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強夯施工方案(11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12431
2022-08-04
10頁
71.71KB
1、液壓高速夯實機壓實補強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 (1)、S454求(吉瑪)茸(木達)公路阿壩縣城至壤塘界改擴建工程施工圖; (2)、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JTG 076-95); (4)、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土建工程JTG F80/1-2004); (5)、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 F10-2006); (6)、公路土工試驗規程(JTG E40-2007); 我單位施工類似工程積累的施工經驗。2、工程概況 本工程為S452求(吉瑪)茸(木達)公路阿壩縣城至壤塘界改擴建工程一標段。建設地點:阿壩縣境內。建設規模;線路全長43.5公2、里,路基寬度7.5米(阿壩縣城過境段路基寬度18米)。本項目路線起點接 S302 線 K1147+750 處,根據阿壩縣總體規劃中過境路段規劃線位,路線向西南方前行至阿曲河,分別在 K1+120.30 設置一座 25m 中橋、在 K1+354.00 設置一座 525 大橋橫跨阿曲河。過河后,路線利用阿曲河右岸河灘灘地順河而下,在 K5+100 色爾古處與原阿壩至壤塘公路相接,后利用原路順坡面經 5 個回頭展線到達埡口 K15+840 位置,埡口海拔約 3668m。過埡口后,路線順麻爾曲支流左岸而下,經赫冬瓊當,在 K35+371.17處以 1-20m 鋼筋砼空心板橋跨過麻爾曲支流至右岸。 本項3、目總工期365日歷天,由于建設時間短,部分路段填挖交界面高差較大,部分路基位于軟基路段,填筑質量難以保證,為減少工后沉降,加速路基沉降,對部分路基增加液壓高速夯實處理,確保路基填筑質量,減少工后沉降。 3、人員、機械設備配置情況 3.1、施工管理人員配置情況 表3-1 參加施工管理的人員統計表序 號職務或工種人 數職 責備 注1項目經理1現場總負責2項目副經理1現場施工管理3項目總工程師1技術總負責4施工隊長1現場施工協調5實驗員2實驗檢測6安質員2安全管理7技術員1技術負責8測量員2測量監控9機械作業人員1施工作業10輔助工人2施工作業3.2、機械設備配置情況 3-2 主要設備配置表序 號設4、備名稱規格及型號單 位數 量 備 注1推土機PD140-2臺22液壓高速夯實機THC36臺13自卸汽車20t輛54測量儀器/套15土工試驗儀器/套14、液壓高速夯實機壓實補強施工方案4.1、施工準備 配備足夠的作業人員及機械設備,經培訓符合要求后,人員方可上崗;機械設備經檢查驗收后,方可進場作業。 施工人員和機械提前進場,配置相應的人員與機械。本工程夯實作業采用龍工LG855B 液壓高速夯實機進行夯實作業,夯錘直徑1m,夯錘重量為3t,擊打頻率30-80 次/分鐘,夯擊勢能36 千焦。夯擊次數為3、6、9、12、15 一般不少于9次,且最后3 錘與其前3 錘的相對夯沉量差值不大于10mm。 45、.1.1、場地平整 路基在夯擊前按設計要求的壓實標準、平整度等進行檢驗,檢測合格后, 進行液壓高速夯實點的布設。 4.1.2、測點布置 采用搭接法進行夯擊作業,具體夯點布置情況見下圖: 4.1.3、技術準備 測量人員在已施工完成并按設計要求的壓實標準檢測合格的路基上放出夯點,并編號,按照編號測出每一點初始高程。按照施工流程及操作規程進行施工作業,及時向監理報檢,同意后才能進行下一步施工。 4.3、具體施工步驟(1)、對于夯實的路段,按照施工前準備項目進行液壓夯實前場地的平整、碾壓。 (2)、在已施工完并按設計要求的壓實標準檢測合格的路基上放出夯點,用白灰標識并編號,之后按照編號測出每一點初始高6、程。液壓夯實機按測量放樣的位置就位,使夯錘對準點位。 (3)、將夯機調至強檔夯擊3 錘,測量夯點的下沉量并記錄。 (4)、以強檔3錘為一組,累加并記錄每3錘的沉降量。 (5)、重復(3)(4)條項目,直至完成第6 錘、12錘液壓高速夯實機夯實,累加并記錄每3 錘的沉降量。當為基底夯實處理時,最后3 錘的相對夯沉量差值不大于10mm。(6)、單個夯點滿足夯擊標準要求后,移機進行下一點位,采用扇形作業方法,每次作業左、中、右三點,再進行下一排三點施工。 (7)、液壓高速夯實機作業點夯錘外緣距橋、涵結構物最小距離不小于50cm。橫向結構物頂部填土厚度不小于2.0m 時方可進行夯實作業。 (8)、平整7、場地。 4.4、 液壓高速夯實質量檢測標準 以最后3 錘與其前3 錘的相對夯沉量差值不大于10mm 確定夯擊次數。 5、質量保證措施 5.1、質量保證制度 5.1.1、堅持質量標準,進行質量策劃,嚴格執行設計文件和技術指南施工,對參與管理、施工人員加強質量意識教育,把質量控制放在工作的首位, 制定合理的施工生產計劃,確保施工處于受控狀態。 5.1.2、建立內部質量“三檢”制度 建立“項目架子隊、試驗室、工班作業層”三級質量檢查制度,分項目部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定期進行檢查。質量檢查由主要領導組織有關部門人員參加,外業檢測、內業檢查分別進行。 設立專職質檢人員,持證上崗,對施工過程的質8、量實施檢查控制,做好隱 蔽工程的自檢工作。質量驗收,嚴格采取“自檢、互檢、交接檢”的“三 檢”,“三檢”合格后,報請監理工程師驗收。加強與建設、監理、設計單位 的密切配合,服從質量監督和建設、監理單位對工程質量的檢查。嚴格執行隱蔽工程檢查制度,對監理工程師和建設單位代表進行的隨時抽查和重點檢查提供必要的檢查條件,對檢查提出的質量問題,必須及時采取有效可靠的措施進行返工或返修。實現“四位一體”聯合創優的工作局面。 5.1.3、堅持圖紙審核、技術交底制度施工前,由項目部工程部組織參加試驗段施工的有關技術、質量管理人員認真熟悉審核圖紙,領會設計意圖,確保施工的正確性和有效性。根據試驗段試驗方案,編制9、可操作的技術交底書,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個人。5.1.4、建立測量制度加強測量復核制,測量人員必須進行換手測量復核,對數據進行詳細分析,以數據指導施工進度,對路基施工進行動態施工管理。 5.1.5、建立教育、培訓、持證上崗制度組織參加本工程施工的全體工作人員學習施工規范、規則、規定和驗標,要求所有參建員工理解工程特點,熟悉施工的程序和質量要求,了解并掌握易產生質量隱患的重要工序及重要環節,定期安排技術培訓,并進行技術考核。特殊工種的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 執行持證上崗率100%的制度。就施工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材料、新工藝及 時組織參戰人員學習,保證工程質量。 5.2、質量保證措施 (1)、充10、分準備:預測一切不利因素,充分做好勞動力、物資、機械、設 備的進場,確保通過較好的準備工作,保證施工有序進行。 (2)、制定專項技術交底,明確施工要求。 (3)、確定料源,路基填料全部采用石質材料,嚴禁采用強風化等非適用性材料。 (4)、加強檢測,以科學的檢驗檢測手段獲得真實可靠數據,全面指導施 (5)、雨天施工防護措施:施工過程中注意天氣變化,提前做好雨季施工工作安排。當天路基填筑的填料,當天應攤鋪并碾壓成形。 6、安全生產保證措施 6.1、安全保證體系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管理責任制。項目部設安全質量部,設立專職安全員,形成安全生產體系,做到思想到位、領導到位、措施到位、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611、.2、安全管理制度(1)、學習制度工程開工前,對所有參加施工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堅持每周不少于兩小時的安全教育,針對施工項目,結合有關現行的規范、規則上好安全技術課。 (2)、持證上崗制度各級安檢人員須持證上崗,加大現場管理力度,處罰果斷。安檢人須進行專業培訓,取得合格的上崗證。對特殊工種,必須持證上崗,持證上崗率達到100%。 (3)、安全檢查制度各級單位必須嚴格按照各級規章制度的要求,結合本工程特點和自身管理辦法,建立安全檢查制度,組織有關人員參加,發現問題填發安全隱患通知書,并制定對策措施,限期整改,專人復查。 (4)、安全生產獎罰制度 通過經濟與行政手段的有效結合,將安全生產與績效緊12、密掛鉤,實行風險抵押基金制度,定期考核兌現,達到施工現場安全 生產有序可控。6.3、安全隱患及采取的技術措施 (1)、邊坡作業 注意觀察,發現有滑移、坍塌跡象時,應立即采取措施。所有高邊坡的施工必須提前做好截水溝和排水溝,截斷山體水流。排水設施必須與實際地形和臨近的溝渠順接,確保雨季排水暢通,不積水。為防止水流下滲和沖刷,截水溝進行嚴密的防滲和加固,地質不良地段和土質松軟、透水性較大或裂縫較多的巖石路段,對溝底縱坡較大的土質截水溝截水溝的出水口,均采用加固措施防止滲漏和沖刷溝底及溝壁。 (2)、機械作業 對所有各種機械設備進場后,必須由物機部負責人會同安全員和使用機械的人員共同對該機械設備進行13、進場驗收工作,經驗收安全防護裝置不齊全的或有其它故障的應退回設備保障賁門進行維修和安裝。各種機械設備必須有專人專機,凡屬特種設備,其操作負責人要按規定每周對施工現場的所有機械設備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隱患及時解決處理,確保機械設備的完好,防止機械傷害事故的發生。 (3)、夜間施工 對于夜間施工,施工人員與白天人員進行換班,加強人員教育,強化安全意識,夜間照明設施及亮度符合安全施工需要,滿足人員操作要求. 7、環境保護及水土保持措施 7.1、環境管理目標 (1)、采取一切合理措施保護現場內外環境,避免由于施工操作引起的粉 塵、有害氣體、噪音等環境污染,或其他由于環境污染的原因造成的人身傷害或財產損14、失。控制施工噪聲、控制施工固體廢棄物排放達標率100%。 (2)、配備足夠數量的灑水車,揚塵嚴重時應灑水,減少施工沿線的塵土污染。 液壓夯擊施工場地的附近有構造物時,應注意觀察,發現異常情況時,立即停止施工,避免構造物損傷。 (3)、施工過程中合理安排施工時間,減少噪音和振動對環境的影響。機械作業產生的噪音應控制在國家規定的允許范圍內。 液壓夯擊施工范圍內的出入后應有醒目的安全標示,禁止無關車輛與人員出入。在不斷絕交通的情況下采取交通安全措施,設置交通標示。夜間施工時,場地必須設置符合操作要求的照明設備與夜間警示標示。 7.2、施工環保、水土保持措施 7.2.1、環境保護措施 (1)、施工人員15、進行環保教育,使施工人員牢固樹立環保意識,自覺遵守環境保護法、建筑法及地方政府有關法規、條例。 (2)、施工中按照上級要求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洪水淹沒、毀壞農田及建筑物,排水系統及早建立完善,防止涵、溝水直接排放農田。 (3)、生活垃圾定點堆放,掩埋覆蓋,嚴禁四處亂扔;生活圬水處理設化糞池,不直接排放,避免污染水源。 (4)、施工期間做好既有道路養護工作,不得隨意占用道路施工、堆放物料、搭設臨時建筑物,施工期間的廢水、泥漿不得流出場外,建筑垃圾及時清運。 7.2.2、水土保持措施(1)、保護生態,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實行“三同時”制度,加強駐地施工人員水土保持的教育和管理,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16、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及地方政府有關法規、條例。嚴格按 設計施工,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嚴禁隨意取土、棄碴以及對非施工用地范圍的地表植被造成破壞。 (2)、水土保持工作由安全質量部負責,配置專職環保員,建立健全水保體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全面規劃”原則,抓住本工程水土保持工作重點,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確保水源、植被不被污染和破壞。 (3)、開工前邀請地方政府環保主管部門共同對水文、地質、植被情況進行調查,復核設計水土保持方案,并制定出詳細水土保持施工措施。 (4)、路基工程優先安排排水設施施工,邊坡植草,護坡等水保工程隨時主體工程施工,以防雨水沖刷造成水土流失。 8、文17、明施工(1)、按批準的施工組織設計平面布置圖,修建生產和生活設施,合理布局。施工現場四周設置排水溝,及時完成“三通一平”,創造良好的施工環境,建設文明工地。施工現場內加工場地、預制場地、材料堆放場地采用砼硬化。水電管線按照規范架設,生產、生活區分開布置。施工現場四周采用半封閉圍蔽,嚴禁非施工人員進入。 (2)、建立工地現場掛牌制度,設置鮮明周正的標示牌:責任劃分牌(工程名稱、施工單位、負責人、技術負責人、試驗員、質檢員、安全員),形象進度圖(工程數量、工程簡介及進度計劃、工期安排和實際完成數量及進度指標)。 (3)、施工現場、生活區排水系統完善,并經常清理,保持排水暢通。(4)、各種生活垃圾要18、設固定的垃圾箱或垃圾池,定期清運到環保部門指定的垃圾處理場。 (5)、施工作業人員應統一著裝,佩戴安全帽。各種崗位人員佩戴胸卡, 施工負責人、質量、安全檢查人員佩戴紅色袖標。 (6)、工程開工前,詳細調查各種管線埋設情況及位置,并作好標識,加以妥善保護。 (7)、施工便道、場區道路要合理規劃布置,要有專人定期灑水、整修, 保持平順、暢通。施工便道在跨越既有公路時,要設醒目警示牌,要設專人防護,做好公路路面的清掃工作。 (8)、加強各種車輛清洗、保養工作。各種易產生揚塵的運輸物資,在車箱頂部覆蓋、密封。 (9)、施工現場辦公室或值班室,墻面懸掛(張貼)現場總平面布置圖、 施工形象進度圖、組織機構19、工作職責、工作制度;施工現場的宣傳彩旗、宣 傳標牌、安全警示牌要齊全醒目。 (10)、開工前,編制車輛與機械設備文明駕駛守則,制定各種車輛、機械的操作規程,加強車輛與機械的維修與保養。車輛與機械不得帶故障上路,不得違規違章行駛,杜絕機械和車輛事故。 (11)、各工點施工要科學組織、周密安排,使各工種、工序有序展開,做到工完料盡,完工后場地要清理、恢復、平整。 (12)、尊重當地風俗習慣,正確處理好與當地群眾的關系,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加強對職工的教育、管理,與當地政府、群眾攜手共建文明工地。 (13)、加強治安保衛,在施工過程中發生暴亂爆炸等恐怖事件,以及群毆、械斗等群體性突發治安事件的,立即報當地政府部門同時上報建設單位,并協助當地有關部門采取措施平息事態,防止事態擴大,盡量減少財產損失和 避免人員傷亡。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11
1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