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港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最終版(1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14355
2022-08-04
13頁
64.56KB
1、目錄1、編制依據2、施工準備3、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布置4、混凝土養護5、混凝土測溫6、控制溫度和收縮裂縫的技術措施7、坍落度檢測及試塊留置8、管理人員安排9、 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計算10、附圖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8-2011;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50496-2009;建筑冬期施工規程JGJ/T104-2011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4-2002(2011 版);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幸福港住宅小區限價商品房 3-1# 樓施工圖紙二、工程概況本工程為地下 3 層,地上 32、4 層的高層建筑,建筑面積約 15000 ,地面以上主體高度 98.9M,剪力墻結構,基礎形式主樓為平板式筏形基礎,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筏板頂面標高為 11.3M(絕對標高 1510.8 ,0.000絕對標高為: 1522.1 )。本工程主樓基礎為筏板基礎,主樓筏板厚度為 1400 ,主樓筏板長度為 34800 ,寬為 16800mm。主樓筏板屬于大體積混凝土。本工程基礎筏板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40,抗滲等級為p6。筏板混凝土3總工程量約為 819m.三、施工準備3.1 、技術準備:( 1)熟悉施工圖紙,明確設計對混凝土強度等級、抗滲等級以及最大水灰比、初凝時間、最小水泥用量、水泥中鋁酸三鈣3、的含量等方面的要求。( 2)本工程擬選擇華建混凝土有限公司為預拌混凝土生產商,并經監理和建設單位同意。如有必要須經建設和監理單位現場實地考察。( 3)根據設計要求,向預拌混凝土生產廠商提供混凝土配合比委托單,配合比委托單中應準確無誤地反映設計圖紙對混凝土的性能和各項技術指標的要求。由混凝土供應商出具混凝土配合比報告,并向監理單位報驗。( 4)選擇確定委托試驗的試驗室和 30外檢的試驗室,并經過監理單位審查通過。( 5)確定混凝土澆筑的流向和順序、澆筑方法、測溫孔的布置位置、測溫方法以及控制混凝土內外部溫差的措施。( 6)如果在冬期施工階段施工基礎筏板混凝土尚應編制冬期施工技術措施,經過集團公司4、審批并報經監理單位同意。3.2 、材料準備(1) 在澆筑基礎筏板大體積混凝土前, 為了保證 1#樓基礎的混凝土連續一次澆筑完成,必須提前將本次澆筑的混凝土的部位、強度等級及其他設計要求的技術指標和澆筑的混凝土量通知預拌混凝土供應商,以便混凝土供應商儲備足夠的原材料和組織足夠的運輸車輛,以滿足施工的需要。(2) 準備充足的混凝土冬季保溫用的保溫材料。3.3 、機械設備準備3.3.1 、砼運輸車輛數量計算如下:1)混凝土泵的實際平均輸出量可根據混凝土泵的最大輸出量、配管情況和作業效率;按下式計算:Q1Qmax1式中Q1 每臺混凝土泵的實際平均輸出量(m3/h)Qmax每臺混凝土泵的最大輸出量(m35、/h);1 配管條件系數,可取0.80.9 ; 作業效率。根據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向混凝土泵供料的間斷時間、拆裝混凝土輸送管和布料停歇等情況,取0.6 。當混凝土泵連續作業時,每臺混凝土所需配備的混凝土攪拌運輸車臺數,可按下式計算:式中N1 混凝土攪拌運輸車臺數(臺) ;Q1每臺混凝土泵的實際平均輸出量(m3/h);取 40 m3/hV1 每臺混凝土攪拌車容量(m3);取 9 m3S0 混凝土攪拌運輸平均行車速度(km/h);取 30 km/hL1 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往返距離(km);取 20 kmT1 每臺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總計停歇時間(min)。取 45 min計算結果:每臺輸送泵車需配備的混凝土6、運輸車輛= 6臺共配備的運輸車輛 = 12臺3.3.2 根據現場情況,現場配備汽車泵2 臺,根據以上計算,混凝土運輸車配備 12 輛,施工時視具體情況再增設一臺80 拖式電泵和 8m3混凝土運輸車 2 輛備用。配備插入式振動器12 臺,平板振動器1 臺,振動棒 20根,污水泵一臺,塑料薄膜1000m2,毛線毯 2000m2。電子測溫儀 1 個,測溫導線 30 根。3.3.3 、配備澆搗人員2 組,每組 23 人。3.3.4 、澆灌前仔細安排輸送路線,確保汽車泵能伸至基礎的每個澆筑地點,使得基礎混凝土的澆筑順利進行。3.3.5 、混凝土澆筑期間,要保證水、電、照明不中斷,并保證降水正常。為了防備7、臨時停水停電,事先聯系好一臺備用發電機組和供水設備。3.3.6 、檢查模板、支架、鋼筋和預埋件、安裝配管及預留孔洞,并清除干凈模板內的垃圾、雜物和鋼筋上的油污等。3.3.7 、澆灌前要澆水濕潤,對基坑中的積水要清除干凈。3.3.8 、鋼筋工、木工和架子工在澆灌過程中要有值班看守人員,施工現場要保證有電工不少于2 名。3.3.9 、澆灌前檢查安全設施,是否滿足灌筑速度的要求。填寫隱蔽工程驗收單經監理人員驗收合格,并簽發澆筑令。3.3.10 、夜間施工手續提前辦理,澆筑方案應向施工人員交底明確。四、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布置4.1 、根據本工程施工條件,以降低溫差、分層連續澆筑,不出現施工縫為原則。澆筑8、應自西向東,南北兼顧,掌握初凝時間,杜絕產生施工冷縫。由于商品砼坍落度較大,應注意掌握澆筑寬度。一臺汽泵一先一后間隔 1 小時進行上中下三層澆筑,每層澆筑厚度約450。中、下層澆筑面寬3m,上層澆筑面寬4-5m,整體澆筑完畢,預計20 小時。4.2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時,對每個出料口配備4 臺振動器,其中三臺用于施工,振動棒為6 根,長度 6m,每根固定配備3 名振動手,并振動有序,防止漏振。另外,3-4 人接管、拆管、翻管,2 名翻鍬手, 1 名管理人員,所有人員按3 班制配備( 8 小時 / 班)。4.3 、在澆筑過程中,振搗時重點控制兩頭,即混凝土流淌的最近點和最遠點,并采用每層兩次振搗9、工藝,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4.4 、高頻振動棒要垂直插入,快插慢拔,插點交錯均勻布置,每點振動時間應控制在30 秒左右。在振搗上一層混凝土時,應插入下一層5cm左右,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同時在振搗上層混凝土時,要在下層混凝土初凝之前進行,振動器在每一插點上的振搗延續時間,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出現水泥漿及不再出現氣泡,不再明顯沉落為度,振搗時間過短,混凝土不易振實,過長則易引起離析。混凝土表面用平板振動器來回振動兩次?;炷帘砻嫣幚?, 應做到“三壓三平”,先按板面標高用板鍬壓實,長刮尺刮平,再在初凝前用滾筒碾壓數遍,滾壓平整,最后在初凝前用木抹子打磨壓實、抹平,以防混凝土表面裂縫出現。最后一次10、抹平必須掌握好火候,以減少干縮裂縫。五、混凝土養護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混凝土硬化過程中將產生大量的水化熱。因結構內部產生的熱量不易散發而表面溫度降低比較快,結構內外形成溫差。混凝土的養護應控制內外溫差25,以確保大體積混凝土的質量。5.1 、養護方法:地下室底板的養護方法可采用保溫法和保濕法共同使用。1、根據熱工計算,混凝土澆筑6-8 小時后,使用一層塑料薄膜及一層毛線毯覆蓋養護,減少混凝土表面的熱擴散和溫度梯度,防止產生表面裂縫,同時延長散熱時間,充分發揮混凝土的潛力和材料的松馳特性,使混凝土的平均總溫差所產生的拉應力小于混凝土抗拉強度,防止產生貫穿裂縫。2、加強澆水養護,根據砼表面濕潤11、情況,每天澆水不少于5 次使澆筑不久的混凝土在適宜的潮濕條件下,防止混凝土表面脫水而產生干縮裂縫。同時可使水泥的水化作用順利進行,提高砼的極限抗拉強度。5.2 、養護時間為了確保新澆筑的混凝土有適宜的硬化條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縮而產生裂縫,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在砼初凝后用塑料薄膜和毛線毯覆蓋,終凝后灑水以保持砼濕潤,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d。六、混凝土測溫6.1 、測溫點布置1、在混凝土澆筑前布置溫度測試導線,溫度測試導線用膠帶固定在筏板的馬鐙筋上,每個測溫點布置三根導線,沿筏板厚度方向距上下表面 50 各放置一根,在筏板中部放置一根。位置布置詳見平面布置圖。將測溫導線另一端固定于筏板表面之上,12、用膠帶包裹固定,防止砼澆筑時損壞測溫導線。2、混凝土澆注完畢后,用電子測溫儀連接導線進行溫度測試。6.2 、測溫制度1、在澆筑階段專人測量混凝土的入模溫度(混凝土入模后10 分鐘內測),并做好記錄,要求不大于規范規定的28。2、在混凝土溫度上升階段和溫度下降階段,測溫點每天測 4 次(包括大氣溫度),分別在 6 時、 12 時、 18 時、 0 時各測一次,每次記錄不得錯亂,測溫期限為 7 天。3、所有測溫孔均應編號。4、測量記錄應交項目部,并作為對混凝土施工和質量的控制依據。6.3 、測溫在測溫過程中, 若發現溫差超過25時,應及時加強保溫或延緩拆除保溫材料,以防止混凝土產生溫差應力和裂縫。13、七、控制溫度和收縮裂縫的技術措施7.1. 選用水化熱較低的普通硅酸鹽水泥,并對水泥安定性(由砼供應商澆筑前提供)進行檢查。7.2. 采用自然連續級配的粗骨料配制砼。優化混凝土級配設計,在保證混凝土強度下,采用混凝土60 天強度盡可能減少水泥用量。根據抗腐蝕要求,最終水泥用量定為350 /m3,水灰比不大于0.5 ,鋁酸三鈣小于8%。7.3. 摻緩凝減水劑,延遲水化熱釋放速度,提高工作性及流動性,利于泵送?;炷撂涠瓤刂圃?2-16 ,混凝土初凝時間控制在4-6 小時。7.4. 摻粉煤灰:根據配合比要求在混凝土中摻86 /m3 的磨細粉煤灰,以降低水化熱且能改善砼的和易性。7.5. 控制粗骨料14、針片頭含量不大于15%,含泥量小于 1%;選用中砂,含泥量小于 3%。7.6. 摻 18kg/m3 的 UEA膨脹劑,防止砼收縮裂縫的產生。八、坍落度檢測及試塊留置( 1)防水混凝土抗滲性能,應采用標準條件下養護混凝土抗滲試件的試驗結果評定。試件應在澆筑地點制作。連續澆筑混凝土每 500m3應留置一組抗滲試件 ( 一組為 6 個抗滲試件 ) ,且每項工程不得少于兩組。采用預拌混凝土的滲試件,留置組數應視結構的規模和要求而定。( 2)用于檢查混凝土強度的試件,應在混凝土的澆筑地點隨機抽取。取樣與試件留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每拌制 100 盤且不超過 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樣不得少于一次15、;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 盤時,取樣不得少于一次;3)當一次連續澆筑超過1000 m3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樣不得少于一次;4)每次取樣應至少留置一組標準養護試件,同條件養護試件的留置組數應根據實際需要確定;(3)底板混凝土外觀質量檢驗數量,應按混凝土外露面積每100m2抽查 1 處,每處 10m2,且不得少于3 處;細部構造按全數檢查。九、管理人員安排總負責:王建偉質檢員:施工員:坍落度檢測、測溫:劉永成蘇金義楊文平劉永明王建華商砼廠現場值班人員:聯絡人員:彭正棟電話7673766-820十、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計算1、混凝土內的絕熱溫升值計算Th=(m16、c+KF)Q/c 式中: Th混凝土的絕熱溫升值() ;mc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 含膨脹劑 ) (kg/m3);K 摻合料折算系數,取 0.25 0.3 ;F 摻合料用量( kg/m3);Q 水泥 28d 水化熱( kJ/kg ),查表得 375kJ/kg c 混凝土的比熱,一般取 0.97 kJ/kg k; 混凝土的密度,取 2400kg/m3根據配合比設計已知:mc =399.6kg/m3 ,粉煤灰的摻量70kg/m3。T h= (mc+KF)Q/c=(399.6+0.3 70) 375/0.97 2400) =67.8 2、計算混凝土內部實際最高溫度Tmax=Tj+Th (t)式中:17、 Tmax混凝土內部的最高溫度() ;Tj混凝土的澆筑溫度(), 取 10;Th齡期時混凝土的絕熱溫升() ;(t) 不同的澆筑塊厚度、不同齡期時的降溫系數,1.2m 厚筏板一般最大取值為0.42 ;Tmax= Tj+Th (t) =10+67.80.42=38.5 3、混凝土表面溫度計算Tb(t )=Ta+4h( H-h) T (t )/H2式中 Tb (t )齡期 t 時,混凝土的表面溫度() ;Ta齡期 t 時,大氣的平均溫度() ,取 6-8 左右;H 混凝土的計算厚度, H=h+2h;h 混凝土的實際厚度( m);h混凝土的虛厚度( m),h=K(/ ) ; 混凝土的導熱系數,取2.18、33W/(mK);K 計算折減系數,可取 2/3=0.666 ;砼表面模板及保溫層的傳熱系數【 W/( K)】;=1/( i/ ai+1/a)i各種保溫材料的厚度(m); i 各種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 W/(mK)】; a 空氣層傳熱系數,可取 23 【W/( K)】;T(t )齡期 t 時,混凝土內最高溫度與外界氣溫之差(),T(t )= Tmax-Ta(38.5-7=31.5 ) ;覆蓋養護采用一層塑料布,二層草袋或棉氈,因此保溫層的傳熱系數計算: =1/( i/ ai+1/ a)=1/(0.001/0.04+0.04/0.14+1/23) =2.82 W/ ( K)h=K(/ )=0.666 2.33/2.82=0.55mH=h+2h=1.2+2 0.55=2.3m因此,混凝土的表面溫度:Tb(t )=Ta+4h( H-h) T (t )/H2=7+40.55 ( ) 31.5/2.32=30 混凝土內最高溫度與混凝土的表面溫度之差:T(t )= Tmax-Tb(t )=38.5-30=8.5 25混凝土的表面溫度與外界氣溫之差:T(t )=30-7=2325故混凝土養護采用一層塑料布,二層草袋或棉氈能滿足保溫要求。施工期間將根據大氣溫度變化隨時調整保溫層厚度。十一、附圖3-1#樓測溫孔布置平面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