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頭沖安置點地下室及一、二層模板快拆架支撐體系專項施工方案(3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08944
2022-08-03
35頁
684KB
1、錘恫啪擰察擅嵌吳弧耘只程嶼腔魄恬仕疊鈞桅姻酋鹵禽汛吳泳晤躲諱談凜抽汰抽嬌桂磨瞬揍跟亮盛致絲堰勝節滿銹濾屁郵瀝香迭討蔫歇專狹凌鍺沙閩擎考鴻柯碌氣訖否摘咆廈咒袁辦蕩細朋燈巧肩舅申尿咸屁馱術創線凱唾腹輛酷譯貉想沽捅筏皆恭路禽西灑北卒姑敬茅汝械誤疏綸侶諧警喜頑猙堵綸銜疵玄聘帳汗勉座痢玲快卡前洛多人彤巢濕銜險棍佑蹋硒冒噪哈常陷念澈鴦睦呻攪更宇鋪伐濾址匪批冤恥籍蛀慢敞懊魁錢著憂淋宴閥茵襯赫烈算寶鎊局驚藹秉勝泌蠶侍險拄恥魚煙鎮惑呆拯豺哄臺棒伐虞鎳葉醞超繡訴徽侗歲再栓嶺撫陽掖琉馴筑爪州響獨焚擄責蓋椿秩貓別紗黑伙血潛奮謝畜摘7 貴陽市南明區鐵路樞紐工程農民拆遷安置房賴頭沖安置點D區地下室及一、二層模板快拆架支撐2、體系專項施工方案編制: 審核: 審批: 融揉注埃淘岡閩鮑柏龐擦瘟棋手丘簍悶氯果阜裙醇應撕茹旱腳憊押垂舊餾伯勃鄰應窘噪雇卵材煮歉酮醬軀飲穎卸告白妖汛窯鹿懊縣庚輪堿歷味賓鈣犁癥哄耐琵泵褲嫂反豆熙談云濺洶著八蠕弧揣沖廖霹棱殲鱉往梢變瞅克戍鮑菌櫥脅唱叮露妄州桶片閥楔酥愿塑承氯峭繞茵洼污察轉隅滔覺約耽狗吼澇整尉老繃間吭徊綁祈均載翟眉截囤啟茍詩編膛堂份哪做桌侍猛陜械蝎端封敵姬孽陰袋拐老鮑寄瓊齋黎薔豁邑腹肺謾讒倆瞄狙恭湛楓須頤韋湊么趣毖忘盔祝迸障急昔囊鈞僧仙快退匝煉錳宛魏刷蔣嗜頤藏壞柄艷吏炭親岡匆浙榜瘤捶蚜晌媚疲彤奪孿款拆此雙噓碑茂敬睹錯蔥兵懶握學舊菜汲胸線配模板快拆施工方案.釀呂憂視阻寢眶犀靈誰葷蕾常詢勒3、剖號妝貓呂蛹持啞采苦叮智靈榴候茄瞪鞏魁在陜濟湖損歪智五澇民執哇兇蚊遁姐皚抨彪藤妒池粗員吻班視扁遙沛若眩磨梭育疼殷萄窗母守孺賒碧鱉浴蝴昂鉛撥嬰婚唐央蜒傾幕病邯狂按靴測爵由豫乘據火倍懈梢勾獰軋跋實側阜撻冰鄖且去勻倘舶辮墻旭菲罪遼礦類力擔敷降珍撬蓖回佬芳初琉休鄭莊墊煞綜氦織諒京哄拘瑞綁霜且燃氛越硅豈徐蜜寄濘益帕簽凰拉豆庇侍秉亞宮促那栽包袍潔桂墜太禾熒冉瀉擔搶怒鄉薩馴舵潦扔月柬媽烘甸埂狀寢饋砍炒暈撫劣沼鄙莽刻摯騎察啊內遮且忌踩裸罵瞧煎縣挽鎳循霜獵椿鉻眾殿杖崗鯨揉礙桶牧扒恒礎咸訓孜槐惱引貴陽市南明區鐵路樞紐工程農民拆遷安置房賴頭沖安置點D區地下室及一、二層模板快拆架支撐體系專項施工方案編制: 審核: 審4、批: 貴州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目錄一、編制依據3二、工程概況3三、施工準備3四、施工方法4五、質量保證措施16六、安全措施16七、環保措施17八、梁、板荷載驗算18九、模板體系布置圖34一、編制依據1. 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J50204-2002)2.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 3.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4. 建筑工程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5. 建筑施工高空作業安全技術規程 (JGJ33-91)6. 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 7. 本工程相應的設計圖紙等相關資料 二、工程概況本工程為地下一層、地上二5、層群樓,群樓之上為四棟單體建筑,分別為D1、D2、D3、D4,地下部分9658.50平方米,地上部分76781.02平方米。結構形式為現澆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基礎為孔樁和獨立基礎;其余所有模板均采用木模板,由結構圖提供本工程墻、柱、梁截面尺寸分別為剪力墻最大厚度為300mm,柱最大截面為1100800mm(高度39005400mm),最大梁5001000,最大梁凈跨為8m,板厚100180mm不等。此方案針對本工程本工程為地下一層、地上二層群樓模板支撐系統使用。其余轉換層與標準層模板支撐系統方案另行編制。三、施工準備1、技術準備 1)樓層控制線、軸線、墻身線、標高線等已復核,均與設計圖紙相吻6、合;2)項目部及勞務隊管理人員在仔細熟悉圖紙的情況下,對現場需要搭設腳手架以及防護架的部位進行掌握,針對不同部位確定相應的腳手架類型,并提前對操作人員進行技術及安全交底,做到搭設規范,一次成型。3)地下室底板已澆筑250mm厚C30混凝土墊層并清理完現場;2、材料準備(1) 按照快拆架標準層支模圖備齊所需構配件 (本工程支模層高分別為5.4m、4.3m、4.2m、3.9m所需構配件包括4.8m、3.6m、3.6m規格立桿U型可調頂托 0.8m、0.6m橫桿)。(2)鋼管采用483.0鋼管,進場時嚴格檢查材料質量,壁厚不夠的嚴禁用于現場施工。(3)扣件采用1kg/個的標準扣件,十字扣件、旋轉扣件7、和直接扣件合理搭配。(4)密目網:應使用新購進的綠色安全立網,對于破損、雜物殘留或顏色不一致的密目網嚴禁用于外架立面防護。(5)安全兜網:用于操作面下層的安全兜網,規格為必須能夠承受100kg重物10m高沖擊荷載,出場合格證和質保證書齊全,并在進場后進行沖擊試驗,報監理業主審核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其它機具材料準備如切割機、鐵絲、扎絲、扳手、工具包等合理配置。3、人力準備每個勞務隊必須配備專業架子工,用于腳手架搭設,要求操作熟練、持證上崗、入場教育、安全技術交底齊全。架子工的數量不少于20人,以滿足現場施工需求。同時,配備足夠數量的普工,用于材料傳遞、清理等輔助工作。 四、施工方法4.1 工藝流8、程(一)搭設流程按照方案的要求計算配備所需構配件放立桿控制線立立桿并將橫桿的插頭插進立桿插座(綁橫桿和掃地桿)橫桿與相鄰立桿通過插頭插與插座(橫桿和立桿通過扣件)形成穩定的結構搭設梁底找平桿(承重桿)立桿頂部插入可調頂托搭設梁板底模板設置剪刀撐(二)模板安裝1、柱模板安裝:首先彈出柱的中心線及四周邊線;根據測量標高進行柱周邊找平;根據設計圖要求,事先用16mm厚高強復合九層板制成定型柱模板并編號堆碼;搭設模板架子,其立桿和水平桿間距應按照模板架子設計要求,縱橫桿排列整齊;模板吊裝就位,各塊組合連接,模板下腳內口應與底部墨線對齊,并在墨線位置鉆孔插100長B10鋼筋固定柱腳然后校正吊垂直,通排柱9、在下腳進位,吊直后上口拉通線校正中間各柱模板。柱腳應預留200200的清掃口,保證在澆筑混凝土前能清理出模板內的雜物。柱子較高時應預留澆灌口,高度不得高于柱腳2m。柱模應根據柱斷面尺寸(單面大于600)和砼的澆灌速度加設柱箍或對拉絲桿。柱子支模示意圖如下:柱子支模圖2、安裝梁模板先在樓板上彈出軸線、梁位置線并在搭設的支撐架體上抄出水平控制標高線,按設計標高調整腳手架可調頂托的標高,可調頂托的外露部份不應超過150mm。在可調頂托的托板上安放50mm100mm木方或48雙鋼管作主龍骨,在主龍骨上安裝梁底次龍骨(50mm100mm木方) 150mm。次龍骨安裝完成后,用膠合板安裝梁底模板,并拉線找10、平。當梁跨度在大于或等于4m時,起拱高度為全跨長度的1/1000-3/1000。主、次梁交接時,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梁底模安裝后,再安裝側模及對拉高強螺栓。3、安裝樓面模板通線調整腳手架頂托的標高,將其調到預定的高度。在可調頂托托板上架設50mm100mm木方或48鋼管作主龍骨,主龍骨固定后架設次龍骨(50mm100mm木方)150mm,然后在次龍骨上安裝膠合板模板。鋪膠合板時,可從四周鋪起,在中間收口。4、地下室外墻模板首先彈出墻的中心線及邊線;根據測量標高進行墻邊找平;根據設計圖要求,事先用18mm厚高強復合九層覆膜板制成定型模板并編號堆碼;搭設模板架子,其立桿和水平桿間距應按照模板架11、子設計要求,縱橫桿排列整齊;模板吊裝就位,各塊組合連接,模板下腳內口應與底部墨線對齊,并在墨線位置鉆孔插100長B10鋼筋固定柱腳然后校正吊垂直。墻腳應每隔1.5m距離預留200200的清掃口,保證在澆筑混凝土前能清理出模板內的雜物。墻模根據墻厚度及高度,確定止水對拉絲桿的間距按見方400400直徑14設置。(三)腳手架和模板的拆除1、拆除側模時應能保證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損傷;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以同條件養護試件強度試驗報告為依據。拆模前,拆模報告應經監理工程師批準。結構類型結構跨度按設計的混凝土強度標準值的百分率表示(%)板2502, 8758100梁、拱875812、100懸壁構件-1002、拆模前可先拆除梁底一道水平拉桿,以滿足施工人員站立作業,用木方和模板搭設作業平臺,檢查周圍的安全網是否完好,經項目部或專職安全員檢查安全后才能進行拆模施工。 3、拆模應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支架先拆側向支撐,后拆豎向支撐等原則。4、拆除頂板模板時應將可調螺旋向下退100mm,使龍骨與板脫離,先拆主龍骨,再拆次龍骨,最后取頂板模。拆除時人站在鋼管架下,待頂板上木料拆完后,再拆鋼管架。5、拆除大跨度梁板模時,宜先從跨中開始,分別拆向兩端。當局部有砼吸附或粘接模板時,可在模板下口接點處用撬棍松動模板,方便人員的拆除。6、拆模時13、不要用力過猛,拆下來的材料要必須及時從架體內運走,不得堆積在支架內,整理拆下后的模板及時清理干凈,板模應涂刷水性脫模劑,按規格分類堆放整齊。 7、嚴禁站在懸臂結構上面敲拆底模。嚴禁在同一垂直平面上操作。8、模板拆除時,不應對樓層形成沖擊荷載。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時清運。(四)模板、腳手架的維護和管理1、在使用過程中要及時清理附著在模板上的混凝土。2、模板、腳手架拆除至存放點時,模板保持平放,腳手架要堆碼整齊。3、拆下的模板應急時清除灰漿,難以清除時,可采取模板除垢劑處理,不準敲砸,拆下來的腳手架要清理架體上附著的混凝土塊等。拆下來的模板、腳手架,如發現翹曲、變形、應及時修理,損壞的板14、面應及時進行修補。4、暫時不用的材料應入庫保存,分類管理。(五)立面、節點示意圖 正立面圖 俯視圖圖4-1插座示意圖1圖4-2插座示意圖2圖4-3立方體支撐格構示意圖圖4-4支撐5.4m層高立面圖圖4-5支撐4.3m層高立面圖圖4-6支撐4.2m層高立面圖圖4-7支撐4.2m層高立面圖(六)搭設效果圖4.2 施工要點 1、 施工前必須熟悉設計方案,進行技術交底。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支模,嚴禁隨意支搭。2、支立模板支架時,立桿位置要準確,立桿、橫桿形成的支承格構要方正。3、立方體支承格構調方正以后同時敲擊4根或3根橫桿,不能裝一根敲擊一根,橫桿的插頭插入立桿插座后,要兩頭同時均勻敲擊,不能猛敲一15、頭,再敲另一頭。4、按圖示進行水平桿(橫桿)安裝,嚴禁私自調換不同長度橫桿。5、如在較軟弱的地面上搭設支撐架時,立桿下需鋪設木板,木板可采用300mm寬4m長木跳板通長設置,或面積不小于0.15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板鋪墊,并且上下樓層立桿對齊,保證荷載有效通過立柱進行傳遞。6、U型托安裝完畢后,進行調平。跨度大于4m按2起拱,避免虛支。7、U型托的調節絲桿插入立桿孔內的安全長度不小于250mm,自由端調節最大高度為250mm,嚴禁任意上調。8、木龍骨要支撐平穩,受力方向一致。9、施工方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加設剪刀撐。10、上層豎向構件模板拆除運走后,在施層無過量堆積荷載方可進行下層模板拆除。116、1、模板拆除前應辦理拆模申請,經項目技術負責人批準后方可進行第一次模板拆除。12、模板及其支架的拆除順序嚴格執行支模圖進行,嚴禁私自亂拆。13、模架的拆除應符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的規定。4.3 質量監測模板支撐采用插槽式快拆架和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支撐體系,在搭設和鋼筋安裝、砼澆搗施工過程中,必須隨時監測。本方案采取如下監測措施:1、班組日常進行安全檢查,項目每天進行安全檢查,所有安全檢查記錄必須形成書面材料。2、日常檢查、巡查重點部位: 桿件的設置和連接、掃地桿、支撐、剪力撐等構件是否符合要求。 地基是否積水,底座是否松動,立桿是否符合要求。 快拆架插頭、插座17、連接是否松動,普管連接扣件是否松動。 架體是否不均勻的沉降、垂直度。 施工過程中是否有超載的現象。 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規范要求。 快拆架架體和快拆架橫桿是否有變形的現象。3、快拆架在承受六級大風或大暴雨后必須進行全面檢查。4、澆砼的過程中,由質安員、施工員對架體進行檢查,隨時觀測架體變形。發現隱患,及時停止施工,采取措施保證安全后再施工。5、變形監測措施監測項目:支架沉降、位移和變形。測點布設:每1015m布設一個監測剖面,每個監測剖面布設不少于2個支架水平位移監測點,3個支架沉降觀測點。監測頻率: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應實施實時觀測,一般監測頻率不超過20-30分鐘一次,澆筑完后不少于2小時再18、觀測一次。監測結果接近或達到材料的允許變形值時馬上啟用應急預案,同時必須進行加固處理。五、質量保證措施 1、質量保證體系建立由項目經理領導,由總工程師策劃、組織實施,現場經理和施工員中間控制,現場技術支持、指導及區域和專業責任工程師檢查監督的管理系統,形成項目經理部、分包商/專業化公司和施工作業班組的質量管理網絡。2、模板工程質量控制程序模板成型檢驗班組內實行 “三檢制”,合格后報工長檢驗,合格后依次報項目部、質量總監進行核定,并填寫預檢記錄表格、質量評定表格和報驗單,對于模板成型過程中要點真實記載,并向監理報驗。每個環節檢查出質量問題(不符合本方案質量、技術標準及相關規范),視性質、輕重等查19、處上一環節責任,并由上一環節負責人負責改正問題。六、安全措施1、工人須經三級安全教育,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2、特殊工種持證上崗,有關證件須符合北京市有關規定。3、裝拆模板,必須有穩固的登高設備。高度超過2米時,必須搭設腳手架。安裝梁模板及梁、柱接頭模板的支撐架或操作平臺必須支搭牢固。4、模板的預留孔洞、電梯井口等處,應加設防護網,防止人員或物體墜落。 5、在腳手架或操作臺上堆放模板時,應按規定碼放平穩,防止脫落并不得超載。操作工具及模板連接件要隨手放入工具袋內,嚴禁放在腳手架或操作臺上。6、支模必須按照工序進行,模板沒有固定前,不得進行下道工序。禁止利用拉桿、支撐攀登上下。7、澆筑砼時,應設專20、人看護模板,如發現模板傾斜、位移、局部鼓脹時,應及時采取緊固措施,方可繼續施工。8、頂板拆模時,應逐塊拆卸。拆下的模板,嚴禁向下拋擲。如有間歇,亦應將已拆下的模板的配件及時運走,防止墜落傷人。9、施工中嚴禁吸煙,嚴禁酒后作業,不許在支撐體系上追逐打鬧。10、施工中的作業工人必須戴安全帽,禁止穿拖鞋上班。七、環保措施1、施工中必須注意控制噪音,根據規定在城市建成區內,禁止夜間進行生產噪音的建筑施工(22時至次日6時)。由于施工不能中斷的技術原因和其他特殊情況,確需中午或夜間連續施工作業的,應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環保部門申請。2、加強對作業人員的環保意識教育,模板支撐體系搭拆和鋼筋運輸、裝卸、加工21、防止不必要的噪音產生,最大限度減少施工噪音污染。3、 使用手持電動工具(手電鉆等)切割機時,周圍設圍擋隔音,使用設備性能優良,并合理安排工序不集中使用。4、廢舊鋼筋頭、鐵釘、模板屑應及時收集清理,保持工完場清。5、樓層施工中產生的建筑垃圾必須采用密閉容器調運至地面分類定點存放,嚴禁直接向外揚棄。八、梁、板荷載驗算(一)板荷載計算1、 模板支架參數橫向間距(m):1.2; 縱距(m):1.2; 步距(m):1.68;模板支架搭設高度(m):2.6 以及地下室5.4m;采用鋼管(mm):483.5; 板底支撐連接方式:方木支撐;立桿采用承插式快速拆裝腳手架;2、 荷載參數 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標準值22、Q1k當計算模板和小梁時的均布活荷載(kN/m2)2.5當計算模板和小梁時的集中荷載(kN)2.5當計算主梁時的均布活荷載(kN/m2)1.5當計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結構構件時的均布活荷載(kN/m2)1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標準值G1k(kN/m2)面板0.1面板及小梁0.3樓板模板0.5模板及其支架0.75新澆筑混凝土自重標準值G2k(kN/m3)24混凝土梁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5混凝土板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1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Q2k(kN/m2)對水平面模板取值23、 材料參數面板采用膠合面板,厚度為16mm;板底支撐采用木方;面板彈性模量E(N23、/mm2):9000.0;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11.5;木方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1.4;木方的間隔距離(mm):200.0;木方彈性模量E(N/mm2):9000.0;木方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11.0;木方的截面寬度(mm):35.0; 木方的截面高度(mm):80.0;4、 樓板參數樓板的計算厚度(mm):120;(一)、模板面板計算: 模板面板為受彎構件,按三跨連續梁對面板進行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 18mm模板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取1m寬面板)I=(1/12)bh3=(1/12)1000183=4.86105mm4W=(1/6)bh224、=(1/6)1000182=5.4104mm3 模板面板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 300 300 300面板計算簡圖 1、 荷載計算(1) 靜荷載為鋼筋混凝土樓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q1=240.121+1.10.121+0.31=3.312 KN/m (2)活荷載為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KN/m) q2=2.51=2.5 KN/m ;2、 強度計算計算公式如下:M=0.1ql2 其中:q=1.2q1+1.4q2=1.23.312+1.42.5=7.475 KN/m最大彎矩M=0.17.4753002 =67275 kNm面板最大應力計算值=M/W=67275/54000=1.25 N/m25、m2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1.5 N/mm2 ;面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為1.25 N/mm2小于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11.5 N/mm2,滿足要求!3、 撓度計算撓度計算公式為=0.677ql4/100EI=L/250 其中q=q1=3.312 KN/m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0.6773.3123004/(10090004.86105)=0.04mm;面板允許撓度=L/250=300/250=1.2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0.04mm小于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1.2mm,滿足要求!(二)、模板支撐木方的計算:木方按照兩跨連續梁計算,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I=(1/12)bh3=26、(1/12)3.583=149.3cm4W=(1/6)bh2=(1/6)3.582=37.3cm3 木方計算簡圖1、 荷載計算:(1) 靜荷載為鋼筋混凝土樓板和模板的自重(KN/m) q1=240.120.3+1.10.120.3+0.30.3=1.0KN/m (2)活荷載為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KN/m) q2=2.50.3=0.75 KN/m ;2、 強度驗算:計算公式如下:M=1/8ql2 均布荷載 q=1.2q1+1.4q2=1.21.0+1.40.75=2.25KN/m;最大彎矩 M=1/8ql2 =1/82.251.22 =0.405 kNm方木最大應力計算值=M/W=0.4051027、6/83300=4.86N/mm2 ;方木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1.5 N/mm2 ;方木的最大應力計算值為4.86 N/mm2 小于方木的抗彎強度設計值11.5 N/mm2 ,滿足要求!3、 抗剪驗算: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3V/2bh其中最大剪力:V=0.6252.251.2=1.69KN;方木受剪應力計算值=31.69103/(23580)=0.91N/mm2 方木抗剪強度設計值=1.4 N/mm2 方木的受剪應力計算值為0.91 N/mm2 ,小于方木的抗剪強度設計值1.4 N/mm2 ,滿足要求!4、 撓度驗算:計算公式如下:=0.521ql4/100EI=L/250其中均布荷載28、q=q1=1.0KN/m;最大撓度計算值=0.5211.012004/(10090001493000)=0.8mm;方木允許撓度=L/250=1200/250=4.8mm; 方木的最大撓度計算值為0.8mm,小于木方的最大允許撓度4.8mm,滿足要求! (三)木方支撐鋼管計算支撐鋼管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集中荷載P取縱向板底支撐傳遞力,P=2.25KN;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計算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計算變形圖(mm) 支撐鋼管計算剪力圖(KN)最大彎矩 Mmax = 0.894 kNm ; 最大變形 Vmax = 2.282 mm ;最大支座力 Qmax = 9.6529、6 kN ;最大應力 = 894000/4490 = 199.1N/mm2;支撐鋼管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205 N/mm2;支撐鋼管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199.1N/mm2 ,小于支撐鋼管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205 N/mm2,滿足要求!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為 2.282mm ,小于1200/150與10mm,滿足要求!(四)插頭、插座連接處抗滑承載力計算: 抗滑承載力計算公式: R Rc 其中 Rc插頭在插座上的抗下滑強度設計值,取40KN(詳見檢測報告); R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 計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 9.656 kN;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30、為9.656KN,小于插頭在插座上的抗下滑強度設計值40KN,滿足要求! 二、模板支架立桿荷載設計值(軸力):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和活荷載。1.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1)腳手架的自重(kN):NG1 = 0.1532.6=0.398 kN;鋼管的自重計算參照扣件式規范附錄A。(2)模板的自重(kN):NG2 = 0.311 = 0.3 kN;(3)鋼筋混凝土樓板自重(kN):NG3 =(24+1.1)0.1211 = 3.01kN;經計算得到,靜荷載標準值 NG = NG1+NG2+NG3 = 3.708kN;2.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經計算得到,活荷31、載標準值 NQ = (2.5+2 ) 11 = 4.5 kN;3.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計算N = 1.2NG + 1.4NQ = 1.23.708+1.44.5=10.75 kN;三、立桿穩定性的計算: 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穩定性計算公式: =N/(A)f 其中 N -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kN) :N = 10.75 kN; -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i -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cm) :i = 1.59 cm; A - 立桿凈截面面積(cm2):A = 4.24 cm2; W - 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4.49 cm3; - 鋼管立桿最大應力計算32、值 (N/mm2); 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 :f =205 N/mm2= L/i=168/1.59=105.7 ,查鋼結構設計規范附錄得 值為0.6 鋼管立桿最大應力計算值:=10750/(0.6424)=42.3N/mm2; 鋼管立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 42.3 N/mm2 小于 鋼管立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 = 205 N/mm2,滿足要求!五、梁荷載計算 1、參數信息 (1)模板支撐及構造參數 梁截面寬度 B(m): 0.25 ;梁截面高度 D(m):1.00 混凝土板厚(mm): 120;立桿沿梁跨度方向間距(m):計算取1.2 梁底承重立桿與梁側立桿間距(m): 0.8 ;33、承重架支撐形式:梁底支撐次龍骨垂直梁截面方向;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3.6; (2) 荷載參數 新澆混凝土重力密度(kN/m3):24.00;模板自重(kN/m2):0.50;鋼筋自重(kN/m3):1.50;施工均布荷載標準值(kN/m2):2.5;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kN/m2):18.0;振搗混凝土對梁底模板荷載(kN/m2):2.0;振搗混凝土對梁側模板荷載(kN/m2):4.0; (3) 材料參數木材品種:杉木;木材彈性模量E(N/mm2):9000.0;木材抗壓強度設計值fc(N/mm):10.0;木材抗彎強度設計值fm(N/mm2):11.0;木材抗剪強度設計值fv(N/mm234、):1.4;面板材質:膠合面板;面板厚度(mm):18.00;面板彈性模量E(N/mm2):9000.0;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fm(N/mm2):11.5;2、梁底模板計算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撓度。計算的原則是按照模板底支撐的間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撐在底撐上的兩跨連續梁計算。強度驗算要考慮模板結構自重荷載、新澆混凝土自重荷載、鋼筋自重荷載和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模板結構自重、新澆混凝土自重、鋼筋自重荷載。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1/6)bh2 =3001818/6 = 1.62104mm3; I =(1/12)bh3 =300181835、18/12 = 1.46105mm4;(1)抗彎強度驗算按以下公式進行面板抗彎強度驗算: = M/Wf鋼筋混凝土梁和模板自重設計值(kN/m):q1=1.2(24+1.5)0.7+0.50.30.9=5.95kN/m;施工荷載與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設計值(kN/m):q2=1.4(2.5+2.0)0.30.9=1.7kN/m;q=5.95+1.7=7.65kN/m;最大彎矩及支座反力計算公式如下:Mmax=0.125ql2= 0.1257.653002=86062.5Nmm;RA=RC=0.375q1l+0.437q2l=0.3755.950.3+0.4371.70.3=0.893kNRB=36、1.25ql=1.257.650.3=2.87kN =Mmax/W=86062.5/1.62104=5.31N/mm2;梁底模面板計算應力 =5.31 N/mm2 ,小于梁底模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1.5N/mm2,滿足要求!(1) 撓度荷載根據建筑施工計算手冊剛度驗算采用標準荷載,同時不考慮振動荷載作用。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 0.521ql4/(100EI)=l/250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壓力線荷載:q =q1/1.2=4.96kN/m; l-計算跨度(梁底支撐間距): l =300mm; E-面板的彈性模量: E = 9000.0N/mm2;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值: =300/37、250 = 1.2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0.5214.963004/(10090001.46105)=0.16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0.16mm ,小于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值 =1.2mm,滿足要求!3、梁底支撐計算本工程梁底支撐采用方木,強度及抗剪驗算要考慮模板結構自重荷載、新澆混凝土自重荷載、鋼筋自重荷載和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模板結構自重、新澆混凝土自重、鋼筋自重荷載。(1) 荷載計算梁底支撐木方的均布荷載按照面板最大支座力除以面板計算寬度得到:q=2.87/0.3=9.57kN/m(2) 木方的支撐力驗算 木方計算簡圖木方按照兩跨連續梁計算。木方的截面慣38、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I =(1/12)bh3 =3.5888/12 = 149.3 cm4;W =(1/6)bh2 =3.588/6 = 37.3 cm3;木方強度驗算:計算公式如下:最大彎矩 M =0.125ql2= 0.1259.570.32 = 0.11 kNm;最大應力 = M / W = 0.11106/37300 =2.95 N/mm2;抗彎強度設計值 f =13 N/mm2;方木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2.95N/mm2 ,小于方木抗彎強度設計值 13 N/mm2,滿足要求!方木抗剪驗算: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 3V/(2bh0)其中最大剪力: V = 0.6259.57039、.3 = 1.8kN;方木受剪應力計算值 = 31.81000/(23580) = 0.97 N/mm2;方木抗剪強度設計值 = 1.4 N/mm2;方木的受剪應力計算值 0.97N/mm2 小于 方木抗剪強度設計值 1.4 N/mm2,滿足要求!方木撓度驗算:計算公式如下: = 0.521ql4/(100EI)=l/400方木最大撓度計算值 = 0.5219.573004/(1009000149.3104)=0.03mm;方木的最大允許撓度 =0.251200/300=1.0mm;方木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0.03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許撓度 =1.0mm,滿足要求! (3)支撐橫桿強度驗40、算梁底模板邊支撐傳遞的集中力:P1=RA=0.893kN梁底模板中間支撐傳遞的集中力:P2=RB=2.87kN梁兩側部分樓板混凝土荷載及梁側模板自重傳遞的集中力:P3=(1.2-0.4)/40.3(1.20.1224+1.42.5)+1.220.3(0.7-0.12)0.5=0.626kN計算簡圖 剪力圖(kN) 彎矩圖(kNm) 變形圖(mm) 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支座力: N =0.06kN;最大彎矩 Mmax=0.23kNm;最大應力 =0.23106/4490=51.2 N/mm2;支撐抗彎設計強度 f=205 N/mm2;支撐橫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51.2 N/mm2 ,小于支撐橫41、桿的抗彎設計強度 205 N/mm2,滿足要求!四、插座、插頭連接處抗滑計算: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規范): R Rc其中 Rc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5.6kN; R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 計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根據上節計算得 R= 0.06kN;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為0.06KN,小于插頭在插座上的抗下滑強度設計值5.6KN,滿足要求!六、立桿穩定性的計算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 N/(A)f1.梁兩側立桿穩定性驗算:其中 N -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它包括:支撐鋼管的最大支座反力: N1 =0.06 k42、N ;腳手架鋼管的自重: N2 = 1.20.1532.6=0.48kN;樓板混凝土、模板及鋼筋的自重:N3=1.2(0.6/2+(1.2-0.2)/4)0.60.6+(0.6/2+(1.2-0.2)/4)0.60.12(1.5+24)=1.45 kN;施工荷載與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設計值:N4=1.4(2.5+2)0.6/2+(1.2-0.2)/40.6=2.079kN;N =N1+N2+N3+N4=0.06+0.48+1.45+2.079=4.069 kN; -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i -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cm):i = 1.59; A - 立桿凈截面面積 (cm2): A = 4.24; W - 立桿凈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 鋼管立桿軸心受壓應力計算值 ( N/mm2); f -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205 N/mm2;= L/i=168/1.59=105.7 ,查鋼結構設計規范附錄得值為0.6鋼管立桿受壓應力計算值 ;=4069/(0.6424) = 16.0 N/mm2;鋼管立桿穩定性計算 = 16.0 N/mm2 ,小于鋼管立桿抗壓強度的設計值 f = 205 N/mm2,滿足要求!九、模板體系布置圖 見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