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澆框架結構混凝土澆筑施工方案(14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15793
2022-08-04
9頁
63.78KB
1、$ * B5 g- b-M( ?( N現澆框架結構混凝土澆筑施工方案1.1 本工藝標準適用于一般現澆框架及框架剪力墻混凝土的澆筑工程2.1 材料及 ) a8 9 o9 m# r主要機具:& f A% U$ $ r5 J! * |2.1.1 水泥: 325 號以上礦渣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進場時必須有質量證明書及復試試驗報告。 - h$ t( e3 S9 Q砂:宜用粗砂或中砂。混凝土低于C30 時,含泥量不大于5%,高于 C30% A9 V0 c# 0 q6 $ |: S時,不大于 3%。 ! h2 D/ a6 n0 t& $ i I/ U石子:粒徑0.5 3.2cm,混凝土低于 C30 2、時,含泥量不大于2%,高于 C30 時,不大于 1%。 9 A* q! t ?0R0 q0 h* D摻合料:粉煤灰,其摻量應通過試驗確定,并應符合有關標準。* i: G S& l5 b+ |1 i混凝土外加劑:減水劑、早強劑等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其摻量經) V7 o: n2 |: v% m. 9 T試驗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B7 o; r2 S: V, J( N 0 W7主要機具:混凝土攪拌機、磅秤(或自動計量設備)、雙輪手推車、1 Y6 J/ ) Z% D0 ?- |#小翻斗車、尖鍬、平鍬、混凝土吊斗、插入式振搗器、木抹子、長抹子、鐵插尺、$ J: o& v& A1 v1 |膠皮水管、3、鐵板、串桶、塔式起重機等。& v$ O$ O% c) z( g2.2 作業條件。澆筑混凝土層段的模板、鋼筋、預埋件及管線等全部安裝完畢,經檢7 r/ F- a 2 r( Z K2 u查符合設計要求,并辦完隱、預檢手續。2.2.2 澆筑混凝土用的架子及馬道已支搭完畢,并經檢查合格。2.2.3 水泥、砂、石及外加劑等經檢查符合有關標準要求,試驗室已下達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單。磅秤(或自動上料系統)經檢查核定計量準確,振搗器(棒)經檢驗試運轉合格。9 b; f$ N9 ( x7 K4 E6U工長根據施工方案對操作班組已進行全面施工技術交底,混凝土澆筑9 Y6 / H: M/ v申請書已被批準。3.1工藝4、流程;# ) _/ R5z! T+ i; K! N8 W作 業 準 備混 凝 土 攪 拌混 凝 土 運輸0 e; z( e. o# 1 y! 柱 、 梁 、 板 、 剪 力 墻 、 樓 梯 混 凝 土 澆 筑 與 振 搗養護$ V P p7 H3 I1 d. n! E H. e, w S;M: m+ 3.2 作業準備:澆筑前應將模板內的垃圾、泥土等雜物及鋼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凈,并檢查鋼筋的水泥砂漿墊塊是否墊好。如使用木模板時應澆水使模板濕潤。柱子模板的掃除口應在清除雜物及積水后再封閉。剪刀墻根部松散混凝土已剔掉清凈。8 K5 g# T) O6 t3 t+ E4 r# N5 R$ g! n3.3 5、混凝土攪拌: / z6 t& L G- _( X/ F3.3.1 根據配合比確定每盤各種材料用量及車輛重量,分別固定好水泥、砂、: D- C; P# P. U/ 石各個磅秤標準。在上料時車車過磅,骨料含水率應經常測定,及時調整配合比用水量,確保加水量準確。4 F , z 7 ?+ |5 t$3.3.2 裝料順序:一般先倒石子,再裝水泥,最后倒砂子。如需加粉煤灰摻* C$ O& |9 ?3R2 X+ F合料時,應與水泥一并加入。如需摻外加劑(減水劑、平強劑等)時,粉狀應根據每盤加入量預加工裝入小包裝袋內(塑料袋為宜),用時與粗細骨料同時加入;液4 D9 c& K.W; - E& D m7 E狀應6、按每盤用量與水同時裝入攪拌機攪拌。3.3.3 攪拌時間:為使混凝土攪拌均勻,自全部拌合料裝入攪拌筒中起到混: A. Y) J* B& B5 W* : a9 Z凝土開始卸料止,混凝土攪拌的最短時間,可按表4-34 規定采用。! |8 j, e5 v- 混凝土攪拌的最短時間(s)表 4-346 u7 |1 x; P7 l h8 Q( r攪拌機出料量 (L)500自落式90120150強制式6090120自落式9090120強制式606090* J; l9 y1 M#F4 a% z2 R Z1 L. l$: 8 t7P3 d( C$ M* O4 2 a( P5 J/?9 A3.3.4 混凝土開始攪拌7、時,由施工單位主管技術部門、工長組織有關人員,8 5 Z) O8 d) |: W對出盤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進行鑒定,檢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單要求,經調整合格后再正式攪拌。3.4 混凝土運輸:混凝土自攪拌機中卸出后,應及時送到澆筑地點。在運輸過程中,要防止混凝土離析、水泥漿流失、坍落度變化以及產生初凝等現象。如混凝土運到澆筑地點有離析現象時,必須在澆筑前進行二次拌合。混凝土從攪拌機中卸出后到澆筑完畢的延續時間,不宜超過表4-35 的規定。混凝土從攪拌機卸出至澆筑完畢的時間(min)表 4-35/ l5 V$ , B% F9 E6 N5 Z5氣溫 ( )低于 25高于 25, C6 . : h8、 n! w0 h6 l! B# D+ fC3012090C309060. c6 o+ / q8 y- x注:摻用外加劑或采用快硬水泥拌制混凝土時,應按試驗確定。7c! / j8 Z% e- C( u/ w8 s: m7 x4 # Q4 b7 Y3 m泵送混凝土時必須保證混凝土泵連續工作,如果發生故障,停歇時間超過45min 或混凝土出現離析現象,應立即用壓力水或其他方法沖洗管內殘留的混凝土。# W8 q0 j/ _6 f0 k) M. Z3.5 混凝土澆筑與振搗的一般要求:3.5.1 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傾落高度不得超過2m,澆筑高度如超過3m時必須采取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3.5.2 澆9、筑混凝土時應分段分層連續進行,澆筑層高度應根據結構特點、鋼7 w; s9 b* c; Y+ + 1 G5 h/l1 w# R- 筋疏密決定,一般為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l.25 倍,最大不超過50cm。3.5.3 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應快插慢拔,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移動間距不大于振搗作用半徑的1.5 倍(一般為 30 40cm)。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 5c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表面振動器(或稱平板振動器)的移動間距,應保證振動器的平板覆蓋已振實部分的邊緣。澆筑混凝土應連續進行。如必須間歇,其間歇時間應盡量縮短,并應- k; f) . Q7f% / f在前層10、混凝土凝結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間歇的最長時間應按所用水泥品/ O+ B6 G5 R p, M種、氣溫及混凝土凝結條件確定,一般超過2h 應按施工縫處理。 9 Y, x J+ 5 W% $ M. P+ |- K$ 澆筑混凝土時應經常觀察模板、鋼筋、預留孔洞、預埋件和插筋等有無移動、變形或堵塞情況,發現問題應立即處理,并應在已澆筑的混凝土凝結前修7 S7 B8 z/ R. p! D7正完好。% U6 u6 V. z p3.6 柱的混凝土澆筑:3.6.1 柱澆筑前底部應先填以5 10cm 厚與混凝土配合比相同減石子砂漿,柱* v* L4 A+ X B) O3 E5 / 混凝土應分層振搗,使用11、插入式振搗器時每層厚度不大于50cm,振搗棒不得觸動鋼筋和預埋件。除上面振搗外,下面要有人隨時敲打模板。# n3 w2 I. v1 S3.6.2 柱高在 3m 之內,可在柱頂直接下灰澆筑,超過3m 時,應采取措施(用串桶)或在模板側面開門子洞安裝斜溜槽分段澆筑。每段高度不得超過2m,每段混1 y. n# A. ) D) I, P! q凝土澆筑后將門子洞模板封閉嚴實,并用箍箍牢。3.6.3 柱子混凝土應一次澆筑完畢,如需留施工縫時應留在主梁下面。無梁) y h) w/ M4 r( c3 G樓板應留在柱帽下面。在與梁板整體澆筑時,應在柱澆筑完畢后停歇l 1.5h,使 $ Y8 7 H: b. H412、 w. D其獲得初步沉實,再繼續澆筑。3.6.4 澆筑完后,應隨時將伸出的搭接鋼筋整理到位。. Q2 z2 + D& P1 L, 6 E) V$ j& 3.7 梁、板混凝土澆筑:3.7.1 梁、板應同時澆筑,澆筑方法應由一端開始用趕漿法 ,即先澆筑梁,根據梁高分層澆筑成階梯形,當達到板底位置時再與板的混凝土一起澆筑,隨著階梯形不斷延伸,梁板混凝土澆筑連續向前進行。3.7.2 和板連成整體高度大于lm 的梁,允許單獨澆筑,其施工縫應留在板底( u! # Z% g9 ( Q7 %以下 2 3cm 處。澆搗時,澆筑與振搗必須緊密配合,第一層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實后再下二層料,用 趕漿法 保持水泥漿沿13、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進,每層均應振實% n- N+ b n2Y G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幫部位要注意振實,振搗時不得觸動鋼筋及預埋件。3 ?2 Y5 f, W3 Y0 F% N- x3.7.3 梁柱節點鋼筋較密時,澆筑此處混凝土時宜用小粒徑石子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澆筑,并用小直徑振搗棒振搗。7 g4 l# e/ S;3.7.4 澆筑板混凝土的虛鋪厚度應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搗器垂直澆筑方向來回振搗,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搗器順澆筑方向托拉振搗,并用鐵插尺檢查混凝土厚度,振搗完畢后用長木抹子抹平。施工縫處或有預埋件及插筋處用木抹子找平。澆筑板混凝土時不允許用振搗棒鋪攤混凝土。3.7.5 施工縫位置;宜沿次梁方向14、澆筑樓板,施工縫應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間 1/3 范圍內。施工縫的表面應與梁軸線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施工縫宜用木板或鋼絲網擋牢。1 1 ( x( |( n4 0 s; F5w: O7 W) K* $ c5 6 T2 / B Y ! R8 M4 4 ,o; * e( b3 Z; y8 Q+ # O! X$ 2 r& O0 z) ( ( ?8 N9 p K0 v. ! J8l5 B3.7.6 施工縫處須待已澆筑混凝土的抗壓強度不小于1.2MPa 時,才允許繼續3 d # F3 d+ h) u澆筑。在繼續澆筑混凝土前,施工縫混凝土表面應鑿毛,剔除浮動石子,并用水沖洗干凈后,先澆一層水泥漿,然后繼續15、澆筑混凝土,應細致操作振實,使新舊混凝土緊密結合。3.8 剪力墻混凝土澆筑:7 B z/ m3 d2 J如柱、墻的混凝土強度等級相同時,可以同時澆筑,反之宜先澆筑柱* - % d4 h( w! S混凝土,預埋剪力墻錨固筋,待拆柱模后,再綁剪力墻鋼筋、支模、澆筑混凝土。剪力墻澆筑混凝土前,先在底部均勻澆筑5cm 厚與墻體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并用鐵鍬入模,不應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內。澆筑墻體混凝土應連續進行,間隔時間不應超過2h,每層澆筑厚度控制在 60cm 左右,因此必須預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點位置和振搗器操作人員數量。4 L: ?- E5 E/ V s1 _2 K6 P振搗棒移動間距應小于5016、cm,每一振點的延續時間以表面呈現浮漿為4 e* l h! s; H度,為使上下層混凝土結合成整體,振搗器應插入下層混凝土5cm。振搗時注意鋼5 v w( J- k% . V, % 1 D, O筋密集及洞口部位,為防止出現漏振。須在洞口兩側同時振搗,不灰高度也要大體8 q2 b5 ) w1 e P* _$ Z一致。大洞口的洞底模板應開口,并在此處澆筑振搗。& e; b) 4 : W. r混凝土墻體澆筑完畢之后,將上口甩出的鋼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0 $ q, Q4 I r, e1 U/$ i9標高線將墻上表面混凝土找平。4 K5 O3 F8 F% J9x n9 u/ |3.9 樓梯混凝土澆筑:17、 2 f |( % S! _* 3.9.1 樓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澆筑,先振實底板混凝土,達到踏步位置時再與踏步混凝土一起澆搗,不斷連續向上推進,并隨時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將踏 s- v t R7 O步上表面抹平。; |# m: I& C6 Q: s3 I6 ) $ W3.9.2 施了縫位置:樓梯混凝土宜連續澆筑完、多層樓梯的施工縫應留置在, m8 i& j5 Z8 j( |樓梯段 1/3 的部位。 : N* d: ! % p9 h8 p# 3.10 養護: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在12h 以內加以覆蓋和澆水,澆水次數應, o9 S3 S; x k3 U/ K4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夠的潤濕狀態,養護期18、一般不少于7 晝夜。3.11 冬期施工: / Q1 d. q E) D/ S3.11.1 冬期澆筑的混凝土摻負溫復合外加劑時,應根據溫度情況的不同,使- a7 J + E/ k2 A1 I用不同的負溫外加劑。且在使用前必須經專門試驗及有關單位技術鑒定。柱、墻養_5 Y7 z. l, O0 5護宜采用養護靈。$ 6 o- H# . S1 b2 T5 u3 A3.11.2 冬期施工前應制定冬期施工方案,對原材料的加熱、攪拌、運輸、澆筑和養護等進行熱工計算,并應據此施工。3 f 0 k8 ! Z; B3.11.3 混凝土在澆筑前,應清除模板和鋼筋上的冰雪、污垢。運輸和澆筑混凝土用的容器應有保溫措施。19、: n8 c/ F% / d- 3.11.4 運輸澆筑過程中,溫度應符合熱工計算所確定的數據、如不符時,應( B% J; d1 q. O% d采取措施進行調整。采用加熱養護時,混凝土養護前的溫度不得低于2。 * l0 P+ I7 P+ R% x3.11.5 整體式結構加熱養護時,澆筑程序和施工縫位置,應能防止發生較大的溫度應力,如加熱溫度超過 40時,應征求設計單位意見后確定。混凝土升、降溫度不得超過規范規定。7 q1 Z( ) 6 E(S. W3.11.6 冬期施工平均氣溫在-5以內,一般采用綜合蓄熱法施工,所用的早強抗凍型外加劑應有出廠證明,并要經試驗室試塊對比試驗后再正式使用。綜合蓄熱法20、宜選用 425 號以上普通硅酸鹽水泥或R 型早強水泥。外加劑應選用能明顯提高早! z4 d) k P- Y% M# Y期強度,并能降低抗凍臨界強度的粉狀復合外加劑,與骨料同時加入,保證攪拌均9 ; v+ r u# L; T勻。7 L5 W8 _7 W6 B5 N冬施養護:模板及保溫層,應在混凝土冷卻到5后方可拆除。混凝土與外界溫差大于 15時,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應臨時覆蓋,使其緩慢冷卻。: m6 |2 h+ |# N# 5 R, l+ G混凝土試塊除正常規定組數制作外,還應增設二組與結構同條件養護,. V4 r2 f- Z* B h一組用以檢驗混凝土受凍前的強度,另一組用以檢驗轉入常溫養護221、8d 的強度。9 t9 Y F7 h3.11.9 冬期施工過程中,應填寫 混凝土工程施工記錄 和 冬期施工混凝土日報 。4.1 保證項目: , C3 X$ g0 h! y 7 T, W/ i; A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劑等必須符合規范及有關規定,8 N: d5 R % n; r檢查出廠合格證或試驗報告是否符合質量要求。4.1.2 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計量、攪拌、養護和施工縫處理,必須符合施工規范規定。4.1.3 混凝土強度的試塊取樣、制作、養護和試驗要符合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 GBJ107?7)的規定。4.1.4 設計不允許裂縫的結構,嚴禁出現裂縫,設計允許裂縫的結構,其裂縫寬22、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4.2 基本項目:混凝土應振搗密實;不得有蜂窩、孔洞、露筋、縫隙、夾渣- L7 X& g) m: a k$ O$ d等缺陷。4.3允許偏差項目,見表4-36。 0 c( G; d4 5 o# X. Z- W3 R5.1 要保證鋼筋和墊塊的位置正確,不得踩樓板、樓梯的彎起鋼筋,不碰動預埋件和插筋。5.2 不用重物沖擊模板,不在梁或樓梯踏步模板吊幫上蹬踩,應搭設跳板,保護模板的牢固和嚴密。3 , T# r) g7 7 c0 O, Z. h5.3 已澆筑樓板、樓梯踏步的上表面混凝土要加以保護,必須在混凝土強度達到 1.2MP 。以后,方準在面上進行操作及安裝結構用的支架和模板。%23、 W* ( |& Y0 w3 G3 l% l現澆框架混凝土允許偏差表 4-9 |. c) e8 _8 ?# W! |4 K36,i, d/ x d0?* T) y 8 , b6 e7 D6 m7 o允許偏差 (mm)l8 W! Y W* a: N單層多層高層框架) 2 R, n/ P! 7 P1軸線位移85尺量檢查2 H5 C6 y9 B$ _( D V- ?) J層 高105全 高30302 S$ N0 ! m& c- & U: s# |1 L3柱、墻、梁截面尺寸+8-55尺量檢查* x# Z+ g3 r9 N# T每 層555柱、墻垂直度全 高H/1000且不大于 20H/1000 且不大24、于305表面平整度88用 2m 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6預埋鋼板中心線位置偏移10107預埋管、預留孔中心線位置偏移55, # V* g3 I5 ; u# B&* P4?.8預埋螺栓中心線位置偏移559預留洞中心位置偏移1515井筒長、寬對中心線+25 -0+25 -03 _* B$ s% I0 XH/1000 且不大于30H/1000 且不大于 30注: H 為柱、墻全高。5.4 冬期施工在已澆的模板上覆蓋時,要在鋪的腳手板上操作,盡量不踏腳印。6.1 蜂窩: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厚,振搗不實或漏振,模板有縫隙使水泥漿h: / C6 I, p6 e4 *M8 X4 Z流失,鋼筋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25、過小或石子過大,柱、墻根部模板有縫隙,以致混1 R9 FJ1 d6 U8 D m1 q A凝土中的砂漿從下部涌出而造成。|7 g: U0 I- B* e8 9 |& R6 |6.2露筋:原因是鋼筋墊塊位移、間距過大、漏放、鋼筋緊貼模板、造成露$ 2 : r+ J- 筋,或梁、板底部振搗不實,也可能出現露筋。3 I, t j, g2 % v+ / J6.3麻面:拆模過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離劑或模板濕潤不夠,構件表面混凝- a4 P* k. W) K* g) J0 a w5z# u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脫皮。( d - B: f( n / 0 1 O)6.4孔洞:原因是鋼筋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26、經振搗就繼續澆筑上層混凝土。3 9 r. k 1 g, B4 q% u u6.5 縫隙與夾渣層:施工縫處雜物清理不凈或未澆底漿等原因,易造成縫隙、夾渣層。6.6 梁、柱連接處斷面尺寸偏差過大,主要原因是柱接頭模板剛度差或支此部位模板時未認真控制斷面尺寸。6.7 現澆樓板面和樓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澆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認真抹平。冬期施工在覆蓋保溫層時,上人過早或未墊板進行操作。本工藝標準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 L5 Z+ G! l7 O6 * q* |7.1水泥出廠質量證明書及進場復試報告。7.2石子試驗報告。7.3砂試驗報告。) i, q# I# p1 a4 D0 e7.27、4摻合料出廠質量證明及進場試驗報告。7.5外加劑出廠質量證明及進場試駿報告、產品說明書。 O/ _- E3 x, o: l# E# X6 a5b U7.6 混凝土試配記錄。7.7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通知單。7.8 混凝土試塊強度試壓報告。7.9 混凝土強度統計評定表。7.10 混凝土分項工程質量檢驗評定。7.11 混凝土施工日志(含冬期施工記錄)。下面為附送畢業論文致謝詞范文!不需要的可以編輯刪除!謝謝!畢業論文致謝詞我的畢業論文是在韋 xx 老師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他淵博的知識開闊的視野給了我深深的啟迪, 論文凝聚著他的血汗, 他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敬業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對我的工作學習28、產生了深淵的影響,在此我向他表示衷心的謝意這三年來感謝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系的老師對我專業思維及專業技能的培養, 他們在學業上的心細指導為我工作和繼續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這里我要像諸位老師深深的鞠上一躬 !特別是我的班主任吳廷川老師, 雖然他不是我的專業老師, 但是在這三年來,在思想以及生活上給予我鼓舞與關懷讓我走出了很多失落的時候,“明師之恩,誠為過于天地,重于父母” ,對吳老師的感激之情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在此向吳老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誠的謝意!感謝這三年來我的朋友以及汽修 0932 班的四十多位同學對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的支持和關心。三年來我們真心相待,和睦共處,不是兄弟29、勝是兄弟 ! 正是一路上有你們我的求學生涯才不會感到孤獨,馬上就要各奔前程了,希望(,請保留此標記。 )你們有好的前途,失敗不要灰心,你的背后還有汽修 0932 班這個大家庭 !最后我要感謝我的父母,你們生我養我,縱有三世也無法回報你們,要離開你們出去工作了, 我在心里默默的祝福你們平安健康, 我不會讓你們失望的,會好好工作回報社會的。致謝詞 2在本次論文設計過程中,感謝我的學校,給了我學習的機會,在學習中,老師從選題指導、論文框架到細節修改,都給予了細致的指導,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與建議,老師以其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高度的敬業精神、兢兢業業、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風和大膽創新的進取精神對我產生重要30、影響。 他淵博的知識、 開闊的視野和敏銳的思維給了我深深的啟迪。這篇論文是在老師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才完成的感謝所有授我以業的老師, 沒有這些年知識的積淀, 我沒有這么大的動力和信心完成這篇論文。 感恩之余,誠懇地請各位老師對我的論文多加批評指正,使我及時完善論文的不足之處。謹以此致謝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時間對本文進行審閱的各位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開學自我介紹范文:首先,我想說“榮幸” ,因為茫茫人海由不相識到相識實在是人生一大幸事, 更希望能在三年的學習生活中能夠與大家成為好同學,好朋友。其次我要說“幸運” ,因為在短暫的私下接觸我感覺我們班的同學都很優秀, 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 我相信我們班一定將是團結、向上、努力請保留此標記。 )的班集體。最后我要說“加油” 衷心地祝愿我們班的同學也包括我在內通過三年的努力學習最后都能夠考入我們自己理想中的大學, 為老師爭光、為家長爭光,更是為了我們自己未來美好生活和個人價值,加油。哦,對了,我的名字叫“ * ”,希望大家能記住我,因為被別人記住是一件幸福的事!)查看更多與本文高中生開學自我介紹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