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元雙公路蓋板涵施工組織設計方案(2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05491
2022-08-02
22頁
192KB
1、K160+760 1-1.5m1.5m蓋板涵施工組織方案一、編制依據K160+760 1-1.5m1.5m蓋板涵施工方案是根據以下有關文件資料和施工實際性情況進行編制:1、云南省楚雄州元雙公路17合同瓦玻璃段合同文件。2、云南省楚雄州元雙公路17合同瓦玻璃段兩階段施工圖設計文件。3、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041-20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JTJ076-95)5、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80/12004)6、國家有關政策、法令與法規。7、云南省楚雄州元雙公路17合同瓦玻璃段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二、工程概況K160+760涵長13m, 與線路正交,基礎為分離式基礎。基礎為2、M10漿砌片石基礎,蓋板為C30混凝土,帽石為C20混凝土,涵底鋪砌、洞口鋪砌、八字墻均為M 10漿砌片石。三、施工總體布署1、工程施工進度安排本工程計劃開工日期為2009年6月8日,計劃完工日期為2009年7月10日。2、勞力計劃根據本工程數量、工程特點,本分部工程由橋涵一隊負責施工。詳見施工組織機構框圖主要進場機械設備表現場主要管理人員名單人員進場情況表施工組織機構框圖施工管理小組組長:張海太副組長:吳明華徐幫云環保負責人:蔣銀標技術負責人:曹昌均質量負責人:方明江試驗負責人:楊 慶測量負責人:邱富貴物資負責人:張玉峰黎兵安全負責人:謝義明各施工班組長各施工班組 主要人員表姓名職 務職 責3、總工本分部工程總體負責人施工隊長調配人員、機械,組織施工結構工程師進行方案實施,收集數據,現場技術管理測量工程師進行現場測量控制工地試驗室主任進行原材料的試驗檢測及現場質量檢測人員進場情況表工種人數管理人員及技術員10技術工35輔助工153、主要機械設備進場情況名稱單位數量挖掘機臺1運輸車輛4發電機臺1水泵臺2四、施工前的準備:1、技術準備(1)、施工測量:測量人員已對本標段內所有導線點和水準點進行了復核,成果已上報。根據已知導線點和水準點已將各涵洞基礎線放出,并設置了護樁和臨時水準點。施工放線資料附后。(2)、組織施工技術人員進行圖紙審核,并進行技術交底。(3)、工地試驗室:施工現場設置工地4、試驗室,配備常規試驗器材,可進行日常的試驗操作。(4)、開工前,由項目部工地中心試驗室應進行施工配合比設計,以指導以后施工;并應進行原材料檢驗試驗。2、臨時設施(1)、施工便道利用3#施工便道作為本工程的主要交通道路,交通便利。()、施工用水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地下水水質礦化度低,對砼無侵蝕性。可以解決施工生產及生活用水。(3)、施工用砼本分部工程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拌和站設在k156+600路基左側。(4)、施工用電:本合同段利用地方高壓電引入現場,架設低壓電線向施工現場供應電力。并備用一臺15KW的發電機。(5)、臨時駐地施工隊臨時駐地以租用民房為主,并在蓋板涵施工現場設臨時工棚。(6)、通5、信項目經理部主要管理人員、施工隊隊長及主管工程師配備手機,項目部及施工隊接引程控電話,保持對內對外聯系。特殊工種配對講機。五、材料的要求:1、水泥的要求:(1)、拌制砂漿用的水泥,應根據砼的結構或構件所處的環境條件和工程需要,分別選用符合現和國家標準的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2)、水泥如受潮或存放時間超過3個月,應重新取樣檢驗,并按其復驗結果使用。(3)、水泥儲運過程中,應符合下列規定。A、裝運水泥的車有棚蓋。B、袋裝水泥在裝卸,搬運過程中不得拋擲。C、袋裝水泥按品種,標號分批堆垛,堆垛高度不宜超過10袋。堆垛應架離地面0.20.3m,或留一通道。D、水泥應現進現用,不得露天堆放,臨時露6、天堆放應上蓋下墊。2、骨料的要求:(1)集料應清潔、堅硬、堅韌、耐久、無外包層、勻質,并不含結塊,軟弱或片狀顆粒,無粘土、塵土、鹽、堿、壤土、云母,有機物或其它有害物質。(2)不同來源的集粒不得混合或儲存在同一料堆,也不得交替使用在同類的工程中或混合料中。(3)細集料應采用組配良好,質地堅硬、顆粒潔凈、粒經小于5mm的天然砂。(4)粗集料應采用堅硬耐久硬卵石礫石或碎石粒徑不得大于結構最小邊尺寸的1/4和鋼筋間最小凈距的1/2且不得超過100mm。粗骨料的技術要求項 目砼強度等級C30C30石料壓碎指標值(%)針片狀顆粒含量(%)1525含泥量(按質量計)(%)1.02.0含泥塊量(按質量計)(7、%)0.50.7小于2.5MM的顆粒含量(按質量計)(%)553、鋼筋的要求:(1)、帶肋鋼筋應符合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GB 14991998)的規定,光圓鋼筋應符合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光圓鋼筋(GB 130131991)的規定。鋼筋的主要技術要求見下表。鋼筋的主要力學、工藝性能鋼 筋級HRB335HRB400直徑(mm)82062528506252850最小屈服強度(MPa)235335400最小抗粒強度(Mpa)370490570延伸率5(%)251614180冷彎內徑d3d4d3d4d注:“d”為鋼筋公稱直徑。(2)、符合標準的其他國際上采用的鋼筋,如監理工程師批準,也可采用;(3)鋼8、筋籠或鋼筋骨架中的鋼筋板及其他項目所用的結構鋼材,應符合普通碳素結構鋼技術條件(GB/T 7001988)的Q235鋼的性能要求。結構鋼材應和鋼筋 一樣進行檢驗。(4)、鋼筋應貯存于地面以上0.5m的平臺、墊木或其他支承上,并應使其不受機械損傷及由于暴露于大氣而產生銹蝕和表面破損。(5)、當安裝于工程時,鋼筋應無灰塵、有害的銹蝕、松散銹皮、油漆、油脂、油或其他雜質。(6)、鋼筋應無有害的缺陷,例如裂紋及剝離層。只要用鋼絲刷刷過的試樣的最小尺寸、截面拉力性能符合規定的鋼筋尺寸及鋼筋級別的力學性能要求,則該鋼筋的鐵銹、表面不平整或軋制鱗皮不能作為拒收的理由。4、片石的要求:(l) 石料等級應符合圖9、紙規定或監理工程師要求。石料在使用前應按公路工程石料試驗規程(JTJ 054-94)進行試驗,以確定石料各項物理力學指標值。立方體的權限抗壓強度,以MPa 表示。(2)石料應強韌、密實、堅固與耐久,質地適當細致,色澤均勻,無風化剝落和裂紋及結構缺陷。石料應取自成品質量滿意的采石場。(3)石料不得含有妨礙砂漿的正常粘結或有損于外露面外觀的污泥、油質或其他有害物質。石料的運輸、儲存和處理,應不使有過量的損壞和廢料。(4)片石厚度不小于是150mm。(5)片石的抗壓強度不小于30MPa,并不得低于砼級別。(6)片石在使用前應清掃、沖洗干凈。5、水(1)、水中不應含有影響水泥正常凝結與硬化的有害物質或10、油脂、糖類及游離酸類等。(2)、污水、PH值小于5的酸性水及含硫酸鹽的水不得使用。(3)、砼用水可采用飲用水或地下水,其水質須經化驗合格方可使用,水質的PH值應在允許范圍之內。六、主要項目施工方法:1、基坑開挖基坑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機開挖,開挖時尺寸每邊比涵洞基礎尺寸寬3050cm,坑底預留30cm人工清理、整平并夯實,基礎開挖若發現局部地質較軟弱,無法達到設計承載力(見承載力統計表)時,應進行局部換填加固處理。開挖的基礎不得長期暴露,避免暴曬或雨水浸泡軟化地基。基底承載力采用輕型動力觸探方法檢測,基底處理完經監理工程師檢查簽證后,馬上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避免開挖好的基坑暴露過久和被水浸泡。在11、施工時應符合以下要求: (1)、基坑頂面應設置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的設施,基坑頂有動荷載時,坑頂邊與動荷載間應留有不小于1m寬的護道,如動荷載過大宜增寬護道。(2)、基坑坑壁坡度不易穩定并有地下水影響,或放坡開挖場地受到限制,或放坡開挖工程量大,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支護。(3)如土的濕度的可能使坑壁不穩定而引起坍塌時,基坑坑壁坡度應緩于該濕度下的天然坡度。(4)、當基坑有地下水時,地下水位以上部分可以放坡開挖;地下水位以下部分,若土質易坍塌可水位在基坑底以上較深時,應加固開挖。(5)、基礎的軸線、邊線位置及基底標高應精確測定,檢查無誤后方可施工。(6)、挖基廢方應按指定的位置處治。(7)、基坑開挖12、中,在坑底基礎范圍之外設置集水坑并沿坑底周圍開挖排水溝,使水流入集水坑內,排出坑外。集水坑宜設在上游,尺寸視滲水的情況面定。2、蓋板預制(1)、模板安裝蓋板在預制場集中預制,模板采用組合鋼模,安裝前涂刷脫模劑。模板安裝應符合基礎及涵臺混凝土澆筑節的規定。(2)、鋼筋加工及安裝鋼筋規格型號符合設計要求,并具有出廠合格證和質量驗收單,同時在現場進行復試,合格后再使用。鋼筋加工前進行調直和除銹,保證鋼筋的長度、彎折角度準確,鋼筋接頭采用搭接焊,焊接接頭在構件中的位置符合設計要求和技術規范的規定。鋼筋骨架制作時增加裝配鋼筋,保證足夠的剛度,澆注混凝土時不致松散、移位,同時預留吊環,以便吊裝時方便,在鋼13、筋與模板之間布置預制混凝土墊塊,保證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加工及安裝應符合以下要求:A、盤筋和彎曲的鋼筋,采用冷拉方法調直鋼筋時,級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2%;HRB335、HRB400牌號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B、所有鋼筋的截斷及彎曲工作均應在工地工場內進行。C、鋼筋應按圖紙所示的形狀進行彎曲。除監理工程師另有許可者外,所有鋼筋均應冷彎。D、主鋼筋的彎曲及標準彎鉤應按圖紙及道路工程制圖標準(GB 5016292)的規定執行。E、箍筋的端部應按圖紙規定設彎鉤,彎鉤直線段長度,一般結構不宜小于5d,抗震結構不應小于10d(d為鋼筋直徑)。F、所有鋼筋應準確安設,當澆混凝土時,用支承將鋼筋牢固地14、固定。鋼筋應可靠地系緊在一起,不允許在澆混凝土時安設或插入鋼筋。G、用于保證鋼筋固定于正確位置的預制混凝土墊塊,其形狀大小應為監理工程師所接受,同時,其設計應避免混凝土在澆筑時傾倒。H、鋼筋的墊塊間距在縱橫向均不得大于1.2m。I、任何構件內的鋼筋,在澆筑混凝土以前,須經監理工程師檢查認可。J、安裝在予制構件上的吊環鋼筋,只允許采用未經冷拉的級熱軋鋼筋。(3)、混凝土澆筑混凝土在攪拌站集中拌制,分層進行澆注,覆蓋灑水養生。混凝土澆筑應符合基礎及涵臺混凝土澆筑節的規定。(4)、混凝土養護及拆模涵洞蓋板采用塑料布覆蓋灑水養護。混凝土養護及拆模應符合基礎及涵臺混凝土澆筑節的規定。(5)、成垛堆放裝配15、式構件時,應注意下列事項:A、堆放構件的場地,應整平壓實,不積水;B、構件應按吊運及安裝次序順號堆放,并有適當通道,防止越堆吊運;C、堆放構件時,應按構件剛度及受力情況平放或豎放并保持穩定;小型構件及塊件的堆放,如有折斷可能時,應以其剛度較大的方向作為豎直方向;D、構件堆垛時,應放置在墊木上,吊環向上,標志向外,混凝土養護期未滿的應繼續灑水養護;E、水平分層堆放構件時,其堆垛高度應按構件強度,地面耐壓力、墊木強度以及垛堆的穩定而定,但大型構件一般以兩層為宜,不直超過三層;層與層之間應以墊水隔開,各層墊木的位置應在吊點處,上下層墊水必須在一條垂直線上;F、雨季應注意防止地面軟化下沉而造成構件折裂16、破壞。3、蓋板安裝預制板強度必須達到設計要求后方可搬運,且上下不可倒置。從預制場由汽車運至工地,汽車吊安裝。吊裝時必須有專人指揮,統一協調,確保安全施工。 (1)、預制構件的起吊、運輸、裝卸和安裝時的混凝土強度,應符合圖紙規定,一般不低于預制構件混凝土設計等級的75。對于預應力混凝士梁,應通過與梁相同的混凝土制成的、且與梁同一條件下養護的混凝土立方體試件,表明梁的抗壓強度達到圖紙規定的抗壓強度,且至少達到14d齡期,才能裝運。(2)、裝卸、運輸及貯存預制構件時,其位置應正立,不準上下倒置,應按標定的上下記號安放。支承點應接近于構件最后放置的位置的情況。用于制作預制構件的吊環鋼筋,只允許采用未經17、冷拉的1級熱軋鋼筋。(3)、預制構件在起吊。運輸。裝卸和安裝過程中的應力應始終小于設計應力。(4)、預制構件安裝就位,并經監理工程師檢查認可后,才允許澆筑接合用的混凝土或焊接。(5)、安裝前應對涵臺表面清理干凈,涵臺表面應用水灰比不大于0.5的1:3水泥砂漿抹平,使其項面標高符合圖紙規定,抹平后的水泥砂漿在預制構件安裝前,必須進行養護,并保持清潔。4、砌筑漿砌片石和基礎回填漿砌砌體用料采用符合設計要求的砂和石料,嚴格用設計配合比施工。采用座漿法分層砌筑,做到砂漿飽滿,上下層片石錯開,不得有通縫。基礎砌筑完畢后按設計對基礎進行回填。5、邊翼墻砌筑在砌筑邊墻前用瀝青浸透的木板設置橫斷面樣架牽線控制18、砌筑,以保證建筑物的尺寸和外觀平順。砌筑每層片石時先安轉角石再砌筑面石,然后填腹石。石塊間互相交錯,咬合密實,砂漿飽滿,嵌縫無空洞。沉降縫端面垂直整齊,與基礎沉降縫對位。填縫材料具有彈性且不透水,并填塞緊密。沉降縫寬度符合設計規定。6、背填土、壓實涵洞施工完成后,當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時,進行涵背填土,涵背填土在不小于兩倍孔徑范圍內石灰土回填,防止填土內產生積水,以免結冰凍脹使臺墻產生裂縫,臺后填土壓實時,嚴禁采用大型振動壓路機。回填時兩臺背同時對稱分層夯填,分層厚度不大于15cm,壓實度不低于96%,壓實范圍按設計規定或監理工程師的指示,兩側臺后填土要對稱進行以免出現偏壓。當填土厚度19、小于0.5m時禁止重型車輛通行。(1)所有結構物基坑的回填必須采用經監理工程師批準的能夠充分壓實的材料,不得用草皮土、垃圾和有機土等回填。嚴禁結構基礎挖回填虛土。(2)一般要到結構物的拆模期終了3d之后進行回填。如果混凝土養生條件不正常,應按監理工程師的指示延長時間。回填時應同時在兩側及基本相同的標高上進行,特別要防止結構物形成單側施壓。必要時,挖方內的邊坡應修成臺階形。(3)回填材料應分層攤鋪,并用符合要求的設備壓實。回填用土的含水量應嚴格控制。(4)需回填的基坑應及時排水。若無法排除基坑積水時,則應采用砂礫材料回填,并在水中分薄層鋪筑,直到回填進展到該處的水全部被回填的砂礫材料所淹蓋并達到20、能充分壓實的程度時,再進行充分夯實。7、施工工藝流程蓋板箱涵施工工藝框圖。 施 工 準 備 檢查基坑建筑尺寸及地基承載力 砂漿標號檢查 砂漿標號檢查 砼標號檢查 鋼筋試驗 鋼筋制作 結 束基礎砌筑和基坑加填安砌邊墻、八字墻蓋板支座砼的灌注與養護 立模、鋼筋綁孔和檢查現場灌注鋼筋砼蓋板預制蓋板 養護、拆模蓋板吊裝 鋪設防水層 帽石和錐體施工 涵背兩側路堤過渡段的 施工結構建筑尺寸檢測 砼和砂漿檢查 基 坑 開 挖 砼、砂漿配合比設計 七、質量保證措施1、根據省公路勘測設計院所交控制樁點進行全線閉合復核測量無誤后設置測量控制網,并執行“換手測量”制度,確保測量準確無誤。2、施工前要進行技術交底,側21、重施工方法及質量標準,以避免盲目施工,野蠻施工。3、嚴格執行“三檢”制度,即自檢、互檢、交接檢,上道工序不合格決不準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自檢合格后,報監理工程師進行抽查,抽查合格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施工。八、安全保證措施1、施工現場道路平整堅實,保持暢通,現場設置安全宣傳標語。2、各種機械操作人員必須保持上崗,不準操作與證件不相符的機械,人員設備建立檔案,專人管理。3、機械操作人員要嚴格遵守安全規程,按程序操作,嚴禁機械帶病運轉,超負荷作業,夜間施工必須配有足夠的照明設備,工作線不清楚不得作業。4、指揮施工機械作業的人員必須站在可望到的安全地點,并明確規定指揮聯絡信號。5、夜間施工要有良好的照明22、設備。加工鋼筋的檢查項目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1受力鋼筋順長度方向加工后的全長10按受力鋼筋總數30%抽查2彎起鋼筋各部分尺寸20抽查30%3箍筋、螺旋各部分尺寸5每構件檢查510個間距鋼筋安裝檢查項目項次檢 查 項 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1受力鋼筋間距(mm)兩排以上排距5每構件檢查2個斷面,用尺量同排梁板、拱肋10基礎、錨啶、墩臺、柱20灌注樁202箍筋,橫向水平鋼筋、螺旋筋間距(mm)0,-20每構件檢查510個間距3鋼筋骨架尺寸(mm)長10按骨架總數30%抽查高、寬或直徑54彎起鋼筋位置(mm)20每骨架抽查30%5保護厚度(mm)柱、梁、拱肋5每構件沿模板周邊檢查23、8處基礎、錨碇、墩、臺10鋼筋電弧焊接接頭的允許偏差編號項 目接 頭 型 式幫條焊搭接焊1幫條對焊接中心的縱向偏差(mm)0.5d2焊接處鋼筋軸線交角(0)443焊接處鋼筋軸線偏心(mm)0.1d0.1d334焊縫厚度(mm)+0.05d+0.05d5焊縫寬度(mm)+0.1d+0.1d6焊縫長度(mm)-0.5d-0.5d7橫向咬邊深度(mm)0.50.58在長2d焊縫表面上的氣孔及夾渣數量(個)22面積(mm2)66鋼筋網和鋼筋骨架的檢查項目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1網的長、寬(mm)10用尺量2網眼尺寸(mm)10用尺量,抽查3個網眼3對角線差(mm)10用尺量,抽查3個網眼24、對角線4骨架的寬、高(mm)5按骨架總數30%抽查5骨架的長(mm)10按骨架總數30%抽查6箍筋間距(mm)20用尺量,第方向抽查35個7受力鋼筋間距(mm)10用尺量,每構件二個斷面,每斷面每間距排距(mm)5混凝土澆筑入模時的坍落度結 構 物 類 型坍 落 度 (mm)小型預制塊及便于振搗的結構020橋涵基礎、墩臺等無筋或少筋結構1030普通配筋率的鋼筋混凝土結構3050配筋較密、斷面較小的鋼筋混凝土結構5070配筋極密、斷面高而狹的鋼筋混凝土結構7090注:水下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另見本規范有關章節規定;用人工搗實時,坍落度直增加對一月2030mm。混凝土分層澆筑厚度項 次振 25、搗 方 法澆筑層厚度(mm)1用插入式振動器3002用附著式振動器3003用表面振動器無筋或配筋稀疏時250配筋較密時1504人工搗實無筋或配筋稀疏時200配筋較密時150混凝土的運輸、澆筑及間歇的全部允許時間(min)混凝土強度等級氣溫不高于25氣溫高于25C30210180C30180150注:當混凝土中摻有促凝劑或緩凝劑時,其允許時間應根據試驗結果確定。開挖基坑檢查項目項次檢 查 內 容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 查 方 法1平面周線位置(mm)+200用經緯儀測量縱、橫各2點2基底標高(mm)土質50用水準儀測量58點石質+50,-2003基坑尺寸(mm)不小于圖紙尺寸用尺量混凝土基礎檢查項目26、項次檢 查 項 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 查 方 法1混凝土強度(MPa)在合格標準內按JTJ 071-98附錄D檢查2尺寸(mm)50用尺量長、寬、高各2處3基礎底面高程(mm)土質50用水準儀測量58石質50,2004基礎頂面高程(mm)30用水準儀測量585軸線偏位(mm)25用經緯儀檢查,縱、橫向各2處八字墻實測項目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權值1混凝土或砂漿強度(MPa)在合格標準內按附錄D或F檢查42平面位置(mm)50經緯儀:檢查墻兩端13頂面高程(mm)20水準儀:檢查墻兩端14底面高程(mm)5015豎直度可坡度(%)0.5吊垂線:每墻檢查2處16斷面尺寸(mm)不小于27、設計尺量:各墻兩端斷面2錐、護坡實測項目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和頻率權值1砂漿強度(MPa)在合格標準內按附錄F檢查32頂面高程(mm)50水準:每50m檢查3點,不足50m時至少2點13表面平整度(mm)302m直尺:錐坡檢查3處,護坡每50m檢查3處14坡度不陡于設計坡度尺量:每50m量3處15厚度不小于設計尺量:每100m檢查3處26底面高程(mm)50水準儀:每50m檢查3點1臺背填土實測項目項次實測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和頻率權值1壓實度(%)96按附錄B檢查,每50m2每壓實層至少檢查1點12彎沉(0.01mm)不大于設計要求值按附錄I檢查33縱斷高程(mm)+28、10,-15水準儀:每200m測4斷面24中線偏位(mm)50經緯儀:第200m測4點,彎道加HY、YH兩點25寬度(mm)符合設計要求米尺:每200m測4處26平整度(mm)153m直尺:每200m測2處10尺27橫坡(%)0.3水準儀:每200m測4個斷面18邊坡符合設計要求尺量:每200m測4處1注:表列壓實度以重型擊實試驗法為準,評定路段內的壓實度平均值下置信界限不得小于規定標準,單個測定的值不得小于極值(表列規定值減5個百分點)。小于表列規定值2個百分點的測點,按其數量占總檢查點的是分率計算減分值。采用核子儀檢驗壓實度時應進行標定試驗,確認其可靠性。特殊干旱、特殊潮濕地區或過濕土路基,可按交通部頒發的路基設計、施工規范所規定的壓實度標準進行評定。蓋板涵的檢查項目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1混凝土和砂漿強度(MPa)在合格標準內按JTJ071-98附錄D和F檢查2軸線偏位(mm)明涵20用經緯儀檢查,縱、橫向各2處暗涵503結構尺寸(mm)20用尺量35處4涵底流水面高程(mm)20用水準儀檢查洞口2處,拉線檢查中間2處5長度(mm)-50,+100用尺量6孔徑(mm)20用尺量3處7頂面高程(mm)明涵20用水準儀檢查3處暗涵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