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某水利樞紐工程第一標大壩工程全套施工組織設計(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18842
2022-08-05
5頁
20KB
1、第20章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20.1環境保護及水土保持的要求根據招標文件提供的資料,都江堰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目錄,也是中國久負盛名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旅游區之一。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位于岷江上游,距離都江堰風景區69KM,處于風向的上方,樞紐的水庫全部位于長江上游防護林區的岷江生態造林區內,水庫末端有龍池風景區和臥龍自然保護區。同時流經樞紐區的岷江水質為類地面水,是成都平原及其附近丘陵地區近70萬ha農田的灌溉用水及成都市及其周邊地區的工業、生活和環境用水的重要水源。根據招標文件的要求,本工程施工期間,需按如下目標實施:1、在任何時候,未經處理的廢污水不得直接排放,處理后的廢污水應達到GB87982、中規定的級排放標準的要求,并保證廢污水排入岷江后不會導致岷江天然水質的惡化。2、在整個施工期,施工作業區內大氣環境質量應不低于GB3095中的三級標準,生活工或其它區域不應低于二級標準。進場施工的機械噪音應不超過機動車輛允許噪聲標準的規定。3、棄碴和垃圾處理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要求進行處置。施工區域內的糞便棄置應符合GB7957的規定。4、施工人員的健康必須保證,食品從業人員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要求獲得上崗證,并按食品衛生法的要求配置相應的設施。20.2施工期環境保護及水土保持的措施為了保證工程施工過程不破壞自然環境和名勝古跡及不污染岷江水質,我們將采取以下3、措施:20.2.1施工期廢污水處理措施20.2.1.1廢污水處理系統的布置1、生活管理區:生活管理區除辦公室和招待所為兩層樓房外其余均為單層平房,每層設有衛生間和盥洗間,生活廢水直接排入廢水管網,糞便先排入化糞池內,糞化后的污水排入廢污水管網,食堂廢水先排入隔油池,經除油處理后排入廢污水管網,所有廢污水由從管網排入接在管網終端的污水處理站,廢水經處理并進行抽樣檢查,符合排放標準后排入岷江。生活區污水處理站的規模為日處理能力250t。2、工廠倉庫區:工廠區的廢水主要來自設備修理廠、洗車場、金工車間等,在廠區低洼處布置沉淀池和隔油池,廢水經管網匯入沉淀池和隔油池,經沉淀除油處理,并檢測水質達到排放4、標準后排入岷江。3、砂石料、混凝土生產加工系統:在破碎系統、篩分系統和混凝土生產系統附近各設置沉淀池,廢水經沉淀處理后排入岷江中。4、施工現場:各洞挖工作面出口均設置一小型沉淀隔油池,廢水經沉淀除油處理后排入岷江。基坑內污水先由排水溝網匯集到集水井,集水井兼作沉淀池,污水經沉淀處理后由水泵排入岷江。5、左右岸灌漿平洞入口處,在適當位置各布置一沉淀池,鉆孔灌漿的廢水匯入沉淀池,經沉淀處理后排入壩區排水溝內。左右岸基坑內灌漿產生的廢水匯入基坑內集水井,經沉淀后由水泵排入岷江。20.2.1.2廢污水處理工藝生活區廢水處理工藝由于本工程廢污水排放標準要求較高(招標文件要求 ,處理后的污水應達到中國標準5、GB8978中規定的I級排放標準的要求),根據污水處理工藝要求,生活區和設備修理廠的廢污水需經二級處理后方能滿足要求,二級處理的工藝流程見廢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圖(ZPP/IC1-35)。20.2.1.3監測設施廢污水處理站配置檢測儀器和設備,安排專人在排放口定期定時進行采樣,并按規定的檢測方法進行測定,確保經處理后的廢污水達標排放。20.2.2衛生設施措施1、生活管理區除了在室內設置衛生間和盥洗間外,在戶外在適當位置設置垃圾站,由專人定期清理垃圾。工廠區內同樣設置廁所和垃圾站,并安排專人進行垃圾和糞便的清理工作。糞便和垃圾外運至指定地點進行處理。2、 在生活營地及施工區域內定期灑噴滅蟲藥水,投放6、滅鼠藥,進行滅蟲滅鼠工作,保持環境的清潔和衛生。3、施工現場根據需要設置臨時活動廁所,并由專人按衛生要求進行管理,及時清除糞便,以保證施工現場的環境衛生。4、工地內設置工地醫務室,對施工人員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以保證施工售貨員的身體健康。工地醫務室設專用消毒池,醫用垃圾和廢水均需經消毒滅菌后外運至指定地點進行處理。5、加強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管理,防止跑、冒、滴、漏等而污染施工場地及周圍環境和水源,從而影響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20.2.3空氣粉塵與噪聲的防治措施20.2.3.1空氣煙塵的防治1、開挖爆破時,鉆孔嚴禁打干鉆。洞室開挖、基礎開挖及料場開挖時,設置足夠的通風、排煙裝置和水7、噴淋裝置,及時排除煙塵并有效控制粉塵量,以保證工作面空氣質量及周圍環境的清潔。2、施工道路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灑水除塵工作,夏日及干燥季節應加強灑水,避免揚塵對周圍空氣的污染。3、混凝土攪拌系統、水泥庫內、砂石料加工系統等附屬工廠及倉庫內設置除塵通風裝置,防止灰塵、粉塵等飛揚而污染周圍空氣。4、根據工程情況,選擇適當地點定期進行空氣采樣檢測,掌握空氣污染情況,及時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20.2.3.2噪聲的防治1、對主要的噪聲源(砂石料生產系統和混凝土生產系統及重型機械設備等)采取一定的消音和隔音措施,盡可能降低噪聲量。2、對主要噪聲源進行定期監測,根據監測情況及時采取相應的防治整改措施。20.8、2.4水土保持和營地綠化措施1、認真做好施工區域內的綠色植物、樹木等的保護工作,未經監理工程同意和批準,嚴禁開挖破壞和砍伐。2、嚴格按招標文件規定的施工范圍進行施工,如確因施工需要增加用地,事先通過審批,征得發包人同意后方可進行施工,并嚴格按審批結果施工,以保證外部生態環境和自然地形不受影響,并在工程完工后及時進行場地復原工作。3、各個開挖工作面的頂部設置截流溝,在工作面內,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植被保留緩沖帶等措施,防止雨水沖刷而引起邊坡坍塌、地表土流失等。4、在生活營地周圍及空地上種植花草樹木,綠化周圍環境,改善居住條件,同時保持生活區的水土不至于因雨水等沖刷而流失。5、施工區域內的各堆碴場和棄9、碴場周圍根據地形情況,設置一定數量的擋水、擋碴、攔泥壩,攔擋雨水、泥、砂等,有效地防止堆棄料場的水土流失,20.2.5做好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的宣傳教育工作1、在制定施工技術措施的同時,做好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2、布置生產任務和施工計劃時,向職工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強化施工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使環境保護成為職工的自覺行為,做到保護 好環境污染,保護好風景名勝區人人有責。3、利用有線電視網絡,對職工進行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的宣傳和教育工作,使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成為每個職工的自覺行為,同時教育職工要做好野生動、植物、魚類和歷史文物的保護工作,從而在意識形態上保證周圍生態環境和人文景觀不受人為破壞。4、成立專門的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的組織機構,配備專職人員進行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的管理工作,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和完善工作,確保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的工作能夠嚴格按要求進行,從而保證工程施工時,不破壞周圍環境和對環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