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孔樁基礎施工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14438
2022-08-04
12頁
49KB
1、鉆孔樁基礎施工方案一、工程慨況:靖邊連接線K0+728蘆河大橋,橋平面位于曲線半徑R-1050m的曲線上,本橋與靖邊連接線交角90度,本橋上部構造采用8*30米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下部采用柱式墩、柱式臺、肋板式臺,基礎為鉆孔灌注樁基礎。本橋鉆孔灌注樁共計23根,直徑120cm的樁9根,計300延米。直徑170cm的樁14根,計700延米。地質情況基本為粉砂、亞粘土、粉砂和亞砂土等。二、隊伍及工期安排本橋由我部樁基隊施工,3臺循環鉆機,上場人員24人。每日完成樁基施工1根,樁基施工計劃于12月12日開工,2004年2 月29日完畢。本橋樁基施工進度安排日期工程項目名稱2003.12.5-2002、3.12.10 現場布置、挖制漿池等施工準備階段2003.12.12 -2004.2.29鉆孔灌注樁施工主要上場人員現場付指揮技術主管技術員測量員試驗員施工隊隊長鋼筋工鉆機隊1人1名1名2名2名1名15名24名王 剛劉光義祝利平李永成張千里劉振利李德生任耀明三、施工工藝本橋鉆孔樁基采用循環旋轉鉆機成孔,泥漿護壁,分節吊裝焊接鋼筋籠,導管法灌注水下砼的方法施工。鋼筋籠由汽車起重機分節吊裝,砼拌合站集中拌合,砼運輸車運輸,直接倒入漏斗。鉆孔灌注樁施工:一)、鉆孔灌注樁基礎施工工藝及框圖1、 施工工藝(1) 準備場地、測量放線施工前應進行排除積水,清除雜物,鉆機位置處鋪筑好土、平整壓實;同時對施工用3、水、泥漿池位置、動力供應、砂石料場、拌和機位置、鋼筋加工場地、施工便道等做統一的安排。測量放線,根據設計圖紙用全站儀現場進行樁基精確放樣,在樁中心位置釘以木樁,并設護樁,放線后由主管技術人員進行復核,施工中護樁要妥善看管,不得移位和丟失。(2) 埋設護筒: 護筒因考慮多次周轉,采用6mm鋼板制成,護筒內徑比樁徑大20cm,埋置護筒要考慮樁位的地質和水文情況,為保持水頭,護筒要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1.5m,護筒宜高出地面0.3-0.5m,為避免護筒底懸空,造成塌孔,漏水,漏漿,護筒底應放在天然的結實的土層上(或夯實的粘土層上面),護筒四周應回填粘土并夯實,護筒平面位置的偏差應不超5cm。護4、筒埋置深度為2倍的護筒直徑。(3) 選擇鉆孔機械: 根據本合同段地質情況,選用正循環旋轉鉆機,配備所需1.2m、1.7 m直徑的鉆頭。(4) 制備泥漿應選用塑性指數IP10的粘性土或膨潤土,對不同土層泥漿比重可按下列數據選用:粘性土和亞粘土可以就地造漿,泥漿比重1.1-1.2間。粉土和砂土應制備泥漿,泥漿比重1.15-1.25:砂卵石和流砂層應制備泥漿,泥漿比重1.3-1.5。粘度T1628s,含砂率95%。(5) 鉆孔灌注樁施工:將鉆機調平對準鉆孔,把鉆頭吊起徐徐放入護筒內,對正樁位,啟動泥漿泵和轉盤,等泥漿輸到孔內一定數量后,方可開始鉆孔,具有導向裝置的鉆機開鉆時,應慢速推進,待導向部位全5、部鉆進土層后,方可全速鉆進。鉆孔應連續進行,不得間斷,視土質及鉆進部位調整鉆進速度。開始進入護筒刃腳部位或砂層、卵石層時,應低檔慢速鉆進。鉆進過程中,要確保泥漿水頭高度高出孔外水位0.5m以上,泥漿如有損失、漏失,應及時補充,并采取堵漏措施。鉆進過程中,每進2-3m應檢查孔徑、豎直度,在泥漿池撈取鉆渣,以便和設計地質資料核對。鉆進時,為減少擴孔、彎孔和斜孔,應采用減壓法鉆進,使鉆桿維持垂直狀態,使鉆頭平穩回轉。終孔檢查合格后,應迅速清孔,清孔方法采用換漿法。清孔時必須保證孔內水頭、提管時避免碰孔壁。清孔后的泥漿性能指標符合規范要求、沉渣厚度應不大于30CM。清孔后用檢孔器測量孔徑,檢孔器的焊接6、可在工地進行,監理工程師檢驗合格后,即可進行鋼筋籠的吊裝工作。鋼筋籠骨架,焊接時注意焊條的使用一定要符合規范要求,骨架盡量整體焊接,級鋼筋焊條必須采取“5”字頭焊條。長度由起吊設備的高度控制,如超長則分段焊接,鋼筋籠的焊接采用單面搭焊法,搭接長度應不小于10D 。鋼筋籠安放要牢固,以防在砼澆筑過程中鋼筋籠浮起,鋼筋籠周邊要安放圓的砼保護層墊塊。分節鋼筋籠用吊車吊起后搭接,采用單面焊接,搭接長度不小于10D,焊縫飽滿,主筋軸線在一條直線上,在鋼筋下料時鋼筋接頭錯開11.5米,從而保證每個斷面鋼筋的焊接接頭面積不大于該斷面鋼筋總面積的50%,每搭接一節鋼筋籠后,用吊車吊起安放到孔中,直至整個鋼筋籠7、焊接安放完畢。鋼筋籠安放完成后,通過十字型護樁調整鋼筋籠的位置,用鋼筋對鋼筋籠定位,確保鋼筋籠位置偏差在2公分以內。水下砼采用導管法進行灌注,導管內徑一般為250mm,導管使用前要進行閉水試驗(水密、承壓、接頭抗拉),合格的導管才能使用,導管應居中穩步沉放,不能接觸到鋼筋籠,以免導管在提升中將鋼筋籠提起,導管可吊掛在鉆機頂部滑輪上或用卡具吊在孔口上,導管底部距樁底的距離一般為0.25-0.4m。導管頂部的貯料斗內砼量,必須滿足首次灌注剪球后導管端能埋入砼中1.0m以上,施工前要仔細計算貯料斗容積,剪球后向導管內傾倒砼宜徐徐進行防止產生高壓氣囊。施工中導管內應始終充滿砼。隨著砼的不斷澆入,及時測8、量砼頂面高程和埋管深度,及時提拔拆除導管,使導管埋入砼的深度保持2-6m間。砼檢測錘隨孔深而定,一般不小于4Kg。為了確保每一根砼樁的灌注質量,在砼澆筑前,預埋三根內徑為50mm壁厚3.5mm以上通長的超聲波無破損檢測鋼管,下端鐵板焊接封閉,上端高出鉆機平臺50mm左右,在預埋前就要用膠布封閉著上端口,以防在砼澆筑時有砼落入管內。檢測后抽取出管內積水用10號水泥砂漿填充密實。每根樁的水下砼澆筑工作,應在該導管內首批砼初凝前完成。 砼的坍落度應滿足設計要求,其坍落度在18-22cm,在澆筑每一根樁時必須檢查2-3次。砼的預壓試塊每100m3留2組,在拌和站或澆筑現場隨機抽取。砼澆筑應連續進行,為9、保證樁的質量,應留比樁頂標高高出1.0m以上的樁頭,樁頭在砼初凝后、終凝前清除。冬季施工保證措施:冬季進行的樁基施工,砼的防凍和機械的低溫下正常運轉是關鍵。采取了一些措施:搭設拌和機械棚、砂石水泥棚,棚內生火;拌和用水用鍋爐加溫;砼中加減水緩凝劑,在運輸過程中,砼輸送管不宜過長并且輸送管道用麻袋包扎保護,以保證砼入孔溫度不低于10度。技術人員應對鉆孔樁各項原始記錄進行整理簽認。2、 工藝流程框圖鉆孔灌注樁基礎施工工藝框圖見圖。填表格、監理工程師簽字認可測定孔位埋設鋼護筒鉆機就位鉆 進制作鋼護筒加工鉆頭中間檢查終 孔清 孔測 孔安放鋼筋籠安放導管二次清孔灌注水下砼挖泥漿池、沉淀池泥 漿 制 備測10、孔深、泥漿比重、鉆進速度測孔深、孔徑、孔斜度注清水、換泥漿、測比重檢查泥漿比重及沉渣厚度制 作 砼 試 件清理、檢查測孔深、孔徑鋼筋籠制作投泥漿、注清水、測比重平整場地拆除鋼護筒驗 樁填表、監理工程師簽字認可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流程圖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文字說明一、準備工作1、場地平整:場地位于旱地時,清除現場雜物,硬化場地。場地位于淺水時,采用筑島法,島面高出地面施工水位0.75m1.0m。2、樁位測量:在平整好的場地上測定樁位,用方木樁準確標識各樁位的中心及標高。3、埋設護筒:護筒采用鋼護筒,用6mm厚鋼板卷制。護筒內徑大于鉆頭直徑2cm,護筒高度視土質而定,最小不小于2m,安置時,護筒頂高出11、地面30cm,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1.5m以上。4、鉆孔泥漿:泥漿池不小于2倍樁混凝土體積。在開鉆前,應選擇和備足良好的造漿粘土或膨潤土。鉆孔中泥漿比重一般地層1.11.2,易坍地層1.21.4。入孔泥漿粘度一般地層1824s,易坍地層2230s。二、鉆孔1、鉆機就位前,應對主要機具及配套設備進行檢查、維修。放置鉆機的起吊滑輪線、鉆頭和鉆孔中心三者應在同一鉛垂線上,其偏差不得大于2cm。2、鉆孔前,按施工設計所提供的地質、水文資料繪制地質剖面圖,掛在鉆臺上。針對不同地質層選用不同的鉆頭、鉆進壓力、鉆進速度及適當的泥漿比重。3、初鉆時轉速適當控制,使初成孔豎直、圓順,防止孔位偏心,孔口坍塌。進12、入正常鉆進后,采用正常轉速,鉆進過程中及時排渣。同時經常注意地層的變化,在地層的變化處均應撈取渣樣,判斷地質的類型,記入記錄表中,并與設計提供的地質剖面圖相對照,鉆渣樣應編號保存,以便分析備查。4、鉆孔作業必須連續進行,不得中斷。因特殊情況必須停鉆時,孔口應加保護蓋,并嚴禁鉆頭留在孔內,以防埋鉆。5、經常檢查泥漿的各項指標。6、當鉆孔深度達到設計要求時,應對孔深、孔徑、孔位和孔形等進行檢查,確認滿足設計要求后,立即填寫終孔檢查證,并經監理工程師認可,方可進行孔底清理和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準備工作。三、清孔1、鉆孔達到設計要求后,及時進行清孔,避免延時過長。2、清孔時注意事項:在清孔排渣前必須注意保13、持孔內水頭,防止坍孔,清孔后,孔底提取的泥漿比重小于1.25,泥漿粘度不大于30s,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孔底沉淀厚度不大于30cm。提前做好灌注水下混凝土準備的工作,縮短清孔至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時間間隔。3、不得用加大孔深的方法來代替清孔。四、鋼筋籠的制作和吊裝就位1、鋼筋的加工在鋼筋加工廠進行加工。2、鋼筋籠采用分節綁扎,內設四道橫十字支撐。3、鋼筋骨架的保護層,采用在主筋外側加焊鋼筋耳環,每隔2m設一道,每一道布置六個。4、鋼筋籠運輸不得拖拉,以防止變形。5、鋼筋籠吊裝利用汽車吊進行,邊下鋼筋籠邊拆除內部支撐骨架。6、鋼筋籠就位后,將吊環固定在護筒壁上,以防止砼灌注時鋼筋籠上浮。五、導管的設14、立導管采用250鋼管,每節23m,配12節11.5m的短管,吊裝前先試拼,同時做密閉性試驗和壓力試驗,連接牢固、封閉嚴密、上下成直線吊裝,位于井孔中央。六、灌注水下混凝土1、灌注混凝土是鉆孔樁施工的重要工序,在澆注前,應再次探測孔底沉淀厚度,如果沉淀超標,進行二次清孔。2、混凝土由自動計量拌合站負責生產,混凝土輸送車運送,混凝土泵車泵送入斗。3、澆注首批混凝土時應注意:導管下口至孔底的距離一般為2040cm;首次灌注混凝土量確保導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1.0m;首批混凝土灌入后,立即測探孔內混凝土面高度,計算出導管埋置深度,如符合要求再進行正常澆注。4、澆注開始后要連續有節奏地進行,盡可能縮短拆除導管的時間;當導管內混凝土不滿時,應徐徐地澆注,防止在導管內造成高壓空氣囊,壓漏導管。5、在澆注過程中,應保持孔內水頭,防止坍孔,同時保持導管出口在混凝土中的標準埋深。6、為確保樁頂質量,并考慮到與系梁的良好銜接,混凝土澆注時應高出設計系梁底標高1.0m。鑿樁頭時鑿至系梁底標高以上10cm。七、樁的檢測每個墩的樁基全部完成后及時開挖承臺基坑及鑿除樁頭,然后對樁進行超聲波或小應變無破損檢測,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