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滅火救援預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08566
2022-08-03
15頁
42.50KB
1、高層建筑滅火救援預案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現代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高層建筑不斷涌現。如何對高層建筑火災實施有效的撲救已經成為消防戰訓工作的重大課題。為切實做好我省高層建筑火災事故滅火救援工作,確保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時,能及時有效地加以處置,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現針對我省消防部隊現有的人員、器材裝備實際,結合我省高層建筑特點,制定本預案。一、指導思想 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深入研究和探討高層建筑火災特點以及滅火救人的主要對策,全面提高公安消防部隊高層建筑滅火救援處置能力。 二、高層建筑的基本特點我國規定的高層民用建筑,是指10層及10層以上的住宅建筑或建筑高度超過24米2、的公共建筑;高層工業建筑是指2層及2層以上、建筑高度超過24米的廠房或庫房。從統計材料看,我省高層建筑基本特點有:(一)建筑結構復雜。主體建筑高、層數多;形式與結構多樣,形式有四方形、塔形、階梯形、凹形、人形等,結構體系有框架、剪力墻、筒體等;豎井、管道多,有電梯井、電纜井、樓梯井、管道井等,有些豎井使樓層互連相通;用電設備多,除了各種照明燈具、電冰箱、電視機、電梯以外,許多高層建筑內還設有自控空調、自動窗簾等。 (二)功能復雜,人員密集。高層建筑分為:住宅樓、賓館、辦公樓、商貿樓、金融樓、科研樓、通信郵電樓、圖書館、百貨樓等。有些高層建筑,同一幢大樓有多種功能,有辦公室,會議室、宴會廳、歌舞3、廳、咖啡廳、酒吧間、展覽廳等。高層建筑內聚集人員多。 (三)可燃物多,火災荷載大。如可燃材料吊頂、塑料墻布、墻紙、窗簾、地毯、壁毯、掛畫及生活用品等,火災荷載密度一般為35-60kg/m2; 高級賓館達45-60kg/m2。 (四)消防設施較完善。絕大部分高層建筑內都設有較完善的消防設施。如防火分隔設施、安全疏散設施、火災自動報警和自動滅火系統、消防給水系統、防排煙設備等,為撲救高層建筑火災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三、高層建筑火災特點(一)火災發展速度快。由于冷熱空氣溫差大,密度差也大,高層建筑又比較高,在“煙囪效應”的作用下,致使煙火、熱氣流迅速向上升騰,蔓延迅速。(二)容易形成立體火災。房間起4、火后,煙火先沿吊頂向水平方向擴散,然后下沉向起火樓層的其他房間蔓延。煙火還沿著各種豎井向上蔓延。形成趨向水平方向、垂直方向、沿著窗口外墻向上升騰、輻射熱通過窗口向鄰近建筑物蔓延的立體火災。(三)疏散困難,極易造成人員傷亡。一是人員密集,發生火災時往往人員驚慌、擁擠,易造成踩傷踩死,甚至出現人員跳樓事故;二是高溫、煙氣充滿建筑物內,能見度降低,易造成被困人員恐慌,增大了安全疏散的難度;三是煙氣、毒氣等燃燒產物極易造成人員窒息、中毒死亡。(四)易形成“玻璃雨”。有玻璃墻的高層建筑受高溫或火焰作用,易造成玻璃幕墻碎裂下落,甚至形成“玻璃雨”,影響戰斗行動,破壞水帶器材,甚至造成人員傷亡。四、應急響應5、機制(一)轄區力量調度:災情發生后,轄區支、大隊按照制定的高層建筑滅火救援預案,調集轄區滅火力量趕赴現場,并提請政府啟動重特大災害事故處置聯動預案,調集公安、環保、衛生、氣象、供水、供電、城建、武警等相關聯動單位參與救援。(二)協作區域力量調度:當轄區滅火力量難以撲滅火災時,支、大隊 119指揮中心立即請求總隊滅火搶險救援指揮中心啟動協作區域救援機制。總隊滅火搶險救援指揮中心迅速啟動總隊高層建筑滅火救援預案,調集協作區域力量進行增援,并向省政府報告,提請啟動海南省重特大災害事故處置聯預案。(三)跨區域力量調度:當災情不斷擴大,協作區域增援力量不能控制災害事故,火場總指揮部立即命令總隊滅火救援指6、揮中心啟動海南省消防部隊跨區域增援應急救援預案,調集跨區域力量進行增援。(四)跨省增援力量調度:當跨區域增援力量還不能控制并消滅災害事故,并有可能擴大災害事故規模時,由總隊滅火救援指揮中心向公安部消防局請求增援。五、指揮機構當發生重特大高層建筑火災時,應成立現場總指揮部,對災害事故實施統一指揮。現場總指揮部下設滅火救援組、現場警戒組、通信指揮組、宣傳報道組、技術專家組、醫療救護組。(一)現場總指揮部總指揮員一人,由到現場的省政府最高領導擔任。副總指揮由省政府秘書長、省公安廳長、省消防總隊總隊長、市(縣)政府領導組成。其職責是:1、審批總體滅火救援方案;2、調動各種滅火救援力量;3、調動各種滅火7、救援保障物資和交通工具;4、發布現場信息。(二)滅火救援組組長由消防總隊參謀長擔任,成員由總隊戰訓處長、增援支隊、屬地支、大隊領導、特勤大隊及屬地供水、供電、煤氣、急救等有關負責同志組成,其職責是:1、組織進行偵察、營救、滅火等戰斗行動的落實;2、擬定滅火救援實施方案;3、組織指揮供水、供電、急救等部門的協同作戰;4、發布戰斗行動命令。(三)現場警戒組:組長由屬地市(縣)公安局領導擔任,成員由交警、巡警、武警支隊的領導組成。主要職責是負責現場的警戒、車輛疏通、治安秩序的維護和保證總指揮部領導的安全。(四)通信指揮組:組長由消防總隊調度指揮中心主任擔任。成員由電信局有關部門領導、屬地通信科科長、8、參謀組成,其職責是負責現場有線、無線聯絡,并保障通信暢通。1、各級指揮部及各救援組織通信器材的配備現場總指揮部綜合通信指揮車一部,車載通信器材(手提計算機一臺、350兆車載轉信臺一部、手持臺五部、傳真機一臺、備用電源線300米、手提擴音機二臺)。滅火救援組手持臺四部,手提擴音器一部。屬地基地調度室傳真機一臺,電話機三部,基地臺一部。現場各工作組手持臺二部。2、無線通信頻率使用規定現場總指揮部、滅火救援組、增援支(大)隊、屬地基地調度室之間使用CH1355.075/365.075(由通信指揮車載轉信臺提供異頻轉信)。現場總指揮部指揮現場各工作組(滅火救援組除外)以及參戰的特勤大隊用CH2355.9、200/365.200增援支隊移動指揮部指揮本部力量,使用本支隊頻率CHX,其指揮機構設一部電臺并入總指揮部CH1。3、通信的組織在首長和增援力量未到達救援現場前,通信工作由屬地支隊負責,調度室的兩部電臺一部用于與現場聯絡,一部用于與途中的本部車輛聯絡。總隊首長和增援力量陸續到達現場,通信工作由總隊負責組織,屬地支隊協助。增援支、大隊的指揮員直接加入CH2通信網。4、各自的通信任務(1)與上級指揮部(首長)的通信除使用有線電話外,還可以用上級配屬的電臺加入指揮部的網路(如:公安廳的同頻同播網)進行通信。(2)與所屬支、大、中隊的通信,組建消防三級網:一級網(CH1)主要用于保障現場總指揮部與城10、市消防中心與所屬消防支隊、大隊、中隊的固定臺之間的聯絡。少數各支、大隊指揮人員的手持電臺也可加入該網。二級網(CH2)各滅火作戰中火場指揮員手持電臺之間的聯絡。三級網(CH4CH12)各參戰消防中隊內部的所有通話。附:消防部隊350MHZ無線頻點使用表頻點接收(RX)發送(TX)CH1365075355075CH2365200355200CH3(備用)365250355250CH4358900358900CH5359100359100CH6359200359200CH7360450360450CH8360700360700CH9359500359500CH10359750359750CH11311、60750360750CH12361000361000(五)宣傳報道組:組長由總隊宣傳處處長擔任。成員由屬地支隊政治處主任及當地新聞、宣傳部門的人員組成。其職責是搞好戰前動員,掌握、收集情況,組織現場宣傳、鼓動,做好宣傳報道。(六)技術專家組:組長由總隊防火監督部部長擔任。成員由消防、建設設計院和有關方面的專家及工程技術人員組成。職責是負責對滅火救援方案進行論證審查,及時解決處理滅火救援過程中的技術難題,為總指揮部定下決心和實現決心提供科學依據。(七)醫療救護組:組長由省衛生局的領導擔任。成員由省衛生局醫療專家、省消防總隊門診部、支隊衛生隊及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組成。職責是負責現場中毒人員救護、處12、置等工作。六、勤務保障勤務保障由總隊、轄區支、大隊后勤部門和當地政府組織。主要任務:(一)做好滅火器材裝備、工具的保障。 (二)火場物資的保障。 (三)滅火劑、油料的保障。 (四)參戰人員食宿的保障。當需要急調用其他省(市、縣)的救援物資時,由總隊向公安部消防局請示。七、處置對策(一)堅持“救人第一”的指導思想,正確處理救人與其他滅火救援行動的關系。一般情況下救人與滅火應同步實施,即采用水槍射流撲滅被困人員周圍及疏散通道上的火勢,驅散煙霧,打通疏散救人通道。(二)確定進攻起點層。進攻起點層一般選擇在著火層下一層或下二層;進攻起點層既是進攻的起點,又是前沿指揮所,還是人員、器材集結處。(三)內攻13、為主,內外夾攻,上下合擊,堵截火勢。首先是充分利用固定消防設施內攻;其次用水炮消防車、舉高消防車等出水,堵截控制從外部窗口、陽臺竄出的火焰以及飛火。力量部署的順序是先著火層,其次是著火層上層,后是著火層下層。力量部署數量應是著火層大于著火層上層,著火上層大于著火層下層。水槍陣地要依托防火、防煙分區,且靠近火點或各種豎向管井開口部位。八、處置程序(一)啟動固定消防設施,實施自防自救火災發生后,單位消防控制室立即啟動聲光報警信號,提醒有關人員及時疏散,并及時關閉有關部位的防火門、防火卷簾,啟動消防泵,開啟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切斷有關部位的非消防電源,接通火災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燈。并利用室內消火栓對火14、災實施初步控制。(二)火情偵察1、主戰中隊力量到場后:a.先通過外部觀察和詢問知情人,迅速了解起火的樓層、被困人員情況;有無易燃,易爆及貴重物品以及起火單位員工的初戰的基本情況。 b.向消防控制室了解自動噴水滅火系統,防、排煙系統,防火門、防火卷簾,火災事故照明疏散指示燈,以及消防電梯和非消防電梯等設施的運作情況。及時將偵察情況向指揮員報告。2、在了解基本情況后,指揮員命令戰斗預先展開:由責任區中隊指揮員(增援中隊火場指揮員)、戰斗班長和火場通信員組成2個偵察小組(每組3人),佩戴空氣呼吸器等個人防護裝備和偵察器材,在噴霧水槍的掩護下,深入內部進行火場偵察,確定被困人員情況、所處位置及疏散搶救15、路線和方式;火勢蔓延的途徑、燃燒物質性質、火災范圍及進攻路線和堵截陣地。3、在實施火災撲救過程中,保持對建筑物進行不間斷偵察,防止建筑物因長時間受高溫烘烤癱塌或局部癱塌造成人員傷亡。特別是增援部隊到場,戰斗力量充足的情況下,采取多組偵察小組多角度、全方位進行偵察,確定危險情況下,人員撤離現場路線及相互間聯系方式,并用導向繩或其它方式將撤離路線進行準確標示。(三)現場警戒責任區中隊到達現場后,在進行火情偵察的同時,指揮員根據火災燃燒情況、所需滅火戰斗空間、救援車輛行駛路線等情況及時劃分警戒范圍(公安交警力量到場后由其負責組織實施),引導疏散受害人員和圍觀群眾,實施車輛管制,維護現場秩序,以保證外16、圍人員安全和滅火救援行動的順利進行。(四)營救被困人員1、穩定被困人員情緒。主戰中隊達到現場后,按照“救人第一”的指導思想,積極疏散營救被困人員。在救援力量不足,人員一時無法全部疏散營救時,可通過應急的廣播系統對被困人員喊話、懸掛“不要跳樓,等待救援”標語等方法,穩定被困人員的情緒,防止驚慌、擁擠和跳樓。2、及時進行疏散營救。疏散小組佩戴個人防護裝備進入火場,在噴霧水槍的掩護下,按照偵察小組所作被困人員所在位置標志,按照先著火層,其次是著火層上層,而后是著火層下層的順序將被困人員從疏散通道(走廊)、安全出口,經消防電梯、防煙樓梯或者室外疏散樓梯安全疏散至地面;在條件充許的情況下,可直接利用舉高17、車輛進行營救;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可鋪上救生氣墊,防止因跳樓造成人員死亡。在增援部隊到場后,力量充足的情況下,可組織各樓層人員疏散與滅火行動同時進行。3、在疏散通道已被火勢封鎖無法打通時,被困人員可暫時進入避難層(間),等待救援。(五)火場排煙在消防控制室啟動有關部位的防煙、排煙風機和排煙閥等防排煙設施的同時,還應開啟著火部位上風方向的下窗和下風方向的上窗,利用風力加速橫向排煙。當在火場煙霧太大,嚴重影響滅火行動時,應迅速利用噴霧水流、移動排煙設備和破拆排煙等方法加速排煙,以幫助降低火場溫度,同時有利于滅火行動的展開。(六)火場供水責任區中隊到場后,命令單位消防控制室給消防水泵并連接水泵結合器加18、壓,同時通知供水部門加大火災地區供水管網供水流量和壓力,確保火場用水充足;當利用室內固定給水設施和水泵結合器不能滿足火場供水需要時,可通過消防車或消防水泵直接耦合串聯供水;增援車輛應結合現場實際,合理利用附近水源資源,作好參戰車輛的供水保障工作,確保整個火場供水不間斷。(七)火災撲救1、充分利用高層建筑固定滅火設施進行火災撲救。在消防控制室啟動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同時,戰斗人員可乘消防電梯到達著火層上層和下層,通過疏散樓梯至火著層,充分利用室內消火栓進行上下合擊,堵截火勢,撲救火災。2、利用消防車直接供水進行滅火。利用大功率消防車作為主戰車,連接消防水泵或消防車進行耦合供水,沿樓層垂直鋪設水帶進19、行滅火。高噴車到場后,指揮員根據火場風向、火災燃燒部位、火勢大小、交通道路、火場地形等情況,確保停車距離(一般情況下不宜小于25米),迅速確立停車位置,舉高噴射水流,堵截控制從外部窗口、陽臺竄出的火焰以及飛火,噴射水流盡量選擇在火勢蔓延方向的前方和兩側。3、分水器及水槍陣地設置:當火勢只處于某一層時,應將分水器設置于接近燃燒層的樓梯間,當火勢發展到幾層同時燃燒時,擔負下層進攻的戰斗小組將分水器設置于下層樓梯間,擔負上層進攻的戰斗小組將分水器設置于上層樓梯間;水槍陣地的設置應依托門(窗)口、承重墻、吊頂內外及其它有利地形、地物,在有效保護戰斗員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滅火劑的效能。(八)力量收束20、火災撲滅后,滅火人員對起火部位和構件進行全面細致地檢查,消除殘火,排除險情和隱患,防止復燃。火場總指揮員根據火場情況,確定是否有必要留下一部分力量清除陰燃或繼續監視火場,并命令部隊清點人數和收拾整理器材裝備,進行總結講評后將火場移交有關部門或單位負責人,命令部隊歸隊。九、火場滅火劑供應(一)火場可利用的水源:一是消防栓;二是消防水箱。(二)用于火場供水的方式:1、利用消防水箱供水; 2、利用建筑內部消防水泵向豎管供水; 3、利用水泵接合器向室內管網補充供水; 4、利用登高裝置供水; 5、消防車直接供水。十、注意事項:(一)消防車輛停靠要避開燃燒部位的正面下方和下風,以防下玻璃等高空墜落物對人員21、兒裝備造成傷害。(二)所有參戰人員均應按各自的分工和任務,穿戴好個人防護裝備,攜帶好器材和工具,方能投入戰斗。(三)現場指揮部應有單位工程技術人員參加,為滅火搶險救援提供技術指導。(四)進行消防控制室和水泵房時,應向值班人員或工程技術人員了解情況并由他們操作設備。(五)登高和疏散、搶救人員時應首先使用消防電梯和消防樓梯。(六)對搶救出來的人員進行登記,做好備案,對受傷人員要及時移交給醫療部門。(七)利用舉高車輛進行救人時,應摸清地面荷載,確保停靠和支腿伸展定位時安全。(八)垂直供水外墻處水帶和分水器必須進行固定和雙保險,確保供水安全(九)撲救帶玻璃幕墻的高層建筑火災時,應防止玻璃幕墻在火焰、高溫和水沖擊作用下,爆裂,濺落傷人。 (十)初中期火災室內門窗開啟要防止轟燃傷害,在尚未完成人員疏散任務的情況下,決不容許向噴火窗口射水。 (十一)從形成立體式燃燒局面起,兩小時后,應充分考慮結構的穩定性,以決定進攻或撤離的總體策略。 (十二)要做好長時間連續作戰的準備,疏散救人、滅火、供水等環節都要優先使用固定消防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