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國際大廈深基坑施工監測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12926
2022-08-04
15頁
788.50KB
1、xx國際大廈基坑施工期間基坑、江北城隧道及輕軌區間隧道監測方案及報價2012年4月目 錄第一部分 監測方案- 2 -一、工程概況- 2 -二、編制原則及依據- 2 -2.1監測方案編制原則- 2 -2.2監測方案編制依據- 3 -三、監測目的及監測項目- 3 -3.1監測目的- 3 -3.2監測項目- 4 -3.3主要監測設備- 4 -四、監測方案- 4 -4.1坡頂水平及垂直位移監測- 4 -4.2錨索拉力變化監測- 5 -4.3錨桿拉力變化監測- 5 -4.4隧道拱頂沉降及水平收斂- 6 -4.5爆破震動波速監測- 6 -五、監測頻率- 7 -六、監測報警及異常情況下的監測措施- 8 -七2、組織機構- 8 -7.1工作流程- 8 -7.2成員分工- 9 -八、監控量測數據處理及信息反饋- 9 -九、監測設施保護- 10 -十、安全管理- 10 -十一、附圖- 12 -第二部分 監測報價- 14 -監測費用最終報價- 14 -第一部分 監測方案一、工程概況成大xx國際大廈工程基坑層數為-6F,室內0.00=236.00m,地下室-6F底標高為210.20m。該段基坑邊坡分為北東側、北西側、南東側和南西側,圍合為一閉合多邊形,平面圖上邊坡編號為AI,其中除北東側HI、GH段邊坡外,其余邊坡坡頂為已建市政道路,放坡條件有限,須設計支擋結構對四周基坑邊坡進行支護,基坑邊坡總長約301.3、24m,高約30m,以巖質邊坡為主,部分為巖土組合邊坡,治理面積約8000, 基坑邊坡永久圍護為AI 、以及BCD段,圍護結構均升至與道路標高齊平。其中AI與AB段采用板肋式錨桿擋墻支擋, AI段基坑邊坡北側相距9m處,有己建電纜隧道通過,電纜隧道埋深為35m,其走向與AI段邊坡平行。此外AI段邊坡以北相距19m處有已建輕軌6號線雙洞隧道通過。隧道底板標高約216213m。BCD段基坑邊坡靠近江溉路隧道,該段基坑邊坡坡底標高與隧道頂極標高相距僅1m,基坑側墻距隧道側墻最近距離僅1. 5m。本基坑安全級別為一級。二、編制原則及依據2.1監測方案編制原則根據本工程的特點及其對監測技術要求,結合施工4、現場實際情況,監測工作應按照以下要求進行:1) 設置的監測內容和監測項目必須符合有關規范設計要求,并能夠結合現場實際全面反映工程施工過程中工程本身和工程環境的變化情況;2) 采用的監測方法、儀器、材料和監測頻率應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3) 監測數據的測試、采集應做到全面、及時、準確;監測數據的整理和提交應滿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2.2監測方案編制依據1) 建筑變形量測規程(JGJ82007)2) 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3) 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02)4) 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009)5) 巖土錨桿(索)技術規程(CECS22-20055、)6) 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范(GB50086-2001)7)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8) 公路隧道設計規范(JTG_D70-2004)9) 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范(JTG F60-2009)10) 爆破安全規程(GB6722-2011)11) 建設單位提供的相關資料三、監測目的及監測項目3.1監測目的1) 對基坑進行穩定性監測,實施動態設計、動態施工,確保安全、快速的施工。2) 評價基坑施工及其使用過程中基坑的穩定性,并做出有關預測預報,為業主、施工單位及監理提供預報數據,跟蹤和控制施工過程,合理采用和調整有關施工工藝和步驟,取得最佳經濟效益。3) 為防止滑坡及可6、能的滑動和蠕變提供及時支持,預測和預報滑坡的邊界條件、規模滑動方向、發生時間及危害程度,并及時采取措施,以盡量避免和減輕災害損失。4) 為基坑設計方法的研究提供參考依據。5) 為基坑支護工程的維護提供依據6) 保證基坑施工時隧道安全、正常的運營總之,基坑監測的目的主要是為施工安全提供準確、快速的信息,以便及時對可能出現的險情做出預測、預報,并及時將成果反饋給決策層,從而改進施工方案和采取處理措施,以避免事故的發生。3.2監測項目xx國際大廈基坑安全級為一級,依據建筑基坑工程技術規范及隧道結構安全要求,必測項目為:1) 坡頂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2) 錨索拉力;3) 錨桿拉力;4) 隧道拱頂沉降及7、水平收斂5) 爆破震動波速3.3主要監測設備表1 主要監測設備表設備名稱設備型號使用部位全站儀萊卡TCRA1201坡頂水平位移精密水準儀DSZ-1坡頂及隧道拱沉垂直位移振弦式錨索測力計BGK-4900錨索拉力變化振弦式鋼筋計BGK-4911錨桿拉力變化測微器FS1坡頂及隧道拱頂垂直位移收斂計JSS30A隧道水平收斂四、監測方案4.1坡頂水平及垂直位移監測根據規范規定基坑水平及垂直位移變形監測級別為二級。建立兩個監測網,三個基準點,12個監測點。1) 基準點布置因施工現場條件限制,布置兩個基準點,為了便于監測根據現場條件適當增設工作基點,基準點位置如圖JC-1所示。2) 監測點布置在坡頂埋設128、個觀測點,觀測點設置在基坑外緣,在保證能達到監測效果的前提下,須根據實地通視條件、施工條件進行調整,并盡可能做到經濟、合理、可行。布置詳見圖JC-1。3) 觀測方法垂直位移觀測方法:采用精密水準測量方法,基點和附近水準點聯測取得初始高程,觀測時各項限差應嚴格控制,對于不在水準線上的觀測點,單個測站不宜超過3個,超過時應重讀后視點讀數,以作核對。首次觀測應對測點進行連續兩次觀測,取平均值作為初始值。水平位移觀測方法:采用萊卡全站儀極坐標法。4.2錨索拉力變化監測為保證錨索在基坑開挖過程中錨索拉力的變化在安全范圍內,故必須進行錨索拉力變化監測,以確保基坑的安全。1) 監測點布置監測點位于西側前四排9、錨索處,共設錨索預拉力損失測點16個,監測點如圖JC-1、JC-2所示。錨索測力計安裝:錨索張拉前,在墊板處安裝錨桿應力傳感器在錨索應力傳感器外安裝錨頭進行張拉鎖定。2) 監測原理錨索施加預拉力后,錨索所受的拉力越大,錨索測力計里的鋼弦越松,由振弦式讀數儀測得的鋼筋計頻率也就越小。因此,根據事先關于錨索測力計的壓力與頻率之間的率定關系,由測得的錨索測力計頻率就可求得錨索測力計的壓力,再根據相關的理論公式推算出錨索的拉力值。4.3錨桿拉力變化監測為了及時掌握支護基坑施工過程中,錨桿拉力的變化情況。當內力超過設計最大值時,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錨桿因內力過大,超過材料的極限強度而導致破壞,引起局部10、支護系統失穩乃至整個支護系統失效。1) 監測點布置監測點位于典型基坑段適當位置前幾層錨桿處,共設錨桿拉力測點49個。監測點如圖JC-1、JC-2所示。錨桿鋼筋計埋設:將鋼筋應力計串聯焊接到錨桿的預留位置上,并將導線編號后綁扎在鋼筋上導出,從傳感器引出的測量導線應留有足夠的長度,中間不宜留接頭。鋼筋應力計兩邊的鋼筋長度應不小于35d(d為鋼筋的直徑),以備有足夠的錨固長度來傳遞粘結應力。2) 監測原理基坑開挖后,錨桿發生作用。錨桿所受的拉力越大,鋼筋計里的鋼弦越緊,由振弦式讀數儀測得的鋼筋計頻率也就越大。因此,根據事先關于鋼筋計的拉力與頻率之間的率定關系,由測得的鋼筋計頻率就可求得鋼筋計的拉力,11、再根據相關的理論公式推算出錨桿的拉力值。4.4隧道拱頂沉降及水平收斂周邊位移是隧道圍巖應力狀態變化的最直觀反映,監測周邊位移可為判斷隧道空間的穩定性提供可靠的信息,以確定隧道襯砌的安全性;1) 監測點布置江北城隧道:在基坑開挖位置取90米隧道為監控段,共設7個斷面,斷面間間隔15米,輕軌區間隧道:在基坑開挖位置取60米隧道為監控段,共設4個斷面,斷面間間隔20米,每監測斷面設置不少于2條測線,測點分別布置在拱頂及兩側,如圖1所示。圖1周邊收斂及拱頂量測測點布置示意圖4.5爆破震動波速監測(1)監測內容測定在基坑開挖爆破作業時,隧道內的爆破震速。(2)監測目的通過爆破震速的大小,判斷爆破對隧道的12、影響,根據爆破震速調整基坑開挖爆破方式。(3)測試方法在爆破時,利用IDTS3850型爆破振動測試儀、891-型拾振器進行測量。(4)爆破震速警戒值參考設計單位建議值,爆破震速小于2cm/s時,基坑開挖過程中爆破震動對隧道結構的穩定不形成威脅。(5)監測頻率為保證對隧道的安全,根據放炮位置與隧道的空間關系及采用的爆破方式調整監測頻率,當連續兩次爆破波速未超標時適當減少監測次數。五、監測頻率測點埋設穩定后即開始監測,監測時間為施工期間(暫定為7個月)在此期間的監測頻率如表2所示。表2監測頻率時間地表位移監測錨索(桿)拉力拱頂沉降及水平收斂施工期間觀測1次/2天(第一周)1次/2天(第一周)1次/13、7天2次/7天2次/7天正常情況下,按預定頻率監測,當本次變化量或累計變化量超過警戒值時,監測頻率適當加密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提高監測頻率:1) 監測數據達到報警值;2) 監測數據變化較大或者速率加快;3) 存在勘察未發現的不良地質;4) 超深、超長開挖等違反設計工況施工;5) 支護結構出現開裂;6) 周邊地面突發較大沉降或出現嚴重開裂;7) 鄰近建筑突發較大沉降、不均勻沉降或出現嚴重開裂;8) 支護工程發生事故后重新組織施工;9) 出現其他影響支護基坑及周邊環境安全的異常情況。六、監測報警及異常情況下的監測措施 表3 監測報警值變形特征監測警戒值累計值變化速率支護結構及基坑頂部水平位移314、0mm3mm/d支護結構及基坑頂部豎向位移30mm3mm/d錨桿拉力設計值的70%錨索預拉力設計值的70%依據基坑工程設計,本工程監測數據達到監測報警值的累計值時,應立即報警;若情況比較嚴重,應立即停止施工,并對支護結構和周圍環境中的保護對象采取應急措施。七、組織機構7.1工作流程根據本工程監測的特點,由于該監測標段監測任務繁重,為了搞好該監控量測工作,決定抽調責任心強、素質好的技術骨干組成的監控量測小組(見表4),主要監測人員常住施工現場,在業主、設計、監理、施工等單位的領導和指導下完成該項目。組織機構流程如圖2所示。圖2 監測施工組織流程7.2成員分工成員分工如表4所示:表4監測成員分工監15、測組織機構監測范圍姓名職稱職責基坑邊坡副教授項目負責人教授技術負責人助工主要監測人員助工主要監測人員助工主要監測人員八、監控量測數據處理及信息反饋1) 監測數據外業采集完成后,用計算機按相關規范軟件及時進行數據處理。2) 數據處理完成后,形成監測報表;內容包括對應的施工工況、各監測點 的日變形量、累計變形量、變形曲線圖等基本要素。3) 監測報告根據進度一般每月提交一次。4) 全部工程結束后,提交監測總結報告。5) 監測報告內容:(1)該監測階段相應的工程、氣象及周邊環境概況;(2)該監測階段的監測項目及測點的布置圖;(3)各項監測數據的整理、統計及監測成果的過程曲線;(4)各監測項目監測值的變16、化分析、評價及發展預測;(5)相關的設計和施工建議。6) 全部工程結束后提交本工程監測總結報告,內容如下:(1)工程概況;(2)監測依據;(3)監測項目;(4)監測點布置;(5)監測設備和監測方法;(6)監測頻率;(7)監測報警值;(8)各監測項目全過程的發展變化分析及整體評述;(9)監測工作結論與建議。九、監測設施保護監測儀器的完好性對監測工作十分重要,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對現場所埋設的儀器與測點進行保護,對損壞觀測點,進行及時修復,并做好修復記錄,采取以下保護和恢復措施:1) 在各監測斷面及監測點處豎立標示牌,在標桿上作醒目的警示,盡量減少外露測桿數量,外露沉降標桿用套管加以保護,標桿露出路基17、面高度不大于50cm。2) 做好施工期間現場指揮管理工作,避免儀器或測點破壞,對于裂縫測點或坡面測點的損壞應在2日內修復,對測斜管及錨索測力計、錨桿拉力計損壞應及時通知業主并盡快進行恢復和復測工作,確保監測數據的連續性和有效性。十、安全管理因基坑監測往往坡度較陡,且高度較大,監測過程中的安全問題比路基監測要突出,因此,在進行高基坑監測過程中必須重視監測人員的安全問題。本次監測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安全監測工作。1) 加強安全生產教育(1) 認真貫徹執行國家、部省、市有關安全的方針政策、規章、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2) 針對本工程特點,定期進行安全教育18、,強化作業人員安全意識,使作業人員掌握安全生產必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未經安全教育的監測人員不準上崗。(3) 通過安全教育,增強作業人員安全意識,樹立“安全生產,人人有責”的觀念,提高作業人員遵守施工安全規章的自覺性,認真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做到:不違章指揮,不違章操作,保護自己,保護他人,提高安全防護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2) 做好監測施工現場安全措施(1) 進入施工現場的監測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帽等防護用品。在基坑進行監測時必須佩戴一定的安全防護用品,如安全繩,穿防滑安全鞋等,在埋設監測儀器時,必要時在基坑的臨空面四周應布設安全網。(2) 在埋設儀器和監測時要注意和基坑施工交叉作業的安全,既要自身19、防護避免施工作業機械傷人,也要防止監測施工中對施工人員的傷害。十一、附圖JC-1:測點平面布置圖JC-2:測點布置立面展開圖第二部分 監測報價以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2002年修訂本)作為依據,xx國際大廈基坑施工期間監測報價清單如表5:表5監測費用表序號項目名稱數量單位單價(元)小計(元)1實物工作費坡頂垂直位移62X12點.次7455056坡頂水平位移62X12點.次201149544隧道沉降62X11點.次7450465隧道水平收斂62X11點.次11276384預應力錨索損失62X16點.次116115072錨桿拉力62X49點.次116352408爆破震動50X2點.次28028000錨索測力計費用16個200032000鋼筋計費用49根30014700實物工作費為以上幾項合計873632元2技術工作費監測數據整理與分析技術工作費=實物工作費X技術工作收費比例=873632X22%=192199.04元編制監測報告總價(人民幣元):¥1065831.04說明:施工期報價以7個月為基準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