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洪區調整和建設工程臨北段施工Ⅲ標錐探灌漿施工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14588
2022-08-04
10頁
95KB
1、錐探灌漿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本標段老堤加固工程按級堤防標準建設,堤身隱患處理采用粘土錐探灌漿,斷面樁號16+33918+354,長度2.07km,灌漿總進尺約3.56萬m。老堤現狀平均地面高程為17m,平均堤頂高程21.5m,灌漿孔深入堤基以下約1.0m,平均深孔約5.5m。灌漿孔沿現狀堤頂中心線方向呈梅花狀布置成五排,排距1m,孔距2m,孔徑3050mm,分兩序進行施工。二、工程地質本區最大的活動性斷裂郯廬斷裂帶以NNE向在五河縣附近穿越淮河。活動斷裂對區域穩定有一定的影響,并有重新發震的可能。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臨北段工程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0g,相2、應地震基本烈度為度;工程區廣泛分布、層第四系全新統飽和輕粉質壤土、輕粉質壤土夾砂壤土或砂壤土、粉細砂在度地震時具有液化可能性。-1層淤泥質粘性土在度地震時有震陷可能性。本標段堤防加固段堤身填土以輕粉質壤土為主,夾中粉質壤土和砂壤土。堤基土層結構可分為C、D兩類:其中,C類,粘砂雙層結構(2)型,存在滲透變形、地基不均沉降等地質問題;D類,砂性土單一結構(1)型,存在滲透變形問題。對堤基需考慮防滲處理措施。老堤加固工程土料分布在退堤后的河灘地上,以鏟堤土料和層土為主,該類土料粘粒含量較低,筑堤時應注意壓實防滲。勘察儲量滿足筑堤設計所需土料3倍的要求。開挖級別為級。工程區沿線砂石料場較多,儲量豐富3、。三、工藝流程 錐探灌漿施工程序為:施工準備、鉆孔、制漿、灌漿、封孔等。工藝流程圖施工準備或施工放樣糾偏補救鉆機定位控制鉆孔斜率鉆孔清孔不合格制漿旁站批準灌漿復灌封孔四、灌漿試驗1、試驗說明(1)灌漿作業開工前28天,施工單位應編制詳細的試驗大綱,報送監理人審批。(2)施工單位通過灌漿試驗修改或最終確定以下灌漿控制參數:1)選定制漿土料、確定漿液容重;2)確定灌漿控制壓力;3)確定復灌次數和復灌間隔時間;4)確定堤身位移和裂縫控制指標等。(3)灌漿試驗結束后,承包人應對試驗成果進行分析,并將試驗的詳細記錄和試驗分析成果報送監理人。2、漿液試驗(1)施工單位應按監理人指示對灌漿所用土料和漿液進行4、試驗。土料試驗包括:顆粒分析、有機質含量及可溶鹽含量等;漿液試驗包括:容重、粘度、穩定性、膠體率及失水量等。(2)用于現場灌漿試驗的漿液水土比以及摻和料、外加劑等的品種及其摻量應通過漿液試驗選擇,并將試驗成果報送監理人。3、現場灌漿試驗本標段根據設計要求,擬對現狀臨北段堤防(樁號:16+33918+354)進行錐探灌漿加固,為確保工程灌漿質量,擬于2014年12月20日在堤防樁號16+33916+359處進行錐探灌漿試驗,試驗段長20m,試驗孔不少于3個。施工時應根據施工圖紙的要求或監理人指示選定試驗孔布置方式、孔深、灌漿壓力等試驗參數;按批準的灌漿試驗大綱擬定的施工方法進行灌漿試驗,檢查灌漿5、的效果。灌漿試驗結束后,承包人應對試驗成果進行分析,總結經驗,修改漿液物理力學指標及灌漿控制參數,完善和熟練灌漿工藝,并將試驗的詳細記錄和試驗分析成果報送監理人。五、施工方法1、施工準備(1)制漿和灌漿機械的布置,應考慮灌漿泵容量的大小、輸漿距離的遠近、揚程的高低、料場位置等因素。(2)灌漿前應確定觀測點位置,埋設好必要的觀測設備,并準備好觀測和試驗儀器以及觀測記錄表和成果表。(3)灌漿施工前應做灌漿試驗,選擇有代表性堤段,按灌漿設計進行部孔、造孔、制漿、灌漿。觀測灌漿壓力、吃漿量、泥漿容量、大堤位移和裂縫等。試驗孔不少于5個,試驗結束后,應分析資料,總結經驗,修改參數,完善和熟練灌漿工藝,然6、后方可全面施工。灌漿所用土料和漿液都應進行試驗。土料試驗應包括:容重、粘度、穩定性、膠體率及失水量等。2、 測量定位放樣開工前根據業主和監理交給的原始水準點、樁號,按設計圖紙要求進行孔位定位,并在施工前用滑石粉定出孔位標識。灌漿孔布置為5排,分二序鉆孔灌漿,排距1.0m、孔距2.0m,按梅花型布孔。老堤孔深伸入壩基1m。測量放樣成果報監理工程師檢查批準后進行施工。老堤灌漿平面布置圖3、造孔(1)采用機械造孔,所有鉆孔編號、孔深、孔斜度、孔序按照設計圖紙、文件或監理細則執行造孔的孔位、深度、孔徑、鉆孔順序和孔斜等應按施工圖紙要求和監理人指示執行。(2)施工時應按設計要求布孔,然后按要求造孔。造孔7、必須按序進行,要求為2序。灌漿孔的開孔孔位與設計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100mm。因故變更孔位應征得監理人同意,并記錄實際孔位。(3)按設計要求布孔,孔傾斜度不大于2%,孔深按設計要求鉆孔,具體以施工圖紙高程算出的孔深為準。(4)應用干法造孔,不得用清水循環鉆進。造孔過程中允許倒入少量水或泥漿以濕潤土體。(5)應作好造孔的記錄和描述,如發現特殊情況時,施工單位應詳細記錄,及時通知監理人并應分析處理。(6)造孔結束后,施工單位應會同監理人進行檢查驗收,檢查合格,并經監理人簽認后,方可進行下一步操作。4、制漿采用高速攪拌機制漿,采用經試驗合格的粘土(中重粉質壤土)制成漿液。為保證其有足夠的抗滲性能,粘8、土泥漿應具有較好的穩定性與流動性,體縮要小,排水要快。土料顆粒組成和物理力學性能應符合土壩灌漿技術規范SL5642014的要求,見附表一、二。灌漿土料性能指標要求(附表一)項 目數 值塑性指數(%)1025粘粒含量(%)2045粉粒含量(%)4070砂粒含量(%)10有機質含量(%)2無機質含量(%)8漿液漿液物理力學性能要求(附表二)項 目數 值容重(kN /m3)1316粘度(s)30100穩定性(g/cm3)0.1膠體率(%)80失水量(cm3/30min)10305、灌漿(1)灌漿順序:應先灌靠迎水側排孔,再灌下游側排孔。(2)應采用分段灌注方法,由下至上,下套管分別灌注,段長可為519、0m。(2)灌漿開始先用稀漿,經過35min后再加大泥漿稠度。若孔口壓力下降和注漿管出現負壓,應再加大漿液稠度,漿液的容重按承包人灌漿試驗和監理人批準的技術要求控制。(3)在灌漿中,應先對第一序孔輪灌,采用“少灌多復”的方法。待第一序孔灌漿結束后,再進行第二序孔。(4)每次最大灌漿量及每孔灌漿次數按承包人現場灌漿試驗確定的技術指標控制,一般每孔灌漿次數為510次。(5)在灌漿過程中,如遇單孔吃漿量過大,承包人須采取“少灌多復”的處理辦法直至灌漿飽滿,不得留下隱患,具體處理方案報監理人審批。(7)灌漿過程中做好灌漿記錄,并繪制圖表。6、灌漿結束標準及封孔(1)當漿液升至孔口,經連續復灌3次不再吃10、漿時,即可終止灌漿。(2)當長期達不到結束標準時,應報請監理人共同研究處理措施。(3)當每孔灌完后,待孔周圍泥漿不再流動時,將孔內漿液取出,掃孔到底,用直徑2030mm、含水量適中的粘土球分層回填搗實。六、 灌漿出現問題的處理灌漿過程中應隨時檢查進漿情況,有無冒漿、串漿和壩面抬高現象。如有下述情況,應妥善處理后再繼續進行。1、冒漿在灌漿過程中若出現冒漿、漏漿現象,應立即暫停灌漿,進行處理。為不使漿液流失,采取增大漿液比重,減小灌漿壓力,停停灌灌和夯實冒漿孔口或挖槽回填漏漿處,堵住冒、漏漿繼續發生。2、串漿在灌漿過程中相鄰兩孔若出現串漿現象,采取兩孔并灌方法堵漿。若不能施灌,可用木塞堵住串漿孔口11、,然后進行單孔灌注。3、裂縫由于泥漿壓力作用,壩身可能會出現裂縫,這時應盡量加大漿液濃度,采用慢灌、停停灌灌的方法。若遇裂縫中積水排不出去時,要設法挖溝把水引出去,灌漿結束后,裂縫表面要加土回填夯實或等裂縫自然固結后視具體情況再處理。4、吃漿量很大出現該現象時應查找原因,檢查是否在某隱蔽處冒漿,若沒有,則說明堤壩有較大的洞穴或裂縫,應采取加大泥漿濃度,并在灌漿孔周圍補孔,增加復灌次數,延長終孔時間,等泥漿初步析水收縮后再灌漿辦法來消除空隙等隱患。5、堤表土塌陷或隆起塌陷多系土體內的較大孔穴因灌入的泥漿析水引起土體濕陷變形所致,可改用濃漿繼續灌注,已形成塌坑的,可用粘土料分層夯實回填。堤表土隆起12、應仔細分析隆起的原因,檢查泥漿濃度、壓力控制是否正常,如未發生堤身有大的裂縫或土體滑動而產生,可采用減速小灌漿壓力,時灌時停的方法處理,隆起面積較大,問題嚴重的堤段應慎重對待,必要時應進行徹底翻筑。灌漿過程中,應有專門人員檢查布孔、造孔、工藝操作、漿液性能、綜合控制情況、各孔終止灌漿達到的標準以及灌漿中出現的問題和處理情況等,并應有現場記錄。七、質量控制為保證灌漿質量達到施工圖紙和監理人規定的要求,施工時應對灌漿施工全過程進行質量控制和檢查。每一道工序結束經自檢合格報請監理人驗收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質量檢查分為灌漿過程的中間檢查和灌漿結束后的最終檢查。前者是為灌漿質量控制而進行的階段性13、檢查,后者是為驗收和鑒定提供依據。(1)施工單位應會同監理人進行中間質量檢查及最終質量檢查,其質量檢查記錄應報送監理人。(2)中間質量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按設計要求檢查布孔、造孔、工藝操作、漿液性能、綜合控制情況、各孔終止灌漿達到的標準、灌漿中出現的問題和處理情況等。(3)最終質量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堤身內部的質量(密度、連續性、均勻性)、堤面裂縫等,檢查的手段包括鉆孔取樣、開挖探坑和探槽等,最終檢查應在堤頂道路施工之前進行。(4)最終質量檢查方法,主要是分析資料和進行觀測,并配合鉆孔、探井取樣測定等。通過上述檢查方法和試驗結果,定性分析評定灌漿前后堤身質量的變化。(5)施工單位應全面完整地搜14、集資料,及時準確地進行記錄,作為工程驗收的依據,并應歸入技術檔案。一旦發現灌漿質量不符合要求,應查明原因,及時報送監理人,并提出相應措施,征得監理人同意后執行。對所有缺陷處理的一切費用均由承包人承擔。八、灌漿過程監測為保證堤防灌漿質量和堤防安全,檢驗灌漿效果,灌漿過程中應有觀測人員負責觀測工作,全面控制灌漿質量,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1、堤身變形觀測(1)堤身變形觀測分水平位移(橫向、縱向)、豎向位移(沉陷)和堤身表面變形觀測等。(2)橫向水平位移觀測。可沿堤線方向每隔1020m設一組觀測標點,每組至少分別在堤頂上、下游堤肩處各設一個觀測標點。在灌漿期間,每天觀測12次,非灌漿期間,每5天觀測115、次。(3)豎向位移觀測。豎向位移樁應與水平位移樁結合,并同時進行觀測,以便進行資料分析。在灌漿前,至少應觀測2次。在灌漿期間,每天觀測12次,非灌漿期間,每5天觀測1次。(4)堤身表面變形觀測。為掌握灌漿對堤身斷面的影響,可在河槽段和有嚴重隱患的堤段,參照本條(2)的規定進行堤身表面變形觀測。2、灌漿壓力和灌漿量觀測灌漿壓力觀測。在注漿管上端安裝壓力表,壓力表精度為0.1kg/cm2,在灌漿過程中,應及時觀測壓力變化,并及時注意記錄瞬時最大壓力,對照大堤位移,合理控制灌漿壓力。灌漿量一般采用泥漿流量控制,每孔每次灌漿量及總灌量均應在0.30.5m3/m范圍內,每次灌漿是不得超過設計允許值,以便控制灌漿壓力。冒漿觀測。灌漿期間要有專人經常巡視堤頂、堤坡。如發現冒漿,應及時處理,同時應記錄和描述,并繪制在剖面圖上。淮河干流蚌埠浮山段行洪區調整和建設工程臨北段施工標項目經理部二一四年十二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