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隊標準化文明施工部分防護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19663
2022-08-08
15頁
154KB
1、橋梁隊標準化文明施工防護方案一、編制依據及原則1.1編制依據1.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2. 高速公路施工標準化技術指南第一分冊3. 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4. 公路交通安全設施施工技術規范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標準化指南6. 工程所在地區行政主管部門的批準文件,建設單位對施工的要求。7. 工程施工合同和招標投標文件。8. 工程施工范圍內現場條件、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氣象自然條件。9. 與工程有關的資源供應情況。10. 施工企業的生產能力、機具設備狀況、技術水平等。1.2編制原則1. 以人為本、減少傷害切實履行企業的主體責任,把保障員工、人民群眾和生命財產安全作為2、首要任務,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2. 居安思危、預防為主對重大安全隱患進行評估、治理,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各項準備工作。3.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項目部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健全分類管理、分級負責的管理體制,落實行政領導責任制,切實履行項目部的管理、監督、協調、服務職能,充分發揮管理機構的作用。二、工程概況2.1概述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本分部橋梁共13座,其中主3、線橋6座,匝道橋6座,連接線中橋1座;全線T梁30m共272片,20mT梁共38片,30mT梁梁底寬均為50cm(梁高2m),20mT梁梁底寬有8片是50cm(梁高2m),其余30片為44cm(梁高1.5m)。2.2地形與地貌標段范圍內屬山地丘陵地貌,沿線總體上地勢較高,地形起伏變化較大,植被茂密。根據現場調查及從現場地質勘察巖芯來看,區內基本為灰巖、泥灰巖,地表風化較嚴重。2.3氣候及水文紫云縣境,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冬量充沛。年日照時數年平均值為1455.3小時,年平均氣溫15.3,平均無霜期288天,縣內年平均降水量1337.1毫米,冬季為夏秋兩季,降冬量占全年84、0%以上。各施工區地表水山間沖溝內季節性流水,水量一般;地表水主要為賦存于基巖節理裂隙中的裂隙水,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以沿裂隙滲流形式或受地形切割排出地表。三、適用范圍本專項施工方案的編制在于指導、控制一分部橋梁工程施工作業的安全、約束作業人員認真執行每一個安全施工指令和作業方法, 適用于本標段橋梁工程全部施工作業面。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以“安全為了生產、生產必須安全”為指導,嚴格按照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和安全規則組織施工作業。做好安全生產,保持職工隊伍穩定、解決職工后顧之憂,創造良好的施工環境,保證施工生產有序進行。四、防護類別及標準4.1臨時駐地圍擋臨5、時駐地臨時駐地包括:鋼筋加工場、預制T梁場、臨時駐地等。4.1.2防護標準1. 圍擋方式采用固定磚混結構施工圍擋材料:機制磚MU10,M5水泥砂漿。基礎墊層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10。地基承載力特征值需達到80KPa,壓縮模量Es5MPa。其中,圍擋磚墻厚度為24cm,墻體高度為2m,下設0.20m高的磚墻底座,圍擋每跨寬度為3.9m(立柱中間距),圍墻長度超過20m時,設伸縮縫,要求伸縮縫間距20m,縫寬20mm;伸縮縫兩側磚柱,圍擋墻面水泥砂漿抹面,并進行乳膠漆粉刷。在圍擋入口處醒目位置標注本工程名稱、承建單位、監理單位和建設單位。2. 施工措施(1)施工中,根據施工紅線圖進行臨時圍墻抄測放線6、,按照測量放線進行基槽開挖,基槽底部必須夯實。待監理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基礎墊層混凝土澆筑,墊層施工完畢后進行圍墻砌體施工。在施工時要求做好材料計劃工作,施工材料按3天用量進行儲備避免因雨季造成的材料運輸進場問題。(2)圍墻基槽使用1臺現代60-7小型履帶式挖掘機挖至基槽底標高+10cm處,再使用人工撿底至基槽底標高,基槽開挖深度由該地段土質決定,滿足基礎承載力特征值不小于80Kap(將土方挖拋至就近圍墻外側,與基槽保持安全距離,堆放高度不得超過1.2m,挖拋的土方以后用于臨時圍墻基槽回填)。(3)因本工程建設單位未作三通一平工作,盡量在原有道路的基礎上,修建和延伸使用臨時道路。(4)因臨時圍墻7、工程墻高為2m,且基槽寬度為0.6m,腳手架的搭設相對較簡單,采取單排腳手架加方木板施工平臺的方式進行施工,搭設高度從自然地坪起搭設至圍墻頂。(5)磚砌體工程.磚砌體組砌方法采取三順一丁法,即三皮順磚與一皮丁磚相間,上下皮順磚間豎縫錯開1/2磚長,上下皮順磚與丁磚間豎縫錯開1/4磚長。內外搭砌,灰縫應橫平豎直,厚薄均勻。水平灰縫的厚度宜為10mm,但不應小于8mm,也不應大于12mm。.砌筑前應提前12天對磚體進行灑水濕透,以防在砌筑過程中因吸水過大而影向砌筑質量。.墻體的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斜槎長度不應小于高度的三分之一,如留斜槎確有困難時,除轉角處外,也可砌成直槎,但必須采用拉結網片或其8、它措施以保證連結牢靠。.由于臨時圍墻長度較長,考慮到圍墻的質量及安全,設置圍墻伸縮縫(寬10mm,間距為每20m設置一處)。3. 注意事項1、基礎、墻及柱子的軸線必須按圖紙的定位座標進行,其軸線位移不能超過10mm,由測量班不定時進行檢查,每檢查一次均需作好測量記錄。2、每砌1.5m高必須對墻體的垂直度進行一次檢查,每一次的檢查結果不得大于5mm。4.2臨邊防護臨邊防護包括1. 橋面臨邊防護;2. 高墩防護;3. 洞口防護:預留孔洞防護、樁孔口安全防護、泥漿池、沉淀池、蓄水池(深度超過 2 m的槽、坑、溝的周邊);4. 深基坑防護;5. 邊坡坡頂防護;6. 特種機械起重范圍防護。臨邊防護標準19、.材料選用臨邊防護材料橫桿及立桿均選用48管材,用扣件或焊接固定;擋腳板采用竹跳板;安全網采用綠圍安全立網;基礎材料選用C20混凝土。2.施工標準(詳見附圖)1) 在施工時要求做好材料計劃工作,施工材料按3天用量進行儲備避免因其他原因造成的材料運輸進場問題;2) 基礎形式采用可移動的插入式、C20混凝土固定式和焊接固定式;C20混凝土固定式基礎尺寸設計為20cm*20cm寬、30cm深的人工挖孔洞澆筑混凝土;3) 使用的鋼管作防銹處理,并刷間距為300mm、紅白相間的油漆;明顯部位按間距不大于50m設置安全警示標示牌;4) 欄桿設置:上橫桿高度為1.2m,下橫桿高度為0.6m,立桿間距為2m;10、欄桿根部設置高度為30cm高的竹跳板作擋腳板;防護欄設立后掛設安全網立網。5) 挖孔樁施工時,樁位處設立警示標志、工程標示牌等,孔口設置30cm高鎖口,孔口周邊1m范圍內進行環形硬化;樁內配備足夠的通風、照明、排氣設施,同時施工樁位配備逃生安全爬梯。3.注意事項1) 使用的鋼管、扣件、安全網等材料,必須要有國家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產品檢測報告等。2) 橫桿搭接時接頭必須錯開,相鄰的兩個接頭不得在同一跨間(兩根立桿之間)。3) 洞口除設置臨邊防護欄還必須在洞口采用14150mm*150mm鋼筋網片+腳手板遮蓋。4) 臺風暴雨后,應對高處作業安全設施逐一加以檢查,發現有松動、變形、損壞或脫落等11、現象時應立即修理、完善。5) 因作業需要臨時拆除或變動安全防護設施時,必須經施工負責人同意,采取相應可靠措施,作業后應立即恢復。4.3跨線施工安全防護為保證橋梁跨線施工的交通安全,本部根據設計橋型和現場勘察情況,跨209省道施工選用非承重和承重兩種防護類型。 跨鄉、村道選用非承重防護類型。跨209省道線非承重施工安全防護棚1. 材料選用基礎:原硬化路面+50mm厚木墊板立柱: 腳手架格構式立柱橫桿:I20工字鋼面層:10100mm*100mm網片+紅木板2. 施工標準1) 防護棚的搭設長度為橋位平面投影寬度+2*7m防護半徑(墜落高度為30m以上),寬度為省道路面寬度+2*1m。2) 防護棚采12、用外徑4851mm、壁厚為3.5mm的鋼管扣件腳手架。3) 防護棚采用雙層防護,第一層距地面凈高為5.4m,第二層和第一層的間距為60cm。4) 立桿基礎為原路面+50mm厚木墊板。腳手架格構式立柱在原路兩邊人行道設置雙排架,中間跨度為7.2m排架;雙排架立柱之間為了保留人行道設間距為1.5m,側面立桿間距設計為1.2m;水平橫桿第一道距地600mm,第二道起間距設計1500mm(詳見附圖)。3. 注意事項1) 嚴格按批復的交通布控方案進行交通疏導,合理安排現場管理人員和布控安全設施。2) 在防護棚搭設位置周邊的導行路段內,各種導行設施應齊全,標志明顯,標線準確,并采用警示路錐和反光水馬進行現13、場圍擋。(詳見附圖)3) 防護棚兩端支墩立柱應及時張貼紅白相間反光膜,鋼管立柱側面張掛安全立網。4) 防護棚搭設完畢后及時設置輪廓燈、警示燈、爆閃燈,在夜間警示燈要持續亮燈,通道內必須保證充足的照明。5) 在防護棚通車門洞前后10m處各搭設一座同跨度的限高門架,限高4.5m,采用組合桁架搭設。跨中設置車輛限高、限寬、限速等標志牌。6) 防護棚兩側邊設置反光水馬,引導行人從安全通道內通過。7) 雙層防護棚頂板四周設鋼管與縱橫梁可靠聯系,并安裝已貼上紅白反光膜的面板,其上沿需超出防護棚頂板頂面0.6m形成封閉圍護,以防止跨線橋梁上部物件及施工材料拋物墜落影響下方行車安全。跨鄉、村道線非承重施工安全14、防護棚4. 材料選用基礎:C20混凝土+50mm厚木墊板立柱:腳手架格構式立柱橫桿:I20工字鋼面層:10100mm*100mm網片+紅木板5. 施工標準1) 防護棚的搭設長度為橋位平面投影寬度+2*4m防護半徑(墜落高度515m之間),寬度為道路路面寬度+2*1m。2) 防護棚采用外徑4851mm、壁厚為3.5mm的鋼管扣件腳手架。3) 防護棚采用雙層防護,第一層距地面凈高為5.4m,第二層和第一層的間距為600mm。4) 立桿基礎為原路面+50mm厚木墊板。腳手架格構式立柱在路兩邊原人行道設置雙排架,中間跨度為4.5m排架;雙排架立柱設間距為0.6m,側面立桿間距設計為2m;水平橫桿第一道15、距地600mm,第二道起間距設計1500mm(詳見附圖)。6. 注意事項1) 嚴格按批復的交通布控方案進行交通疏導,合理安排現場管理人員和布控安全設施。2) 在防護棚搭設位置周邊的導行路段內,各種導行設施應齊全,標志明顯,標線準確,并采用警示路錐和反光水馬進行現場圍擋。3) 防護棚兩端支墩立柱應及時張貼紅白相間反光膜,鋼管立柱側面張掛安全立網。4) 防護棚搭設完畢后及時設置輪廓燈、警示燈、爆閃燈,在夜間警示燈要持續亮燈,通道內必須保證充足的照明。5) 在防護棚通車門洞前后10m處各搭設一座同跨度的限高門架,限高4.5m,采用組合桁架搭設。跨中設置車輛限高、限寬、限速等標志牌。6) 防護棚兩側邊16、設置反光水馬,引導行人從安全通道內通過。7) 雙層防護棚頂板四周設鋼管與縱橫梁可靠聯系,并安裝已貼上紅白反光膜的面板,其上沿需超出防護棚頂板頂面0.6m形成封閉圍護,以防止跨線橋梁上部物件及施工材料拋物墜落影響下方行車安全。跨209省道或高速公路線承重施工安全防護棚(詳見各專項施工方案)1. 材料選用基礎:30cm厚C30鋼筋混凝土+50mm厚木墊板立柱:300、壁厚3.6mm無縫鋼管橫桿:I40工字鋼剪刀撐:10槽鋼面層:10100mm*100mm網片+紅木板2. 施工標準1) 防護棚的搭設長度為橋位平面投影寬度+2*4m防護半徑(墜落高度515m),寬度為道路路面寬度+2*1m。2) 防護17、棚采用300壁厚為3.6mm的無縫鋼管立柱,橫向立柱之間采用10槽鋼作剪刀撐,剪刀撐尺寸詳見附圖。3) 防護棚頂采用單層防護,棚頂距地面凈高為4.5m。4) 立柱基礎采用30cm后C30鋼筋混凝土(后附配筋圖)+50mm厚木墊板。立柱在原路兩邊及中間設置,中間跨度凈寬3.5m;立柱側面間距設計為1.2m;水平橫桿第一道距地600mm,第二道起間距設計1500mm(詳見附圖)。3. 注意事項1) 嚴格按批復的交通布控方案進行交通疏導,合理安排現場管理人員和布控安全設施。2) 在防護棚搭設位置周邊的導行路段內,各種導行設施應齊全,標志明顯,標線準確,并采用警示路錐和反光水馬進行現場圍擋。(詳見附圖18、)3) 防護棚兩端支墩立柱應及時張貼紅白相間反光膜,鋼管立柱側面張掛安全立網。4) 防護棚搭設完畢后及時設置輪廓燈、警示燈、爆閃燈,在夜間警示燈要持續亮燈,通道內必須保證充足的照明。5) 在防護棚通車門洞前后10m處各搭設一座同跨度的限高門架,限高4.5m,采用組合桁架搭設。跨中設置車輛限高、限寬、限速等標志牌。6) 防護棚兩側邊設置反光水馬,引導行人從安全通道內通過。7) 雙層防護棚頂板四周設鋼管與縱橫梁可靠聯系,并安裝已貼上紅白反光膜的面板,其上沿需超出防護棚頂板頂面0.6m形成封閉圍護,以防止跨線橋梁上部物件及施工材料拋物墜落影響下方行車安全。4.4登高設施4.4.1一般規定1. 當一般19、高度小于5m的支架,宜采用“一”字形斜道;2. 到高度大于5m的支架,宜采用“之”字形斜道;3. 上人斜道樓梯步距應保持一致,橫桿和立桿外露長度不得超過100mm;4. 斜道寬度一般為1m,休息平臺寬度為1m,坡度保持在3045,斜道應滿鋪腳手板,斜道兩側應設置雙道防護欄桿和踢腳板;5. 斜道外側掛密目式安全立網封閉,斜道的側立面應設剪刀撐。6. 梯籠投入使用前,組織廠方及監理單位進行(雙掛牌)驗收,按規定設置好雙層防墜棚;7. 梯籠僅供人員上下使用,不得用作材料運輸通道。8. 梯籠外圍滿掛密目式安全立網(綠圍網),并在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語、標牌;4.4.2材料及類型選用1. 為了滿足安全生產要求和標準化施工要求,本部計劃外購具有國家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和產品檢測報告的標準梯籠;2. 標準梯籠的驗算書由廠家提供;3. 梯籠基礎按廠家提供驗算書數據結合現場實際搭設高度予以確定并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