法施工步驟圖施作左洞室拱部42超前注漿小導管開挖左洞室上臺階(循環進尺0.5m)及時施作初期支護,設置中隔壁臨時鋼支撐(設置臨時仰拱)開挖左洞室下臺階(循環進尺0.5m),滯后于1部3m。及時施作下臺階初期支護及接長中隔壁臨時鋼支撐分段拆除臨時中隔壁,每次拆除長度6m仰拱及矮邊墻初期支護基面處理及時鋪設6、仰拱及矮邊墻防水板,灌筑仰拱填充及矮邊墻邊墻、拱部初期支護基面處理施作邊墻、拱部復合式防水板立模灌筑邊墻、拱部二襯鋼筋砼序號圖 示施工步驟說明1234561234施作右洞室拱部42超前注漿小導管開挖右洞室上臺階(循環進尺0.5m),滯后于2部3m。及時施作初期支護(設置臨時仰拱)開挖右洞室下臺階(循環進尺0.5m),滯后于2部6m。施作下臺階及仰拱初期支護,及早形成封閉受力環65(4) 中壁拆除:在CD法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是拆除中壁,根據以往經驗,中隔壁拆除時間應在全斷面成環后,各部分位移充分穩定后,才能拆除,其要求如下。 1)中壁拆除參數: a、拱頂下沉量:7d的增量小于2mm; b)、凈空收7、斂值:7d的增量小于4mm;(拱頂下沉量的2倍) 2)安全管理參數:管理水平管理階段中隔壁拆除中位移量(mm)中隔壁拆除后位移量(mm)1安全362注意6123危險1224五、 作業要點5.1、施工超前導管:1、3部開挖之前,對拱部周邊部位施作雙層超前注漿小導管5.2、開挖與支護:1部先行開挖,隨即依次開挖2部、3部、4部、5部,采用機械及人力配合風鎬開挖,出碴車出土。開挖循環進尺與設計鋼架間距相同,即每次開挖進尺為1榀鋼架間距。5.3、初期支護:按照支護參數及中壁墻設計參數,每開挖分部開挖后,及時施作周邊中壁墻,使每分部早封閉成環。5.4、后注漿:1、2部初期支護完成之后,立即對1、2部側圍8、巖進行注漿加固,后注漿注漿孔60,孔口設0.5m長50熱軋無縫鋼管作為孔口管,注漿孔與隧道軸線呈60夾角,孔深4.5m。注漿孔從仰拱填充頂面向上,環向間距0.5m,縱向間距0.5m,梅花型布置。注漿采用水泥凈漿,水灰比為1:1,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用量由監理工程師現場簽字確認。六、 監控量測 在施工管理中全過程監控量測為管理依據,通過監控量測數據的及時反饋,用以指導施工。監控量測的項目及其方法:6.1、地質支護狀態觀察:對開挖掌子面進行觀察、地質描述,對圍巖及初期支護表面采用放大鏡等儀器觀察。6.2、拱頂下沉量測:在中隔墻兩側即1部、3部的開挖拱頂,各設一測點,水平儀測其下沉量9、。6.2周邊收斂量測:在洞內大跨、邊墻角共設二條水平基線,采用張力自鳴電子數顯式收斂儀量測。6.3、拆除中隔墻過程拱頂下沉與周邊收斂量測監控間距為5m。施工量測及監控量測組負責量測、數據整理、繪制回歸曲線并及時反饋至生產管理組。七、 施工注意事項7.1、本隧道施工應堅持“短進尺、強支護、早封閉、勤量測”的原則。7.2、開挖方式在不需要爆破時均采用機械輔以人工開挖。7.3、工序變化之處鋼架(或臨時鋼架)設42鎖腳鋼管,以確保鋼架基礎穩定。7.4、右部導洞開挖,應滯后于左部導洞,距離不小于6m為宜。7.5、臨時鋼架的拆除應等洞身主體結構初期支護施工完畢穩定后,方可進行。7.6、施工中,應按有關規范10、及標準圖的要求,進行監控量測,及時反饋結果,分析洞身結構的穩定,為支護參數的調整、灌注二次襯砌的時機提供依據。八、 人員機械組織8.1、機械設備機械設備名稱規格型號額定功率或容量單位數量備 注挖掘機DH200LC-70.7m3臺1側卸式裝載機ZLC50D2.0m3臺2電動空壓機4L-20/822 m3/min臺4自卸汽車陜汽奧龍15T臺3發電機STC-75300 Kw2臺、100 Kw1臺臺3通風機3724200 m3/min臺1鋼筋及防水板臺車自制臺1二襯臺車6m臺1仰拱棧橋自制12m組2全站儀中緯臺1水準儀DSZ2臺18.2、勞動力組織施工所需勞動力班組計劃數量工作內容開挖班16開挖噴漿班11、28噴射混凝土、錨桿、鋼架、鋼筋網、小導管、注漿運輸班4出碴綜合班8電修及文明施工二襯班15施作二襯及仰拱九、 質量控制9.1、本工法除執行施工設計圖紙等文件的有關技術要求外,還應執行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范(JTG F60-2009)和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9.2、超前小導管鉆孔要嚴格控制外插角,保證搭接長度,注漿應飽滿。9.3、鋼支撐加工、安裝應嚴格測量檢驗,準確安放,保證連接處牢固,鋼拱架與圍巖緊密接觸。9.4、噴射砼保證厚度,待強度達到設計要求時,再進行下一施工工序。9.5、爆破要采用弱爆破,進行專項爆破設計。十、 安全措施10.1、建立以項目經理為首,由12、副經理、專職安全員、項目各工程管理人員組成的安全保證體系(見附件組織機構圖)。認真貫徹執行安全責任制和各項規章制度,堅持經常性的施工安全教育、檢查及監督指導。10.2、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設置和配置專職、兼職安全檢查人員,負責日常安全生產巡查。10.3、設專職工程技術人員做好地質素描和施工監控量測工作,根據圍巖變化及檢測結果指導施工,調整開挖工序和支護參數。10.4、制定完善的安全檢查計劃,按計劃定期對工地進行安全檢查。10.5、加強對新進場工人,特殊工種工人的安全三級教育、安全交底及培訓工作。10.6、制定隧道塌方應急預案,現場儲備隧道塌方應急物資。十一、 環保措施11.1、執行環境保護定期檢查制度,不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部門按照“定措施、定人、定期”原則予以整改。11.2、結合設計圖紙,對現場拌合站的設置、棄土石場的選擇、施工便道的設置等進行詳細的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以“減少植被破壞、少占耕地”為原則,合理規劃臨時用地,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用地和破壞原生植被。11.3、建立水土保持管理機構,配置專職水土保持員,建立健全水保體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全面規劃”原則,抓住本工程水土保持工作重點,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確保水源、植被不被污染和破壞。工法照片圖1 四臺階CD法圖2 1導洞施工圖3 1部臨時橫撐圖4 施工1部炮眼圖5 爆破人員起爆圖6 挖掘機出碴圖9 人員二次排險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2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