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科技支撐行動實施工作方案.docx(11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18378
2022-08-05
11頁
16.45KB
1、節能減排科技支撐行動實施工作方案一、節能減排科技現狀能耗與節能科技現狀我市能源消耗結構以煤炭為主,能源消耗結構中,煤和焦炭占641;全市萬元gdp綜合能耗由的277噸標煤下降到的209噸標煤,下降了245%,但較全省平均水平仍高出092噸標煤。我市規模工業高耗能產業主要集中在鋼鐵、電力、建材等行業,其綜合能源消費量占到全部規模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的97%。從電力消耗情況看,全市電力消耗量為321億千瓦小時,為431億千瓦小時,年均增長61%。其中第二產業用電量在全社會用電量中占的比重接近80%,幾乎全是工業耗電。此外,我市清潔能源使用率從的2197%提高至的355%。我市社會用電量和各產業的用電2、量都呈不斷增長趨勢,說明經濟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對能源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加;而且高能耗產業多,主要工業裝備技術水平不高、能源利用率較低,節能降耗空間大。我市圍繞重點行業節能降耗,開展創新性技術攻關,突破了一批瓶頸技術,開發并應用了一批重大節能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鋼鐵企業重點推廣“三干三利用”,全市鋼鐵企業綜合能耗下降了889%。電化集團有限公司建立熱電聯產項目,采用循環鍋爐后,遵循能源梯級利用原則,年節省原煤11萬噸,節水60萬噸。在國內率先搶灘風力發電裝備市場,電機集團有限公司突破了兆瓦直驅式風電機組的整機系統集成、機組控制系統及大型直驅動低速風力發電機制備三大技術瓶頸,成為全國最早確立的三3、個風力發電整機制造產業化基地之一。交通領域,突破了混合動力汽車等一批關鍵技術。盡管如此,我市仍然沒有形成系統的工業能耗指標體系和項目節能評估指標體系;用能結構不夠合理,高效清潔能源缺乏;高效節能技術開發與推廣應用力度不足。污染排放與減排科技現狀我市資源利用率低,污染物排放強度高,粗放式經營帶來的環境隱患較多,部分地區環境容量已趨飽和,環境污染呈加劇、生態風險加大趨勢。其生態與環境問題無論在類型、規模、結構、性質以及影響程度上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主要表現在:1水污染問題突出。江段監測出現超標的項目有10個,其中氨氮、石油類、化學需氧量等為主要污染因子,鎘、汞、砷重金屬污染超過國家標準。城區江段水污4、染主要表現為工業污染及城市生活污水的復合污染,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只有23。2城市空氣質量較差。廢氣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火電、建材、化工和冶金等全市經濟發展的優勢行業,其排放量占全市廢氣污染物排放總量的88%。工業廢氣排放量呈總體增加趨勢,從的6207億標立方米增加至的7503億標立方米。全市二氧化硫、煙塵、粉塵排放量位居全省前列,也屬于我國的重酸雨區。3固體廢物污染加重。工業固體廢棄物增長幅度較大,由的1962萬噸增至的4366萬噸;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有待進一步提高。4生態風險加劇。一些冶金、化工等企業排放的“三廢”對周邊土壤產生一定程度的污染,鄉老工業區域土壤和地下水的鉻等污染物普遍超標,5、境內江兩岸也出現較嚴重的土壤鎘超標。我市的“三廢”排放量總體呈現逐年增加趨勢,反映出工業清潔生產水平不高、資源消耗過大;全市工業門類雖然齊全,但是產業鏈條短,企業之間的資源循環利用水平低,減排任務十分艱巨。近年來,研發與推廣了一批資源高效利用和減排的系列關鍵技術。如,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采用陶瓷膜過濾處理技術實現循環再利用生產污水6000萬噸;湖南有色氟化學有限責任公司用電石渣代替生石灰,每月用量約6000噸;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利用脫硫石膏替代石膏生產紙面石膏板,實現20萬噸脫硫石膏的綜合利用。但是,我市對污染物減排的環境科技仍有很大需求,主要體現在:鋼鐵、化工等重點行業清潔生產關鍵節點技術;竹埠港6、工業園區循環經濟關鍵技術;鄉老工業區廢渣無害化與資源循環利用技術;重點區域大氣、水體、土壤復合環境污染相互影響及調控技術;區域大氣細顆粒物、氮氧化物以及空氣有毒有害污染物控制技術等。二、主要目標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國務院、湖南省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為指導,深入實施“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工作指導方針,突出科技創新在節能減排中的核心地位,緊緊圍繞“十一五”萬元gdp能耗降低22%,主要污染物cod、so2、cd、as排放總量分別減少175%、6%、237%、253%的節能減排總目標,以江流域和鄉工業區地區的環境改善為核心,以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7、建設為契機,著力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資源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十一五”期間,通過攻克10項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推廣10項實用技術,開發20個科技新產品,實施6項重大集成應用示范工程,建設節能減排科技創新支撐平臺,大幅度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顯著削減廢物排放量,使我市的節能減排技術及指標居省內領先水平。三、重點任務攻克10項關鍵共性技術鋼鐵企業污水生物制劑除重金屬回用技術研發鋼鐵企業污水深度處理與回用技術、各工序廢水處理與循環利用設備與設施,開發生物制劑,采用總排放口污水生物制劑法脫除重金屬及回收利用工程,實現污水回用4600萬噸/年。2.含8、氟、鉻廢水綜合治理技術研究開發新型除氟試劑及工藝技術,使含氟廢水中的氟離子與試劑作用生成沉淀物,經分離后清液回用,渣漿過濾后綜合利用。解決目前含氟尾氣凈化采用的純堿洗滌除氟工藝造成的na鹽累積問題;研究采用含鉻廢水在還原塔內洗滌含h2s的煤氣或含so2的燃煤煙氣,六價鉻在酸性條件下被還原為三價鉻,加堿液后沉淀析出,過濾出鉻渣,鉻渣返回工藝系統作為原料使用的綜合治理技術,達到以廢治廢目的。3.含鎘廢水處理和零排放技術開發“生物制劑配合水解法”深度除鎘技術,使廢水中重金屬達到國家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并實現廢水循環使用,消除工業園區對江造成的鎘污染。4.重金屬污染土壤的生化聯合修復或固化技術開發重金9、屬污染土壤的生物化學聯合修復技術,對污染嚴重,重金屬濃度高的土壤,采用客土修復技術、鋼鐵廠燒結的方式進行固化、在堆土表面種植經過選擇的植物吸收等方法修復,減少鉻、鎘、鉛、錳等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含量,以消除重金屬污染土壤對環境的威脅,實現低成本的生態恢復。5.冶煉廢渣高效利用技術研究開發工藝流程短、低能耗回收利用冶煉鋼渣、鉻渣技術,通過對冶煉廢渣特性的研究,使之成為煉鋼、燒結、水泥生產等的原料,并回收熱渣的余熱,降低能耗,達到安全、經濟、環保的有機統一。6.粉煤灰深加工和新型墻體材料制備技術研究開發粉煤灰提取微珠、制承重保溫節能墻體材料等深度綜合利用技術,年利用粉煤灰30萬噸。7.工業爐窯計算仿真10、優化技術應用計算機仿真技術對大型工業爐窯的運行參數和節能降耗改造方案進行優化,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設備的運行電耗。8.低濃度燒結煙氣脫硫除塵技術鋼鐵行業的so2主要來源于燒結工序,占生產工藝排放so2總量的60以上,燒結煙氣氣量大,溫度高,so2濃度較低。針對燒結煙氣的特點,克服傳統脫硫技術投資費用過大,運行成本過高,含雜脫硫石膏易產生二次污泥的缺點,開發低阻力、高效率、低運行成本和低建造投資的脫硫工藝技術和裝備。低品位錳礦資源高效開發與綜合利用技術開發高效錳礦選礦技術,提高錳元素的回收率和錳精礦的品位。研發利用錳礦石中氧化錳和碳酸錳可以用作脫硫劑進行煙氣脫硫,回收硫資源和硫酸錳,生產電解二氧化11、錳和金屬錳產品的集成技術。10.含酚氰和氨氮廢水的治理和零排放技術氮肥和純堿企業的廢水主要是煤造氣和合成氨工序含酚氰和氨氮的廢水。采取源頭控制、封閉循環的措施,減少其排放。將聯堿廢水加堿汽提回收氨,在造氣含酚氰廢水裝置采用硝化反硝化工藝,利用涼水塔的吹脫作用減少總廢水氨氮和酚氰含量,實現凈化廢水循環利用和零排放。推廣10項節能減排實用技術1.脫硫石膏綜合利用技術以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燃煤機組煙氣濕法脫硫裝置的副產品脫硫石膏為原料,采用脫硫石膏生產石膏板技術生產紙面石膏板和石膏型材,防止脫硫石膏的二次污染,減少脫硫石膏堆放對耕地的占用,同時獲得較好的投資回報。.工業企業能源管控信息系統利用現代信息技12、術,建設科學合理的能源資源利用、監控和管理體系,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研究鋼鐵企業能源管理的關鍵技術,建設集過程監控、能源調度、能源管理為一體的能源管控系統,以強化能源生產與管理合一的管理體系,實現企業能源生產安全、穩定和環保,能源使用優化和高效,達到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目標。.工業爐窯余熱、余氣回收綜合利用技術推廣水泥干法窯尾和鋼廠燒結機余熱進行發電的技術,實現節能降耗,降低水泥生產和燒結過程的成本。回收五礦鐵合金有限責任公司礦電熱爐、鋼干息焦和高爐煤氣和轉爐的余熱或煙氣中的煤氣,用于各種爐窯代替重油作為燃料,余熱發電或作為水煤氣原料,節省煤和13、燃料油的消耗。電機變頻與軟啟動技術推廣風機和水泵的變頻調速技術,具有明顯的節能效果,并且投資小、節能效果好。推廣大型電機的功率補償節能技術,實現大型電機節電運行。對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能耗企業所有負荷波動較大的壓縮機、泵與風機等機電設備實行變頻節能與軟啟動技術改造。.燃煤鍋爐煤改氣技術天然氣是一種清潔、優質、廉價的燃料。對市內的燃煤鍋爐和工業爐窯進行天然氣化改造,可以大大減少so2和粉塵的污染。.養殖有機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以農村集約化養殖產生的畜禽糞便等有機廢物為主要原料,通過對污染物沼氣發酵綜合利用與復合肥生產及生態種植等措施,有效解決集約化養殖等有機廢棄物的污染問題。可再生能源與建筑一體化技術根據本地區的建筑采暖特點,建造建筑與可再生能源一體化相結合的綠色建筑,集成供熱、空調節能技術、建筑節能監管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