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消防安全應急預案(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08695
2022-08-03
7頁
24.50KB
1、湖南辰溪博雅實驗學校項目部消防火災應急預案編制單位:邵陽建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編制日期:2016年8月15日消 防(火災) 應 急 預 案一、目的 為確保在發生火災時,各項應急工作高效、有序地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結合我工地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二、小組成員及消防重點部位及周邊環境1、項目部成立自然災害應急工作組:組 長:劉永和副組長:楊愛民、吳艾軍 組 員:王松、曾春暖、潘愛望、黃朝暉項目部應急指揮部下設綜合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項目會議室,負責日常工作。2、項目部的消防重點部位是職工宿舍。職工宿舍人員集中,存在著員工躺在床上抽煙,違規生火,違規使用電器等火災隱患,未及時發現及2、時糾正的,有引起火災的可能性。職工宿舍內居住人員比較集中,發生火災后嚴重威脅著職工的生命安全;因此,火災發生后嚴重威脅著生命、財產安全,應重點防護。三、應急措施1、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要立即發出警報,提醒周圍人員有序退出施工現場,同時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蔓延。領導小組得悉消防應急情況后立即趕赴工地指揮部,各種救護隊伍到綜合辦公室待命。搶救組首先要詢問知情者現場情況以及傷員數量和輕重,然后依情況分組組織救護。2、各級領導小組在上級統一組織指揮下,迅速組織搶險救災。(1)迅速發出緊急警報,人員疏散組立即在組長指揮下奔赴通往事故地點的通道,指揮人員有序撤離,并為方便搶救組前往火災現場維持人員撤離秩序。3、(2)迅速關閉、切斷輸電、燃氣系統(應急照明系統除外)和各種明火,防止滋生其它災害。(3)迅速開展以搶救人員為主要內容的現場救護工作,及時將受傷人員轉移并送至附近醫院搶救。(4)加強對重要設備、重要物品的救護和保護,加強工地值班值勤和巡邏,防止各類犯罪活動。3、積極做好工人的思想宣傳教育工作,迅速恢復正常秩序,全力維護社會安全穩定。4、迅速了解和掌握受災情況,及時匯總上報。5、保安組自始至終要維持好現場秩序,禁止無關人員靠近火場及消防場地,保護消防設施,制止一切對消防活動起消極作用的行為。6、每個消防小組成員都要明確自己在事故發生時的職責,還應進行預演來檢查應急的組織、人員、設施、工具是否能滿4、足搶險的要求。如有不符合搶險要求的環節和措施應予以糾正。7、滅火(1)報警“報警早,損失小”是人們在長期同火災斗爭中總結出的寶貴經驗。由于火災的發展極快,因此首先發現火情者在滅火的同時必須立即上報值班工程師或義務消防隊值班人員,通知單位領導。并有值班工程師或義務消防隊員組織撲救。火情嚴重的必須立即撥打119求救。報警要沉著冷靜、及時準確,說清楚單位(項目部)、地址、電話、燃燒部位及燃燒物的性能等有關情況,報警后應派專人到路口接消防部隊。使用移動電話報警的必須注意報警后不能關機,以便聽取消防部隊的回喚、問話,及時保持聯系。在報警的同時,還應采取多種方法向周圍群眾,本單位其他人員報警,使他們及時撤5、離火災可能蔓延到的部位。(2)滅火首先發現火情的人員在報警的同時必須立即使用宿舍門口存放的ABC滅火器等就近的滅火器材進行撲救。值班工程師或義務消防對有關人員接到報警后應立即組織人員撲救。消防車可從西圍墻外面就位,也可從工地大門直接沿工地混凝土硬化道路進入宿舍、倉庫等附近,就近滅火。消防隊到來之后應根據消防組織的安排進行分工負責滅火。滅火應做到:滅火救人同時進行,把主力用在滅火上,同時分出一小部分力量在可能蔓延到的地方,防止火勢乘隙擴大;當火勢已擴大,就應以主力用于堵截火勢方面或可能造成更大災害方面。滅火應根據燃燒物的性質、燃燒的特點和火場的具體情況及消防技術裝備的性能進行選擇滅火方法;(1)6、噴射水流 應把水流噴射到火焰根部,即噴射到燃燒物體上,并根據火場燃燒情況及時變換射流;(2)、噴射泡沫 對于容器內的火災,應朝容器內一側器壁上噴射泡沫,使泡沫順器壁自動流淌到液面上覆蓋火焰。對于地面流散液體,應從近處開始左右兩側同時噴射逐步向火場深處推近;(3)、噴射干粉 對準燃燒物體火焰根部平行噴射,對于大面積的火焰應將干粉停在距火焰5米的上風或側上風位置,操縱干粉槍向左右兩側稍微平行擺動使滅火劑完全覆蓋燃燒區;(4)、斷電 對于電器發生火災或引燃附近可燃物,必須想辦法盡快切斷電源。隧道內發生電器火災,必須立即停止作業并及時通知地面停高壓電源,啟用應急照明設備。8、救人積極搶救受火災威脅的7、人員是滅火工作的首要任務,當有人受到火災威脅時,應根據救人任務大小、現有滅火力量組織參戰人員搶救人命,同時布置一定力量撲救火災;宿舍發生火災時,可通過破窗、破門等盡早盡快搶救被圍困人員并轉移到安全地帶。9、疏散與保護對于易燃易爆和有毒的物品以及承受較大壓力的容器或設備,在火勢威脅有發生燃燒爆炸、析出毒氣等危險時必須抓緊疏散或增強保護;重要物資或檔案資料等受到火災威脅而無法搶救時,必須立即進行疏散;對于妨礙戰斗人員滅火的物資,要進行轉移或疏散。(1)、首先疏散和保護有爆炸有毒的危險品以及處于下風向的物資,然后疏散和保護一般物資;(2)、對于材料倉庫發生火災,搶救物資要有專人指揮,并分派專門力量有8、組織有秩序進行;(3)、在受到火勢威脅的情況下,要用水槍掩護疏散通道和人員,必要時可采取破拆的方法,開辟疏散通道。宿舍發生火災時,應立即組織人員轉移廚房內的液化氣瓶,以防火災蔓延到廚房時發生爆炸。組織人員對附近的低壓變電房進行隔離、降溫等保護措施,防止火災蔓延到變電房引起停電、電器爆炸等事故。10、防爆對于受高溫威脅的氧氣、乙炔鋼瓶以及液化氣瓶、油液容器要加強冷卻;對于受熱膨脹的桶裝物品不要撞擊;撲救易燃液體火災后,應徹底撲滅建筑物以及周圍物品上的殘余火燼;撲救可燃氣體或液體泄漏后的火災,在做好堵漏工作后方可一舉滅火。在堵漏工作為就緒前,除采取冷卻措施,防止火勢蔓延后,可讓其穩定燃燒。11、防9、塌、排煙、警戒、救護撲救火災時應做好預防建(構)筑物倒塌工作,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和人員傷亡事故;撲救火災時應首先撲救最容易被火燒塌的部位,且避免在此處集中過多的人或物資。在救火時對于影響滅火行動,威脅人身安全的煙氣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時排除,排煙可采取自然通風、機械排煙、破拆建筑物排煙等方式。為保證滅火戰斗有秩序的順利進行,應在單位外圍、起火建筑物的出入口以及重要部位設置警戒區,按排警戒人員維持秩序,防止有人渾水摸魚、乘火打劫、乘火搗亂。對于搶救出的傷員要做出妥善處理,并組織專車送醫院搶救。12、 自救與逃生(1)、逃生準備當火災火勢猛烈,確實已經無法搶救時,人員不得再猶豫,應迅速離開火場,避免10、圍困和傷亡。人員從起火房間撤離后,應該立即關閉起火房間的門,防止火災蔓延到其他房間。在著火期間,不論是位于起火房間或是非起火房間,逃至室外后要做到隨手關門,這樣可以控制火勢的蔓延,延長允許逃生的時間。當見煙不見火時,不可輕易打開窗戶,因為此時可能由于空氣不足火在陰燃,如果打開窗戶,就能形成空氣對流,助長火勢蔓延。(2)、爬行當夜間發現宿舍內有煙時,要翻身下床,朝門口爬行。即使受得了也不要站起來,因為1.5米以上的空氣里已經含有大量一氧化碳,千萬不要站立開門,煙對人的生命的威脅比火更大。(3)利用防毒面具或濕毛巾逃生中要防止吸入煙塵,逃生時應戴防毒面具或用濕毛巾捂嚴口和鼻子,沖出火場。(4)利用11、繩索或從窗戶跳出宿舍如果被圍困在宿舍二樓,可利用繩子或床單拴在室內的重物、桌子腿、窗等上面將人吊下或自行滑下;由于職工宿舍只有兩層,當找不到上述工具,而又受到火勢嚴重威脅時,可直接從窗戶跳到地面,然后沿疏散路線和撤退到安全地帶。(5)熟悉工地環境、記住疏散線路教育工地的工作人員熟悉本工地的環境和疏散線路,以便發生危險時能按正確的線路逃生。(6)積極互救當發現火警時,發現者應通過呼喊、敲擊物體等通知其他人員撤離。在撤離時要沉著冷靜,不要驚惶失措,聽從工作人員的指揮,遵守秩序,不要擁擠,積極協助傷員撤離。(7)撤到安全地帶,不要圍觀逃離宿舍后,應按照疏散路線迅速撤到安全地帶,不要圍觀。因為這樣不但12、影響消防人員撲救,同時又可能火星飛濺,房屋倒塌,物品爆炸等傷人。13、事故的處理對于發生的火災事故,有關部門必須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及事故、事件、不符合、糾正與預防措施控制程序執行。做到三不放過(火災原因不清不放過,責任者不受處理、群眾不受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不落實不放過)。14、事故的預防1)、建立有領導負責的逐級防火制度;2)、建立各生產崗位的防火責任制,成立應急領導小組、義務消防隊;3)、建立義務消防隊和配備必要的消防器材;4)、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5)、對火災隱患及時發現和立案、整改;6)、對職工普及消防知識,重點工種進行專門的消防知識培訓和考核;7)、建立防火檔案和滅火應急示意圖;8)13、進行滅火應急演練,要求:為了使應急方案在實踐中得到正確應用,項目部每年舉行一次實地演練,具體時間有項目部統一安排。要求:按接警、出動、分工配合以及臨時處理等綜合動作演練,用以檢驗是否符合應急響應方案;模擬實戰訓練,即按接警出動到現場按照實據要求出水、滅火器同時進行搶救和疏散物資的訓練;演練應以公司總部和各個項目部為單位進行開展;要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做到參加人員明確任務、方法和要求;要點火演練的,必須事先采取完善的安全措施。9)、通訊、避難用的設備器具宿舍、倉庫、隧道內等部位應根據實際需要,在合適的地方配備報警設備、應急照明和動力、逃生工具、安全避難所、急救設備、空氣呼吸器,氧呼吸器、便攜式照明設備等。四、其它1、在應急行動中,各組要密切配合,服從指揮,確保政令暢通和各項工作落實。2、各科組應根據本預案,結合本組實際情況,認真制定修訂本組應急預案,并切實落實各項組織措施。 湖南省辰溪縣博雅實驗學校項目部 2016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