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運專線鐵路夏季高溫天氣混凝土施工專項方案(11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19008
2022-08-05
11頁
25.25KB
1、目錄1、編制說明. 21.1編制依據.21.2編制目的.21.3適用范圍.22、工程概況. 22.1地理環境.22.2氣候特征.22.3工程數量及進展情況.23、夏季高溫施工準備. 33.1施工作息時間安排.33.2施工作業防高溫措施.33.3施工期間防雨防汛措施.34、夏季高溫混凝土施工專項方案. 44.1原材料溫度控制措施.54.2混凝土拌制控制措施.54.3混凝土運輸控制措施.74.4混凝土澆筑控制措施.74.5混凝土抹面修整控制措施.84.6混凝土養護控制措施.84.7其他控制措施.95、質量保證措施.錯誤!未定義書簽。5.1質量目標及方針.錯誤!未定義書簽。5.2質量保證體系.錯誤!2、未定義書簽。5.3質量保證措施.錯誤!未定義書簽。6安全保證措施.錯誤!未定義書簽。6.1安全目標.錯誤!未定義書簽。6.2安全保證體系.錯誤!未定義書簽。6.3安全保證措施.錯誤!未定義書簽。夏季高溫天氣混凝土施工專項方案1、編制說明1.1編制依據客運專線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24-2010)鐵路橋涵施工規范(TB10203-2002)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指南(鐵建設2010241號)客運專線高性能混凝土暫行技術條件鐵路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暫行規定滬昆客專文件1.2編制目的隨著夏季來臨本地區天氣持續高溫、干旱,混凝土施工易發生各類質量事故。為加強高溫季節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減3、少和杜絕混凝土施工質量問題,確保高溫環境下混凝土施工質量。結合我分部夏季高溫施工的具體情況和工作重點,特編制夏季高溫天氣混凝土施工專項方案。1.3適用范圍本方案適用于滬昆客專中交路橋范圍內夏季高溫環境下混凝土的施工作業。2、工程概況2.1地理環境我分部所負責施工的線路范圍位于*境內,線路所處位置多為丘陵區,地形起伏較大。地表植被發育,地表水較發育,水量較豐富。橋址區多處跨水田、水塘,其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2.2氣候特征線路所經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春秋適宜,夏熱干旱,冬寒潮濕。年均氣溫16.7,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58毫米,無霜期長達280天左右,本地區的夏季日最高溫4、35日數呈上升趨勢,特別時進入今年夏季以來持續高溫干旱。2.3工程數量及進展情況新建長沙至昆明鐵路客運專*線路全長約19.1公里,我管段范圍內橋梁段有*座橋梁(全長*m)、路基*段、隧道*座、涵洞*個,全長*Km。截至2013年*月份我分部已經完成橋梁下部結構、箱梁預制、路基填筑、隧道等主體結構。正在施工的混凝土結構有:無砟軌道底座板(支撐層)、道床板,防護墻,AB墻,電纜槽,路基防護等部位。3、夏季高溫施工準備夏季施工期間,加強氣象預報的信息收集工作,掌握天氣變化情況,預防為主。準備好防暑、抗旱、防汛物資及器材,確保工程夏季施工正常進行不受影響。3.1施工作息時間安排夏季高溫施工作業時間盡量5、向兩端壓縮,避開中午的高溫。當環境溫度超過38時,停止室外作業,在室內作業時應有通風降溫措施。3.2施工作業防高溫措施(1)加強防暑降溫的宣傳和教育,增強一般常見疾病的防御、救助知識;(2)定期發放一些綠豆、水果、人丹、十滴水、風油精等防中暑用品;(3)科學的安排工人的勞動和休息時間。調整作業時間,根據現場情況對可以調整作業時間的作業必須調整作業時間,以避開高溫,確保施工人員的安全;(4)對現場相對比較固定和有條件的地方設置工作棚;(5)為施工人員生活區提供必要的降溫措施,如風扇、空調等通風降溫設施;(6)加強炎熱干旱時期的防火防暴安全教育,增加消防物資儲備如滅火器、消防砂土及水資源的儲備;36、.3施工期間防雨防汛措施同時根據天氣預報,做好夏季高溫施工期間防雨防汛施工準備措施。如遇較大的暴風雨天氣應停止所有的作業,人員撤到安全地方。(1)工地預備足夠的防汛物資及設備,如草袋、蓬布、方木、鋼絲繩、大功率抽水機械等,并嚴禁挪用防汛物資和設備。(2)目前我部已配備了幾臺備用發電機保證了一定的自發電能力,以確保汛期突然停電情況下的防排水需要,并切實作好避雷裝置、防漏電措施。(3)汛期土方及低洼地段作業時,應及時搜集氣象預報。若有雨,則不宜挖底層土或基底人工清底;應安排無雨間隙,集中機械人力施工土方或低洼地段作業。(4)制定應急預案,發生險情時及時起動應急預案。(5)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防護7、。對材料庫全面定期檢查、及時維修,四周排水良好,墻基堅固、不漏雨滲水。鋼材等材料存放采取相應的防雨措施,確保材料的質量安全。(6)現場所有機電設備應提前搭設好防雨棚(罩),雨季期間設專人經常檢查機電設備的接零接地保護裝置,每次雨后必須檢查,以保證機電設備的正常運轉。(7)特殊注意事項:雷雨天氣,應停止高空露天操作,防止雷擊傷人。遇六級以上的大風時應暫停室外的高空作業,雨后應先清掃施工現場再進行作業。防護架必須設剪刀撐等穩定支撐加固和防風設施,防止倒塌。大風、暴雨來臨之前,將工地上的吊車的臂桿全部放下。4、夏季高溫混凝土施工專項方案夏季氣溫較高,氣候炎熱,對混凝土施工較為不利。混凝土施工易出現如8、下問題:1水分蒸發快,引起坍落度損失,難以保證設計配合比的坍落度,易降低混凝土強度、抗滲和耐久性。2溫度高時氣泡易揮發,易降低混凝土含氣量。3水泥水化反應快,混凝土凝結快,施工操作時間變短,容易出現搗固不良造成蜂窩、麻面以及“冷縫”。4如果不注意收漿、養護,導致混凝土脫水而影響水化反應,不僅降低強度,而且加大混凝土收縮,易出現干縮裂紋。5高溫天氣下澆注混凝土不僅對混凝土的需水量、工作性能、坍落度造成影響,而且操作不當將對混凝土28d強度、抗滲性、耐久性帶來不利后果。較高的環境溫度加快了混凝土的凝結,混凝土的運輸和澆筑將變得更加困難,施工裂縫也可能會更多。較高溫度下的混凝土早期強度增長較快,極易9、出現因水化熱過大而產生熱開裂,對于大體積混凝土尤其如此。同時混凝土內部水分蒸發和散失較快,會導致干縮裂縫增加,28d可能達到的強度會相應降低。高溫炎熱天氣增加混凝土的養護工作量和養護難度,如果養護不到位,極有可能產生表面開裂,嚴重影響混凝土的耐久性。為保證夏季混凝土施工質量,夏季混凝土施工應按照以下有關指標規定指導施工:混凝土入模溫度30;混凝土入模前的模板和鋼筋溫度40;混凝土內部溫度和表面溫度之差、表面溫度和環境溫度之差20(墩臺、梁體混凝土不宜大于15),混凝土帶模養護期間的內部最高溫度不宜大于65;養護用水溫度和混凝土表面溫度之差15;混凝土拆模時內部溫度和表面溫度之差、表面溫度和環境10、溫度之差20;混凝土養護時間要保持混凝土表面處于濕潤狀態不得少于7天;根據混凝土施工的實際工藝和混凝土本身的特點,夏季高溫環境混凝土施工主要從原材料、混凝土的拌制、運輸、混凝土的現場澆筑以及修整、混凝土的養護和拆模等幾個主要方面進行控制,具體措施如下:4.1原材料溫度控制措施我部共有三個拌合站:*拌合站、*梁場拌合站、*拌合站。(1)各拌合站均考慮了冬雨季混凝土施工影響因素,每座拌和站的料倉均搭設有防雨和防曬彩鋼頂棚,防止陽光直射骨料而導致原材料溫度升高,同時對拌和機的配料機同樣搭設防曬雨棚遮陽;拌和機站攪拌主機用保溫彩鋼板搭設防曬棚遮擋;(2)各拌合站所用外加劑等均集中放置在雨棚內,采用自吸11、泵供給,均避免了露天暴曬;(3)對于膠凝材料采取在罐體外涂刷反光涂料,減少罐體的吸熱性能。當溫度持續過高不能滿足拌制條件時在罐體外包裹防曬布的方式進行遮陽。(4)施工用水采用生活用水,施工用蓄水池頂部設有遮陽防曬頂棚,防止太陽暴曬,保證拌合用水溫度不受影響;必要時在水池內加放冰塊,降低拌合用水水溫;(5)嚴格進場材料檢驗,主要控制地材(砂石)的含泥或粉塵含量,減水劑的性能等,保證混凝土本身質量。每個拌合站均設有試驗主管、拌合站總調度。各拌合站由試驗主管負責組織對每日施工混凝土原材料進行溫度監控,并由拌合站總調度負責處理試驗室反映的材料溫度超限情況,并立即安排工人加蓋防曬布及其他降溫措施。4.212、混凝土拌制控制措施為了控制混凝土的出倉溫度,混凝土拌制時應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溫升。試驗室要加強對配合比的現場檢測,根據氣溫情況考慮坍落度的損失,并一次控制附加水量,減小坍落度損失,減少塑性收縮開裂。在混凝土拌制過程中采取以下措施。(1)施工前進行拌合系統計量設備的標定,保證各種原材料計量準確;防止出現計量不準而影響砼本身質量;(2)嚴格按照配合比進行施工,嚴禁擅自調整施工配合比;(3)嚴格按照混凝土施工操作規程,先投細骨料和外加劑,加水攪拌均勻后再投粗骨料,為保證混凝土拌合均勻,水化充分,混凝土的攪拌時間不得少于120s;(4)在進行混凝土的攪拌生產前,除對用于混凝土生產的原材料進行常規檢驗13、外,并對各種原材料進行溫度測試,詳細測出原材料的溫度,如水泥、粉煤灰、碎石、水、外加劑等原材料的溫度。在首盤混凝土試拌前必須對拌合物的溫度進行計算,初步確定拌合物的岀機溫度T1。根據原料溫度推算拌合后混凝土的溫度可按下式進行:T1S(TaWaTcWc)C(TtWtTmWm)/S(WaWc)C(WtWm)式中:T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料溫度();S固體材料(水泥及骨料)的平均比熱(kJ/kg.),取0.8;Wa骨料重量(kg);Ta骨料溫度();Wc水泥重量(kg);Tc水泥溫度();C水的比熱(kJ/kg.),取4.2;Wt骨料表面含水量(kg);Tt骨料表面水溫度();Tm混凝土拌合用水量(kg)14、;Wm混凝土拌合用水溫度()上式估算出的溫度,未考慮水泥水化熱和攪拌過程中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影響,得出的溫度比實際出料溫度要低。由上式可反映出,要降低混凝土拌合料的溫度,首先應降低原材料的溫度,特別是降低比熱最大的水和用量最多的骨料的溫度。因此,所采取的措施是:是采取遮陽措施防止混凝土骨料溫度升高,是降低拌合用水溫度。在炎熱季節或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時,可以用冷水或摻加片、冰屑來代替部分拌合水,達到有效的降低拌合料的溫度;(5)根據混凝土岀機后經過輸送(或運輸)環節過程產升的溫升(經驗統計值),計算混凝土的入模溫度T2。將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和規范要求的最高不超過30,進行比較。當T230時無需采取措15、施,即可進行首盤混凝土的試拌,并對首盤混凝土的溫度進行測試,當測試溫度及其他試驗指標合格后方可進行混凝土的攪拌生產和澆注;當T230時,必須采取冷卻水進行混凝土的試拌,在試拌前同樣按上述的步驟進行拌合物的溫度計算和比較。或避開高溫時間段的混凝土拌合。(6)在施工過程中及時對計算的拌合物岀機、入模溫度、實測的拌合物岀機、入模溫度和原材料的溫度、氣溫進行對比和分析,以便更好的掌握和控制混凝土的溫度。對大體積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機溫度、澆筑溫度及澆筑時的氣溫應進行監測,至少每2h應測一次。4.3混凝土運輸控制措施混凝土的運輸包括從拌和站至入模過程,在炎熱的夏季,外界氣溫和陽光將使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吸熱升16、溫和造成坍落度損失而加快水化引起凝結。需采取必要的措施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混凝土坍落度損失,具體措施如下:(1)對于高溫季節里長距離運輸混凝土的情況,可以考慮攪拌車的延遲攪拌,以2-4r/min轉速攪拌,使混凝土到達工地時仍處于攪拌狀態;(2)使用的混凝土運輸車罐體多為白色反光漆,增強罐體表面的反射能力;(3)混凝土運輸車灌口采用土工布或塑料薄膜覆蓋,減少太陽直射和降低水分蒸發;(3)加強設備檢查,保證混凝土的運輸能力,同時保證施工便道平坦通暢;縮短運輸時間,嚴禁運輸過程中加水攪拌;(4)使用拖泵進行混凝土澆筑時,在現場搭設混凝土輸送車使用的遮陽棚;混凝土泵管上可包敷厚土工布、海綿等保水材料并經常17、灑水降溫,以減少混凝土拌合物因運輸而造成溫度回升。4.4混凝土澆筑控制措施嚴格按照混凝土入模溫度30、入模前的模板和鋼筋溫度40的指標規定指導施工。(1)加強施工組織,合理配置資源,根據運距合理安排罐車數量和施工人數,加快施工速度,保證在砼初凝前完成,同時減少外界環境的影響時間。(2)作好施工計劃,合理安排澆筑時間,以避免在日最高氣溫時澆筑混凝土。在高溫干燥季節,晚間澆筑混凝土受風和溫度的影響相對較小,且可在接近日出時終凝,而此時的相對濕度較高,因而早期干燥和開裂的可能性最小。混凝土施工宜安排在夜間氣溫較低時澆筑,即在夜間19:00時以后開盤,早晨9:00點前結束。(3)加強混凝土施工過程控制18、。完善相應的混凝土記錄表格,對混凝土性能測試記錄、灌注記錄、拆模和養護記錄等內容要進行全過程監控和記錄,記錄資料作為質量控制的重要資料保管和存檔。(4)混凝土澆筑前檢查降溫設備和溫控措施是否落實到位,如不到位現場技術員堅決制止混凝土澆筑施工。(5)夏季混凝土澆注前及過程中加強對拌和物坍落度、含氣量、入模溫度、水膠比、泌水率等性能進行測試并記錄砼的性能指標,首盤混凝土必須測量,以后每隔2小時測量一次。不滿足要求的不澆注入模。夏季混凝土澆注時間不得超過初凝時間。(6)混凝土到達現場后,在卸料前使罐車高速旋轉2030s將混凝土攪拌均勻后放料。(7)與混凝土接觸的各種工具、設備和材料等,如澆筑溜槽、輸19、送機、泵管、砼澆筑導管、鋼筋等,進行遮陽防曝曬,必要時應灑水冷卻。在舊混凝土表面澆筑新砼時,除對舊混凝土表面鑿毛處理外,用水將舊混凝土面冷卻,使混凝土接觸面溫度不高于30;(8)嚴格控制混凝土的自由下料高度不超過2.0m,高度大于2.0m時應通過串筒或溜槽輔助下料;同時根據混凝土流動度合理布置布料管,保證布料均勻;(9)控制混凝土的一次攤鋪厚度不大于30cm,分層連續進行。中間停頓時間不得超過90min;(10)由生產總調度統一協調指揮,集中機械和人力,連續快速的澆筑各工點混凝土。(11)加強混凝土的振搗,保證混凝土均勻密實。混凝土澆筑后,隨即振搗,振搗時間要合適。振動時移動間距不應超振動器作20、用半徑的1.5倍;與側模應保持5-10cm的距離,插入下層混凝土5-10cm,使上下層混凝土結合牢固;振搗以混凝土表面停止沉落,或沉落不顯著,呈現平坦、泛漿,振搗不再出現顯著氣泡,或振動器周圍無氣泡冒出為度;4.5混凝土抹面修整控制措施在炎熱氣候條件下澆筑砼時,現場生產調度、技術員應精心計劃,連續、快速的澆筑及時進行抹面修整。(1)要求配備足夠的人力、設備和機具,以便及時應對突發不利情況。(2)準備一定的遮擋材料(篷布、土工布等),在砼澆筑完成后搭設遮陽棚;防止在修整過程中表面凝固過快而影響修整質量,防止可能出現的干縮開裂。(3)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根據混凝土的凝固程度及時對結構物外露部分進行抹面21、壓光處理,要求去除表面浮漿,抹面不少于三次,防止表面干縮裂縫的出現。抹面過程中可采用噴霧濕潤,抹面次數不宜過多;抹面過程中不得直接潑灑水抹面和摻水泥收面。4.6混凝土養護控制措施經互聯網搜索關于混凝土養護的研究表明:混凝土表面水分蒸發速度如超過0.5kg/(m2/h)時就可能出現塑性收縮裂縫;當超過1.0kg/(m2/h)就需要采取適當措施。如冷卻混凝土,向表面噴水或采用防風措施等,以降低表面蒸發速度。(1)混凝土澆注完成后1h內,對混凝土表面立即覆蓋清潔的塑料薄膜。待初凝后撤去塑料薄膜,覆蓋土工布或草袋等,并在其上覆蓋塑料薄膜,橋面混凝土灑水次數應能保持表面充分潮濕狀態最少7天。(2)混凝土22、養護優先采用蓄水養護方法,連續養護。水溫與混凝土表面溫差不得大于15。(3)對于無砟軌道底座板、道床板等結構在模板未拆除前,由于側面已經采用棉氈或土工布包裹灑水保濕;模板拆除后,立即恢復土工布包裹并灑水保濕養護,并在其上負載塑料薄膜保濕。對于其他混凝土結構,根據實際情況采取覆蓋和保濕養護方式。(4)加強混凝土的測溫工作,每個工作班測溫不少于3次,對于氣溫35以上時應加大測溫頻率,及時采取措施保證混凝土的質量。(5)未達一定強度不應承受荷載:當混凝土強度達到2.5Mpa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運輸工具、模板、支架及腳手架等荷載。(6)模板的拆除控制拆模時間控制的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混凝土表面是否會產生23、收縮裂縫。夏季混凝土結構要嚴格控制拆模時間,盡可能晚拆模。混凝土內部溫度與測量的外界氣溫的差值來確定拆模時間,直至氣溫與混凝土內部溫度兩者差值小于20時間才可以拆模,同時模板拆除應滿足混凝土強度最小不低于2.5MPa大風或氣溫急劇變化時不應拆模。并注意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至于因拆模而受損傷。拆除模板應經施工技術人員和監理工程師同意后進行。操作時應按順序分段進行,嚴禁猛撬、硬砸或大面積撬落和拉倒。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暴露時間不宜太長,避免溫度變化引起開裂。因此在拆模后及時包裹塑料薄膜并繼續使用滴水管灑水養護。4.7其他控制措施鐵路施工技術新、標準高,超前思維、超前安排、超前謀劃。在質量上來不得半點馬虎,對于夏季混凝土施工必須重視;技術上必須熟悉掌握施工的新技術、新工藝,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并對夏季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要點防范措施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督促施工隊按照現場工作標準和施工作業指導書組織。組建架子隊,由項目部派專職隊長、技術負責人、專職技術、質量、安全、領工員、工長等管理工程隊,在領工員、工班長帶領下進行作業,每個工序、作業面都有領工員、技術員、安全員跟班作業。確保夏季高溫混凝土施工方案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