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填土方施工方案(10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05000
2022-08-01
10頁
27.27KB
1、回填土方施工方案編制:審核:審批:中建*局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二八年六月二十一日目錄第一章工程概況- 2 -1.1項目建設情況- 2 -1.2編制依據- 2 -1.3本工程地質情況- 2 -1.4本工程土方工程特點- 4 -第二章施工準備- 5 -2.1技術準備- 5 -2.2現場準備- 5 -2.3人員機械準備- 6 -第三章土方開挖- 8 -3.1挖土路線- 8 -3.2挖土流程- 8 -3.3土方開挖步驟- 8 -第四章土方回填- 10 -4.1回填工藝- 10 -4.2回填土質- 10 -4.2回填夯實- 10 -第五章雨季施工措施- 12 -5.1基坑外排水- 12 -5.2基坑內排2、水- 12 -第六章技術、質量、安全要求- 14 -第一章工程概況1.1項目建設情況本工程為長沙市*一期第二標段工程,形式為聯體別墅建筑群,結構類型框架結構,基礎分天然基礎和夯擴樁基礎兩類,建筑層數三/四層,總建筑面積81000余平米。建設單位:*開發有限公司監理單位:*限公司設計單位:*有限公司地勘單位:核工業長沙工程勘察院1.2編制依據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GB/T50326-2001)建設工程監理規范GB50319-2000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建筑地基基礎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1.3、3本工程地質情況擬建場地位于*大道南側,離長沙市市區約30公里。工程周圍的施工環境相對較好,屬于山坡丘陵地帶,場地內地形高程變化不大,周邊無已建建筑物。場地內地下水主要為下伏第四系沖洪積細砂7層中潛水,水量不大,地下水穩定水位3.0016.80m,相當于標高47.4657.55m,地下水埋藏較深。地下水質對砼結構及砼結構中的鋼筋不具腐蝕性,對基礎施工影響較小。根據核工業長沙工程勘察院-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報告可知擬建范圍內埋藏的地層主要有人工填土層、第四系坡積層及第四系沖洪積層。各地層的野外特性自上而下依次描述如下:1、人工填土(Qml)1(1為地層編號,下同):褐紅色,主要由粉質粘土組成,局部底4、部含植物根莖,硬雜質含量大于30%,為新近土方開挖堆填,密實度不均勻,結構松散。主要分布于填方區,厚度0.309.20m。2、耕土層(Qpd)2:褐灰色,由粘性土夾植物根莖組成。層厚0.201.20m。3、第四系新近沖積(Qal)粘土3:褐灰色,無搖震反應,光澤反應稍有光滑,干強度中等,任性中等,稍濕,軟塑-可塑狀態。僅原場地地勢較低處鉆孔遇見此層,層厚0.902.30m。4、第四系坡積(Qdl)粉質粘土4:棕紅、棕黃、棕褐色,含少量砂礫,無搖震反應,光澤反應稍有光滑,干強度中等,稍濕,可塑-硬塑狀態。部分鉆孔遇此層,層厚0.904.20m。5、第四系沖洪積(Qal+pl)層:粉質粘土5:褐紅5、褐黃、灰白色,具網紋狀結構,底部見少量礫石,搖震無反應,光澤反應無,干強度及任性中等,稍濕,硬塑堅硬狀態。層位穩定,厚度較大。各鉆孔均遇見此層,層厚1.5015.90m。粘土6:灰白、淺黃、黃褐等色,不均勻含1013%的礫,局部含圓礫,搖震無反應,光澤反應無,干強度及任性中等,呈稍濕濕,可塑硬塑狀態。各鉆孔均遇見此層,層厚0.609.40m。細砂7:淺黃、灰白色,呈稍濕濕,中密狀態。不均勻含1030%的卵石及少量粘性土,卵石粒徑一般26cm。一般埋藏較深,部分鉆孔鉆至此層,揭露厚度1.003.20。1.4本工程土方工程特點擬建建筑物,設有架空層,基礎埋深約-2.10m,現實際挖深約在1.216、.7m不等。由于本場地局部為素填土等軟弱土層厚度較大,致使局部基坑需進行深開挖,當擬建建筑物基坑深-2.1m時,邊坡的土層素填土,其結構松散、直立性能差,極易產生崩塌。固土方開挖時邊坡采取放坡處理措施,放坡比例為1:0.751:1.25。并做好坡頂的排水,防止地表水向坑內滲透誘發邊坡失穩。本工程基礎類型分樁基礎和天然基礎兩類,樁基礎樁位比較較密,天然基礎和樁基礎的承臺間離都較小且有條基,部分上部土方結構均較松散,不利于開挖基槽,固本工程基礎土方開挖施工均采用滿堂開挖,基礎承臺底外邊線距坑邊緣500mm向外起坡。開挖土方時考慮今后地下室結構完成后進行回填和綠化用土,其土質滿足不了回填要求,因此開7、挖后將所有富裕土方運到甲方指定的堆放位置,運至甲方指定地點(六區一池塘)堆放,運距另行確認。第二章施工準備2.1技術準備2.1.1檢查圖紙和資料是否齊全。核對平面尺寸和坑底標高,圖紙相互間有無錯誤和矛盾2.1.2掌握設計內容及各項技術要求,了解工程規模、結構形式、特點、工程量和質量要求。2.1.3熟悉土層地質、水文勘察資料。無地下水,平均開挖深度在工人回填土層和耕土層,密實度不均勻,結構松散,硬雜質含量大于30%,確定放坡系數在1:0.751:1.25之間。2.1.4圖紙會審,搞清地下構筑物、基礎平面與周圍地下設施管線的關系,圖紙之間有無錯誤和沖突。2.1.5研究好開挖程序,明確各專業工序的配8、合關系、施工工期的要求。2.1.6編制施工方案,并向參加施工人員層層進行技術交底。2.1.7確定開挖順序,本工程因為別墅建筑群,單棟的挖土方量不大,但分部廣、棟號多,挖土路線不為固定,根據棟號開工順序而定,每開挖一棟基坑土方均全部運至業主指定卸土地點。2.2現場準備2.2.1查勘施工現場,摸清工程場地情況,包括施工場地地形、地貌、地質水文、運輸道路、鄰近建筑物、地下管線、防空洞等。2.2.2清除現場障礙物,做好排水降水設施,做好地表水的排放工作。地表水才用排水明溝,排水溝靠現場地形情況起坡,最小坡度不小于2。坑內排水設置排水溝和集水井。2.2.3根基業主提供的控制坐標和水準點,按總平面要求引測9、到現場,并避開擬建建筑物、構筑物及機械必須的運行的線路,并作保護。現場地整平設10m10m方格網。2.2.4修建臨時設置和道路,道路。支干道寬4m,路基夯實,300500厚磚渣(或毛石)墊層,鋪墊100厚碎石穩定層,100厚C15混凝土路面。2.2.5基坑、邊坡堆置各類建筑材料的,應按規定距離堆置。各類施工機械距基坑、邊坡的距離,根據設備重量、基坑、邊坡的支護、土質情況確定,并不得小于2m。對建筑物應做定位軸線的控制測量和校核;進行土方工程的測量定位放線,設置龍門板、放出基坑挖土灰線、上部邊線和底部邊線和水準標志。龍門板樁一般應離開坑緣1.52.0m,以利保存,灰線、標高、軸線應進行復核無誤后10、,方可進行場地整平和基坑開挖。2.2.6確定運土路線,由業主卸土地點為六區(A段)南面一待填方處,工程富裕土方全部運到指定位置。2.3人員機械準備本工程挖土采用機械與人工挖土相結合的方法,基坑開挖機械首先挖至基底設計標高上300mm處,剩余部分再由人工挖至設計基底標高。機械共采用反鏟挖掘機3臺(卡特320B),運輸車輛18輛(具體根據實際情況做臨時增減),小型工具、抽水設備、測量工具(水準儀6臺,全站儀3臺)、5m卷尺若干、50m鋼卷尺4把,配挖土工人3045人。組織并配備土方工程施工所需各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組織安排好作業班次,制定較完善的技術崗位責任制和技術,質量、安全、管理11、網絡。五區、六區(A)段人員機械投入計劃表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備注反鏟挖掘機320B 3運輸車準載5T 18暫定潛水泵揚程20m 9水準儀DZS3-1 6全站儀GTS-311 3卷尺5m若干鋼卷尺50m 6管理人員12工人45暫定第三章土方開挖3.1挖土路線根據業主提供卸土地點擬確定挖土機挖土路線由建筑群的位置由北向南依次開挖。但因本工程因為別墅建筑群,單棟的挖土方量不大,但分部廣、棟號多,有樁基和天然基礎不同類型,挖土時間均不能保證流水施工,固具體開挖順序由棟號開工順序而定,每開挖一棟基坑土方均全部運至業主指定卸土地點。3.2挖土流程見圖31圖313.3土方開挖步驟3.3.1挖土前,應做到場地“12、三通一平”,即水通、電通、路通,場地平整;3.3.2基坑開挖應遵循先深后淺或同時進行的施工程序,挖土應自上而下分層進行,本工程開挖深度不大,采用一次開挖直基底設計標高上300mm處。3.3.3挖土前,根據業主提供的場地內地質勘察和場地地面原管線分布圖,確切了解哪些是廢棄,哪些是在使用,劃出標識,或做好相關保護。3.3.4施工時由于基礎不深,按地基基坑挖土的規定要求,留設300mm厚人工挖土。須注意機械挖土不能超挖擾動原有土質,因此要求施工測量人員必須時刻注意測量高度,正確指導挖機挖土和人工挖土。如不慎超挖,對超挖部分用砂石極配或混凝土填。3.3.5對測量放線,即在土方開挖前,按放線要求將各測量13、控制點按外延法將測量控點延伸至車輛運輸不能損壞的地方,自制木樁500800mm長釘入地面下,木樁上釘小鐵釘,木樁用混凝土固定并做好保護。3.3.6人工挖土檢底至設計標高時,需要測量員全程跟蹤,并用400mm長竹簽按每1.52m左右釘設一個,竹簽上端標高作為墊層上表面標高控制。3.3.7基坑內挖土全部結束時,每隔24小時監測基坑土是否有上涌現象,如有發生,及時與公司技術科或與甲方、設計院聯系。3.3.8基坑挖土完成后及時請監理、甲方、地勘院、設計院對基坑進行驗槽,做好基坑驗槽的工程資料。第四章土方回填4.1回填工藝4.1.1土方回填應分層進行,每層厚度不超過250mm,并逐層夯實。回填的填料種類14、密實度要求、虛鋪厚度和壓實遍數等應符合設計要求;施工前,應做好水平標志,以控制回填的高度或厚度。嚴格控制材料容重、含水率等指標。4.1.2回填時加強對天氣的監測,了解當天的天氣預報,做到雨天停止室外回填施工,并采取相應措施對受潮回填土層進行處理。4.2回填土質回填前需找好土源,對淤泥、腐殖土、耕植土和有機含量大于8%的土,不得作為回填土,回填前檢驗回填土的含水率是否最優(檢驗方法為:用手將灰緊捏成團,兩指輕捏即碎)。若含水率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曬或均勻摻入干土等措施;若含水率偏低,采用預先灑水潤濕等措施。抄好標高,嚴格控制回填土厚度、標高和平整度。4.2回填夯實4.2.1人力打夯前將填土初步15、整平,打夯按一定方向進行,一夯壓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連,兩遍縱橫交叉,分層夯打。4.2.2夯實基槽及地平時,夯實路線由四邊開始,然后再夯向中間。夯實機具采用HC-70立式打夯機,夯擊次數為140150次/min,夯實起落高度為145mm,生產率為12.5M3/h。4.2.4填土厚度為250mm,打夯之間對填土進行初步平整,打夯機依次夯打,均勻分布,不留間隙。4.2.4打夯應一夯壓半夯,夯夯相連,行行相連,縱橫交叉。第五章雨季施工措施本土方工程施工總面積大,單體面積不大,現場勘測在基坑設計標高出并無地下水,但施工臨近當地的雨季,所有為了保證基礎開挖后下道工序的順利開展,還是必須做好地表水的排水16、措施,保證基坑內能夠及時排水,阻止地表水留入基坑。如遇下雨不進行土方開挖作業,待雨停后方可繼續進行挖土作業5.1基坑外排水在基坑頂部離基坑邊10002000mm的位置,沿基坑四周用紅磚砌筑一條攔水明溝,溝深300700mm,明溝凈寬300mm,用紅磚砌筑,兩側溝壁厚為120mm,溝底、溝壁、溝壁頂抹1:2水泥砂漿20mm厚,在基坑四角設置沉沙井,沉沙井內凈空為500500600mm(長、寬、深),井壁厚度240mm,用紅磚砌筑,井內壁及井底用1:2水泥砂漿抹灰20mm厚,井口用木蓋板封口。攔水明溝到基坑頂30mm厚1:3水泥砂漿覆蓋;明溝以外2m范圍內用50mm厚C10細實混凝土隨打加漿收光硬17、化覆蓋,減少地表水向邊坡土內滲透。攔水溝內地水經沉沙井沉淀后,流入施工場地內的排水明、暗管和新修的施工道路兩邊的排水溝,再流入市政排污管網。5.2基坑內排水基坑全部挖好后沿著基坑底四周砌筑排水溝,夠兩側用紅磚砌筑120mm厚,溝壁及溝底用1:2水泥砂漿抹灰20mm厚,溝寬300mm,深度300500mm,在基坑角點設置兩個500500600mm的集水坑,集水坑用紅磚砌筑,坑壁厚120mm,1:2水泥砂漿井底井壁抹灰20mm厚,坑內集水用潛水泵抽入坡頂排水系統。第六章技術、質量、安全要求1、機械開挖土方時,作業人員不得進入機械作業范圍內進行清理或找坡作業。2、施工時應遵循自上而下的開挖順序,嚴禁18、先切除坡腳。3、土方開挖時項目部應指定專人指揮、監護,如發現可以氣味、土方位移、開裂及滲漏時,應立即停止施工,將作業人員撤離作業現場,待險情排除后,方可作業。4、當地基開挖至設計基底標高后,應由設計、建設、監理、地勘、施工部門共同進行驗槽,核對地質資料,檢查地基土與工程地質勘探報告、設計圖紙要求是否相符,有無破壞原狀土結構或發生較大的擾動現象。其方法采用表面檢查驗槽法。5、基坑挖土開始時,為保證基坑四周人員及其他雜物不掉入坑內,基坑四周沿圍護結構邊應設置安全圍護架。圍護架高度1.20m,每隔2m設一固定立桿,橫桿設二排,立桿在做基坑圍護結構壓頂時,可置入混凝土壓頂中。所有圍護結構用鋼管搭設,鋼19、管外涂紅白相間油漆,并用安全網封閉。6、為方便基坑內操作人員上下和材料運輸,應設置上人跑梯。7、為防止開挖后基坑邊坡土方暴露時間過長而塌方或土體破壞。基坑開挖后,應及時進行地下結構和安裝工程施工,在施工過程中,應隨時檢查坑壁的穩定情況。8、由于本工程基坑并不深,只要挖土按規定放坡是不會出現問題。但我項目部還是會派專人對邊坡的穩定性、整體性進行監測,如發現可疑問題,及時上報項目部相關負責人采取措施,以免防止危險。9、土方開挖工程質量檢驗標準見表61表61項序項目允許偏差或允許值檢驗方法柱基基坑基槽挖方場地平整管溝地(路)面基層人工機械主控項目1標高50 30 505050水準儀2長度、寬度(由設計中心線向兩邊量)20050300100500150100經緯儀鋼尺量3邊坡設計要求觀察或坡尺量一般項目1表面平整度20 20 50 20 20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2基底土性設計要求觀察以上為一份完整的土方施工方案你需要的回填土把里面的內容剃出來就OK如果還有什么需要的你加專業QQ群,會找到你想要的:55240721 10 / 10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1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