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測量方案_20190819_124026(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18478
2022-08-05
13頁
280KB
1、目 錄一、編制依據及編制說明2二、工程概況2三、施工測量部署2四、控制點的布設與施測4五、基礎測量7六、主體結構施工測量8七、裝飾工程測量10八、工程重點部位的測量控制方法10九、建筑物的沉降觀測11十、基坑監測測量11十一、施工測量的質保措施13附圖1 工程總體定位控制點布設平面圖13附圖2 工程地下室軸線控制點平設平面圖13附圖3 工程地上部分軸線控制點布設平面圖13施工測量方案一、編制依據及編制說明1.1編制依據1、邢臺碧桂園一期項目建筑結構施工圖紙;2、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T8-97);3、邢臺碧桂園一期項目施工合同;1.2編制說明1、嚴2、格執行施工過程中涉及的相關規范、規程和技術標準;2、遵守國家和當地有關方面的法律法規;二、工程概況工程名稱:邢臺碧桂園(45-49#、287-293#,294-300#,252-257#、258#-263#、281#-286#、59#-64#、301#-302#及配套商業) 工程項目總承包工程建設單位:邢臺市碧桂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設計單位:廣東博意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勘察單位:邢臺勘察測繪院有限責任公司監理單位:河北德潤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本工程位于邢臺市橋西區七里河北岸,百泉大道以南,建筑面積約3.5萬平方米,其中包括:47棟別墅(003T、002T、240N、260N,240N,029N、3、350N,360N,030型號)約26000平方米,2棟9層小洋房YJ115T約8600平方米。別墅均為框架結構,洋房為框架剪力墻結構,基礎均采用預應力高強混凝土預制管樁。本工程測量塔樓建筑總高達26.7m,測量精度要求高,難度大。三、施工測量部署3.1施工測量人員組成公司測量組和項目測量工程師3.2施工測量人員的崗位職責1、熟悉設計總平面布置圖,施工場地及周圍環境,了解結構形式及施工順序,向業主索取書面的測量座標控制點及高程控制點,并現場移交接收。對移交控制點進行測量復核,發現問題及時書面向業主反映,直至控制點滿足施工需要。2、根據工程情況及施工順序,編制詳盡的測量方案,經項目技術負責人審定4、后實施。3、負責測量儀器的送校、保管、維護及使用,不準使用不合格的儀器進行測量,確保測量精度符合要求,對施測成果負完全責任。4、根據施工進度要求,及時提供施工測量成果,不得因測量工作影響正常的施工進度。5、做好施測成果的校對、復核工作,及時做好測量記錄,交資料員存檔。6、注意對測量控制點的檢查、保護,發現問題及時采取相應措施。7、項目經理賦予的其他職責。3.3施工測量組織1、由公司測量組組織項目的測量控制軸線工作,項目由測量工程師主持負責本工程的施工放線放樣測量工作。2、施測程序3.4施工的測量準備1、施測原則:嚴格執行測量規范;遵守先整體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確定平面控制網,后以控制網為依據,5、進行各局部軸線的定位放線;嚴格審核測量原始數據的準確性,堅持測量放線與計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定位工作執行自檢、互檢合格后再報檢的工作制度;測量方法簡捷,儀器使用熟練,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省工省時省費用;明確為工程服務,按圖施工,質量第一的宗旨,緊密配合施工,發揚團結協作、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2、準備工作全面了解設計意圖,認真熟悉與審核圖紙。施測人員通過對總平面圖和設計說明的學習,了解工程總體布局,工程特點,周圍環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座標,其次了解現場測量座標與建筑物的關系,水準點的位置和高程以及首層0.000的絕對標高。在了解總圖后認真學習建筑施工圖,及時校對建筑物的6、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狀、構造,它是整個工程放線的依據,在熟悉圖紙時,著重掌握軸線的尺寸、層高,對比基礎,樓層平面,建筑、結構幾者之間軸線的尺寸,查看其相關之間的軸線及標高是否吻合,有無矛盾存在。3、測量儀器的選用測量中所用的儀器和鋼尺等器具,根據有關規定,送具有儀器校驗資質的檢測廠家進行校驗,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現場測量儀器一覽表序號器具名稱型號單位數量1激光垂準儀DJ2臺12水準儀DS3臺33激光經緯儀DJJ2臺24全站儀RTS632臺25鋼尺50m把26卷尺5m把257對講機個48墨斗只4四、控制點的布設與施測4.1工程定位根據測繪部門提供的定位樁、紅線樁和水準點,按照所計算的建7、筑物主軸線座標點進行軸線定位。4.2平面控制網測設1、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平面控制應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平面控制網的坐標系統與工程設計所采用的坐標系統一致;布設呈矩形;布設平面控制網主要依據為設計總平面圖、現場施工平面布置圖;選點應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樁位必須用砼保護,需要時用鋼管進行圍護,并用紅油漆作好標記。2、建筑平面控制網的布設依據平面布置與定位原則,平面控制直接采用“#”字主軸線控制方法,測量方法如下:1)、利用建設單位提供的2#(x=4099497.714,y=42716.346,H=86.34m)、3#(x=4099403.5928、,y=42446.691,H=86.93m)點引測,經檢查無誤后,采用全站儀作方向法觀測一測回,分別引測出KZ1(X=4099373.472,Y=42202.626)、KZ2(X=4099548.676,Y=42195.255)、KZ3(X=4099571.059,Y=42410.988)、KZ4(X=4099585.031,Y=42518.441)、KZ5(X=4099643.098,Y=42649.496)、KZ6(X=4099678.712,Y=42803.597)、KZ7(X=4099570.342,Y=42811.567)、KZ8(X=4099532.694,Y=42671.502)9、KZ9(X=4099497.745,Y=42567.453)、KZ10(X=4099445.600,Y=42430.473)、KZ11(X=4099602.345,Y=42894.119)、KZ12(X=4099762.941,Y=42809.080)、KZ13(X=4099816.220,Y=42807.906)、KZ14(X=4099767.528,Y=42981.205)點至施工現場。再用水準儀以3#(x=4099403.592,y=42446.691,H=86.93m)為基準點,將標高引進施工現場BM1=88.000m、BM2=87.500m、BM3=87.500m、BM4=87.510、00m、BM5=87.000m、BM6=87.000m、BM7=86.500m、BM8=86.500、BM=86.500m、BM10=86.000m,作閉合回路復核。2)、以KZ1、KZ2、KZ3、KZ4、KZ5、KZ6、KZ7、KZ8、KZ9、KZ10坐標點作控制,經檢查閉合無誤后,采用極坐標法放出各主控軸線。以BM1、BM2、BM3、BM4、BM5、BM6、BM7、BM8、BM9、BM10標高基準點做控制,經檢查閉合無誤后,引進各相近樓棟作為標高控制基準依據。3)、主控軸線定位時,均布置引線,橫軸西側以及縱軸北側投測到圍墻上,橫軸東側、縱軸南側設置定位樁。墻上、地面引線均用紅三角標出,清晰11、明了。施測完成后報監理、建設單位確認后,加以妥善保護。按照工程測量規范要求,定位樁的精度要符合下表要求:等級測角中誤差()邊長丈量相對中誤差一級7/1/30000 注:n為建筑物結構的跨數樁位必須用砼保護,砌磚維護,并用紅油漆作好測量標記(詳見下圖:軸線、高程點控制樁埋設示意圖)。控制線隨結構逐層彈在樓板上,用以檢查復核樓層放線。3、高程控制網的布設1)、高程控制網的布設原則為保證建筑物豎向施工的精度要求,根據規劃局給定的高程控制點,在場區內建立高程控制網。先用水準儀進行復測規劃局的高程控制點。校測合格后,測設一條閉合水準路線,布設場區高程豎向控制點,即場區半永久性水準點,以此作為保證豎向施工12、精度控制的首要條件,該點也作為以后沉降觀測的基準點。2)、高程控制網的等級及技術要求高程控制網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準的精度。半永久性水準點位處于永久建筑物以外,一律按測量規程規定的半永久。樁的方式埋設,并妥善加以保護。引測的水準控制點,需經復測合格后方可使用。高程控制網技術要求高程控制網的等級擬布設三等附合水準,水準測量技術要求如下表:等級高差全中誤差(mm/km)路線長度(km)與已知點聯測次數附合或環線次數平地閉合差(mm)三等650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123)、水準點的埋設及觀測技術要求水準點的埋設a、水準點選取在土質堅硬,便于長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墻水準點應選設在穩定的建筑物上,點13、位應便于尋找、保存和引測。b、水準觀測的技術要求見下表:等級水準儀型號前后長度(m)前后視距較差(m)前后視距累積差(m)視線離地面最低高度(m)基輔分劃讀數差(mm)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三級DS375250.32.03.0五、基礎測量 卸載5.1基礎平面軸線投測方法1、將DJ2經緯儀架設基坑邊上的軸線控制樁位上,經對中、整平后、后視同一方向樁(軸線標志),將所需的軸線投測到施工的平面層上、在同一區上投測的縱、橫線各不得少于二條,以此作角度、距離的校核。一經校核無誤后,方可在該平面上放出其它相應的設計軸線及細部線。在各樓層的軸線投測過程中,上下層的軸線豎向垂直偏移不得超過3mm。2、在墊層上進14、行基礎定位放線前,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線為準,校測軸線控制樁無誤后,再用經緯儀以正倒鏡挑直法投測各主控線,投測允許誤差2mm。3、墊層上建筑物輪廓軸線投測閉合,經校測合格后,用墨線詳細彈出各細部軸線,暗柱、暗梁、洞口必須在相應邊角,用紅油漆以三角形式標注清楚。4、軸線允許偏差如下: L30m允許偏差5mm30L60m允許偏差10mm60L90m允許偏差15mm90L允許偏差20mm軸線的對角線尺寸,允許誤差為邊長誤差的倍,外廓軸線夾角的允許誤差為1。5.20.000以下部分標高控制1)、高程控制點的聯測在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首先聯測高程控制網點,以判斷場區內水準點是否被碰動,經聯測確認無誤后,方可15、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標高。2)、0.000以下標高的傳遞施工時用鋼尺配合水準儀將標高傳遞到基坑內,以此標高為依據,進行槽底抄平。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點的高差不得超過3mm,取平均值作為該平面施工中標高的基準點,基準點應標在便于使用和保存的位置,根據基坑情況,在基坑內將其引測至護坡、支護樁及塔吊標準節上,并標明絕對高程和相對標高,便于施工中使用。墻、柱拆模后,應在墻柱立面抄測出建筑一米線。3)、標高校測與精度要求:每次引測標高需要作自身閉合外,對于同一層分幾次引測的標高,應該聯測校核,測量偏差不應超過3mm。六、主體結構施工測量1、平面控制網的測設1)、0.000梁板及墻體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根據16、場地平面控制網,校測建筑物軸線控制樁后,使用經緯儀布設出樓層內軸線控制點。2)、樓層上部結構軸線垂直控制,采用內控點傳遞法。根據流水段的劃分,塔樓內設置3個內控點。3)、澆筑首層頂板混凝土過程中,按照控制點預埋1001003mm鐵板。鐵板上用鋼針劃出縱、橫軸交叉線,并將交叉點處鉆出2mm小孔作為標志。4)、上部樓層結構相同的部位留200200的放線洞口以便進行豎向軸線投測。預留洞不得偏位,且不能被掩蓋,保證上下通視。5)、首層樓面的軸網須認真校核,經復核驗收方可向上投測。6)、首層樓面基點鐵件上不得堆放料具,頂板排架避開鐵件,確保可以架設儀器。7)、平面控制網根據結構平面確定,盡量避開墻肢,保17、證通視。8)、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先定主控軸,再進行軸網加密。控制軸線滿足下列條件:建筑物外輪廓線、施工段分界軸線、樓梯間電梯間兩側軸線。2、基準線豎向投測方法及技術要求1)、豎向投測程序a、將激光垂準儀架設在二層樓面基準點,調平后,接通電源射出激光束。B、通過調焦,使激光束打在作業層激光靶上的激光點最小,最清晰。c、通過順時針轉動望遠鏡360度,檢查激光束的誤差軌跡。如軌跡在允許限差內,則軌跡圓心為所投軸線點。d、通過移動激光靶,使激光靶的圓心與軌跡圓心同心,后固定激光靶。在進行控制點傳遞時,用對講機通信聯絡。e、軸線點投測到樓層后,用光學經緯儀進行放線。f、施工層放線時,應先在結構平面上校18、核投測軸線,閉合后再細部放線。室內應把建筑物輪廓軸線和電梯井軸線的投測作為關鍵部位。為了有效控制各層軸線誤差在允許范圍內,并達到在裝修階段仍能以結構控制線為依據測定,要求在施工層的放線中彈放下列控制線,所有細部軸線,墻體邊線、門窗洞口邊線。g、測量精度要求距離測量精度:L/5000;測角允許偏差:20;3、垂直度控制。結構施工中每層施工完畢,應檢測外墻偏差并記錄,并每層檢查門窗洞口凈空尺寸偏差,同一外立面同層窗洞口高低偏差及各層同一部位窗洞口水平位移,彈外墻窗口邊線豎直通線。豎向測量允許誤差層間:2.5mm;全高:3H/10000,且不應大于10mm;4、標高豎向傳遞1)、標高傳遞法依據現場內19、永久標高控制點,將水準點引測至塔吊標準節上,直接在標準節上用50m鋼尺進行向上標高傳遞。上部結構施工時,每隔3層且不超過10m,利用塔吊標準節上的標高線,在柱鋼筋上引測出樓層標高線:設計結構標高+500mm,并用紅油漆作標記。10m以內的樓層標高傳遞,將樓層標高線引測至外架立管上,用50m鋼尺進行向上標高傳遞。每層結構墻柱拆模完成后及時將設計結構標高+1m線引測至核心筒墻體上,并用紅油漆作標記。在砌體施工階段在各結構墻體上用墨線彈出樓層1m線。每隔1個月要對塔吊標高控制點進行復測,防止沉降誤差,消除累計誤差。2)、標高傳遞技術要求標高引至樓層后,進行閉合復測。鋼尺需有檢定合格證。鋼尺讀數進行溫20、差修正。3)、標高允許誤差層高:2mm;全高:3H/10000,且不應大于10mm;七、裝飾工程測量7.1 軸線的恢復和引測1、軸線恢復前對每條軸線的相對距離、角度進行校核,方法為:用鋼尺直接丈量距離,用經緯儀測量軸線、軸線控制線之間的角度;2、在施工中被砂漿覆蓋和因為時間久而模糊的軸線、軸線控制線,把面層的附著物清理干凈,用墨線重新彈出,用于隔墻的平面位置控制;3、柱立面的軸線由恢復后的軸線進行引測,并彈出墨線用紅油漆標識;4、根據恢復后的軸線及圖紙上隔墻線與軸線的關系依次放出各樓層的隔墻線,用墨線彈出。7.2標高的抄測利用核心筒處的樓層+1.000m線,將激光掃平儀安置在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21、,抄測各施工區內的裝飾水平線并用墨線標示。八、工程重點部位的測量控制方法1、建筑物大角垂直度的控制首層墻體施工完成后,分別在距大角兩側30cm處外墻上,各彈出一條豎直線,并涂上兩個紅色三角標記,作為上層墻支模板的控制線。上層墻體支模板時,以此30cm線校準模板邊緣位置,以保證墻角與下一層墻角在同一鉛直線上。以此層層傳遞,從而保證建筑物大角的垂直度。2、墻、柱施工精度測量控制方法為了保證剪力墻、隔墻和柱子的位置正確以及后續裝飾施工的及時插入,放線時首先根據軸線放測出墻、柱位置,彈出墻柱邊線,然后放測出墻柱50cm的控制線,并和軸線一樣標記紅三角,每個房間內每條軸線紅三角的個數不少于兩個。在該層墻22、柱施工完后要及時將控制線投測到墻、柱面上,以便用于檢查鋼筋和墻體偏差情況,以及滿足裝飾施工測量的需要。3、門、窗洞口測量控制方法結構施工中,每層墻體完成后,用經緯儀投測出洞口的豎向中心線,洞口四邊線用鋼尺傳遞,并彈在墻體上。門窗洞口水平控制根據標高1m控制線由鋼尺傳遞彈出。以此檢查門、窗洞口的施工精度。4、電梯井施工測量控制方法在結構施工中,測設出井道控制線,安裝模板后將控制線用墨線彈到模板上,利用模板控制線進行井道平面尺寸及垂直度復核,以此保證電梯井道垂直度。九、建筑物的沉降觀測根據規范規定,工程應進行沉降觀測,并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建筑變形測量規程的有關規定。本工程建筑物沉降觀測由建設單位23、委托第三方單位實施。1、沉降觀測點的設置沉降觀測點的設置由設計確定,當設計無要求時,為了能夠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變形特征并結合地質情況及建筑物結構特點,確定在每個轉角軸線處均在混凝土柱上設置沉降觀測點。2、沉降觀測點的測量過程1)、建筑物施工階段的觀測。應隨施工進度及時進行,地下室封頂后觀測一次,以上部分每增加1層觀測一次。如果施工過程中出現暫時停工,在停工時及重新開工時各觀測一次,停工期間,可每隔1個月觀測一次。在施工過程中,如果出現長時間連續降雨、基礎四周大量積水等情況應增加觀測次數。當建筑物突然發生大量沉降、不均勻沉降或嚴重裂縫時,應立即進入逐日觀測或幾天一次連續觀測。2)、建筑物使用階段24、的觀測。第一年觀測6次,第二年觀測4次,第三年后每年觀測一次,直至穩定為止。沉降是否進入穩定階段,應由沉降量與時間關系曲線判定。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以認為已進入穩定階段。3)、觀測方法。對于高層建筑的沉降觀測,應采用DS1精密水準儀用等水準測量方法往返觀測,其誤差不應超過1n0.5(n為測戰數),或4L0.5(L為公里數)。為了保證觀測精度,觀測時視線長度一般50m,前后視距離要盡量相等,可用皮尺丈量。觀測時先后視水準點,再依次前視各觀測點,最后應再次后視水準點,前后兩個后視讀數之差不應超過1mm。十、基坑監測測量1、監測組織按設計和相關規范要求,本工程基坑監測由建設單位25、委托第三方單位進行監測。2、測點布置及監測方法按設計及監測勘察單位要求,在基坑周邊布置基坑監測測點,并采用適當的監測方法進行基坑的監測。監測頻率根據施工進度確定,在基坑開挖階段,每三天一次,其余可每隔7天1次。3、監測頻率與預警位當監測結果超過預警值時應加密觀測,當有危險事故征兆時連續觀測,并及時通知有關人員立即采取應急措施。為確保基坑安全,設計要求加強基坑監測,將監測數據及時反饋給有關人員,實行信息化施工,對各監測項目按規范要求設置預警值,超出預警值時迅速報有關部門處理。4、監測數據處理及反饋成果整理每次量測后,將原始數據及時整理成正式記錄,并對每一個量測斷面內每一種量測項目,均進行以下資料26、整理:a)原始記錄表及實際測點圖;b)位移值隨時間及隨開挖面距離的變化圖;c)位移速度、位移加速度隨時間以及隨開挖面變化圖。數據處理:每次量測后,對量測面內的每個量測點(線)分別進行回歸分析,求出各自精度最高的回歸方程,并進行相關分析和預測,推算出最終位移(應力)和掌握位移(應力)變化規律,并由此判斷基坑的穩定性。利用已經得到的量測信息進行反分析計算,提供維護結構和周圍建筑物的狀態,預測未來動態,以便提前采取技術措施,驗證設計參數和施工方法。反饋方式:監測數據全部輸入計算機,由計算機計算并描繪出各測量對象的變化曲線,然后反饋給有關單位和人員。由于該工程監測中采用的儀器大多數是傳感式的,其零漂移27、或溫度補償等都在計算機中設置,并由計算機處理。十一、施工測量的質保措施百年大計,質量第一,而測量又是質量的關鍵環節,為保證測量成果的質量,制定以下措施:1、測量負責人按施工進度和測量方案要求,安排現場測量放線工作,并作好施工測量日志。方案、測法要科學、合理,重要的單位工程或部位的測量方案由測量負責人審批后方可實施。2、測量放線過程中,要嚴格執行“三檢制”。自檢時必須換人,以不同的方法檢查,檢查合格后方可交給專檢部門驗線。3、技術資料、記錄要齊全、完整,使每項測量工作都可追溯。4、測量儀器屬計量器具,按規定定期送計量管理檢定單位進行檢測,并在周檢期的范圍內使用。經緯儀、水準儀、垂準儀、鋼尺檢定周期為12個月。5、項目部質量員應對每次放線工作進行復核,并完成交接手續,進行下道工序施工。附圖1 工程總體定位控制點布設平面圖附圖2 工程地下室軸線控制點平設平面圖附圖3 工程地上部分軸線控制點布設平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