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箕村舊城改造項目商住樓工程大體積梁施工方案(3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09176
2022-08-03
30頁
343.50KB
1、目 錄1.工程概況12.施工方案與結構分析12.1轉換層施工時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12.2施工方案的選擇23.轉換層大梁支撐系統(tǒng)34.施工方法及技術措施54.1施工程序54.2模板工程54.3混凝土工程65.編制說明86.計算書:91.工程概況楊箕村舊城改造項目商住樓位于越秀區(qū)楊箕村。用地總面積12494,總建筑面積127454m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88677m2,地下建筑面積38776m2。由4層地下室,3層裙樓及三棟塔樓組成。三棟塔樓分別為49層、47層和45層。塔樓標準層為3.2m。結構形式為剪力墻/框支剪力墻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防火設計建筑分類及耐火等級一2、級,地下室防水等級 2 級。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完畢后,由于水化熱作用所放出的熱量使混凝土內部的溫度不斷上升,混凝土表面和內部溫差很大,表面與內部混凝土收縮不一致,產(chǎn)生很大的拉應力,而混凝土的早期抗拉強度和彈性模量很低,因此極易出現(xiàn)混凝土的表面裂縫。夏季要采取降溫措施,冬季要保溫,減少混凝土內外溫差。本工程首層梁及四層(轉換層)底板板處轉換梁屬于大體積混凝土,須做專項方案。首層大體積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為:14002200、9502500,四層大體積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主要為:12001600、15002000、12002000。墻柱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60,梁板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5。樓板厚度取2003、mm。2.施工方案與結構分析2.1轉換層施工時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荷載傳遞:因轉換層大梁截面尺寸較大,每延米混凝土自重最高可達2.51.52.0=7.5t/m,下部樓蓋支撐無法直接承重這么大荷載,必須采取技術措施減輕支撐荷載。要解決混凝土裂縫控制問題,因轉換層大梁較長、梁截面尺寸較大是最容易產(chǎn)生溫度應力與收縮裂縫,必須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轉換層大梁鋼筋密集,為保證每處砼澆搗密實,必須采取措施加以解決。-1層層高為5.5m,3層層高為5.6m,高度均大于4.5m,屬于高支模,如何保證模板架體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非常重要。2.2施工方案的選擇習慣作法方案一:大梁與板施工一次支模澆搗混凝土成型。支模方法4、是從梁底一直支撐到地下室底板面標高-16.05m處,各樓層都要支撐,該方案施工質量也難以保證,而且需要解決大量的模板和支撐材料,相應支模工序很長,工期不允許,施工條件也有困難,。施工方案二:迭合梁方案。該方案應用迭合梁原理,將梁分二次澆筑,利用第一次澆筑混凝土形成的梁來支撐第二次澆筑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載。梁下模板支撐僅考慮支撐第一次澆筑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載,所以梁下支撐負荷大大減少,可以支在下一層樓板上,這樣可減少大量的模板和支撐材料,施工工期也加快。同時混凝土分二次澆筑也緩解了大體積混凝土水化熱值高,溫度應力過大,對裂縫控制也是有利的;分二次澆筑每層梁厚度均不超過1.3m厚,因此裂縫也是很5、容易控制的。本工程擬采用迭合梁施工方案。迭合施工順序:1.墻柱砼先澆至相鄰大梁梁底;2.第二次澆大梁1000高;3.第三次澆完大梁和板。 架子體系:采用滿堂鋼管腳手架體系,架體鋼管全部采用483.5鋼管,梁底部縱橫立桿間距為400600,沿架高加設剪力撐桿,立桿底部加設鋼底座,大梁底座下立于木枋上,底座下部木枋要求通鋪。模板及支撐:模板采用18厚九層膠合模,木枋采用100100木枋,梁底模下順梁長方向鋪設木枋,木枋支設于頂托之上;梁側模采用14對拉螺桿夾通長雙鋼管加固夾緊,豎向對拉螺桿間距按模板整板標準打眼進行。混凝土施工:梁板砼強度等級為C35,墻柱為C60,因框支梁截面大,在梁柱接點,梁對6、柱頭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征得設計院同意,梁板及柱頭可同時采取C35砼一起澆筑。澆筑時梁先澆1000,等砼澆筑完四天以上,樓板及其它梁模板鋼筋全部完成后,樓板、1000高以上梁、柱頭一次性澆筑完畢。3.轉換層大梁支撐系統(tǒng)以四層轉換梁(15002000)為例:轉換層大梁2000mm高分二次澆筑,第一次澆筑1000mm高,第二次澆筑1000mm高,其水平施工縫(迭合面)分別設在1000mm高位置。如下圖: 支撐體系統(tǒng)布置如下圖抗裂分析轉換層大梁1500mm2000mm混凝土C35分二次澆筑,第一次澆筑1000mm高,水化熱及混凝土收縮早以完成,第二次澆筑混凝土梁高1000mm,梁高也不高,混凝土體積7、不是很大,水化熱溫值升高也不會太高。另外在施工配合比上采取有效措施:第一、在澆灌第二次1000高混凝土梁時,采取覆蓋的方法減少因水化熱引起的混凝土內外溫差。第二、第一次與第二次澆筑混凝土之間,迭合面采取插筋措施也限制了混凝土產(chǎn)生收縮裂縫。第三、混凝土配制時摻粉煤灰,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和流動性,也可降低混凝土水化熱。第四、配合比摻早強,減水劑也是降低混凝土收縮應力。4.施工方法及技術措施以四層轉換梁(15002000)為例:4.1施工程序下層墻柱梁板放線定位墻柱鋼筋綁扎墻柱模板支設四層滿堂腳手架搭設三層鋼管支撐留置或回頂梁底模支設墻、柱砼筑筑梁鋼筋綁扎五層剪力墻插筋、大體積梁模板支設剪力墻插筋加焊8、定位澆筑板面鋼筋綁扎梁板及柱頭砼澆筑覆蓋養(yǎng)護。4.2模板工程模板支撐只考慮1000高混凝土荷載,采用滿堂鋼管腳手架直接支撐在四層梁板上。滿堂鋼管腳手架立桿縱橫間距為600,大橫桿步距為1500,離地200設掃地桿。在搭架前應在立桿底部鋪設木枋,木枋應兩根一起鋪設,將立桿底部鋼底坐置于兩木枋中間部位。每隔2000應沿架高設置一道剪力撐。搭架前還應將第3層梁板用鋼管及頂托進行回頂,間距見后附圖,梁底全部沿梁中部按間距1000間距回頂,在四層有大梁部位,在梁底下三層應按1000間距進行回頂。梁底模采用九層膠合板,下部順梁長方向鋪設100100木枋,木枋縱距為300,木枋支設于鋼管上,鋼管間距為5009、mm。梁側內龍骨間距300mm,為100100mm木枋,外龍骨為雙鋼管背48mm3.5mm,用16對拉螺桿加固。模板支設詳見計算書。4.3混凝土工程4.3.1混凝土原材料選擇及配合比設計本工程選用混凝土攪拌站提供的商品混凝土,轉換層梁板(即四層結構頂板) 及其梁柱重合柱頭砼強度等級采用C35,砼原材料及配合比如下: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控制措施:1、水泥:選用中低水化熱的水泥品種,如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等。2、外加劑:摻加磨細粉煤灰和緩凝減水劑,以減少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和用水量,以及推遲混凝土的初凝時間,要求初凝時間不小于8小時。對于抗?jié)B混凝土,再按配合比摻加10、抗?jié)B劑。3、粗骨料:采用5-40mm的碎石,含泥量控制在1%之內,即可在相同水灰比的情況下減少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4、細骨料:采用中粗砂,模數(shù)要求2.4以上,含泥量控制在3%之內,以減少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由于采用商品混凝土,所以應提前7天對攪拌站提出書面意見,使其供應的商品混凝土性能滿足上述要求。澆搗混凝土時,應與砼公司協(xié)商每小時的混凝土供應量,保證做到連續(xù)澆筑,不出現(xiàn)施工冷縫。現(xiàn)場應準備一些泵機的常用備件,當泵機出現(xiàn)故障時,能及時修復。此外,還應先聯(lián)系好一至兩臺車泵,在自有泵機出現(xiàn)故障難以修復時可應急備用。4.3.2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澆筑順序:四層墻柱砼澆筑10011、0高梁及柱頭砼澆筑1000高以上梁板及柱頭砼澆筑覆蓋養(yǎng)護當澆筑1000高梁時,應加設擋板,從梁側面進料、下棒振搗,砼澆筑完成后進行迭合面插筋施工,在砼快初凝時用32鋼筋對迭合面直插下去4cm深的孔,孔位間距為300。待1000高梁模及板模施工完成后,1000高梁澆筑完4天以上,砼強度達到C20以上,即可澆筑上部梁板砼。因此在澆筑1000高梁時留置多組試塊,其中每一施工段同條件養(yǎng)護試塊也應留置不少于三組,3天試壓一組,57天試壓一組,28天試壓一組。 澆筑梁及柱頭砼時,因鋼筋密集,為防止振搗難以到位,要求在綁扎多排鋼筋時,鋼筋位置沿垂直方向在同個相同面上,用鋼筋焊接定位,在梁面選擇兩到三根梁上部12、鋼筋縱距稍稍加大,用于砼下料及下棒之用。振搗時準備多條50、30振動棒,當50棒難以下棒時,采用30棒進行振搗。混凝土澆筑方法采用斜向連續(xù)澆筑循序推進,一次到位,間隔時間不得大于初凝時間。混凝土振搗不允漏振,過頭振,移動距離不得超過作用半徑1.5倍,振動棒要快插慢拔,振動時間控制在2030S之間。4.3.3迭合梁施工措施1、腰筋處理:首次澆筑砼時,二次澆筑的大梁腰筋不全部綁扎,預留9001200高度,以利操作。2、砼澆筑:砼下料高度不超過2米,且振動密實,初凝后將砼表面拍實,塑料掃把拉毛。3、水平槽:施工時沿梁長方向每隔750設水平槽一個,方法:砼初凝前拉毛時緊接利用32鋼筋或5公分方木在砼表13、面壓出槽痕,深3040。4、砼養(yǎng)護:砼澆筑后,覆蓋塑料薄膜,澆水養(yǎng)護。5、二次澆筑砼的時間:迭合梁二次澆筑時間應在第一次澆筑后4天,砼強度達到C20以后。6、二次澆筑前的處理,砼結合面二次澆筑前應將雜物沖洗干凈,砼充分濕潤,并先用同配比砂鋪填23。5.編制說明本方案主要為塔樓首層及四層大體積混凝土梁所編,四層結構頂板及梁墻在裙樓部分施工按高支模方案實施。所有豎向支撐均須在所支撐底板混凝土達到100%強度后方可拆除。6.計算書:梁模板扣件鋼管高支撐架計算書計算依據(jù)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62-2008)。計算參數(shù):鋼管強度為205.0 N/mm2,鋼管強度折減系數(shù)取1.00。模板支架搭14、設高度為4.1m,梁截面 BD=1400mm2200mm,立桿的縱距(跨度方向) l=0.60m,立桿的步距 h=1.50m,梁底增加4道承重立桿。面板厚度18mm,剪切強度1.4N/mm2,抗彎強度15.0N/mm2,彈性模量6000.0N/mm2。木方100100mm,剪切強度1.3N/mm2,抗彎強度13.0N/mm2,彈性模量9000.0N/mm2。梁兩側立桿間距 2.00m。梁底按照均勻布置承重桿6根計算。模板自重0.20kN/m2,混凝土鋼筋自重25.50kN/m3,施工活荷載2.00kN/m2。扣件計算折減系數(shù)取1.00。 圖1 梁模板支撐架立面簡圖按照規(guī)范條規(guī)定確定荷載組合分項15、系數(shù)如下:由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S=1.2(25.502.20+0.20)+1.402.00=70.360kN/m2由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S=1.3525.502.20+0.71.402.00=77.695kN/m2由于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S最大,永久荷載分項系數(shù)取1.35,可變荷載分項系數(shù)取0.71.40=0.98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3.5。一、模板面板計算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連續(xù)梁計算。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shù),靜荷載標準值 q1 = 0.9(25.5002.2001.400+0.2001.400)=70.938kN/m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shù)16、,活荷載標準值 q2 = 0.9(2.000+0.000)1.400=2.520kN/m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140.001.801.80/6 = 75.60cm3; I = 140.001.801.801.80/12 = 68.04cm4;(1)抗彎強度計算 f = M / W f其中 f 面板的抗彎強度計算值(N/mm2); M 面板的最大彎距(N.mm); W 面板的凈截面抵抗矩; f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取15.00N/mm2; M = 0.100ql2其中 q 荷載設計值(kN/m);經(jīng)計算得到 M = 0.117、00(1.3570.938+0.982.520)0.300經(jīng)計算得到面板抗彎強度計算值 f = 0.88410001000/75600=11.695N/mm2面板的抗彎強度驗算 f f,滿足要求!(2)抗剪計算 T = 3Q/2bh T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3570.938+1.02.520)0.300=17.682kN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17682.0/(21400.00018.000)=1.053N/mm2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40N/mm2面板抗剪強度驗算 T T,滿足要求!(3)撓度計算 v = 0.677ql4 / 100EI v = l / 250面板最大撓18、度計算值 v = 0.67770.9383004/(1006000680400)=0.953mm面板的最大撓度小于300.0/250,滿足要求!二、梁底支撐木方的計算作用荷載包括梁與模板自重荷載,施工活荷載等。1.荷載的計算:(1)鋼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 = 25.5002.2000.300=16.830kN/m(2)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 q2 = 0.2000.300(22.200+1.400)/1.400=0.249kN/m(3)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搗混凝土時產(chǎn)生的荷載(kN):經(jīng)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P1 = (0.000+2.000)1.4000.30019、=0.840kN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shù),均布荷載 q = 0.9(1.3516.830+1.350.249)=20.751kN/m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shù),集中荷載 P = 0.90.980.840=0.741kN 木方計算簡圖 木方彎矩圖(kN.m) 木方剪力圖(kN)變形的計算按照規(guī)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 變形計算受力圖 木方變形圖(mm)經(jīng)過計算得到從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別為 N1=0.002kN N2=6.464kN N3=8.988kN N4=8.988kN N5=6.464kN N6=0.002kN經(jīng)過計算得到最大彎矩經(jīng)過計算得到最大支座 F= 8.988kN20、經(jīng)過計算得到最大變形 V= 0.022mm木方的截面力學參數(shù)為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10.0010.0010.00/6 = 166.67cm3; I = 10.0010.0010.0010.00/12 = 833.33cm4;(1)木方抗彎強度計算抗彎計算強度 f=0.316106/166666.7=1.90N/mm2木方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13.0N/mm2,滿足要求!(2)木方抗剪計算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T = 3Q/2bh T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4.520/(2100100)=0.678N/mm2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30N/mm2木方的抗剪21、強度計算滿足要求!(3)木方撓度計算最大變形 v =0.022mm木方的最大撓度小于400.0/250,滿足要求!三、梁底支撐鋼管計算(一) 梁底橫向鋼管計算縱向支撐鋼管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xù)梁計算。集中荷載P取橫向支撐鋼管傳遞力。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剪力圖(kN)變形的計算按照規(guī)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 支撐鋼管變形計算受力圖 支撐鋼管變形圖(mm)經(jīng)過連續(xù)梁的計算得到最大彎矩 Mmax最大變形 vmax=0.700mm最大支座力 Qmax=19.324kN抗彎計算強度 f=0.944106/5080.0=185.77N/mm2支撐22、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設計強度,滿足要求!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600.0/150與10mm,滿足要求!(二) 梁底縱向鋼管計算縱向鋼管只起構造作用,通過扣件連接到立桿。四、扣件抗滑移的計算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 R Rc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8.00kN; R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上部荷載沒有通過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無需計算。五、立桿的穩(wěn)定性計算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wěn)定性計算公式為: 其中 N 立桿的軸心壓力最大值,它包括: 橫桿的最大支座反力 N1=19.324kN (已經(jīng)包括組合系數(shù)) 腳手架鋼管的自重 23、N2 = 0.91.350.1614.100=0.804kN N = 19.324+0.804=20.128kN i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i=1.58cm; A 立桿凈截面面積,A=4.890cm2; W 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W=5.080cm3; 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 205.00N/mm2; a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0.30m; h 最大步距,h=1.50m; l0 計算長度,取1.500+20.300=2.100m; 由長細比,為2100/15.8=133 150 滿足要求!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wěn)定系數(shù),由長細比 l0/i 查表得到0.324、86;經(jīng)計算得到=20128/(0.386489)=106.513N/mm2;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wěn)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wěn)定性計算公式為: 風荷載設計值產(chǎn)生的立桿段彎矩 MW計算公式 MW=0.90.91.4Wklah2/10其中 Wk 風荷載標準值(kN/m2); Wk=0.3001.2500.600=0.225kN/m2 h 立桿的步距,1.50m; la 立桿迎風面的間距,2.00m; lb 與迎風面垂直方向的立桿間距,0.60m;風荷載產(chǎn)生的彎矩 Mw=0.90.91.40.2252.0001.5001.500/; Nw 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心壓力最大值; N25、w=19.324+0.91.20.662+0.90.91.40.115/0.600=20.345kN經(jīng)計算得到=20345/(0.386489)+115000/5080=130.264N/mm2;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wěn)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梁模板扣件鋼管高支撐架計算書 計算依據(jù)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62-2008)。 計算參數(shù): 模板支架搭設高度為5.6m, 梁截面 BD=1500mm2000mm,立桿的縱距(跨度方向) l=0.60m,立桿的步距 h=1.50m, 梁底增加5道承重立桿。 面板厚度18mm,剪切強度1.4N/mm2,抗彎強度15.0N/mm2,彈性模量6000.026、N/mm2。 木方100100mm,剪切強度1.3N/mm2,抗彎強度13.0N/mm2,彈性模量9500.0N/mm2。 梁底支撐木方長度 2.00m。 梁頂托采用雙鋼管483.5mm。 梁底按照均勻布置承重桿5根計算。 模板自重0.50kN/m2,混凝土鋼筋自重25.50kN/m3,施工活荷載4.50kN/m2。 扣件計算折減系數(shù)取1.00。 圖1 梁模板支撐架立面簡圖 按照規(guī)范條規(guī)定確定荷載組合分項系數(shù)如下: 由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S=1.2(25.502.00+0.50)+1.402.00=64.600kN/m2 由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S=1.3524.002.00+0.71.4027、2.00=66.760kN/m2 由于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S最大,永久荷載分項系數(shù)取1.35,可變荷載分項系數(shù)取0.71.40=0.98 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3.5。 一、模板面板計算 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連續(xù)梁計算。 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shù),靜荷載標準值 q1 = 0.9(25.5002.0001.500+0.5001.500)=69.525kN/m 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shù),活荷載標準值 q2 = 0.9(2.000+2.500)1.500=6.075kN/m 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28、 W = 150.001.801.80/6 = 81.00cm3; I = 150.001.801.801.80/12 = 72.90cm4; (1)抗彎強度計算 f = M / W f 其中 f 面板的抗彎強度計算值(N/mm2); M 面板的最大彎距(N.mm); W 面板的凈截面抵抗矩; f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取15.00N/mm2; M = 0.100ql2 其中 q 荷載設計值(kN/m); 經(jīng)計算得到 M = 0.100(1.3569.525+0.986.075)0.300 經(jīng)計算得到面板抗彎強度計算值 f = 0.89810001000/81000=11.090N/mm2 面29、板的抗彎強度驗算 f f,滿足要求! (2)抗剪計算 可以不計算 T = 3Q/2bh T 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3569.525+1.06.075)0.300=17.966kN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17966.0/(21500.00018.000)=0.998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40N/mm2 抗剪強度驗算 T T,滿足要求! (3)撓度計算 v = 0.677ql4 / 100EI v = l / 250 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0.67769.5253004/(1006000729000)=0.872mm 面板的最大撓度小于300.0/250,滿30、足要求! 二、梁底支撐木方的計算 (一)梁底木方計算 作用荷載包括梁與模板自重荷載,施工活荷載等。 1.荷載的計算: (1)鋼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 = 25.5002.0000.300=15.300kN/m (2)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 q2 = 0.5000.300(22.000+1.500)/1.500=0.550kN/m (3)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搗混凝土時產(chǎn)生的荷載(kN): 經(jīng)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P1 = (2.500+2.000)1.5000.300=2.025kN 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shù),均布荷載 q = 0.9(1.3515.300+1.35031、.550)=19.258kN/m 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shù),集中荷載 P = 0.90.982.025=1.786kN 木方計算簡圖 木方彎矩圖(kN.m) 木方剪力圖(kN) 變形的計算按照規(guī)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 變形計算受力圖 木方變形圖(mm) 經(jīng)過計算得到從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別為 N1=0.665kN N2=9.281kN N3=11.524kN N4=9.281kN N5=0.665kN 經(jīng)過計算得到最大彎矩 經(jīng)過計算得到最大支座 F= 11.524kN 經(jīng)過計算得到最大變形 V= 0.032mm 木方的截面力學參數(shù)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32、為: W = 10.0010.0010.00/6 = 166.67cm3; I = 10.0010.0010.0010.00/12 = 833.33cm4; (1)木方抗彎強度計算 抗彎計算強度 f=0.410106/166666.7=2.46N/mm2 木方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13.0N/mm2,滿足要求! (2)木方抗剪計算 可以不計算 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T = 3Q/2bh T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4.869/(2100100)=0.730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30N/mm2 木方的抗剪強度計算滿足要求! (3)木方撓度計算 最大變形 v =0.032mm 木33、方的最大撓度小于500.0/250,滿足要求! (二)梁底頂托梁計算 托梁按照集中與均布荷載下多跨連續(xù)梁計算。 均布荷載取托梁的自重 q= 0.104kN/m。 托梁計算簡圖 托梁彎矩圖(kN.m) 托梁剪力圖(kN) 變形的計算按照規(guī)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 托梁變形計算受力圖 托梁變形圖(mm) 經(jīng)過計算得到最大彎矩 經(jīng)過計算得到最大支座 F= 24.778kN 經(jīng)過計算得到最大變形 V= 0.399mm 頂托梁的截面力學參數(shù)為 截面抵抗矩 W = 10.16cm3; 截面慣性矩 I = 24.38cm4; (1)頂托梁抗彎強度計算 抗彎計算強度 f=1.21010634、/1.05/10160.0=113.42N/mm2 頂托梁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205.0N/mm2,滿足要求! (2)頂托梁撓度計算 最大變形 v = 0.399mm 頂托梁的最大撓度小于600.0/400,滿足要求! 三、扣件抗滑移的計算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 R Rc 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8.00kN; R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 上部荷載沒有通過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無需計算。 四、立桿的穩(wěn)定性計算 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wěn)定性計算公式為: 其中 N 立桿的軸心壓力最大值,它包括: 橫桿的最大支座反力 N1=35、24.778kN (已經(jīng)包括組合系數(shù)) 腳手架鋼管的自重 N2 = 0.91.350.1565.600=1.063kN N = 24.778+1.063=25.840kN i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i=1.58cm; A 立桿凈截面面積,A=4.890cm2; W 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W=5.080cm3; 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 205.00N/mm2; a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0.30m; h 最大步距,h=1.50m; l0 計算長度,取1.500+20.300=2.100m; 由長細比,為2100/16=133;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wěn)定系數(shù)36、,由長細比 l0/i 查表得到0.386; 經(jīng)計算得到=25840/(0.386489)=136.742N/mm2; 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wěn)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 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wěn)定性計算公式為: 風荷載設計值產(chǎn)生的立桿段彎矩 MW計算公式 MW=0.90.91.4Wklah2/10 其中 Wk 風荷載標準值(kN/m2); Wk=0.70.2001.2000.240=0.058kN/m2 h 立桿的步距,1.50m; la 立桿迎風面的間距,2.00m; lb 與迎風面垂直方向的立桿間距,0.60m; 風荷載產(chǎn)生的彎矩 Mw=0.90.91.40.0582.0001.500; Nw 37、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心壓力最大值; Nw=24.778+0.91.20.875+0.90.91.40.029/0.600=25.896kN 經(jīng)計算得到=25896/(0.386489)+29000/5080=142.823N/mm2; 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wěn)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梁側模板計算書 一、梁側模板基本參數(shù) 計算斷面寬度1500mm,高度2000mm,兩側樓板厚度200mm。 模板面板采用普通膠合板。 內龍骨間距300mm,內龍骨采用100100mm木方,外龍骨采用雙鋼管48mm3.5mm。 對拉螺栓布置5道,在斷面內水平間距300+300+300+300+400mm,斷面跨度方向間38、距600mm,直徑16mm。 面板厚度18mm,剪切強度1.4N/mm2,抗彎強度15.0N/mm2,彈性模量6000.0N/mm2。 木方剪切強度1.3N/mm2,抗彎強度13.0N/mm2,彈性模量9500.0N/mm2。 模板組裝示意圖 二、梁側模板荷載標準值計算 強度驗算要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和傾倒混凝土時產(chǎn)生的荷載設計值;撓度驗算只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產(chǎn)生荷載標準值。 新澆混凝土側壓力計算公式為下式中的較小值: 其中 c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新澆混凝土的初凝時間,為0時(表示無資料)取200/(T+15),取5.714h; T 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取20.39、000; V 混凝土的澆筑速度,取2.500m/h; H 混凝土側壓力計算位置處至新澆混凝土頂面總高度,取1.200m; 1 外加劑影響修正系數(shù),取1.000; 2 混凝土坍落度影響修正系數(shù),取0.850。 根據(jù)公式計算的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 F1=28.800kN/m2 考慮結構的重要性系數(shù)0.9,實際計算中采用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 F1=0.950.000=45.000kN/m2 考慮結構的重要性系數(shù)0.9,倒混凝土時產(chǎn)生的荷載標準值 F2=0.96.000=5.400kN/m2。 三、梁側模板面板的計算 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模板面板的按照簡支梁計算。 面板的計算40、寬度取0.30m。 荷載計算值 q = 1.245.0000.300+1.405.4000.300=18.468kN/m 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30.001.801.80/6 = 16.20cm3; I = 30.001.801.801.80/12 = 14.58cm4; 計算簡圖 彎矩圖(kN.m) 剪力圖(kN) 變形的計算按照規(guī)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 變形計算受力圖 變形圖(mm) 經(jīng)過計算得到從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別為 N1=2.216kN N2=6.094kN N3=6.094kN N4=241、.216kN 最大彎矩 最大變形 V = 0.847mm (1)抗彎強度計算 經(jīng)計算得到面板抗彎強度計算值 f = 0.16610001000/16200=10.247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取15.00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驗算 f f,滿足要求! (2)抗剪計算 可以不計算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3324.0/(2300.00018.000)=0.923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40N/mm2 抗剪強度驗算 T T,滿足要求! (3)撓度計算 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0.847mm 面板的最大撓度小于300.0/250,滿足要求! 四、梁側模板內龍42、骨的計算 內龍骨直接承受模板傳遞的荷載,通常按照均布荷載連續(xù)梁計算。 內龍骨強度計算均布荷載q=1.20.3045.00+1.40.305.40=18.468kN/m 撓度計算荷載標準值q=0.3045.00=13.500kN/m 內龍骨按照均布荷載下多跨連續(xù)梁計算。 內龍骨計算簡圖 內龍骨彎矩圖(kN.m) 內龍骨剪力圖(kN) 變形的計算按照規(guī)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 內龍骨變形計算受力圖 內龍骨變形圖(mm) 經(jīng)過計算得到最大彎矩 經(jīng)過計算得到最大支座 F= 11.231kN 經(jīng)過計算得到最大變形 V= 0.161mm 內龍骨的截面力學參數(shù)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43、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10.0010.0010.00/6 = 166.67cm3; I = 10.0010.0010.0010.00/12 = 833.33cm4; (1)內龍骨抗彎強度計算 抗彎計算強度 f=0.831106/166666.7=4.99N/mm2 內龍骨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13.0N/mm2,滿足要求! (2)內龍骨抗剪計算 可以不計算 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T = 3Q/2bh T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5690/(2100100)=0.854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30N/mm2 內龍骨的抗剪強度計算滿足要求! (3)內龍骨撓度計算 最大變形44、 v =0.161mm 內龍骨的最大撓度小于400.0/250,滿足要求! 五、梁側模板外龍骨的計算 外龍骨承受內龍骨傳遞的荷載,按照集中荷載下連續(xù)梁計算。 外龍骨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xù)梁計算。 集中荷載P取橫向支撐鋼管傳遞力。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剪力圖(kN) 變形的計算按照規(guī)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 支撐鋼管變形計算受力圖 支撐鋼管變形圖(mm) 經(jīng)過連續(xù)梁的計算得到 最大彎矩 Mmax 最大變形 vmax=0.408mm 最大支座力 Qmax=24.146kN 抗彎計算強度 f=1.179106/10160.0=116.04N/mm2 支撐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205.0N/mm2,滿足要求! 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600.0/150與10mm,滿足要求! 六、對拉螺栓的計算 計算公式: N N = fA 其中 N 對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 對拉螺栓有效面積 (mm2); f 對拉螺栓的抗拉強度設計值,取170N/mm2; 對拉螺栓的直徑(mm): 16 對拉螺栓有效直徑(mm): 14 對拉螺栓有效面積(mm2): A = 144.000 對拉螺栓最大容許拉力值(kN): N = 24.480 對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kN): N = 24.146 對拉螺栓強度驗算滿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