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軌道交通移動式接觸焊焊軌施工方案(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16212
2022-08-05
22頁
88.04KB
1、1 編制依據 1.1南寧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軌道工程施工02標段合同文件;1.2南寧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軌道工程施工02標段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1.3南寧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軌道工程施工02標段相關設計圖紙、文件;1.4鋼軌焊接第1部分:通用技術條件(TB/ T1632.1-2005);1.5鋼軌焊接第2部分:閃光焊接(TB/ T1632.2-2005);1.6鋼軌超聲波探傷技術條件TB/ T2634-1995;1.7鐵路軌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 10413-2003;1.8無縫線路鋪設及養護維修方法TB/T 2098-2007;1.9機電設備安全操作規程。2 工程概況2.1工2、程簡介南寧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02標段以白蒼嶺站(不含)界為起點,線路途經火車站、民族大道、高坡嶺路,終至南寧東站。施工范圍SK14+375.974SK32+136.629正線及輔助線(含屯里車輛段出入線整體道床地段)的軌道系統,及屯里車輛段鋪軌基地和南湖站鋪軌基地的建設。本工程與2、6、7號線有聯絡線,設計分界為:在朝陽廣場站處1與2號線有聯絡線,設計分界位于與1號線正線相接的道岔岔后50m處;在埌東站處1號線與6號線有聯絡線,設計分界位于與1號線正線相接的道岔岔后50m處;在南寧東站處1號線與7號線有聯絡線,設計分界位于與1號線正線相接的道岔岔后6.25m處。屯里車輛段出段線范圍為CDK03、+000CDK1+152.575(即為整碎道床分界點),入段線范圍為RDK0+000RDK1+434(即為整碎道床分界點)。本期工程DC1500V架空接觸網供電方式。采用6輛B型車編組,設計最高運行速度80km/h。正線最小曲線半徑330m,配線最小曲線半徑200m,最大坡度26.174。出入段線最小曲線半徑200m,最大坡度35。正線軌道類型包括地下一般長枕式整體道床、雙層非線性減振扣件、橡膠隔振墊浮置板道床、鋼彈簧浮置板道床。2.2工程數量長軌焊接:36.004km;焊接接頭:2820個;無縫線路鋪設及鎖定:36.004km。3 施工安排3.1總體施工方案根據本項目工程特點,正線及出入段線4、曲線半徑R450m地段采用60kg/m 25m U71Mn熱處理鋼軌,其余地段采用60kg/m 25m U71M普通熱扎鋼軌(其中普通熱軋鋼軌分為帶G和不帶G兩種,現場焊接時根據鐵科院證明可不用做型檢),有縫線路采用25m有孔軌。采用巴頓國際控股公司生產的K922型移動式焊軌機進行鋼軌單元焊接和鎖定焊接。鋼軌焊接施工前,根據機型及軌型分別進行鋼軌焊接工藝試驗,確定焊接參數,在已完成的整體道床地段依次進行鋼軌焊接施工,最終完成本標段無縫線路鋪設施工任務。計劃進場2臺焊軌機分左、右線進行施工,先從南湖向南寧東方向進行焊軌,然后設備調頭從南湖向白蒼嶺方向焊軌。為了避免正線整體道床與無縫線路焊聯、鎖定5、并行施工作業時對工程運輸的干擾,整體道床施工與焊聯、鎖定作業工序間應錯開進行,即先完成整體道床施工后在進行鋼軌焊接施工。焊接施工順序及里程安排:3.1.1 南湖至南寧東站右線,焊軌起始里程為南湖站20#道岔前50m處,即為YSK21+279.127。3.1.2南湖至南寧東站左線,焊軌起始里程為南湖站18#道岔前50m處,即為ZSK21+279.127。3.1.3南湖至白蒼嶺右線,焊軌起始里程為南湖站6#道岔前50m處,即為YSK20+871.605。3.1.4南湖至白蒼嶺左線,焊軌起始里程為南湖站2#道岔前50m處,即為ZSK20+871.605。3.2施工組織3.1.1鋼軌焊接組織機構框圖 6、項目經理焊軌作業隊安質環保部工程經濟部財務管理部工程技術部副經理、技術負責人、安全總監綜合辦公室運輸技術部物資機械部3.2.2人員配置及聯系方式:勞動力配備:35人(單作業面)。4 施工準備4.1.1焊軌機計劃于2015年7月24日前進場,焊軌設備應報監理審核通過后才能投入使用。 4.1.2根據鋼軌焊接(TB/ T1632.2-2005)計算出焊軌型式試驗用鋼軌數量,并組織進場。4.1.3鋼軌焊接接頭的型式試驗計劃2015年7月28日開始進行,人員計劃為10人。4.1.4所有人員開工前必須通過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特殊工種持證上崗,各種施工機具在開工前全部進場確保狀態良好。4.1.5型式試驗焊前7、鋼軌檢查:提前對鋼軌外觀尺寸、外觀質量逐根進行檢查,對達到標準的鋼軌進行全面探傷檢查;對合格的鋼軌進行軌端除銹。4.1.6軌端除銹軌端除銹是對待焊鋼軌端面和距離端面300mm范圍內軌腰兩側表面除銹,使其露出90%以上的金屬光澤。如果在此范圍有凸出軌腰表面的廠標、生產日期等符號必須同時磨平。4.1.7落錘試驗要求連續15根不斷,落錘的高度定為3.1米,主要是為了調整焊機參數,落錘試驗通過后方可焊接送檢試件。落錘及送檢試件必須是探傷合格的,型式試驗通過后方可上線焊接。焊接前型式檢驗取得的工藝參數報監理單位確認后進行正式焊接。4.1.8由于道岔直股內接頭及岔前、岔后25m鋼軌接頭均為凍結接頭,軌縫不8、能大于2mm,因此在焊軌前,須由原道岔鋪設作業隊將所有凍結接頭軌縫調整至不大于2mm,避免軌縫設置超標。5 施工方案5.1鋼軌焊接施工工藝 5.1.1 工藝流程移動式接觸焊焊軌施工工藝流程見下圖移動式接觸焊焊軌施工工藝流程圖繼續進行下一循環推瘤焊頭正火粗磨焊后調直安裝并緊固扣件精磨探傷及外觀檢查施工準備焊前鋼軌檢查松解扣件鋼軌端頭除銹打磨對軌調整鋼軌焊接5.2鋼軌焊接接頭技術要求5.2.1按照鋼軌焊接(TB/T 1632.14-2005)和鐵路軌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 10413-2003)的規定要求進行施工。5.2.2無縫線路焊接接頭距離扣件鐵墊板邊緣不小于50mm,避免將鋼軌接頭落在9、扣件鐵墊板上。5.2.3鋼軌焊接時,必須將焊頭兩邊的各至少三對扣件的軌下及鐵墊板下墊板拆除,待焊頭冷卻后再安裝就位。5.2.4道岔與無縫線路長軌條間設一對25m有孔軌。正線道岔直股內接頭、道岔與25m軌、25m軌與長軌條之間均采用凍結接頭(專線9673-1),凍結接頭軌縫不大于2mm。其余無縫線路地段均采用焊接接頭。5.2.5施工時若遇鋼軌接頭剛好處于規范規定禁設鋼軌接頭處時,應以不短于6.25m的鋼軌調整鋼軌接頭位置。尤其注意在不同道床形式的過渡處(如:普通道床與減振墊浮置板道床、普通道床與鋼彈簧浮置板道床),鋼軌接頭應距離不同類型道床過渡伸縮縫處2m以上。5.2.6鋼軌焊接接頭平直度允許偏10、差應符合下表:鋼軌焊接接頭平直度允許偏差序號項 目允許偏差(mm)檢驗數量檢驗方法1軌頂面+0.3,0全部檢查1m直尺測量2軌頭內側工作面+0.3,-0.33軌底(焊筋)+0.5,05.3 焊接5.3.1鋼軌焊接兩側各100mm范圍內不得有明顯壓痕、碰痕、劃傷等缺陷,焊頭不得有電擊傷。5.3.2鋼軌焊接使用設備為移動式焊軌機兩臺,左、右線各一臺。首先進行焊軌機對位,每班由調車員聯系和協調,將移動式焊軌機和工班作業人員運抵焊接作業區,載有移動式焊軌機的平板車第一個輪對距焊接中心線為3.5米左右,移動式焊軌機對位完成后,焊接作業人員應迅速打上平板車鐵鞋。5.3.3焊接前必須檢查鋼軌端面垂直度和鋼軌11、端面、軌腰導電面除銹質量。打磨焊機電極鉗口軌腰接觸區;將兩待焊軌端抬起一定高度進行焊機對位夾軌,抬起高度應根據軌枕和扣件類型確定。5.3.4鋼軌就位必須保證兩根鋼軌縱向處于一條直線,保證軌端間隙小于8mm。焊軌機對位通過操作焊軌機吊臂系統實現,必須保證動架側鋼軌伸出長度為20mm左右。5.3.5每班焊接的第一個接頭,必須對其起拱量進行檢查確認。焊接過程當中,焊軌機操作人員應注意觀察焊接過程,不得離開操作崗位,如果發生異常時應迅速作出處理。5.3.6如果發現焊接接頭存在表面燒傷、嚴重錯位、推瘤推虧、裂紋等缺陷,判為不合格焊接接頭,并作出記錄。5.3.7焊接失敗時,應鋸切重焊,但必須保證焊接接頭冷12、卻至常溫,方可再次焊接,重焊接次數不得超過2次。切除焊頭時,應使焊縫居中,兩邊各鋸切長度不超過50mm以上,并對鋼軌端部重新進行處理,確保端面垂直度符合工藝要求。5.3.8焊接結束之后,必須迅速提起焊軌機,清除焊瘤,焊接接頭軌頭和軌底、軌底頂面斜坡的推凸余量不應大于1mm,其他位置推凸余量部大于2mm。不應將焊渣擠入母材;焊渣不應劃傷母材。檢查長鋼軌焊接接頭的外觀質量,用石筆寫下焊接接頭編號。焊接作業結束后,作業人員在現場指揮員的安排下每隔2根枕上緊一個扣件,接頭處扣件必須上好。5.3.10上扣件作業完畢,現場指揮員通知調車員將焊機和現場部分作業人員運抵下一焊接區并對位,焊軌機轉移時焊接接頭落13、槽溫度應低于300。5.3.11認真填寫焊接質量記錄。5.4正火5.4.1乙炔瓶、氧氣瓶堆放應嚴格執行消防安全制度。5.4.2焊頭必須即時進行正火處理,正火使用火焰加熱器對焊接接頭進行加熱,正火溫度的測量使用光電測溫儀。5.4.3火焰正火操作應按以下步驟進行:a、拆除焊接接頭前后各10m范圍扣件,并在長鋼軌下墊上短枕木頭。b、將火焰加熱器、流量控制箱、乙炔過濾器、乙炔氧氣瓶和冷卻水泵用膠管連接;c、將正火機架放置在鋼軌上,將火焰加熱器放置在正火機架的圓柱形導杠上,調整加熱器與鋼軌表面間隙,使得間隙均勻、對稱之后鎖定;d、啟動冷卻水泵;e、調節加熱器的位置,使焊接接頭處于加熱器擺動中心,擺動幅度14、不小于60mm。f、調節乙炔瓶輸出壓力為 0.15MPa,調節氧氣瓶輸出壓力為0.6 MPa,通過控制箱快速開關閥調節乙炔流量為 3.8m3/h,氧氣流量為 4.0 m3/h;g、將氧氣流量下調爆鳴點火,點火之后氧氣流量恢復規定格數,搖火擺動頻率控制在60次/秒左右;h、達到正火溫度應同時關閉控制箱快速開關閥,但乙炔比氧氣先關數秒。5.4.4正火加熱起始階段軌頭表面中心線溫度應在500以下,加熱終了軌頭表面中心線溫度應為920。型式試驗確定的鋼軌正火工藝參數必須嚴格執行。5.4.5每班之前應對火焰加熱器火孔進行通順,每完成一個聯合接頭的正火作業,應對火焰加熱器進行清潔。光電測溫儀探頭應垂直被測15、鋼軌表面,每次測量接觸時間3秒。光電測溫儀應輕拿輕放,以防探頭損傷,若光電測溫儀探頭污染,及時用酒精清洗。5.4.6正火加熱結束應隨即進入焊后強冷階段,實驗確定的焊后欠速淬火工藝參數必須嚴格執行。5.4.7認真填寫正火質量記錄表 5.5調直采用彎軌器,對焊縫兩側500mm范圍內的變形位置進行三點調直,采用調直機進行作業。調直前,用1m直板尺測量鋼軌平整度(軌頂踏面及軌頭側面),對鋼軌焊頭偏差進行矯正。調直前鋼軌軌頭溫度不得低于500C。質量要求:調直后焊縫兩側各1m范圍內軌頂面上拱度不大于0.3mm/m,不得低踏:非工作邊直線度不大于1.0mm/m,工作邊平直度0.3mm/m.調直完畢,對鋼軌16、接頭進行打磨,認真填寫鋼軌焊接接頭調直記錄表。5.6 粗磨5.6.1工地接頭粗磨作業之前應先測量推瘤余量。根據推瘤余量對接頭區域軌非工作面、軌顎、軌底角上表面進行打磨。由于鋼軌外形尺寸偏差造成的焊接接頭不平順,可用圓順打磨方法進行修整。5.6.2粗磨作業使用手提棒砂輪機2臺。量具包括1米型尺一把和塞尺一套。5.6.3粗磨作業完成,要求接頭軌底面、非工作面的打磨余量為0+0.5mm。軌底應進行打磨,軌底角上表面焊縫兩側各150mm范圍內及距兩側軌底角邊緣各35mm范圍內應進行打磨平整,不得打虧。5.6.4打磨時進給量適當,不得將表面打虧,不得出現發黑和發藍現象。不得橫向打磨,打磨時砂輪片不得跳動17、,打磨表面須光整、平順。5.7細磨5.7.1工地接頭細磨作業應先檢查上道工序質量。打磨前應測量焊縫兩側500mm范圍內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平直度,確定合適的打磨進刀量,然后對焊縫兩側500mm范圍的軌頂面和工作側面進行仿型打磨。5.7.2細磨使用設備為手推式鋼軌仿形打磨機。量具包括1米型尺一把和塞尺一套。5.7.3細磨作業完成要求焊縫兩側500mm范圍軌頭表面和內側工作面的平直度分別為0+0.3mm/m和0.3mm/m,同時打磨面應平順光整,圓弧過渡輪廓應圓順,不得有明顯的突出和棱角,工作面表面粗糙度12.5m。5.7.4打磨進給量選擇應適當,避免出現打磨面發藍發黑。5.7.5認真填寫鋼軌焊接接頭18、打磨質量記錄表5.8接頭檢驗5.8.1 接頭檢驗包括探傷檢查和焊接區域外觀檢查兩方面。5.8.2 接頭探傷檢驗使用儀器為超聲波探傷儀。量具包括電子型尺1把、1米型尺一把、塞尺一套、300mm和500mm鋼板尺各一把。探傷時焊接接頭的溫度不應高于40。探傷作業技術應符合鋼軌焊縫超聲波探傷技術規程。5.8.3認真填寫焊接接頭探傷及外觀檢查記錄表。接頭檢驗發現質量問題,必須及時報告現場指揮員,以確定處置辦法。處理后仍不符合要求,應鋸開重焊。經檢驗質量合格的接頭,由工班質檢員填寫焊接接頭探傷及外觀檢驗記錄表,由工程技術部保存。5.8.4 如果發現焊接接頭存在表面燒傷、嚴重錯位、推瘤推虧、裂紋等缺陷,判19、為不合格焊接接頭,并作出記錄,焊接失敗之后,經過處理可以重焊,但是必須保證焊接接頭冷卻至常溫,方可再次焊接,重焊接次數不得超過2次。 5.9焊接接頭編號鋼軌焊接接頭編號外觀形狀:白底紅字;字體:字高60mm,宋體加粗;字底規格(白底底漆):長條形,寬度80mm;標注位置:靠近鋼軌焊接接頭(0.5米范圍以內)外側軌腰處;編號規則:對每一個焊接接頭按里程方向分左右股分別編號,編號形式為“線別+公里數+左右股+焊頭序號”,保證每個焊頭對應唯一編號;焊接接頭編號:用“ZZ”“YZ”區分左右線及左右股,如“ZZ”為左線左股,“YZ”為右線左股。數字由2位數組成,第一個焊接接頭為1號,編號為01,以此類推20、。鋼軌接頭編號最終以南寧市軌道交通集團運營公司的要求為準。6 施工進度安排 6.1焊接進度指標:25個焊頭/班6.2施工計劃6.2.1南湖至南寧東站:9月5日開始從南湖向鋪軌終點方向焊接右線鋼軌,按照每天50個焊頭的施工進度,計劃9月28日焊接至鋪軌終點,然后設備轉線,從南湖向鋪軌終點方向焊接左線鋼軌,計劃10月20日完成。6.2.2南湖至白蒼嶺站:計劃10月25日開始從南湖向白蒼嶺站方向焊接右線鋼軌,由于白蒼嶺至火車站區間要2016年1月份才能移交鋪軌,有偶像焊軌至火車站后,設備轉線,從南湖向白蒼嶺方向焊接左線鋼軌。具體完成時間根據白蒼嶺至火車站區間移交時間確定。7 質量標準與驗收 7.1質21、量標準7.1.1批量焊接生產過程中,超過200個焊接接頭,應按規范要求進行周期性生產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繼續生產。7.1.2氣溫低于0時,不宜進行工地焊接,刮風、下雨天氣焊接時,應采取防風、防雨措施。中雨、大雨及風力大于4級時不應進行焊接作業。7.1.3氣溫低于10時,焊前應采用火焰預熱軌端0.5m長度范圍,預熱溫度均勻,鋼軌表面預熱升溫為3550,焊后應采取保溫措施。7.1.4承受拉力的焊縫,在其軌溫高于400時應持力保壓。7.1.5通過型式檢驗確定工藝參數。7.1.6若待焊軌頭前方為長鋼軌,且長鋼軌需進行應力放散、拉伸或竄動時,應拆除待焊軌頭前方全部長鋼軌及軌頭后方10m范圍內的扣件,如長22、鋼軌不需應力放散、拉伸或竄動,則只需拆除80m左右的扣件即可。7.1.7根據軌枕和扣件類型適當墊高待焊軌頭后方的鋼軌,確保焊頭軌頂平直度。7.1.8應對兩焊接軌端和焊機電極鉗口軌腰接觸區進行打磨,呈現光澤后方可施焊。7.1.9焊縫區域冷卻到400以下時,焊軌作業車方可通過鋼軌焊頭。7.1.10焊軌作業車施焊完畢后,應采用相應機具對鋼軌焊縫進行正火、打磨、平直度檢查和超聲波探傷等工序。7.1.11正火應在焊接接頭不受拉力的條件下進行。7.1.10焊頭打磨應在焊縫溫度低于200時進行,打磨過程中應保持軌頭的外形輪廓,打磨長度不應超過焊縫兩端各450mm,軌底上下角應打磨圓順。7.1.13焊縫及焊縫23、兩端各1m長度范圍內的軌頂面、軌頭內側面應采用仿型打磨機精細打磨,打磨時鋼軌溫度不應高于50。7.1.14采用手砂輪粗打磨時,應縱向打磨,使火花飛出方向與鋼軌縱向平行;打磨過程中,不應使砂輪在鋼軌上跳動,以免沖擊鋼軌母材;不應出現打磨灼傷。7.2驗收標準7.2.1接頭平直度應符合下表所示:鋼軌焊接接頭平直度允許偏差序號項 目允許偏差(mm)檢驗數量檢驗方法1軌頂面+0.3,0全部檢查1m直尺測量2軌頭內側工作面0.33軌底(焊筋)+0.5,07.2.2表面質量要求焊接接頭的軌頭工作面經外形精整后的表面不平度應滿足:在焊縫中心線兩側各100mm范圍內,表面不平整度不大于0.2mm,軌頂面及軌頭側24、面工作邊母材打磨深度不應超過0.5mm;焊接接頭及其附近鋼軌表面不應有裂紋、明顯壓痕、劃傷、碰傷、電極灼傷、打磨灼傷等損傷。8、勞動組織人員配置表(單作業面)序號工序名稱數量備注1焊機對位、操作4人機組人員2拆卸及安裝扣配件4人3墊放、收取滾筒2人4竄軌4人5設置位移觀測樁2人6粗打磨3人7精磨3人8正火3人9現場指揮1人10值班電工1人11班長1人12看守1人13技術2人14安質1人15軌道車司機1人16調車員1人17探傷1人18合計35人9、施工機具配置施工機具配置表(單作業面)序號機械名稱單位數量1軌道車臺12移動式焊機套13正火設備套24手提式砂輪機臺45仿形打磨機臺26超聲波探傷儀臺25、17拉軌器套18鋸軌機臺29電子型尺(1m平直尺)臺110端磨機臺211角磨機臺412支撐滾筒個2013撞軌器套214撬棍根1615小平車輛216彈條扳手把410 質量保證措施10.1嚴格執行鋼軌焊接(TB/T 1632.14-2005)中有關周期性生產檢驗的規定。周期性生產檢驗由工程技術部下發通知,由試驗室執行,由焊軌隊協助。10.2焊接接頭的質量記錄由安質部門按比例抽查,焊接作業人員做好日常檢查。10.3焊接接頭的設計文件、焊接參數、焊接記錄、正火、探傷質量記錄和檢驗記錄等資料由工程技術部負責保管,并按規定進行移交和保存。其他各工序質量記錄由工班統一保存,經理部有關部門不定期進行抽查。1026、.4質檢人員對焊接接頭焊接外觀質量進行抽檢,抽檢率10%。10.5工地鋼軌焊接工序的質量控制方式是:上道工序對下道工序負責,下道工序對上道工序作業質量進行檢查,因為漏檢而發生質量責任事故和糾紛時,由漏檢人員負主要責任。10.6工班質檢員負責對聯合接頭外觀質量進行最終檢驗,發現不符合工藝要求的須要求返工或進行處理。10.7各個工序作業人員必須如實填寫質量記錄表格,質量記錄填寫必須清晰、規范。10.8 焊接主要設備應嚴格執行機械設備管理規程的有關事宜,設備操作人員持證上崗,做到“四懂三會”。10.9每班作業前應檢查設備運轉記錄,確認無不良記錄,方可開機。主要設備開機運轉5分鐘之后,確認設備狀態正常27、,方可進行作業。班后認真如實地填寫設備運轉記錄。10.10班前班后應認真執行日常保養作業內容,并如實填入設備運轉記錄。10.11在設備使用過程中應嚴格遵守設備安全操作規程。10.12量具按照要求定期進行檢定,檢定由物資部門負責進行,物資部門和試驗室應建立量具臺帳。10.13焊接施工過程中,按照項目部成本保護管理制度做好對已鋪道床和水溝的成本保護工作。11、安全保障措施11.1 施工作業必須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施工人員在集體作業時要保持安全間距,防止發生人員碰傷、砸傷、撞傷事故。11.2 在調整軌位時,要有專人統一指揮,統一號令,作業人員要站立牢固,防止摔傷。11.3 翻動鋼軌時,必須使用翻軌器,28、嚴禁使用撬棍翻軌,施工人員要站在安全地帶。11.4 啟動焊接設備時,必須有技術人員指導,技術人員不在場時,其它人員不得私自調試焊接設備。11.5打磨、正火作業時,操作人員必須佩戴護目鏡。拆卸焊機時要帶石棉手套,防止燙傷。11.6 乙炔瓶、氧氣瓶的使用、運輸和保管必須嚴格執行氣瓶運輸、儲存使用安全技術規程。乙炔瓶與易燃易爆品的間距不應小于10米;乙炔瓶、氧氣瓶與明火或普通電氣設備(如配電盤、在用電動工具等)的間距不應小于10米;乙炔瓶、氧氣瓶使用時應放在固定氣瓶的支架上,并禁止敲擊、碰撞。11.7施工現場必須配備滅火器材,并確保人人會用。焊軌作業中須嚴防火災事故發生,每日作業結束后,必須在嚴格檢29、查確保無火險隱患后方可離開現場。11.8 焊軌現場施工作業時,不得影響相鄰線路正常行車。存放物品不得侵限。施工人員未經施工負責人允許,禁止到非施工區域。焊軌機上不得亂放物品,要保持整潔。防止人員摔傷、撞傷。11.9施工結束后要認真清理現場,斷開臨時用電電源;機械、工具、設備和材料碼放在安全地帶;廢棄物、易燃物統一清理干凈裝袋收回,確認安全后方可離開現場。11.10施工用電安全措施:11.10.1 為保證施工用電安全,嚴格采用TN-S系統(三相五線制)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的規定要求。11.10.2 配電系統應符合“箱三級配電兩級漏電保護”要求,設置室內總配電盤或室外30、總配電箱和分配電箱,移動式開關箱,漏電開關保護器設在后兩級。漏電保護器的選擇應符合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的安裝和運行GB 13955-2005的要求,開關箱內的漏電保護器其額定漏電動作電流不大于30mA,額定漏電動作時間應不小于0.1S。11.10.3 保護零線必須在總配電室或總配電箱、分配電箱處重復接地外,還必須在配電線路的未端處重復接地。11.10.4 焊軌機用電設備必須設有各自的開關箱,并應有防雷電裝置,同時實行“一機一閘、一漏一箱”。配電箱、開關箱必須防雨、防塵和加鎖。11.10.5 移動式機械的電源導線(或臨時電源)必須采用絕緣良好的橡皮護套銅芯軟電纜,其中一根作為接地線,電源導線不得31、直接綁扎在金屬殼上。不得借用機械本身金屬結構作工作零線。11.10.6 發生人身觸電時,應立即切斷電源,然后對對觸電者做緊急救護,嚴禁在未切斷電源前與觸電者接觸。11.10.7 對移動機具、移動照明燈具、手持電動工具要加強維修檢查。對重點監控場所、部位加強檢查。11.10.8 電器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12 焊軌機安全操作規程12.1焊軌機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取得安全操作合格證后,方可操作。12.2操作人員上崗之前嚴禁飲酒,焊軌機在運轉中不得離開崗位。12.3焊機工位及其控制室嚴禁閑雜人員進入。12.4開機之前必須檢查上班的焊接記錄有不良記錄時應及時匯報焊軌生產線技術人員。12.5開機前32、檢查以下內容:12.5.1目測機器電纜、液壓軟管、配電柜等狀態,必要時予以調整、緊固。 12.5.2檢查焊軌機鉗口、推瘤刀、閃光區域的清潔情況以及鉗口的光潔度,必要時予以清除和打磨,并在焊軌機閃光區域涂上防粘劑。12.5.3檢查液壓油位和冷卻水位,確認滿足工藝要求。12.5.4按照潤滑圖加注潤滑油。12.6開機之前檢查內容:12.6.1檢查供電、液壓、控制、冷卻系統以及電壓、油壓、水壓是否正常。12.6.2確認焊軌機狀態處于0位后方可進行焊接操作。12.7確認待焊鋼軌焊前處理符合工藝要求后再進行焊接,不合格的應予以處理。12.8進軌時注意焊軌機安全,并與其他工位協調,具體焊軌操作執行有關工藝規33、定,焊接時密切注意焊機動態及焊機控制屏顯情況,必要時停止焊接,焊接完畢對焊渣及時處理。12.9焊接完畢后,清除焊接飛濺物,檢查焊頭情況及鉗口光潔度是否符合工藝要求,檢查水循環溫度,確認無跳火現象,焊接記錄及焊接焊頭不符合工藝要求的應重新焊接。12.10認真、如實、完整、及時的填寫焊接質量記錄。12.11關機前應確認焊軌機各系統的情況,如實填寫焊接交接班記錄,此后方可關機,關機程序執行焊軌機技術要求。12.10鋼軌焊接注意事項:12.10.1操作人員作到“三不焊”,即:焊軌機沒有鋼軌不焊;鋼軌軌型不同不焊;動靜鉗口夾持同一根鋼軌不焊。12.10.2待焊軌進入焊軌機前,確認鋼軌端面的垂直度不大于134、mm。12.10.3在焊接過程中嚴禁打開焊軌機機蓋。12.10.4進軌時務必慎重,保證焊軌機的任何部位不受損壞。12.10.5每次焊接之前必須清潔鉗口及鋼軌夾緊區域,保證良好的導電接觸。12.10.6焊接后應對鉗口及鋼軌饋電部位檢查,確認無跳火現象后方可進入下一道工位。12.10.7焊軌機維修中涉及焊接性能變化時,應向技術人員匯報,焊軌機維修應由專人進行。12.10.8焊接工藝參數應由技術人員進行調整,其他人不得隨意變動焊接參數。13 環境保護措施13.1根據本項目工程環境和工程特點,制定以下環境保護措施:13.1.1加強施工管理,強化環保意識;13.1.2 加強施工現場和生活區域管理;13.1.3 加強監控量測,確保環境安全; 12.1.4 加強綠化及其保護;13.2每道工序作業完后必須及時清理現場衛生,將廢棄物統一回收,集中進行處理。13.3發電機排氣管安裝尾氣凈化裝置。13.4焊接和打磨時采用耐熱絕緣材料將隧道可能傷及的部位進行覆蓋。13.5定期對人員進行培訓,強調大家的環境保護意識。14 附件14.1接觸焊正火參數記錄表14.2鋼軌焊接接頭外觀檢查記錄表13.3鋼軌接觸焊接頭超聲探傷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