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式節能建筑案例分析(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08345
2022-08-03
4頁
719KB
1、被動式節能建筑是采用被動式節能技術的建筑。被動式節能技術,是指通過建筑自身的布局、材料、做法等契合氣候輔以空調設備間歇運行達到舒適與節能的技術。區別于主動式節能技術將室內空間與自然相隔離,再用高效節能的空調設備創造宜人環境的做法。采用的做法是盡可能因勢利導,充分利用現有的自然條件,使建筑最大限度地適應周圍環境。廣州氣象監測預警中心位于廣州市番禺區大石街,規劃用地面積5.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9597.7平方米,綠化率達到67,屬于一類辦公建筑。建筑分為A、B兩棟,A棟為四層,B棟為2層,A棟設半地下層車庫。建筑布局開敞自然,借鑒嶺南建筑庭園、天井與冷巷等空間手法和被動技術,營造了一系列富有嶺南特2、色的建筑空間,創造了步移景異舒適宜人的辦公環境。以低造價、普通材料、適宜技術滿足現代功能,是具有典型意義的綠色建筑。一、屋頂綠化屋頂被稱為“建筑第五立面”的屋頂,一直是都市中尚待開墾的“處女地”,處于一種被忽略、被遺忘甚至被糟蹋的地位。一方面是城市綠化面積和水面面積被越來越多的高密度建筑物蠶食,另一方面大量的屋頂卻仍然素面朝天,未被有效利用,甚或成了“垃圾倉庫”,這是目前城市建設及管理上的一個死角。而被眾多生態環境專家、城市規劃專家、建筑設計專家所推崇的屋頂綠化,則既能兼顧建筑景觀,同時又能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屋頂綠化不僅僅是綠地向空中發展,節約土地、開拓城市空間的有效辦法。也是建筑藝術與園林藝3、術的完美結合,在保護城市環境,提高人居環境質量方面更是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有改善城市環境面貌,提高市民生活和工作環境質量;緩解大氣浮塵,凈化空氣;保護建筑物頂部,延長屋頂建材使用壽命;緩解城市熱島效應;保溫隔熱,減少空調的使用,節約能源;消弱城市噪音能諸多作用。廣州氣象監測預警中心采用了大面積的屋頂綠化,屋頂綠化占綠化面積49%,起到了保溫隔熱和調節室外熱環境的作用。不僅使屋面產生隔熱作用,還讓建筑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達到了生態節能的作用。二、節能立面廣州市氣象監測預警中心采用了垂直綠化的方式。項目利用坡地地形,使建筑物西側立面為山坡所遮蔽,綠化率高達67%,室外透水地面面積為40193平方4、米,透水地面面積占室外面積比例高達84%。 項目還種植了鄉土植物。利用開挖地下室的土方,采取削高低平衡土方的方法,創造性還原以丘陵自然地貌的場地,并輔以嶺南氣候植被,達到嵌入自然環境中的地景式建筑形象。主要的喬木有細葉欖仁、香樟、鳳凰木、細葉榕、垂榕、粉單竹、黃金間碧玉等等。建筑物南北向布置,利用坡地地形,使建筑物西側立面被山坡所遮蔽,避免了建筑西曬造成額外增加的能耗問題。外墻采用加氣混凝土模塊,屋面采用大面積種植屋面的做法,外窗采用LowE玻璃,配合地面景觀植被設計,有效降低建筑室外溫度和熱島效應。LowE玻璃、加氣混凝土、屋面種植綠化的運用。建筑立面的主要開窗方式為條形推拉窗,在獲得良好采5、光通風效果的同時,避免了一般辦公樓在立面上使用大面積幕墻所帶來的負面效果。三、節能空間廣州氣象監測預警中心在設計之初便有意識地借鑒、學習并重新詮釋了冷巷、天井、敞廳、庭院等傳統嶺南建筑的空間元素,結合不同類型的開敞空間形成空間序列,有效組織通風、節能的微氣候。“冷巷”是嶺南傳統建筑的精髓,在建筑設計中具有組織自然通風的功能隨著能源的日益緊張和人們對居住環境要求的提高,冷巷大量出現在住宅建筑中“冷巷”的出現,給封閉的居住環境帶來了陽光。空氣以及綠體等自然因素,極大地改善了居住空間的舒適環境,也有利于住宅建筑的節能。冷巷穿插在庭院內,與其相互結合交融,將室外環境與內部的敞廳聯系起來,將冷卻的空氣置6、換到室內,創造出舒適的自然通風效果,也營造出可供休憩交流的舒適的公共空間。廣州屬于亞熱帶氣候,全年高溫高濕,建筑十分注重自然通風。廣州氣象監測預警中心利用兜風的構建,將室外風引入天井,加強風壓穿堂風;同時天井出風口面積不小于入風口面積,保持室內風道的暢通,天井成為建筑的冷源,布置水源或種植植被可以加強冷源的效果,有利于熱壓通風的形成,同時也可美化環境。天井的上部可增設蓄熱系數較大的構建,使天井豎向空間溫度差加大,加大熱壓通風的拔風效應。地下車庫借用下沉式庭院及天井實現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避免了機械通風設施的建設和投入及其帶來的能源損耗,為地下車庫提供了較好的空氣品質。應用于中庭的天井設置也是傳7、統嶺南建筑的顯著特色,結合地下室的下沉式庭院,既為建筑內部獲得良好的采光,也達到拔風的目的。四、再生水循環項目設計考慮回收建筑屋頂雨水,用于綠化澆灑,蓄水池中的雨水通過過濾、消毒裝置回用至綠化灌溉管網。綠化灌溉采用自來水和雨水回用兩套獨立系統,在雨水回收水量不足時,采用自來水。灌溉采用噴灌,高效節水。 廣州市氣象監測預警中心項目通過運用典型嶺南建筑設計手法,采用合理的節能設計以及增強建筑圍護結構隔熱保溫性能和提高空調、采暖設備能效比等節能措施,每年可節電4.5萬千瓦時,年節水量約3578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2.44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0.14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0.12噸,達到節能、生態、環保的目地。被動式節能建筑一方面滿足了現代人對室內熱環境的需要;另一方面適應區域氣候條件,減少了采暖、空調設備運行時間,極大地降低了建筑能耗,在夏熱冬冷地區具有廣闊的應用價值。廣州氣象監測預警中心借鑒優秀的嶺南建筑應對地域環境、氣候,體現文化意境的處理手法,通過開敞的布局,利用冷巷和天井組織和誘導通風、與庭院結合形成怡人的辦公環境等方式,營造出靜逸、舒適的富于文化韻味的建筑環境,以低技、鄉土的建筑處理手法實現了節能、生態、環保的綠色建筑的設計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