桁架層節點施工安全措施方案桁架、胎架圖豐富(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18477
2022-08-05
12頁
2.22MB
1、一、工程概況 主體站房桁架層主要位于19.122.4m標高位置,即總體上桁架高度為3.3m。平面箱型桁架的軸線跨度有18m、19.75m、21m、23.5m、22m、24m、24.75m、42m、43m九種,根據平面箱型桁架的重量和塔吊的起重能力,需要分段的桁架主要為東西向桁架TR-7(軸線跨度為21m和24m)、12軸線及78軸線(不含2、7軸線)間南北向桁架以及正線橋上方的43m軸線跨度的南北向桁架。分段形式如下: 21m跨桁架分段圖24m跨桁架分段圖43m跨桁架分段圖42m跨桁架分段圖桁架層與鋼管柱連接形式主要為焊接連接,連接三維軸側圖如下:桁架與圓管柱連接三維軸測圖主要標準連接形式有桁2、架主梁與柱連接、主桁架梁與次桁架梁連接,次梁與桁架梁連接,連接形式見下表:候車層鋼結構連接節點一覽表圓管柱與桁架連接節點主桁架與次桁架連接形式 次梁與桁架連接節點二、編制依據 本施工方案主要參考以下資料進行編制1) 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2) 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5-2001)2) 鋼結構高強度螺栓連接的設計、施工及驗收規程(JGJ82-91)3) 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范(GB 50018-2002)4) 工程施工合同5) 工程施工圖紙、圖紙會審文件三、現場施工人力組織1、主要管理人員配置表序號崗位人數(名)1隊長12副隊長(對口負責)13技術員14安3、全員15質檢員16材料員12、現場施工人員計劃表(僅考慮一個節點安裝人數)序號工種人數(名)1鉚工82起重工43焊工44輔助工4四、主要施工方法1) 臨時支撐布置(1) 根據桁架的分段方案,21.5m軸線間距典型單元的分段桁架臨時支撐的平面布置見右圖:(2) 根據桁架的分段方案,同時充分考慮正線橋施工或使用的各種因素,正線橋上方43m軸線間距的分段桁架臨時支撐的平面布置見圖:43m軸線間距分段桁架臨時支撐設置2) 臨時支撐類型通過對具體布置位置的統計,臨時支撐架主要有五種類型,見圖:分段桁架臨時支撐類型4) 桁架分段吊裝順序以24m軸線跨度桁架為例,其分段吊裝順序如下:第一步:根據各桁架分段位4、置,架設好臨時支撐架第二步:第一個分節段吊裝就位,并將其一連接端對口,臨時固定好第三步:第二個分節段吊裝,并與第一個分節段和另一端對接好,臨時固定好 第四步:因分節而未焊接的桁架腹桿連接(先連接中間部位的)第五步:因分節而未焊接的桁架腹桿連接(兩端部位)第六步:對接焊縫的焊接完成,臨時支撐的拆除完成后5) 跨正線橋邊跨43m桁架吊裝過程吊裝順序第一步:臨時支撐架的架設第二步:第一分段節吊裝第三步:第二分段節吊裝第四步:高空散裝分節段下弦吊裝第五步:高空散裝分節段上弦吊裝第六步:高空散裝分節段中間豎向腹桿吊裝第七步: 高空散裝分節段兩側豎向腹桿吊裝第八步: 高空散裝分節段中間斜腹桿吊裝第九步: 5、高空散裝分節段兩側斜腹桿吊裝第十步:高空散裝分節段兩側與柱連接的斜腹桿吊裝 五、現場施工安全措施扶手繩鋼桁架(鋼梁)1、安全施工管理人員掛牌上崗。進入施工現場人員一律要戴安全帽。及時對施工過程中未固定牢固的構件加以臨時固定,施工過程中嚴禁亂扔亂拋嚴禁向上或向下丟拋螺釘、螺帽及其它物品。桁架施工區段需及時掛安全扶手繩,進入現場的安裝人員需佩帶防墜器方可進入施工現場。鋼桁架對接焊縫吊籃2、桁架施工對接過程為保證施工人員安全需配置施工用安全吊籃,吊籃用鋼管(規格型號需計算)制成 (內空尺寸0.8 m0.6 m1.2m),籃底點焊鋪設3mm鋼板網,鋼板網上覆蓋一層石棉布,四周設18cm高踢腳板并用密目6、網封閉的吊籃,掛籃直接掛設在桁架上,如右圖所示。3、為便與桁架吊裝,在對接過程中,在吊籃存局限性的條件下,可采用在桁架上搭設腳手架平臺的方式進行,腳手架平臺可在桁架吊裝前和桁架吊裝后進行。搭設的腳手架為雙排腳手架,并懸掛在桁架梁上,腳手架上滿鋪竹條板,并用鐵絲綁扎牢。具體做法見右圖:4、施工用電采用“三相五線制”三級配電,三級保護,機具設備的接地接零必需安全可靠,設備專人操作,持證上崗,嚴禁私接亂拉電線,配電箱要加鎖,有專人保管,并設置防雨措施,各種機具設備要安裝漏電保護裝置,按規定做好一機一閘一保護。5、現場氣割、電焊要有專人管理,并設專人消防用具,涂料及易燃易爆物品應有專人負責,遠離火源,設專庫存放。6、施工中廢料每日派工人收拾集中堆放,完工前所有余廢料須清理干凈。以保證施工場地的清潔。六、現場施工安全應急預案1、施工現場一旦發生事故,無論大小(包括輕微和未遂事故),當事人和發現人應立即向安全經理、項目經理報告;火災爆炸事故先報當地消防部門,發生傷及人身事故安全采取緊急救護措施并求救120。2、必須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及時召開事故分析會,查明事故原因,明確事故責任,制定出事故防范措施。3、對事故責任者必須認真的處理,給予一定的經濟或行政處罰;4、對因違反勞動紀律、違章作業和違章指揮造成事故的責任者,一定要嚴肅處理,絕不姑息遷就,情節嚴重者由檢查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