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鉆孔灌注樁施工方案71650(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14524
2022-08-04
10頁
76.50KB
1、目 錄1編制依據12工程概況12.1、設計概況12.2、勘探概況13施工準備23.1、機械準備23.2、技術準備23.3、現場準備24、難點分析24.1、施工難點25、施工方法及工藝要求35.1、工藝流程:35.2、工藝選擇及設備選型35.3、施工方法36、質量標準67、質量保證措施78、其它注意事項89、異常應急措施89.1、坍孔處理89.2、縮孔處理99.3、埋鉆和卡鉆處理99.4、鋼筋籠上浮的處理910、安全環保措施91編制依據重慶璧山綠島新區公共服務中心行政廣場項目工程設計圖紙重慶璧山綠島新區公共服務中心行政廣場項目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建筑地基2、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GB50009-2001)2工程概況2.1、設計概況重慶璧山縣綠島新區公共服務中心行政廣場項目為單層地下室,結構形式為框架剪力墻結構,基礎形式為樁基礎、柱下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等,抗震等級為框架四級。本工程基礎采用大直徑人工挖孔嵌巖樁,樁徑D=900-1200mm,壁厚75150mm,樁身砼強度等級C30,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Ra=1470KN6503KN,樁長約1020m,嵌巖3、深度0.91.9 m。但是在人工挖孔樁成孔施工時,U/25軸(535#)、T/25軸(536#)、S/25軸(537#)、T/26軸(579#)、S/26軸(580#)、RS/26軸(581#)、R/26軸(582#)、Q/26軸(583#)、PQ/26軸(584#)、NP/26軸(586#)、S/2627軸(600#)、R1/2627軸(601#)、R/2627軸(602#)、U/27軸(603#)、S/27軸(604#)、R/27軸(605#)、Q/27軸(606#)、P/27軸(607#)、N/27軸(608#)、M/27軸(609#)、L/27軸(610#)共21根樁遇到了地質勘察報告4、未探測到的漲土層,采用半模不拆模人工開挖,但是爆模嚴重,上翻嚴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于是改為旋挖灌注樁,ZH11,D=900,嵌巖深度H=900,單樁承載力設計值(KN)1470;ZH12,D=1000,嵌巖深度H=3000,單樁承載力設計值(KN)3546;ZH13,D=1000,嵌巖深度H=4000,單樁承載力設計值(KN)4021。2.2、勘探概況經各參建單位協商選609#作為首樁驗收,并取535#、604#、586#、608#進行取樣,確定樁端持力層,并劃定其余11根樁的大致深度。3施工準備3.1、機械準備、根據工作量及工期要求,配1臺RS280型旋挖鉆機,1臺W220型反鏟挖掘機以及5、1臺50T汽車吊和一臺DZ90型振動錘及配套鋼護筒,預計工期約為5天。、項目部安排1名專職施工管理人員跟蹤作業。、對有特殊要求的需持證上崗的人員,應進行登記造冊,并要求必須持證上崗。3.2、技術準備、認真閱讀設計圖紙,積極同設計、勘測等相關單位溝通協調,做好前期技術準備。、根據設計圖紙,選取有代表性的樁,進行試樁,做好相應的原始資料的收集整理,并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以選取最優的施工方案。、編制具有可操作性的工藝技術交底,并督促監督分包單位嚴格按交底進行施工。、對所有進場的儀器設備及人員進行初步調配,并對所有進場的儀器設備重新進行檢定。、對進場的鋼筋等材料在監理人員現場見證的情況下進行抽6、樣,送具有相應檢測資質的單位進行復試,復試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3.3、現場準備3.3.1合理布置施工現場,清理場地內影響施工的障礙物,低洼處用粘土回填,達到“三通一平”。3.3.2對現場設備、機具進行安裝、調試檢查和試運轉,確保機械正常工作,配備足夠的機械設備及必須的備件。挖土機、裝載機、汽車吊,機操人員數量、技術能力需滿足施工需要足額到位。3.3.3引好樁位控制線和水平高程的控制點,妥善保護好,施工中應經常復測。3.3.4商品混凝土、鋼材等原材料進場待用,根據設計要求加工鋼筋籠。3.3.5正式施工前試成孔,以便了解場地地層情況并檢查所選擇的機具設備施工方法工藝是否適宜。4、難點分析4.17、施工難點4.1.1、成孔困難由于土質狀況為可塑狀膨脹土,旋挖機穿過該土層,進入強、中風化巖鉆進緩慢,提鉆時上部已縮孔,或成孔后未及時澆筑混凝土而縮孔,影響樁徑。4.1.2、地表水的滲入目前北邊2#樓、車庫西邊的樁已澆筑完成,東邊道路地勢高,因此所有地表水、土層滯水都流向樁孔,對混凝土的澆筑影響大,涉及到混凝土的強度。5、施工方法及工藝要求根據地質條件、工期要求、機械設備配備狀況,結合樁基設計參數和試樁成孔情況,本工程灌注樁成孔工藝擬采用旋挖鉆機干成孔工藝,局部回填情況較差的部位采用全護筒鉆進成孔工藝,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鋼筋籠一次綁扎預成型、主筋采用直螺紋套筒連接,分段后吊裝孔口連接,利用8、導管水下灌注樁身混凝土的施工方法。5.1、工藝流程:測量放線定樁位鉆機就位開孔設置護筒旋挖鉆進清孔驗收樁孔放鋼筋籠并驗收插入混凝土導管澆注樁身混凝土邊振搗邊拔出導管拔出護筒。5.2、工藝選擇及設備選型工藝選擇:本工程鉆孔施工采用旋挖鉆機成孔方式施工。結合本工程鉆孔樁的地質情況,工期緊等綜合因素,回填土鉆頭采用旋挖斗鉆頭,清孔時采用旋挖撈砂鉆頭。嵌巖時采用旋挖截齒桶鉆,有局部砂巖的樁采用旋挖螺旋鉆頭。對于部分縮孔嚴重的樁采用鋼護筒跟進。設備選型:根據上述情況和我公司的施工經驗,選擇RS280型鉆機,旋挖孔深度可達85m,樁徑最大可鉆2.8m直徑。5.3、施工方法、測量放線定樁位鉆孔前施放樁位點,9、放樣后四周設護樁并復測,誤差控制在5mm以內。、樁基就位場地平整及鉆機就位。液壓多功能旋挖鉆機就位時與平面最大傾角不超過4,所以鉆機平臺處必需碾壓密實。進行樁位放樣,將鉆機行駛到要施工的孔位,調整桅桿角度,操作卷揚機,將鉆頭中心與鉆孔中心對準,并放入孔內,調整鉆機垂直度參數,使鉆桿垂直,同時稍微提升鉆具,確保鉆頭環刀自由浮動孔內。旋挖鉆機底盤為伸縮式自動整平裝置,并在操作室內有儀表準確顯示電子讀數,當鉆頭對準樁位中心十字線時,各項數據即可鎖定,勿需再作調整。鉆機就位后鉆頭中心和樁中心應對正準確,誤差控制在2cm內。、鋼護筒埋置根據樁位點設置護筒,護筒的內徑應大于鉆頭直徑100mm,護筒位置應埋10、設正確穩定,護筒中心和樁位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0mm,傾斜度的偏差不大于1,護筒與坑壁之間應用粘土填實。施工中,護筒的埋設采用旋挖鉆機靜壓法來完成。首先正確就位鉆機,使其機體垂直度和樁位鋼筋條三線合一,然后在鉆桿頂部帶好筒式鉆頭,再用吊車吊起護筒并正確就位,用旋挖鉆機動力頭將其垂直壓入土體中。護筒埋設后再將樁位中心通過四個控制護樁引回,使護筒中心與樁位中心重全,并在護筒上用紅油漆標識護樁方向線位置。護筒的埋設深度:在粘性土中不宜小于1.5m。護筒應高出地面2030cm。、旋挖鉆進當鉆機就位準確,即開始鉆進,鉆進時每回次進尺控制在60cm左右,剛開始要放慢旋挖速度,并注意放斗要穩,提斗要慢,特別是11、在孔口58m段旋挖過程中要注意通過控制盤來監控垂直度,如有偏差及時進行糾正。操作人員隨時觀察鉆桿是否垂直,并通過深度計數器控制鉆孔深度。當旋挖斗鉆頭順時針旋轉鉆進時,底板的切削板和筒體翻板的后邊對齊。鉆屑進入筒體,裝滿一斗后,鉆頭逆時針旋轉,底板由定位塊定位并封死底部的開口,之后,提升鉆頭到地面卸土。開始鉆進時采用低速鉆進,主卷揚機鋼絲繩承擔不低于鉆桿、鉆具重量之和的20%,以保證孔位不產生偏差。鉆進護筒以下3m可以采用高速鉆進,鉆進速度與壓力有關,采用鉆頭與鉆桿自重磨擦加壓,150Mpa壓力下,進尺速度為20cmmin;200Mpa壓力下,進尺速度為30cmmin;260Mpa壓力下,進尺速12、度為50cmmin。、清孔鉆孔達到要求深度后,用檢孔器進行檢孔。孔徑、孔垂直度、孔深檢查合格后,立即填寫終孔檢查證,并經駐地監理工程師認可,方可進行孔底清理 ,否則重新進行掃孔。清孔采用換漿法,鉆孔達到設計標高后,停止進尺,將鉆頭提出,然后注入凈化泥漿置換孔內含渣的泥漿,清孔時孔內水位需保持在地下水位以上1.52.0m。嚴禁用增加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當從孔內取出泥漿(孔底、孔中、孔口)測試的平均值與注入的凈化泥漿相近,測量孔底沉渣厚度符合技術規范要求及設計要求,即停止清孔作業。5.3.6、樁孔驗收樁孔成型后,對樁底進行清理,確保樁深偏差控制在5cm以內。自檢合格后,立即報監理單位、甲方驗收樁孔13、及收方,且簽字完善,以盡快進行下一道工序,以免因樁孔靜置時間過長造成孔壁坍塌。檢查沉渣厚度及二次清孔:在鋼筋籠加工好安裝之前,樁底的泥土已經沉淀一段時間,用50m鋼卷尺端頭加線墜檢查沉渣厚度,測出的讀數與收方記錄對比,差值就是沉渣厚度,然后在用機械二次清孔,沉渣厚度控制在10以內,立即下鋼筋籠及澆筑混凝土。5.3.7、鋼筋籠施工1、制作:鋼筋使用前除銹、去油污、去泥土等,然后采用機械或人工調直,調直后不能有彎曲、死彎、小波浪形等。鋼筋切斷后應根據鋼筋號、直徑、長度和數量,長短搭配,盡量節約鋼村。2、主筋定位要準確,連接接頭形式采用焊接連接。箍筋制作采用圓盤,調直重繞方式進行。鋼筋保護層厚度滿足14、設計要求,箍筋接頭全部采用搭接。加勁箍采用單面電焊連接,焊縫長度10d,加勁箍直徑要求采用焊接,單面焊焊縫長度不小于10d。3、大于12m的鋼筋籠采用分段制作、主筋接頭錯開,保證在同一截面內,接頭數目不多于主筋總根數的50%。4、對直徑和長度大的鋼筋籠,為防止鋼筋籠吊放時扭曲變形,在加勁箍筋內側焊井字鋼筋加強支撐,直徑同加勁箍筋。5、在鋼筋籠四側作定位鐵鞍馬,使保護層達到設計要求。6、鋼筋籠存放場地應平整,鋼筋籠應先進行隱蔽驗收方能下放,鋼筋籠下放,確保鋼筋籠標高,垂直度和保護層正確。嚴禁擺動碰撞孔壁,就位后焊制定位鋼筋保證孔口位置正確。7、吊裝:利用樁機本身可作為起吊設備,本施工為加快進度,15、充分發揮旋挖樁機的特點,部分超長的采用50噸汽車吊。鋼筋籠在起吊的部位設置加強措施,防止或盡量減小在起吊和安放的過程中鋼筋籠變形。吊放時應對準孔位輕放、慢放,禁止強行下放,防止傾斜、彎折或碰撞孔壁。如果放不下去,要吊起分析原因然后重新下放。鋼筋籠就位后,立即將吊筋固定,防止鋼筋籠移動。鋼筋籠頂面和底面標高誤差不大于50mm。鋼筋籠下放到設計深度后。8、在加工鋼筋籠的同時預設705mm的超聲波無破損檢測管,根據樁徑的大小確定超聲波無破損檢測管的數量、檢測管對稱設置,管內應灌水檢測水密性,合格后臨時封閉管口,保證聲測管內不滲入泥漿和水泥漿。5.3.8、插入混凝土導管導管采用專用導管,每節長24米,16、導管第一節底管長度應不小于4m,內壁表面應光滑并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采用螺栓連接、“O”型密封圈防止漏水漏氣。導管在樁孔內位置應保持居中,防止跑管撞壞鋼筋籠。導管入孔后準確計算導管總長和導管底部位置,既要便于灌注混凝土,又要使導管距孔底高度剛好能放出隔水塞(水下澆注時使用)和混凝土。隔水塞采用砂袋內裝同批次混凝土制作而成,大小以不漏氣漏水和壓出泥漿為宜。隔水塞用鐵絲系住,懸掛于導管內水面以上0.20.5m。貯料灌注漏斗牢固連接于灌注導管上,防止貯料斗不穩定出現移位或倒塌。貯料斗體積應根據樁徑及樁孔的水位(泥漿)高度通過計算確定,確保初灌后混凝土的埋管深度不小于規范規定值。5.3.9、灌注混凝土17、成樁根據試樁情況,由于本工程樁孔內存有大量地下水,故本工程樁基采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 1 灌注水下混凝土時應配備的主要設備及備用設備1) 灌注水下混凝土應確認混凝土供應能力,應能滿足樁孔在規定時間內灌注完畢。灌注時間不得長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時間。本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摻入緩凝劑后初凝時間在46小時之間。2) 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泵送機具采用混凝土汽車泵,采用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運輸。3) 水下混凝土用鋼導管灌注,導管內徑為350mm,導管使用前應進行水密承壓和接頭抗拉試驗,嚴禁用壓氣試壓。進行水密試驗的水壓不應小于孔內水深1.3 倍的壓力,也不應小于導管壁和焊縫可能承受灌注混凝土時最大內壓力P 的18、1.3 倍,即500KPa。2 水下混凝土配制1)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硅酸鹽水泥,水泥的初凝時間不宜早于2.5h,水泥的強度等級不低于32.5級。2)粗集料宜優先選用卵石,如采用碎石宜適當增加混凝土配合比的含砂率。集料的最大粒徑不應大于導管內徑的1618 和鋼筋最小凈距的14,同時不應大于40mm,本工程選用020mm連續級配碎石。3) 細集料采用級配良好的中砂。4) 混凝土配合比的含砂率宜采用0.40.5,水灰比宜采用0.50.6。有試驗依據時含砂率和水灰比可酌情增大或減小;5) 混凝土拌和物應有良好的和易性,在運輸和灌注過程中應無顯著離析、泌水現象。灌注時應保持足夠的流動性,其坍落度宜為119、80-220mm。混凝土拌和物中摻用外加劑、粉煤灰等材料,摻量按試配結果確定。6) 每立方米水下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50kg,本工程摻有適宜數量的減水緩凝劑或粉煤灰時,可不少于300kg。3 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技術要求1) 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數量應能滿足導管首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導管底部的需要,經計算樁徑D1.5m時,V2.5m3。2) 混凝土拌和物運至灌注地點時,應檢查其均勻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應進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時,不得使用。3) 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混凝土應連續灌注。4) 在灌注過程中,特別是潮汐地區和有承壓力地下水地區,應注意保持孔內水頭。5)20、 在灌注過程中,導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混凝土的振搗采用導管反復插搗,插搗時要注意不得將管底提出混凝土表面。6) 在灌注過程中,應經常測探井孔內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時地調整導管埋深。7) 為防止鋼筋骨架上浮,當灌注的混凝土頂面距鋼筋骨架底部1m 左右時,應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當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 以上時,提升導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 以上,即可恢復正常灌注速度。8) 灌注的樁頂標高應比設計高出一定高度,一般為0.51.0m,以保證混凝土強度,多余部分接樁前必須鑿除,殘余樁頭應無松散層。在灌注將近結束時,應核對混凝土的灌人數量,以確定所測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確。6、質量21、標準1、鋼筋籠質量檢驗標準主控項目:1)主筋間距允許偏差10mm檢查數量:全部檢查 檢查方法:用鋼尺量2)長度充許偏差100mm 檢查數量:全部檢查 檢查方法:用鋼尺量一般項目:1)鋼筋材質應滿足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根據規定 檢查方法:根據規定2)箍筋間距允許偏差20mm 檢查數量:根據規定 檢查方法:用鋼尺量3)直徑允許偏差10mm 檢查數量:全部檢查 檢查方法:用鋼尺量。2、混凝土灌注樁質量檢驗標準主控項目1)樁位偏差滿足下表規定樁徑(D1000),樁位允許偏差(mm)D6,且不大于100樁徑(D1000),100+0.01H 150+0.01H檢查數量:全部檢查 檢查方法:基坑開挖前量護22、筒,開挖后量樁中心。2)孔深允許偏差+300mm 檢查數量:全部檢查檢查方法:只深不淺,用重錘測或測鉆桿、套管長度,嵌巖樁應確保進入設計要求的嵌巖深度一般項目:1)垂直度允許偏差1% 檢查數量:全部檢查檢查方法:測套管或鉆桿,或用超聲波探測。2)樁徑允許偏差50mm檢查數量:全部檢查 檢查方法:井徑儀或超聲波檢測。3)穩定液比重1.021.2檢查數量:全部檢查 檢查方法:用比重計測,清孔后在距孔底50cm處取樣4)液面標高(高于地下水位0.51.0m)檢查數量:全部檢查 檢查方法:目測5)沉渣厚度:50mm檢查數量:全部檢查 檢查方法:用沉渣儀或重錘測量6)混凝土塌落度180220mm 檢查數23、量:全部檢查 檢查方法:用塌落度儀7)鋼筋籠安裝深度允許偏差100mm檢查數量:全部檢查 檢查方法:檢查每根樁的實際灌注量7、質量保證措施1、水下混凝土澆筑是最后一道關鍵工序,施工質量將嚴重影響灌注樁的質量,所以在施工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導管必須嚴密,長度適中,保證底端距孔底3050;(2)混凝土拌和必須均勻,坍落度控制在180220,首批混凝土必須保證封底成功;(3)混凝土澆筑必須連續作業,嚴禁中斷澆筑;(4)澆筑過程中應有專人記錄,以防導管提升過猛或導管埋入過深,造成斷樁;(5)灌注樁的頂面標高應比設計值高50100,以確保樁頂混凝土的質量。2、鋼筋籠一次吊放可加快施工進度,起到預防24、后續塌孔的可能。3、鋼筋籠吊裝固定好后發現有少量的塌孔,采用小鉆頭進行再次清孔,并在灌注混凝土時采用座漿法澆筑。4、護筒埋設:護筒既保護孔壁,又是鉆孔的導向,則護筒的垂直度要保證。為防止跑漿,護筒周圍土要夯實,最好粘土封口。在上層土質較差時,將護筒加長至46m,提高護壁效果。在松散的雜填土層和流砂層成孔時,加大泥漿比重,增加粘度,以便形成較好的孔壁。5、復測孔深:為保證灌注樁質量,澆筑混凝土前,要檢查孔的深度,判斷有否孔壁坍塌現象,若有用旋挖鉆機清孔,達到設計深度后方可安裝導管。6、對導管的要求:導管在使用前必須作密封性檢查,接頭嚴密,不漏水、不漏漿。導管上料斗的體積,由樁徑、樁長和導管埋入混25、凝土中的深度來確定,料斗體積應大些為好,確保首批澆筑混凝土的埋管深度。7、澆筑混凝土的要求:混凝土應連續澆筑,中間不得停頓過長時間。由于混凝土澆筑到頂時殘留泥漿會與混凝土混全,則實際樁頂標高應符合設計要求,最后機械破樁頭處理。8、其它注意事項1)成孔時,發生斜孔、彎孔、縮孔和坍孔或沿護筒周圍冒漿以及地面沉陷等情況,應停止鉆進,經采取措施后,方能繼續施工。2)鉆進硬層,每次進尺深度太小,斗內鉆渣太少時,可換用小直徑筒形齒狀鉆斗,先鉆一小孔,然后再用鉆斗擴孔鉆進,也可換用短螺旋鉆進,然后再下鉆斗撈渣,鉆進速度,應根據土層情況、孔徑、孔深、鉆機負荷以及成孔質量等具體情況確定,在砂礫、砂卵、卵石地層中26、鉆進時,為保護孔壁穩定,可事先向孔內投入適量粘土球,下入孔內的鉆頭,其底盤進渣口必須裝閉合閥板,以防提鉆時砂礫石從底部漏落孔內。3)控制樁頂標高應高于設計標高500以上,待開挖后截樁頭,防止樁頭混凝土強度受水和泥漿影響變低。9、異常應急措施9.1、坍孔處理鉆孔過程中發生坍孔后。根據現場情況在原孔內灌入1:3水泥砂漿,待24小時后重新開鉆。同時增大泥漿比重(控制在1.151.4之間),改善其孔壁結構。鉆頭每次進入液面時,速度要非常緩慢,等鉆頭完全進入漿液后,再勻速下到孔底,每次提鉆速度控制在0.30.5m/s。9.2、縮孔處理鉆孔發生變孔縮孔時,一般可將鉆頭提高偏孔處進行反復掃孔,直到鉆孔正直,27、如發生嚴重彎孔和探頭石時,應采用小片石或卵石與黏土混合物,回填到偏孔處,待填料沉實后再鉆孔糾偏。9.3、埋鉆和卡鉆處理埋鉆主要發生在一次進尺太多、過快;卡鉆則主要發生在鉆頭底蓋合攏不好,鉆進過程中自動打開或在含大量孤石地層鉆進時,孤石掉落卡鉆等。埋鉆或卡鉆發生后,在鉆頭周圍肯定沉淀了大量的泥漿,形成很大的側阻力。因此處理方案應首先消除阻力,嚴禁強行處理,否則有可能造成鉆桿扭斷、動力頭受損等更嚴重的事故。事故發生后,應保證孔內有足夠的泥漿,保持孔內壓力,穩定孔壁防止坍塌,為事故處理奠定基礎。9.4、鋼筋籠上浮的處理鋼筋籠上浮發生于灌注混凝土的導管位于鋼筋籠底部或更下方而混凝土埋管深度已經較大時,28、 此時鋼筋籠靠自身重力及孔壁的摩擦力來抵抗混凝土上頂力、摩擦力及泥漿的浮力,一旦失去平衡,鋼筋籠就會上浮。為防止鋼筋籠上浮,應加強觀察,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在鋼筋籠頂施加豎向的約束,如將鋼筋籠頂部鋼筋接長,焊于護筒頂部,一方面阻止鋼筋籠上浮,另一方面可懸掛住鋼筋籠, 以保證鋼筋籠的垂直度。發現鋼筋籠上浮之后,應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查明原因及程度。如鋼筋籠上浮不嚴重,則檢查鋼筋籠底及導管底的準確位置,拆除一定數量的導管,使導管底部升至鋼筋籠底上方后可恢復灌注;如上浮嚴重,應立即通過吸渣等方式清理已灌注的混凝土,混凝土澆過程中漏漿、塌孔另行處理。10、安全環保措施1、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保證體系,設立29、專職安全員,全面落實安全生產制度和規程。2、強安全生產教育和安全交底工作,進入工地必須戴安全帽、穿工作服、防滑鞋、戴防護手套。3、施工現場所有設備、設施、安全裝置、工具配件以及個人勞保用品必須經常檢查,確保完好和使用安全。4、鉆機鉆曀時,孔中人員應集中精力,鉆具需要立懸或擺放時,必須牢固墊穩,操縱崗位不得離人。5、隨時檢查樁施工附近地面有無開裂現象,防止機架和護筒等發生傾斜和下沉。6、在危險施工段安全設備旁設立醒目警示標志,嚴禁人員靠近跨越。7、用電設備應派專人看管,應有良好的接地、接零和漏電保護裝置,嚴禁帶電作業。非電工不準隨意拆卸或修理電器設備,對過路電纜應深埋或架空。8、搬運鉆桿或抬導管、鋼筋籠應由專人統一指揮。9、成孔后的孔口要覆蓋,成樁后的孔要及時回填,防止人、物掉入孔中。10、廢棄的穩定液、泥渣等應按環境保護的有關規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