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水上水下施工作業方案(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07382
2022-08-02
3頁
22.23KB
1、xx灣港區鐵路支線定測工程地質勘察水上水下施工作業方案一、工程概況樂清灣港區鐵路支線定測工程線路自既有金溫線區間出岔,于鹿城區藤橋鎮外垟村新建外垟站接軌并引出后,折向東北上跨G330、穿官嶺山、跨金麗溫高速公路、G104后向東于G104甌江大橋北側跨甌江,經永嘉縣橋下鎮六岙村后進入江北嶺隧道,之后向東經新村隧道后設黃田站與黃田鎮北浦邊村東,出站向東跨S41、楠溪江、諸永高速后,經紅巖隧道至馬岙站,出站后繼續向東經興國隧道、跨永樂河進入樂清境內,之后向東南經小茗山隧道向甬臺溫線靠攏,設白石站于甬臺溫鐵路樂清站對側,出站后繼續沿甬臺溫鐵路往東北行進,經樂成隧道、包山隧道、黃良隧道后設紳紡站于甬臺溫2、鐵路紳紡站對側,出站并行甬臺溫線經淡溪鎮、虹橋鎮北,于東館村北跨甬臺溫鐵路并設東館站,出站折向東南敷設于虹橋與清江、南塘之間的山嶺之中,之后于南塘南跨G104、經在建的三江工業園南側、跨甬臺溫高速公路后折向南進入樂清灣港區沿臨港大道南側設樂清港站和裝卸貨場。甌江江域起始里程為DK4+605.0,終點里程為K5+060.0,江面寬度為455米;楠溪江江域起始里程為DK15+055.0,終點里程為K15+455.0,江面寬度為400米。二、水上作業施工方案根據浙江省發改委關于樂清灣港區鐵路支線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文件要求,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承擔該項目的勘察設計工作,我院負責甌江、楠溪江3、跨江特大橋江域橋梁墩臺基礎的水下地質鉆探工作。根據設計要求,甌江特大橋江域共布置勘探孔10只,線路位于104國道甌江大橋西側50米,走向平行于104國道甌江大橋,主航道布設大跨鉆孔4個。楠溪江特大橋江域共布置勘探孔6只,線路位于公路楠溪江三橋上游約500米,主航道布設大跨鉆孔2個。具體見平面圖。本次勘探采用鉆探工程船作為江中勘探作業平臺,鉆探船船身尺寸為21m4.18m1.95m,噸位為30噸,功率為58.8千瓦。艏艉拋八字錨,錨纜長約100-150米,開錨間距約200米。鉆探設備采用XY-150型工程鉆機,鉆孔深度按設計要求,采用鋼套管護壁,全孔取芯。勘探作業前需采用GPS進行測量定位,待定4、位完成后,船體拋錨固定,鉆機就位,開始安裝套管,套管的作用主要是隔斷江水和鉆孔內循環水的聯系,有效的避免環境污染,同時保護了孔壁。套管安裝完成后即可進行正常的水下鉆探作業。整個鉆探過程在套管內完成,基本實現無污染。三、工期安排考慮到工期要求和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占用航道時間及對航道的不利影響,本次勘探計劃安排二套鉆探設備及平臺,甌江特大橋江域和楠溪江特大橋江域勘探設備及平臺各一套,鉆探時間計劃為2014年4月15日至2014年6月30日。日常作業時間為上午6:30下午18:00之間,如遇雷雨天停工。如楠溪江特大橋江域勘探順利,能提前完成,則調集該設備到甌江特大橋進行支援,力爭早日完成勘探作業任務。5、其中甌江特大橋江域鉆探設備安排盡量合理,留出航道位置,最大程度上保證通航。四、施工期間安全保證措施及應急預案(一)作業前對全體船員及鉆探作業人員包含技術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確保相應崗位人員熟練掌握水中作業安全規程;(二)按照海事管理機構批準的作業內容、核定的水域范圍和使用核準的船舶進行作業,不得妨礙其他船舶的正常航行;(三)及時向海事管理機構通報施工進度及計劃,并保持工程水域良好的通航環境;(四)及時了解和掌握氣象和江域水文情況,遇災害性天氣檢查和加固船只的錨纜等設施,必要時停止施工作業;(五)使船舶、浮動設施保持在適于安全航行、停泊或者從事有關活動的狀態;(六)實施施工作業或者活動的船舶、設施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在明顯處晝夜顯示規定的號燈號型。在現場作業船舶或者警戒船上配備有效的通信設備,施工作業或者活動期間指派專人警戒,并在指定的頻道上守聽;船舶必須配備救生設備(人手一套救生服、救生繩和救生圈),作業人員必須穿戴救生服,同時安排一艘小船作為接應和應急之用;(七)嚴格控制污染,禁止隨意傾倒廢棄物,禁止違章向水體投棄船舶垃圾、排放船舶污染物、生活污水和其它有害物質;(八)遵守有關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治污染的相關規定。東華理工大學勘察設計研究院2014年3月26日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