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崍站土方回填施工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20331
2022-08-08
10頁
59KB
1、新建成都至蒲江鐵路站房及生產生活房屋工程邛崍站土方回填施工方案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新建成蒲鐵路站房項目部2015年 月 日新建成都至蒲江鐵路站房及生產生活房屋工程邛崍站土方回填施工方案審 批: 1審 核: 1編 制: 1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新建成蒲鐵路站房項目部2015年 月 日目 錄1編制依據 12工程概況 13施工準備 13.1材料要求 13.2作業條件 13.3施工機具準備 23.4勞動力準備 24施工組織 24.1獨立承臺 24.2消防水泵房區域 25施工工藝 35.1工藝流程 35.2施工工藝 35.3雨期施工 45.4回填土試驗 46質量控制 46.1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462、.2質量標準 57成品保護 68安全保證措施 69環境和職業安全健康措施 71編制依據(1)新建成都至蒲江鐵路站房及生產生活房屋邛崍站房設計說明及圖紙(2)圖紙會審、設計交底記錄及設計變更洽商等(3)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11)。(4)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13)(5)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50325-2010)(6)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2-2002)2工程概況新建成蒲鐵路站房工程包括邛崍站房及生產生活房屋工程。邛崍站位于邛崍市臨邛鎮,站場規模為2站臺面4線,本站為高架有配線車站,設到發線4條(含正線3、2條),按2臺夾4線布置,設側式站臺(450m7m1.25m)2座。站房主要為一層,局部設有設備夾層,站房建筑面積為2998.68平米,雨棚面積3542,站房形式為高架有配線車站。單身宿舍及信號工區、巡檢點為三層,建筑面積631.61平米。3施工準備3.1材料要求(1)材料供應:回填時不得采用淤泥土、耕土、膨脹土、凍土及有機質含量大于5%的土回填;碎石類土、砂土和爆破石碴,可用作表層以下填料。最大粒徑不得超過每層鋪填厚度的2/3,含水率應符合規定。(2) 粘性土應檢驗其含水率,必須達到設計控制范圍,方可使用。3.2作業條件(1)施工前應根據施工特點、填方土料種類、密實度要求、施工條件等合理確定4、填方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圍,做好最大干密度試驗;(2)填土前,應清除基底上雜物,排除積水,并辦理已完工程檢查驗收手續;(3)施工前,應做好水平高程標志的布置;(4)按施工方案確定機械填土的施工順序、土方機械車輛的行走路線。3.3施工機具準備機具數量使用鏟車1臺鏟運土料自卸汽車2臺裝運、轉運土料手推車10個人工轉運土料鐵鍬10個人工轉運土料平碾2臺夯實回填土2m鋼尺、20號鉛絲、膠皮管、環刀等若干/3.4勞動力準備抹灰施工勞動力需用36人:工種數量普工20電工2機械工8放線工4試驗工24施工組織4.1獨立承臺場地內獨立承臺頂標高為-7.100m,且不在其他較低承臺開挖放坡范圍內的獨立承臺,可按照軸線5、順序自一側向另一側分層推進進行,滿足回填條件即可進行回填,回填過程中應保證回填質量。4.2地下室區域地下室區域施工參照地道部分施工步驟,先進行-4.50m承臺、地梁及導墻的施工,后回填至-1.50m承臺工作面進行承臺與地梁的施工,在施工完成后進行剩余的土方回填。5施工工藝5.1工藝流程基坑底地坪上清理 檢驗土質 分層鋪土 分層碾壓密實 檢驗密實度 修整找平驗收5.2施工工藝(1)填土前,應將基土上的洞穴或基底表面上的樹根、垃圾等雜物都處理完畢,清除干凈。(2)檢驗土質。檢驗回填土料的種類、粒徑,有無雜物,是否符合規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圍內;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曬或均勻摻入6、干土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預先灑水潤濕等措施。(3)填土應分層鋪攤。每層鋪土的厚度應根據土質、密實度要求和機具性能確定。或按下表選用。填土每層的鋪土厚度和壓實偏差 表1-6壓實機具每層鋪土厚度(mm)每層壓實遍數(遍)平碾20030068羊足碾200350816振動平碾600150068蛙式、柴油式打夯機20025034(4)碾壓機械壓實填方時,應控制行駛速度,一般不應超過以下規定:平 碾:2km/h 羊足碾:3kw/h 振動碾:2km/h(5)碾壓時,輪(夯)跡應相互搭接,防止漏壓或漏夯。長寬比較大時,填土應分段進行。每層接縫處應作成斜坡形,碾跡重疊0.51.0m左右,上下層錯縫7、距離不應小于1m。(6)填方超出基底表面時,應保證邊緣部位的壓實質量。填土后,如設計不要求邊坡修整,宜將填方邊緣寬填0.5m;如設計要求邊坡修平拍實,寬填可為0.2m。(7)在機械施工碾壓不到的填土部位,應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機分層夯打密實。(8)回填土每層壓實后,應按規定規定進行環刀取樣,測出干土的質量密度;達到要求后,再進行上一層的鋪土。(9)填方全部完成后,應進行表面拉線找平,凡超過標準高程的地方,及時依線鏟平;凡低于標準高程的地方,應補土找平夯實。5.3雨期施工雨期施工的填方工程,應連續進行盡快完成;工作面不宜過大,應分層分段逐片進行。重要或特殊的土方回填,應盡量在雨期前8、完成。雨施時,應有防雨措施或方案,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和地坪內,以免邊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壞。5.4回填土試驗回填土檢驗點數量:每300m2,應不少于1個。取樣的垂直部位應在每層表面下2/3厚度處。基坑肥槽回填每20m 不少于1個點,每層回填土經夯實后深度約為200mm。各層取樣點應錯開。6質量控制6.1應注意的質量問題(1)未按要求測定土的干土質量密度:回填土每層都應測定夯實后的干土質量密度,符合設計要求后才能鋪攤上層土。試驗報告要注明土料種類,試驗日期、試驗結論及試驗人員簽字。未達到設計要求的部位,應有處理方法和復驗結果。(2)回填土下沉:因虛鋪土超過規定厚度或冬季施工時有較大的凍土塊,或夯9、實不夠遍數,甚至漏夯,基底有機物或樹根、落土等雜物清理不徹底等原因,造成回填土下沉。為此,應在施工中認真執行規范的有關規定,并要嚴格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3)回填土夯壓不密實:應在夯壓時對干土適當灑水加以潤濕;如回填土太濕同樣夯不密實呈“橡皮土”現象,這時應將“橡皮土”挖出,重新換好土再予夯壓實。(4)在地形、工程地質復雜地區內的填方,且對填方密實度要求較高時,應采取措施。(如排水暗溝、護坡樁等),以防填方土粒流失,造成不均勻下沉和坍塌等事故。(5)填方基土為雜填土時,應按設計要求加固地基,并要妥善處理基底下的軟硬點、空洞、舊基以及暗塘等。(6)回填管溝時,為防止管道中心線位移或損壞管道,10、應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圍填土夯實,并應從管道兩邊同時進行,直至管頂0.5m以上,在不損壞管道的情況下,方可采用機械回填和壓實。在抹帶接口處,防腐絕緣層或電纜周圍,應使用細粒土料回填。(7)填方應按設計要求預留沉降量,如設計無要求時,可根據工程性質、填方高度、填料種類、密實要求和地基情況等,與建設單位共同確定(沉降量一般不超過填方高度的3%)。6.2質量標準(1)基底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或施工規范的規定。(2)回填的土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或施工規范的規定。(3)回填土必須按規定分層夯壓密實。取樣測定壓實后的干土質量密度,其合格率不應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質量密度的最低值與設計值的差,不應大于0.011、8g/cm3,且不應集中。環刀取樣的方法及數量應符合規定。(4) 填方施工結束后,應檢查標高、邊坡坡度、壓實程度等,檢驗標準應符合下表規定:項次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1頂面標高-50用水準儀或拉線尺量檢查2表面平整度20用2米靠尺和鍥形塞尺尺量檢查3分層厚度50水準儀4分層厚度及含水量設計要求 按規定方法 5回填土料 設計要求 取樣檢查或直觀鑒別 (5)在回填中,注意在使用鐵鍬、平碾等時,不得破壞防水保護層。(6)回填土下沉:因虛鋪土超過規定厚度或夯實不夠遍數,甚至漏夯,基底有機物或樹根、落土等雜物清理不徹底等原因,會造成回填土下沉。為此,應在施工中認真執行規范的有關規定,并要嚴格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7成品保護(1)施工時,對定位標準樁、軸線控制樁、標準水準點等,填運土方時不得碰撞。并應定期復測檢查這些標準樁點是否正確。(2)夜間施工時,應合理安排施工順序,要有足夠的照明設施。(3)在打夯灰土時,要注意保護基礎、基礎墻和地下防水保護層等。(4)基礎的現澆混凝土或磚砌墻應達到一定強度,不致因回填土而受破壞時,方可回填土方。(5)回填土施工時注意豎向結構(柱,墻)四角的保護。(6)鋪夯完畢后,嚴禁小車或行人在其上行走,必要時要在上面鋪板行走。8安全保證措施(1)施工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不準穿拖鞋,高跟鞋或赤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