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沉降監測與方案(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07628
2022-08-02
9頁
50.71KB
1、. . 濱河之星 A區 7#9#11#13#樓建筑沉降監測方案. . 目錄一、工程概況 . 3 二、監測方案 . 3 2.1 、監測依據 . 3 2.2 、監測目的、原則. 3 2.3 、沉降監測工作測試技術要點. 4 2.4 資料整理及信息反饋. 8 三、監測點布置圖. 9 . . 一、工程概況由 新 鄉 市高 晟 房 地產開 發有 限 公 司開 發 的 濱河之 星 A 區7#9#11#13#樓位于解放路南橋鐵路處院內,本次進行沉降觀測的是4棟均為 33 層的高層建筑。二、監測方案2.1 、監測依據. 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 2007) ;. 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 82007) 2、;3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T12897-2007)4、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 )2.2 、監測目的、原則、建筑物沉降觀測的目的:通過對建筑物的變形監測, 及時對數據進行分析, 根據分析結果,設計單位可更改原設計、施工方式,針對施工過程中缺失加以改進,做到以監測信息指導施工單位的施工的速度、順序, 進行信息化施工,以達到確保建筑物的施工安全之最終目的。沉降觀測應測定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建筑物沉降觀測一般應遵循如下原則:可靠性原則、安全性原則、經濟合理性原則。(1)可靠性:監測系統應能真實地反映被監測對象的變形、位移情況,以使所獲得的信息可靠3、 , 故擬采用多層次監測。(2)安全性:監測系統主要為施工安全服務,應能對工程的安全性進行評估,并可預防因施工造成的災害。. . (3) 經濟合理性:在保證以上兩項的前題下, 力求經濟合理, 具體表現為根據不同施工進度和其在使用功能重要性的不同,工作量的設置區別對待,并對其觀測頻率也加以區分。2.3 、沉降監測工作測試技術要點(一)沉降觀測的基本要求、儀器設備、人員素質的要求根據沉降觀測精度要求高的特點, 為能精確地反映出建構筑物在不斷加荷作下的沉降情況, 一般規定測量的誤差應小于變形值的1/101/20,為此要求沉降觀測應使用精度不低于(DSZ1)的精密水準儀,水準尺采用銦合金尺。人員素質的4、要求, 必須接受專業學習及技能培訓,持證上崗。能熟練掌握儀器的操作規程, 熟悉測量理論能針對不同工程特點、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觀測方法及觀測程序,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能夠會分析原因并正確的運用誤差理論進行平差計算,做到按時、快速、精確地完成每次觀測任務。、觀測時間的要求首次觀測必須按時進行, 其他各階段的監測, 根據工程進展情況必須定時進行, 不得漏測或補測。 相鄰的兩次時間間隔稱為一個觀測周期,一般高層建筑物的沉降觀測按一定的時間段為一觀測周期(如:次/30 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況每升高一層(或數層 )為一觀測周期。、觀測點的要求. . 為了能夠反映出建構筑物的準確沉降情況,沉降觀測點要埋5、設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觀測的位置。沉降觀測點依據以下原則布設: (1)參照設計圖紙;(2)建筑物的四角極大轉角處; (3)高低層建筑物、縱橫墻的交接處兩側; (4)建筑物沉降縫兩側、基礎埋深相差懸殊處埋設的沉降觀測點要符合各施工階段的觀測要求,特別要考慮到裝修裝飾階段因墻或柱飾面施工而破壞或掩蓋住觀測點,不能連續觀測而失去觀測意義。 標志的埋設位置應避開如雨水管、窗臺線、暖氣片、暖水管、電氣開關等有礙設標與觀測的障礙物,埋設于 0.0(如0.0 與室外地平不一致,則按室外地平)以上約0.2m 的位置。 根據以上原則并結合本工程的特點,本次沉降觀測在 4 棟建筑物上各布置 6 個沉降觀測點,6、共計24 個沉降觀測點。、沉降觀測的自始至終要遵循“五定”原則所謂“五定”,即通常所說的沉降觀測依據的基準點、工作基點和被觀測物上的沉降觀測點,點位要穩定;所用儀器、設備要穩定;觀測人員要穩定;觀測時的環境條件基本一致;觀測路線、鏡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以上措施在客觀上盡量減少觀測誤差的不定性,使所測的結果具有統一的趨向性, 保證各次復測結果與首次觀測的結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觀測的沉降量更真實。、施測要求儀器、設備的操作方法與觀測程序要熟悉、正確。在首次觀測前要對所用儀器的各項指標進行檢測校正,必要時經計量單位予以鑒. . 定。在觀測過程中, 操作人員要相互配合, 工作協調一致,認真仔細,做7、到步步有校核。、沉降觀測精度的要求各項觀測指標要求如下:(1) 往返較差、附和或環線閉合差:ha-bl.0 ,n 表示測站數。 (或ha- b1.0,L 表示觀測路線距離 ) (2) 前后視距: 50m (3) 前后視距差: 1.0m (4) 前后視距累積差3.0m (5) 沉降觀測點相對于后視點的高差容差:1.0mm (6) 水準儀的精度不低于DSZ1級別、沉降觀測成果整理及計算要求原始數據要真實可靠, 記錄計算要符合施工測量規范的要求,依據正確,嚴謹有序,步步校核,結果有效的原則進行成果整理及計算。(二)具體施測程序及步驟、監測點的布設根據工程的特點、 現場的環境條件和施工進度確定監測點的8、布設進度。根據工程的測量施測方案和布網原則的要求建立水準控制網。要求:(1) 在建筑物周圍布置三個以上水準點(即工作基準點),水準點的間距不大于 100 米。. . (2) 各水準點要設在建筑物開挖、地面沉降和震動區范圍之外,水準點的布設要符合二等水準測量的要求。根據工程特點, 建立合理的水準控制網,與基準點聯測,平差計算出各水準點的高程。、建立固定的觀測路線由場區水準控制網, 依據沉降觀測點的埋設要求或圖紙設計的沉降觀測點布點圖, 確定沉降觀測點的位置。 在控制點與沉降觀測點之間建立相對固定的觀測路線,并在架設儀器站點與轉點處作好標記樁,保證各次觀測盡量沿統一路線。、沉降觀測及監測周期首次觀9、測在觀測點安穩固后開始。 首次觀測的沉降觀測點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觀測用以比較的基礎,其精度要求高, 施測時用精密水準儀,并且要求每個觀測點首次高程應在同期觀測兩次后取平均值。建筑施工每增加 5 層監測一次, 直至主體封頂, A區 7#9#11#13#樓觀測8 次;主體封頂后一年內,每三個月觀測一次,共計觀測4 次;第二年觀測 2 次;第三年后每年觀測1 次,直至沉降穩定。當建筑物出現下沉、上浮,不均勻沉降比較嚴重,或裂縫發展迅速,應每日或數日連續觀測。地基變形沉降的穩定標準應由沉降量時間關系曲線判定。 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 8-2007)中指出,一般工程若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10、,可認為建筑物已經進入穩定階段,具體取值宜根據各地區地基土的壓縮性確定。本工程取值為0.04mm/d。、將各次觀測記錄整理檢查無誤后,進行平差計算,求出各次. . 每個觀測點的高程值。從而確定出沉降量。、統計表匯總(1) 、根據各觀測周期平差計算的沉降量,列統計表,進行匯總;(2) 、根據沉降量統計表和沉降曲線圖,預測建筑物的沉降趨勢將建筑物的沉降情況及時的反饋到有關單位或部門,正確地指導施工。觀測中的注意事項:(1) 嚴格按測量規范的要求施測;(2) 前后視觀測最好用同一水平尺;(3) 各次觀測盡量按照固定的觀測路線進行;(4) 觀測環境基本一致;(5) 在雨季前后要聯測,檢查水準點的標高是11、否有變動;(6) 將各次所觀測沉降情況及時反饋有關單位或部門,當建筑物每天(24h) 連續沉降量超過1mm 時應停止施工,會同有關部門采取應急措施。建(構) 筑物變形標準以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程及建筑工程測量規程為依據。2.4 資料整理及信息反饋、資料整理(1) 使用規范的監測記錄表格, 原始記錄必須有相應的工程情況描述(如:天氣、施工進展等) ;原始記錄數據須及時整理, 并有記錄人、校核人簽字;采用計算機統一匯編。. . (2) 工程結束時 , 按監測方案及規范要求整理并提交完整的監測報告。報告內容包括全部監測項目, 監測值在全過程的發展和變化情況, 監測期相應的工程情況 , 監測的最終結果及評述。、信息反饋依據每次觀測成果對建筑沉降的發展趨勢、周邊環境情況及時作出評價 , 當發現異常突變情況或接近報警值時應及時通報業主、監理和施工方。各項監測項目的觀測間隔時間應根據施工進程確定。當有危險事故征兆時應進行連續監測,并及時向有關部門提交監測成果。監測工作完畢,提交完整的監測報告。河南方宇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2016 年 5 月 1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