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人工挖孔樁施工方案國家標準版(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04483
2022-08-01
9頁
64.34KB
1、基礎人工挖孔樁施工方案國家標準版1.編制依據1.1 根據國家、西南地區和重慶市現行的有關政策、法規、規范、規程及有關文件編制;1.2 重慶市建筑工程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設計的施工圖;1.3 重慶金港房地產開發公司提供的文件及相關資料;1.4 本建筑施工企業所具備的施工資質、現有的技術力量、施工經驗和設備能力。2.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黔江區河濱南路東段(原植物油廠內),總建筑面積約為57967.34,由 C、D兩棟(32+1F/-1F)及商業店鋪等組成,C、D棟均為住宅樓。地下一層為車庫,地上33 層為住宅,標準層層高3.0m。結構形式為鋼筋混凝土框支剪力墻結構,屬一類高層民用建筑。本工程基礎采用鋼2、筋混凝土挖孔嵌巖樁基礎,樁直徑為10001800,C棟有 113 根樁,D棟有 119 根樁,共計 232根樁,平均長度約為15m左右。3施工部署3.1 施工組織根據本工程的規模和特點,將對本工程實行項目管理。組織以項目經理為主的管理層,全權負責該工程的現場管理,項目班子按項目管理模式配備,對工程的質量、進度、成本等綜合效益進行的計劃管理,將選派整體素質高、責任心強、技術全面的主要人員擔任該工程的管理工作,項目管理機構設置見下圖:3.2 根據本工程工期緊,樁的深度深及數量多等情況,確定施工段按C、D棟進行劃分,D 棟為第一段,C棟為第二段。采取先進行D棟的樁基礎、筒體筏板基礎及擋墻基礎的施工,3、待 D棟基礎雜土層及老土層部位施工結束時,便開始進行 C棟基礎雜土層及老土層部位的施工,則 D棟便開始進行基礎巖土層部位的施工。計劃工期為60 天。C、D棟基礎人工挖孔樁施工進度計劃表工 程 項 目單位工程量工日人數5 月25 日6 月5 日6 月15 日6 月25 日7 月5 日7 月15 日D棟:砌井圈(3 天)M331.73 30 10 雜土層、老土層樁孔開挖及護壁(24 天)M32009 2086 84 巖石層樁孔開挖(24 天)M3861 1548 67 清理驗收、封底(2 天)鋼筋籠制安(10 天)t 79.7 90 9 樁芯混凝土澆筑(3 天)M31796 135 45 C棟:砌4、井圈(3 天)M329.59 30 10 雜土層、老土層樁孔開挖及護壁(25 天)M31887 1920 80 巖石層樁孔開挖(23)M3809 1392 58 清理驗收、封底(2 天)鋼筋籠制安(10 天)t 70.3 80 8 樁芯混凝土澆筑(3 天)M31685 120 40 4.1.2在樁基施工平面圖上,標明樁位和編號(分別按設計與施工組織設計要求編號),按施工組織設計規定的施工順序、水電線路標明次序。4.1.3 施工測量布點、復核測量基線、水準基點及樁位,抄水平標高木橛。4.2 施工場地準備4.2.1 施工用電和施工照明:根據機械設備型號和數量及鋼筋加工、混凝土澆筑用電,經計算本工程5、高峰用電為400KW,建設單位提供的630KVA變壓器,符合施工用電容量要求。臨時供電線路采用兩條90 2橡皮電纜,并設置 4 個電閘箱供現場使用。在現場搭設 6 個 6 米高的照明燈架,每個燈架安裝鏑燈2000KW,供夜間施工照明用。4.2.2 施工用水:在 C、D棟基坑各設置 1 個 50 的水源,供樁基礎施工用水。4.3 施工機具4.4 材料水泥:PO32.5 普通硅酸鹽水泥。4.施工準備4.1 技術準備4.1.1 收集設計基礎和樁基全部圖紙、工程地質報告。挖孔井架 60 套,電動葫蘆 62 個(起重量為 1t,其中兩個備用),提土吊桶 65個,潛水泵 20 臺,空壓機 40 臺,鎬、鍬6、土筐等滿足施工要求,鼓風機和輸風管 40 套,照明工作燈(帶橡皮電纜的低壓行燈)65 個,電鈴(供樁孔內外施工通信聯系之用)65 個。鋼筋:、級鋼,須有出廠合格證,并送有資質單位檢驗合格。4.5 勞動組織按 2 人為 1 個小組,進行兩個樁孔交叉流水作業。現場施工機械、水、電維修保養人 3 人,現場技術指導2 人。放線定樁位 砌筑井圈 安裝提升機械 挖孔(每天下挖1m土層,修整樁孔壁,校核樁孔垂直度和樁徑)澆筑護壁重復以上挖掘工序,挖至設計樁底 擴大頭施工 對樁孔垂直度、直徑、入巖深度、持力層性格進行檢查驗收 清理樁底積水及雜物、封底安裝鋼筋籠、安裝投料串筒連續澆筑混凝土到樁頂。5.1 樁位7、每一根樁在施工前要設置帶十字線的小木樁,在施工時不得任意移動,在施工中作為校核樁孔垂直度和樁中心是否偏移的依據。5.2 鋼筋混凝土護壁混凝土護壁厚:當樁孔深度在010.00m 時,上口為 150,下口為 75;當樁孔深度在10.0020.00m時,上口為 175,下口為 100;當樁孔深度在 10.0030.00m時,上口為 200,下口為 175;每段高 1m,并設置 100 放坡,混凝土設計強度為C20。這鋸齒形臺階既可砂:中砂,含泥量小于5%。石子:碎石,粒徑515,含泥量不大于2%。5.主要施工方法工藝原理:人工挖孔樁分兩個部分,即護壁、樁芯。其中護壁用鋼筋砼現澆,主要作用是在施工過程8、中防止土體跨塌,使樁芯尺寸能保證設計要求,護壁制作止于中風化層。防止土壁塌陷,特別是雨季地下水多時,起到防護作用,工人在樁孔內施工時有安全感,同時又可作為緊急情況下施工人員上下蹬踏。施工護壁混凝土的模板采用定型模板分節施工,每節高度1m,每節由四片組成,上小下大,拆上節支下節,循環周轉使用,每步護壁支模時均應以十字線吊中,從而保證樁位和孔半徑的準確性,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之內。模板上、下各設支撐做一個對撐撐子,保證不位移。混凝土用串桶運輸,人工澆搗,上口留 100 高作澆注口,拆模后用磚或混凝土堵塞,混凝土強度達到 1.0MPa時,即可拆模轉下一節安裝和澆筑混凝土。5.3 挖土采用短把的鎬、锨9、等簡易工具,人工挖土,挖到巖石時,采用風鎬和水鉆。垂直運輸土,淺時可直接用繩提,深時用電動葫蘆。樁孔較深時用鼓風機和輸風管向樁孔中送入新鮮空氣。提土桶或筐上下均用電鈴隨時聯系,樁孔較深時用橡皮電纜的低壓燈照明。5.4 樁身鋼筋混凝土施工5.4.1 先對樁端擴大頭地質情況(主要是指土質情況)進行隱蔽檢查驗收,必須由設計院地質人員下樁孔逐個驗收,做好隱蔽記錄,確認地基土層無誤及樁擴大頭幾何尺寸準確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以保證按設計要求達到設計所規定的持力層和嵌巖深度。5.4.2 將在地面預制好的鋼筋籠架,由塔吊吊入樁孔內,也可在樁孔內由下而上按規范綁扎鋼筋。5.4.3 澆筑樁身混凝土采用圓形漏斗帆布10、串筒下料,距混凝土面小于2m,連續澆筑分步振搗,每步厚度不得超過1m,以保證樁身混凝土的密實度。6.施工要點6.1 施工前必須在基坑內做好排水溝,將基坑集水全部排入到防洪溝內,由防洪溝直接排入到河里。6.2 施工時應安裝好排水管、砌好沉淀池,將經過沉淀后的污水有組織地排入到防洪溝內。6.3 根據現場地下水位高,沿河邊處樁的深度深等特點,采取先開挖沿河邊處的深樁進行井點式降水,接著開始挖周邊樁。對樁間距比較近的樁采取跳樁開挖的方法,以免造成樁孔壁塌方。6.4 軸線控制:通過引測,在每棟基坑內建立6 個永久性控制點,成“工”字形布置,以此正交的軸線控制網來確定、控制和校核各樁的軸線位置。6.5 砌11、筑的井圈要高于開挖地面的標高150,以防地表水流入樁孔內,或碎石、土塊滾入施工孔內傷人。6.6 開挖時,臨時堆放的孔樁土體,要運至離樁壁2m以外,并必須將每工作臺班的棄土全部運走,防止堆積荷載過大,使護壁被擠壓偏位。如進入孔內較深時,工作前必須提前啟動鼓風機,向孔內輸送新鮮空氣,并要用測毒儀測量孔內的CO2、SO3等有毒氣體的含量濃度,或先用籠養鳥投入樁孔做生物試驗,嚴格把關,杜絕毒氣傷人事故。應配備必要的氧氣瓶,一旦發生中毒事故可輸氧搶救。7.質量標準人工挖孔樁質量標準項序檢查項目允許偏差或允許值檢查方法單位數值主控項目1 樁位50 開挖前量護筒,開挖后量樁中心2 孔深+300 只深不淺,用12、重錘測,確保嵌巖深度。3 樁體質量檢驗大直徑嵌巖樁應鉆至樁尖下 50 按樁基檢測技術規范4 混凝土強度設計要求試件報告或鉆芯取樣送檢5 承載力按樁基檢測技術規范按樁基檢測技術規范一般項目1 垂直度0.5%吊垂球2 樁徑+50 用鋼尺量3 混凝土坍落度160220 坍落度儀4 鋼筋籠安裝深度100 用鋼尺量5 混凝土充盈系數1 檢查每根樁的實際灌注量6 樁頂標高+30-50 水準儀,需扣除樁頂浮漿層及劣質樁體8.2 提升或下降必須先給信號,且給予回答信號后方可進行提升作8.安全要求8.1 下孔作業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提土桶不能裝得太滿,防止土石砸人。業。8.3 工地應準備繩梯和鼓風機,以供應急時13、使用。8.4 凡在作業時發現流砂、涌水量大、有毒氣體時及時向工地值班工程師報告,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孔壁塌方一般情況下不會發生,當有流砂層或上層滯水過多情況發生時,采用木板支撐或用砂袋阻擋,阻止進一步發展。井下有害氣體一般是有機腐殖質產生,如沼氣等,凡有這種氣體的地段,人工下孔作業前,應將樁孔口蓋板掀開,用鼓風機和輸風管向樁孔中強行送入新鮮空氣;當樁孔比較淺時可用提土桶在孔內上下來回提升幾次,使孔內空氣流動,轉換有毒氣體。用微型沼氣報測器放入樁孔內進行檢測或用小動物放入孔底,看是否有異常現象。若屬于情況正常,方可下孔作業。8.5 孔下有作業人員時,孔口作業人員不得擅自離開,一旦發生問題可以立即通14、過信號聯系把人提上來。8.6 樁孔上口邊緣應設置臨時防護欄桿,挖到35m深后,應設置鋼網板。8.7 垂直運輸機械要定期檢查維修,嚴禁帶病作業。9.注意事項9.1 大量工程實踐證明,工程地質報告中提供情況與實際樁孔中土質有一定出入,特別是各層土的厚度,由于本工程屬高層建筑,為確保工程質量,樁的支承端必須落在設計要求的持力層中,因此樁的長度在設計圖紙中不予確定,由設計院工程地質人員下孔檢查土質情況后方可確定樁長,也就是說,對樁底逐根進行隱蔽檢查驗收。孔底擴大頭虛土是降低甚至喪失樁承載能力隱患,設計要求將虛土清理干凈。在孔底成型驗收和灌注混凝土前,由設計院工程地質人員與施工人員進行兩次檢查。9.2 15、樁承載能力與擴大孔直徑、擴孔底高、趾跟高等參數有關,在擴孔時應保證設計要求的幾何尺寸;但擴孔直徑也不能過大,不但會多挖土方,而且也增加混凝土用量,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在進行隱蔽檢查時,應準確記錄擴孔幾何尺寸和實際形狀,如發現不符合設計要求時應立即進行修整,做好現場記錄,存入工地技術檔案。9.3 擴孔后若不及時灌注混凝土,易發生塌孔情況,如發生這種情況,應進入孔底把坍塌的土清理干凈,且應進行再次檢查,方可進行灌注混凝土。9.4 鋼筋籠骨架在現場綁扎,用塔吊放入樁孔內,鋼筋籠骨架在制作時要求保證不變形,每隔一定間距設置十字固定架。在吊裝前,應檢查鋼筋籠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及規范規定,做好鋼筋隱蔽檢查記錄。凡不符合要求的必須進行修正才能使用。鋼筋籠放入樁孔內,應檢查鋼筋與孔壁的間距,使鋼筋保證有足夠混凝土保護層。5.5 相鄰較近的樁孔在澆筑混凝土時應同步進行,以免在澆筑混凝土時側壓力過大,從而損壞相鄰的樁孔。9.6 按規范規定留置混凝土試塊,混凝土坍塌度要控制,避免混凝土灌注時發生離析情況。振搗時進行分段振搗,每灌注段為1m,到樁頂時,應測量樁頂標高,以免過多截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