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3號隧道右線貫通專項施工技術方案(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04898
2022-08-01
8頁
21.50KB
1、一、編制依據及編制原則1、編制依據、酉陽鐘多鎮至渤??焖偻ǖ理椖渴┕ず贤募捌渌嘘P文件資料。、酉陽鐘多鎮至渤海快速通道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第三卷隧道部分第二冊花山3號隧道土建部分。、現場實地走訪、勘察調查資料。、施工單位擁有的科技成果、工法成果、管理水平、現有的技術裝備力量和多年在重慶類似公路隧道工程的施工經驗。、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范JTGF60-2009、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范GB50086-2001、噴射混凝土施工技術規程YBJ226-91、爆破安全規程GB6722-2003、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程GB50330-2002、城鎮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1-2008、城市道路工程2、施工質量驗收規范DBJ50-078-2008、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JTJ076-95、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及其它有關的法律、法規、規范、規程等。2、編制原則、遵循設計文件、規范和質量驗收標準的原則。在編寫本專項施工技術方案中,嚴格按設計標準、現行規范和質量驗收標準辦理,正確組織施工,確保貫通施工安全、可靠。、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在制定本專項施工方案中,根據現有施工機具設備,結合我單位在類似隧道工程貫通施工中的成功經驗,堅持科學組織,合理安排,均衡生產,高質量、高效益地完成隧道貫通施工。、堅持項目法管理的原則,通過與業3、主、監理工程師和設計部門的充分合作,綜合運用人員、機械、物資、方法、資金和信息,實現質量和造價的最佳組合。、堅持施工過程嚴格管理的原則。在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業主及監理工程師的指令。、在認真、全面理解施工圖的基礎上,使本方案滿足技術先進、方案可靠、經濟合理的要求。堅持“科學組織、合理投入、優質安全、快速高效、不留后患”的指導思想。、重視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保護,做到文明施工。二、工程概況1、工程簡介花山3號隧道右線起止里程為K10+996K11+576,全長580m,起止點設計高程分別為443.902m及427.662m,屬于公路中隧道。根據批準的花山3號隧道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由于無施工便道到4、達花山3號隧道進口(鐘多)端,因此,隧道施工采取從出口(渤海)端向進口(鐘多)端單向掘進,在隧道進口(鐘多)端實現貫通?;ㄉ?號隧道進口(鐘多)端里程樁號為K10+996,設計為端墻式洞門,洞口巖體破碎,地形較為陡峭。隧道右線洞口(K10+996K11+016)段20m,設計采取20m長大管棚超前支護,襯砌類型為洞加A。2、工程地點花山3號隧道位于酉陽龍潭鎮楊家寨西側(龍潭水庫大壩北側),隧道兩側均為沖溝,交通較為不便,通過新建10號便道直達花山3號隧道出口(渤海端)。3、本方案工程范圍本專項施工方案的施工范圍為花山3號隧道進口(鐘多)端右線K10+996K11+016段20米。4、隧道進洞口5、(鐘多端)工程地質花山3號隧道右線進口端里程為K10+996,路面設計高程443.9m,隧道中心開挖深度6m。隧道進洞口位于一“U”型沖溝的東側,沖溝走向170,進口段斜坡坡面高程425565m,坡高140m,坡向169,坡度45.進口段斜坡坡面上覆為第四系殘坡積(Q4el+dl)粉質粘土夾少量強風化泥質粉砂巖碎石,厚00.8m,結構松散。下伏寒武系下統天河板組(E1t)泥質粉砂巖、粉砂巖,灰色,強度較低,抗風化能力弱,屬較軟巖,強風化厚度約6m。隧道進洞口位于桐麻嶺背斜東翼,巖層單斜產出,傾向95,傾角28。地表調查,洞口段附近圍巖中主要發育兩組裂隙:傾向170,傾角82;傾向265,傾角26、5.隧道軸線與巖層走向呈大角度相交,洞口仰坡巖層為逆向內傾,邊坡主要由薄層土層及基巖組成,為逆向坡。邊坡與裂隙L1呈大角度相交,裂隙L2為外傾結構面,受結構面影響,易發生沿裂隙L2(產狀:26525)的滑坡破壞;L1、L2組合交線與邊坡同向,切坡后形成不穩定塊體,易發生崩塌破壞。隧道進口段地表未見地下水出露點,受坡腳溝谷切割,進洞口水位埋深較大,洞口水量貧乏,僅在雨季可能有少量水從裂隙中滲出;地表水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順坡面匯集于沖溝向龍潭水庫排泄。隧道進洞口洞頂巖性單一,巖體破碎,構造簡單,附近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現象。洞口仰坡主要由薄層土層及基巖組成,為逆向坡,邊坡整體穩定。由于7、進洞口邊坡巖體較破碎,邊坡受不利結構影響,可能發生巖體掉塊現象。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隧址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反應譜特征周期0.35g, 隧址區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5、隧道進洞口(鐘多端)段洞身圍巖花山3號隧道右線進口(K10+996K11+021)段25m洞身圍巖為級。洞身K10+996K11+016段20m采用洞加A型襯砌。 6、氣候情況隧道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具有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分配不均的特點。冬季,酉陽縣境受極地變性大陸氣團所控制,降水僅占年降水的6%,氣溫低。夏季,酉陽氣候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中心控制,在7、8月8、份出現晴熱少雨,連續高溫天氣,形成伏旱。春秋兩季,境內5、6月和9、10月則是暖氣團逐漸演變,冷暖空氣交替出現的季節,常出現較長時間的連綿陰雨天氣,有時甚至出現大風、冰雹天氣。工程區年平均氣溫14.90C,100C年積溫為37000C53000C,年平均降水量11001500毫米,年日照數一般為1000小時,無霜期沿河谷地區為288天,中山區222天。7、工程設計情況酉陽鐘渤快速通道為城市主干道-級,花山3號隧道為采用雙向四車道的分離式隧道,設計車速60Km/h,隧道建筑限界凈寬:9.75(0.75+0.5+2x3.5+0.75+0.75)m,限界凈高5.0m。左、右線縱坡均為2.8%的單向坡9、,隧道內路面橫坡為2.0%。花山3號隧道進洞端(鐘多端)洞門設計為端墻式,端墻為錨桿端墻,墻身為C30鋼筋混凝土,錨桿采用225錨筋,錨孔直徑110mm,錨桿錨入仰坡破裂角以內完整中風化巖石中不小于5m,錨孔用M30水泥砂漿充填;進洞口段(K10+996K11+016)20m為洞加A型襯砌,采用23m長超前大管棚預支護,洞身采用16工字鋼、CD25中空注漿錨桿、6.5鋼筋網、22cm厚C20噴射混凝土初期支護,采用50cm厚C30鋼筋混凝土模筑襯砌,有仰拱襯砌。8、施工條件由于花山3號隧道進口端無便道通達,因此,隧道洞口及洞口段的施工采用先行從K11+016起始,打4.5m5.5m導洞,至K110、0+996出洞,導洞作為隧道洞口開挖、防護及超前大管棚的施工運輸通道,人員、設備、材料通過導洞到達洞口(K10+996)。隧道導洞、洞門及超前大管棚的施工全部利用現有的隧道施工機械設備、人員、通訊、水電、通風、材料供應等。三、施工方案、方法及安全技術措施1、施工方案花山3號隧道右線進口(鐘多端)段(K10+996K11+016)20m的貫通施工順序:隧道開挖及支護至K11+016K11+016掌子面錨網噴支護導洞開挖及支護至K10+996洞口里程出洞洞口邊仰坡開挖及防護施作超前大管棚套拱及23m長超前大管棚從K10+996始,反向施作隧道洞口加強段(K10+996K11+016)20m。隧道上11、半斷面開挖及支護至K11+016里程即暫停,待下半斷面開挖及支護跟至K11+016里程,隧道開挖及支護形成環形整體支護后,開始導洞開挖及支護。導洞寬4.5m,高5.5m,半圓形拱頂,保證導洞施工中裝載機、挖掘機的進出,并滿足洞口施工期間運輸車直達洞口。為確保隧道安全順利貫通,配備具有特殊地質地段施工經驗、能打硬仗的專業隊伍承擔施工任務?;ㄉ?號隧道貫通導洞施工采用挖掘機清渣,裝載機裝渣,退運至K11+016后,裝入出渣車輛。施工中實行動態管理,科學組織、合理安排,嚴格管理,為切實現花山3號隧道施工的安全、質量、工期、環保等目標努力。2、施工方法及主要安全技術措施2.1、K11+016掌子面的加12、固施工由于隧道K11+016處于級圍巖段巖體破碎,為了保證導洞施工期間,K11+016掌子面的穩定和導洞口安全,須對該掌子面進行錨噴網支護加固。施工方法:開挖后,首先對K11+016掌子面進行噴砼封閉,對導洞開挖面以外掌子面采用錨網噴支護,錨桿采用22藥卷錨桿,長L=2m,間距為1.01.0m;鋼筋網采用6.5鋼筋,網格為2525cm ;C20噴砼厚10cm(詳見附圖1)。施工安全技術措施:a、K11+016往隧道出口方向加襯砌段必須按設計施工完畢;b、在K11+016、K11+025斷面布設監控量測觀測點,掌握該加襯砌段隧道拱頂沉降及水平收斂情況,如發現隧道拱頂沉降及水平收斂不能穩定,及時采13、取加強支護措施。c、只有在K11+016往隧道出口方向加襯砌段圍巖變形穩定后,才能進行貫通導洞開挖施工。2.2、導洞開挖及支護導洞中線與隧道中線位置相同,導洞底標高位于設計隧道O1心下1m(見附圖1),導洞長20m,均為級圍巖,該段地層為寒武系下統天河板組(E1t)泥質粉砂巖,巖層產狀9525,巖體破碎,裂隙發育,層間結合差,巖體易風化,穩定性差,開挖過程可能產生掉塊、冒頂及洞口坍塌。為了保證導洞施工安全,施工中根據揭示的圍巖情況,可采用上下短臺階法開挖或全斷面開挖。(1)、上下短臺階法開挖在揭示的圍巖破碎、不能自穩、開挖后即發生掉塊、冒頂時,采用上下短臺階法開挖施工。人工與機械配合開挖,必要14、時采用弱爆破。開挖施工順序為:上弧形導坑開挖上半斷面支護下半斷面開挖下半斷面支護,臺階長度根據圍巖情況取23米。(2)、全斷面開挖在揭示的圍巖現對較好,開挖后基本能自穩的情況下,可采用全斷面一次開挖成形。但仍然采用人工與機械配合開挖,必要時采用弱爆破。開挖施工順序為:全斷面開挖全斷面支護下循環斷面開挖下循環斷面支護,每循環進尺12m。(3)、支護由于隧道洞口段地質條件差,為了確保隧道安全貫通,導洞開挖后必須進行適當支護。導洞采取錨網噴支護,錨桿采用22藥卷錨桿,長L=2m,間距為1.01.0m;鋼筋網采用6.5鋼筋,網格為2525cm ,僅在導洞拱部鋪設;C20噴砼厚10cm(詳見附圖2)。(4)、施工安全技術措施a、導洞施工前制定詳細的實施細則和安全、技術交底,并做好安全、技術培訓和現場技術指導工作。嚴格控制循環進尺,開挖原則上盡量采用人工配合機械開挖,需爆破開挖時,采用弱爆破,開挖后立即施做錨網噴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