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溪河右線大橋施工測量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12964
2022-08-04
15頁
79KB
1、襄渝二線朱溪河右線大橋施工測量工作方案編制:復核:審批: 中鐵大橋局襄渝二線項目部一分部測量組2006年 月日目錄 一、 概述 二、 編制依據三、 儀器設備四、 圖紙會審五: 控制測量六、 橋梁下部結構施工測量七、 墩柱施工測量八、 懸澆梁掛籃施工九、 內業(yè)資料管理十 安全注意事項朱溪河右線大橋施工測量方案一、概述1.1安康至梁家壩段站前工程XYNS-03標段的朱溪河右線大橋,連接毛壩關灘隧道和朱溪河隧道, 1#、2#墩處于朱溪河河床。朱溪河右線大橋中心里程樁號YDK413+063全長287.10m,主跨128m,采用(72.85+128+72.85)m連續(xù)鋼構跨越朱溪河。1.2 橋墩樁基頂端2、設有矩形承臺,1#墩樁號YDK412+999.00基坑底標高為:490.89,頂標高為505.89。結構尺寸為:92012001500;2#墩樁號YDK413+127.00基坑底標高為:482.21,頂標高為499.21。結構尺寸為:92013201500。周邊為C30砼,內為C15片石混凝土。1.3 梁體為單箱單室、變高度、變截面箱梁,梁體全長273.4,邊跨端部25.7米梁段和中跨中部34米梁段為登高粱段,粱高為4.4米;主梁處粱高為8.8米,其余變高梁段為圓曲線,梁底下緣圓曲線半徑為R=214.273m, 梁底板頂面圓曲線半徑為R=235.280m,箱梁頂板寬8.5m,箱寬6.1m;連續(xù)3、剛構梁上設置雙側人行道,道寬為1.80m。1.2 工程特點:1工程簡介本橋橋址地處川陜交界的大巴山山脈北部、秦嶺褶皺系南緣,漢江水系任河西岸之中,低山河谷區(qū)。橋址所在地為朱溪河。地形主要為陡峭的坡面山地和山間狹小的深切“V”字型溝谷相連,多懸崖峭壁,地面平均自然坡度為2550。局部為陡崖相對高差約130米,山坡有落石,河內有少量滾石,大量卵石。橋址處人煙稀少,安康端有毛壩關至瓦廟的公路通過,重慶端交通較為不便。 朱溪河右線大橋中心里程樁號YDK413+063全長287.10m,主跨128m,采用(72.85+128+72.85)m連續(xù)鋼構跨越朱溪河。1#、2#墩嵌固基礎位于朱溪河的兩邊陡峭的山4、坡上,地面平均坡度為2550,相對高差很大,這給橋梁施工的控制測量和施工測量增加了很大難度。為了保證全橋施工時平面、高程、線型等方面的精度,確保工程的安全和質量,必須在施工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精確的測量控制。施工前進行工程測量控制網的交接樁工作,然后用全鉆儀、水準儀等儀器進行精確三角測量,和監(jiān)理工程師共同復核施工測量控制網的準確性及精確度。確認控制網符合要求后,即設點對控制網點進行保護,并進行加密,建立健全本工程平面及高程控制網,做到橋梁、線路中心線、墩位里程點的準確無誤。二、編制依據2.1 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0026-932.2 新建鐵路工程測量規(guī)范(TB10101-99)。2.3 鐵路橋涵5、施工規(guī)范(TBJ162-2002)。2.4 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J286-2004)2.5 鐵路混凝土與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J283-2004)。2.6 測繪公司技術管理辦法Q/TQ01-G1116-01-20002.7 襄渝線安康至重慶增建第二線朱溪河右線大橋施工圖修改設計。三、儀器設備3.1 Lica 1202全站儀(標稱精度:測角2、測距2+2ppm)。3.2 Lica帶對點器的基座兩套、棱鏡桿2套、小棱鏡1套。3.3 溫度氣壓計一個。3.4 NA28 水準儀一臺。所有儀器進場前均按規(guī)定由國家技術監(jiān)督部門進行鑒定,且符合規(guī)范要求,儀器在使用過程中要定期進行自檢,如6、發(fā)現不合格應立即送檢。測量人員應嚴格遵守測繪公司測繪儀器管理辦法之各項儀器操作規(guī)程,正確使用儀器,并作好儀器的日常的保養(yǎng)和維護。 四、圖紙會審4.1 根據施工圖復核0#-3#鉆孔灌注樁和挖孔樁的坐標、樁底和樁頂標高。4.2 復核各墩樁中心坐標、承臺、墩柱、主梁各塊標高、墩頂臺帽、支撐墊石、臺頂、托盤、擋碴塊的標高和結構尺寸,如發(fā)現疑問,向設計院提出,確保理論數據的萬無一失。五:控制測量控制網是整個工程施工測量的依據,在工程開工前必須對原有的控制網進行復測及加密,本工程的控制網是由鐵道部第一勘測設計院布設的導線網,于2005年5月16日完成。51 控制網的復測511平面控制網的復測復測采用設計單7、位布設的控制點,按原網形原精度復測。控制網的復測采用GPS靜態(tài)定位技術來完成。GPS外業(yè)數據采集完成后,用相關軟件進行嚴密平差。并將平差結果與設計院提供的數據進行比較,確認其誤差在允許范圍內后方可作為放樣的依據并在后續(xù)工程中使用。如有較大差別,需上報業(yè)主和監(jiān)理工程師共同協商解決。應用GPS方法進行控制網復測,其作業(yè)方法和觀測精度按公路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測量規(guī)范(JTJ066-98)的規(guī)定執(zhí)行。5.1.2 高程控制網復測朱溪河右線大橋高程采用85國家高程系統(tǒng)。高程控制網的復測利用精密水準儀,將沿岸的水準點進行聯測并閉合。用S1級精密水準儀按三等水準測量來進行,其測站觀測精度執(zhí)行工程測量規(guī)范(8、GB50026-93)的規(guī)定。水準測量的外業(yè)數據經水準網平差并確定無誤后使用。5.2 控制網的加密為了保證加密控制網的精度和控制點的密度,我們首先進行GPS首級控制網的同等精度的復測,然后進行加密點的布設,利用岸上部分首級控制點和加密點組成施工控制加密網。 所有參加測量的儀器設備均按有關計器器具檢測規(guī)定進行檢定,各項檢定指標均符合有關標準的要求。在施工過程重要定期對平面控制點和高程控制點進行復測。六、橋梁基礎施工測量下部結構包括擴大基礎、墩柱6.1 擴大基礎施工6.1.1 基礎開挖6.1.1.1 放出擴大基礎中心十字線和開挖邊線并打上護樁。6.1.1.2 基坑開挖完畢后,用儀器檢測基坑尺寸和基9、底標高并放出墊層底理論標高。基地高程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序號地質類別規(guī)定值或允許偏差mm檢查方法2土50測量檢查3石+50-200測量檢查6.1.2 墊層施工 6.1.2.1 墊層澆注完畢后,用水準儀進行抄平。6.1.2.2 放出承臺中心線和承臺輪廓線。6.1.3 模板檢查 6.1.3.1 用全站儀放出承臺頂口中心線(并檢查上次所放的線)并投影到模板頂頂口上。6.1.3.2 檢查承臺模板頂口尺寸,超限的要現場進行調整,直到承臺軸線偏差符合規(guī)范要求。6.1.3.3 承臺尺寸檢查合格后,用水準儀把承臺頂理論標高放樣到模板內側,做上標記。水準測量完畢后要重新后視。6.1.3.4 承臺模板安裝成型驗收10、標準:項目允許偏差平面尺寸30 mm軸線偏移15 mm頂面標高20 mm6.1.4 承臺竣工和墩柱放樣6.1.4.1承臺竣工用全站儀直接放出承臺中心線和用水準儀測出頂面高程,并彈上墨線,用鋼尺量取承臺頂面竣工尺寸,算出承臺軸線偏差,然后用水準儀測出其頂面高程,出具竣工資料。6.1.4.2 墩身(臺)放樣:利用承臺十字線,用鋼尺量取墩柱底部設計尺寸,做上標記,并彈出輪廓線,同時實測墩柱底輪廓線的頂面高程,便于立墩柱模板。承臺質量驗收標準:項目允許偏差軸線偏差15mm平面尺寸30mm頂面高程20mm七、墩身(臺)施工測量7.1模板檢查由于墩身較高,第一節(jié)墩身模板平面位置,必須控制在允許誤差以內。711、.1.1坐標法.1 為了便于模板檢查和調整,以橋中線為X軸,墩中線為Y軸,控制點為坐標原點,建立獨立坐標系。7.1.1.2 用全站儀直接測量模板頂口四個點坐標,用實測坐標與該點理論坐標相比較坐標差控制在5mm以內。經緯儀法在承臺頂面做一點,使其離墩柱邊距離為一定值,用經緯儀配合折角目鏡讀取模板頂讀數與定值相比較,差值控制在5mm以內。控制墩身傾斜率不大于墩身高度的0.1%,且不大于20mm。 平面尺寸合格后用水平儀配合鋼尺將每節(jié)段的模板頂的設計標高放樣到模板頂口,以便預埋件的安裝。7.2 為了消除光照溫差的影響,放線和檢測應在日出前進行。7.3 每節(jié)墩身(臺)混凝土澆筑后,用全站儀和水準儀對墩12、中心、墩頂標高、垂直度進行檢核,以便施工誤差在下階段的施工中及時糾正,防止出現累積誤差。由于高墩墩身采用分段施工,每完成一段后都要把墩中心點引到這一段墩頂,作為下一段立模板的依據。墩中心點的引測可用經緯儀投點法放樣,但此方法隨著墩身的增高,容易產生誤差。所以在施測過程中,要隨時進行檢核。7.4 質量驗收標準:表3 墩身(臺)模板安裝檢查的允許偏差序 號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方法1軸線位置梁、柱、板、墻52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不少于3處3高程梁、柱、板、墻54模板的側向彎曲柱h/1000拉線尺量梁、板、墻l/15005梁、柱、板、墻兩模板內側寬度+10,-5尺量不少于3處6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13、2尺量墩臺身、墩臺帽竣工檢查允許偏差見表4表4 墩、臺身檢查項目序號檢查項目規(guī)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和頻率2斷面尺寸(mm)20檢查3個斷面3豎直度或斜度(mm)0.3H且不大于20用垂線或經緯儀測量2點4頂面高度(mm)10用水準儀測量3處5軸線偏位(mm)10用經緯儀測量縱、橫各2點6大面積平整度(mm)5用2m直尺檢查7預埋件位置(mm)10用尺量注:為墩、臺身高度。表4-1 墩臺帽檢查項目序號檢查項目規(guī)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和頻率斷面尺寸(mm)20檢查3個斷面軸線偏位(mm)10經緯儀測縱橫各2點支座處頂面高程()簡支梁10水準儀每支座檢查點連續(xù)梁5支座位置(mm)5用尺量預埋件位置14、(mm)5用尺量在墩(臺)身施工完成后,應進行一次全橋貫通測量,確保相鄰墩、臺柱間距誤差在15mm之內,且各墩中心偏位在10mm之內,為上部結構的施工打好基礎。八、懸澆梁的掛籃施工梁體為單箱單室、變高度、變截面箱梁,梁體全長273.4,邊跨端部25.7米梁段和中跨中部34米梁段為等高梁段,梁高為4.4米;主梁處梁高為8.8米,其余變高梁段為圓曲線,梁底下緣圓曲線半徑為R=214.273m, 梁底板頂面圓曲線半徑為R=235.280m,梁體邊跨梁端頂板厚度為80cm,主墩附近處頂板厚度為55cm,其余梁段頂板厚度為50cm; 梁體邊跨梁端底板厚度為80cm等高梁段地板厚度為50cm,其余變高梁段15、底板厚度位由50cm漸變至90cm;梁體邊跨梁端腹板厚度為70cm,等高梁段腹板厚度為40cm,其余變高梁段腹板厚度由40cm70cm按折線變化;箱梁頂板寬8.5m,箱寬6.1m;連續(xù)剛構梁上設置雙側人行道,道寬為1.80m。8.1 箱梁0#塊施工 對墩柱支承橫梁上的托架進行沉降觀測,確定其預抬值,在托架上放出0#塊的軸線即十字線和輪廓線,在底模安裝完畢后進行標高測量并恢復0#塊的軸線和輪廓線。 側模安裝完畢后,在0#塊頂放出其軸線,依據軸線檢測其軸線偏位、腹板厚度、底板厚度、隔墻厚度、兩翼板寬度,都符合規(guī)范要求后,在放出梁頂面標高并作好標記。懸澆梁模板檢查項目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16、1梁段長10尺量檢查不少于5處2梁高+100尺量檢查不少于5處3頂班厚+100尺量檢查不少于5處4底板厚+100尺量檢查不少于5處5腹板厚+100尺量檢查不少于5處6端、橫隔板厚+100尺量檢查不少于5處7腹板間距+100尺量檢查不少于5處8腹板中心偏離設計位置10尺量檢查不少于5處9梁體寬+100尺量檢查不少于5處10模板表面平整度31m靠尺檢查不少于5處8.1.3 0#塊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放出0#塊的軸線, 對0#塊作竣工測量并放出掛籃走道的中線,用鋼尺量出掛籃結構尺寸位置,以便掛籃安裝。8.2 掛籃施工測量 掛籃拼裝完成后,對其進行荷載試驗:布點測量原始標高(分級加載)測加載后的標高并計17、算結構的變形(逐級卸載) 測量卸載后的標高,計算出結構回彈變形量,根據實測的變形值確定掛籃的預抬值。 檢查1#塊底模標高,并在底模上放出軸線, 在1#塊側模安裝好后,在頂面放出橋軸線,檢查1#塊的結構尺寸和軸線偏移,放出各個預埋件的位置和梁面設計標高。 掛籃行走.1 1#塊的混凝土達到強度后,在1#塊上放出橋軸線做1#塊的竣工。.2 放出掛籃走道的中線,在掛籃行走到位后,調整底模軸線位置及標高,進行下一節(jié)段的施工。8.3 為了獲得橋梁施工中的實際狀態(tài),控制線性,必須對主梁進行線性標高測量。 測點布置縱橋向每一節(jié)段設一測量段面,每個測量段面布置三個測量點(預埋鋼筋頭)。 測量工況每節(jié)段掛籃定位、18、混凝土澆注前后、預應力張拉都要測量標高,另外必須對墩頂水平位移進行測量。墩頂設兩個測點,混凝土澆注前后測量其水平位移。84 為了消除日照溫差對梁體變形的影響,采用以下的方法:841 測量工作安排在早晨日出前進行,可消除日照溫差的影響。842 當測量工作不能在早上進行時,對測量數據進行日照溫差改正。九內業(yè)資料管理內業(yè)文件資料來源于建設全過程中各類原始記錄,我們必須本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認真負責的工作精神,保證資料的真實、準確,堅持高標準、高質量,嚴禁偽造,為“建一流鐵路工程,創(chuàng)一流工程檔案”而奮斗。8.1 及時出具各種測量檢查和竣工資料,原始記錄必須真實、清晰、填寫齊全完整8.2 認真填寫工程19、測量記錄手簿。工程測量記錄手簿必須記錄完整、書寫工整清晰,逐日記載,不得涂改和后期補填,現場測量記錄必須有記錄人員、復核人員和測量負責人簽字。十、 安全注意事項為了保證現場測量人員人身安全和儀器設備使用安全,杜絕人身事故和儀器事故的發(fā)生,本著“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在具體測量過程中,務必注意的安全事項如下:1 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穿防滑鞋。2 高空作業(yè)必須正確佩帶安全帶,嚴禁雙層作業(yè)。3 測量作業(yè)必須保證有足夠面積的作業(yè)平臺和安全的作業(yè)環(huán)境。4 測量作業(yè)時,人員和儀器必須處在大型機械的作用范圍以外,防止機械傷害。5 立塔尺和棱鏡時,要仔細檢查是否有裸露電線,防止電擊。6 架設儀器時,必須擰緊腳架螺絲,踩緊不得有滑動,儀器和基座聯結螺栓一定要擰滿,防止儀器滑落。7 如遇到大風(四級以上)、大霧等惡劣天氣,應暫停測量工作。同時測量人員應遵守公司各項安全規(guī)章制度和儀器操作規(guī)程,以及各項安全法規(gu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