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專項施工方案編制指南(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20591
2022-08-08
10頁
454KB
1、深基坑專項施工方案編制指南俞增民 深基坑工程專項施工方案編制指南目錄:第一章 編制依據2第二章 工程概況2第一節 工程基本情況 2第二節 周邊環境 2第三節 場地條件 3第四節 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 3第三章 圍護設計方案4第一節 設計方案介紹 4第二節 設計方案的施工要求 4第四章 基坑施工的重點、難點及重大危險源識別4第五章 施工部署5第一節 管理體系 5第二節 施工進度計劃 5第三節 施工準備 5第四節 施工總平面布置 5第五節 施工用電 5第六節 塔吊方案 5第七節 上下基坑安全通道 6第六章 施工方法和技術措施6第一節 圍護結構施工 6第二節 基坑降排水 6第三節 土方開挖 6第四2、節 換撐及拆撐 7第五節 基坑回填 7第七章 基坑監測7第八章 應急預案8第九章 環境保護8第十章 工程質量、安全生產和文明施工8第十一章 汛期、臺風、高溫、冬期等季節性施工措施8第十二章 相關附件、圖表8結語9第一章 編制依據應主要列明如下內容: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工程主體和圍護設計單位提供的施工圖及其他相關資料,包括圖紙會審紀要、圍護方案的專家論證意見及設計回復反饋意見等;現行國家、行業、浙江省的相關規范規程以及本市的地方規定;原則上浙江省已經制訂的有效規范、規程不再采用其他省市同類的規范、規程。編制依據應針對本工程實際明確,編制依據、規范、規程應有效、現行。政府頒布的相關文件;企業內部管理3、體系標準、程序性文件等。第二章 工程概況第一節 工程基本情況應主要包括如下內容:工程總體情況:包括工程地點、工程規模、總建筑面積、地下室建筑面積、結構類型、層數、總高度,對群體建筑尚應介紹各單位工程的建筑面積、結構類型和層數等。地下室、工程樁及基礎的詳細情況。包括基坑平面尺寸、周長,地下室層數,工程樁類型,基礎形式,各層地下室的樓面標高以及底板、承臺的厚度,坑中坑的信息,自然地面標高(核實是否與設計地坪標高相符),0.000標高相對于黃海高程的標高,基底標高,開挖深度當基坑各部位開挖深度不同時,應標注各種深度所對應的平面范圍等。工程參建各方主體,包括工程建設、主體工程設計、圍護設計、監理、勘察4、施工總承包(如有專業分包單位時應明確專業分包單位名稱、分包范圍和內容)等單位的具體名稱。第二節 周邊環境應主要包括如下內容:用地紅線范圍,如有圍護結構超紅線或借地放坡情況,出具相應的批文或協議。周邊道路的基本特征和交通負載量,周邊管線設施的詳細資料(包括管徑、管材、壓力大小及埋深等基本參數)。周邊既有建筑物和構筑物的結構形式、基礎形式、層數等。附近河道的水位、水深及隨季節變化情況,山坡坡度及高度等。鄰近有在建工程或擬建工程時,應明確該工程的形象進度、與本基坑的距離及相互之間的關系。若距離基坑50米范圍內有地鐵工程,應與該工程各參建主體溝通,收集詳細資料,將本項目深基坑專項施工方案報對方建設單5、位并得到認可。上述環境要素及其與基坑的距離應在周邊環境平面圖上進行標注。第三節 場地條件明確坑邊施工道路、臨時設施、各類料場、塔吊等布置,并說明與坑邊距離;明確道路寬度、料場及臨設的平面尺寸及荷載控制值(荷載值應進行計算,并得到設計同意)。明確上下基坑安全通道的布置、施工用水、用電、土方出口、臨設布置,以上信息應在施工總平面布置圖中表示。明確場地的現狀,包括“三通一平”、地下管線搬遷、地下障礙物清除及目前處于何種施工狀態、目前工程形象進度等。第四節 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主要有下列內容:1.與基坑有關的地層描述,包括土層名稱、厚度、狀態、性質及相應標高等;2.含水層的類型,富水性、滲透性、補給6、及排泄條件,水位標高及動態變化情況,承壓水的水頭大小及變化情況;3.對于地層變化較大的場地,宜沿基坑周邊繪制地層展開剖面圖;4.土方開挖所涉及各土層的物理、力學指標匯總表;5.不良地質條件的分析;6.工程地質勘探點平面位置圖、典型地質剖面圖等。第三章 圍護設計方案第一節 設計方案介紹需要介紹的主要內容如下:1基坑各部位采用的圍護形式。2圍護樁樁型、直徑、入土深度、砼強度等級、配筋情況及樁中心距、樁頂標高等;3.止水帷幕類型、平面布置、入土深度,設計要求的施工方法及工藝參數等;4.支撐系統(包括支撐構件、圍檁、冠梁、豎向立柱等)的平面布置、豎向標高、截面設計等,傳力帶及換撐設計資料;5.土釘的主7、要信息(土釘是否超紅線、是否要借地施工、土釘拉拔試驗要求及每道土釘的抗拔力);6.地下連續墻的墻厚、墻深、接頭形式、插入深度、砼強度等級及配筋情況等,與主體結構的連接要求,如采用“兩墻合一”應闡述先行幅與嵌幅的布置和相關要求;7.自然放坡的坡率,護坡砼厚度、強度等級和配筋情況;8.錨桿類型、直徑、錨固段長度及錨桿總長,錨桿間距、傾角、標高及數量、注漿材料及其強度等級,抗拔力設計值,抗拔試驗要求等。9.降排水措施(包括地表水和坑內外降水)、降水設備類型,降水設備的平面布置、埋深及構造情況。以上設計方案介紹宜采用簡練的文字,并結合圖表的形式表述。圍護設計方案專家論證意見及設計回復意見以附件形式提供8、。第二節:設計方案的施工要求明確設計文件中對圍護結構施工、土方開挖、換撐、拆撐及回填等施工技術要求,包括施工機械的選取、施工工藝及參數的確定,基坑土方開挖原則、分塊分層的要求、坑中坑的施工順序等。第四章 基坑施工的重點、難點及重大危險源識別根據本工程的開挖深度、地質情況、環境條件、工期要求和采用的圍護形式等,確定本工程的重點、難點內容,進行重大危險源分析,對各種重大危險源應有針對性的風險管控措施,應繪制重大危險源與風險管控措施表(如下表格式)。編號重大危險源風險管控措施1234第五章 施工部署第一節 管理體系明確管理目標、管理體系及項目班子配置情況(包括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質量、安全及其他專9、業人員配設,應落實具體姓名和聯系方式);第二節 施工進度計劃主要介紹施工進度計劃(可以網絡圖或橫道圖反映),總體施工順序、施工流水段劃分、具體各階段進度安排(包括圍護結構施工階段、土方工程分段分層厚度劃分及范圍、地下室施工及換撐拆撐、土方回填,如有降水要求明確封井或輕型井點管拔除及各施工段所需勞動力和高峰勞動人數)。第三節 施工準備包括施工機械、材料、設備的配置、各階段勞動力配置、垂直與水平運輸設備類型及數量、挖土機、土方運輸車輛的選配等;用表格形式表達選用的機械設備,明確機械設備的名稱、規格、數量及進退場時間(如有降水要求需核對管井數量與泵是否滿足要求)。第四節 施工總平面布置包括臨時設施布10、置、加工操作棚布置、運輸道路、水電管網布置、塔吊位置、泵車停放位置、散裝水泥罐布置、基坑周邊安全防護及人員上下基坑通道的布置土方出口、車輛清洗池的布置等,上述設施布置均應在施工總平面布置圖中標注,并有具體的離坑邊距離尺寸。第五節 施工用電包括用電量計算,自備發電機等情況,用電滿足施工要求。第六節 塔吊方案介紹塔吊的數量、平面位置及做法。出具塔吊基礎結構圖,明確塔吊與地梁、承臺、工程樁運土車道、后澆帶的相互關系。第七節 上下基坑安全通道可按50米左右距離布置一個上下通道,靠近生活區適當加密,應有圖示。明確上下安全通道的具體搭設要求,挖土深度超過6米,上下安全通道應設中間休息平臺,如生活區與施工區11、很近,應有隔離措施和管理辦法。第六章 施工方法和技術措施第一節 圍護結構施工包括圍護樁、止水帷幕、內支撐、支撐立柱、壓頂梁、圍檁、土釘墻、錨桿、地下連續墻、傳力帶等的施工工藝、施工順序、流程以及相關技術參數的控制和質量驗收要求等。第二節 基坑降排水按照設計降排水要求,具體落實坑內、外降、排水的措施,明確排水溝、集水井平面布置及具體做法;深井(包括普通自流井、真空深井、減壓井等)或輕型井點平面布置、施工構造及技術措施,降水的控制要求及排水去向,應計算降水曲線、降水滿足施工要求。當周邊環境條件較為復雜,應認真分析降水、挖土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采取相應措施減小對周邊的影響,應充分重視坑外控制性降水,坑12、外降水對地下管線及周邊的影響。降水設施的拆除和封堵時間安排及具體措施。第三節 土方開挖主要包括內容:各階段挖土流程;分層分段施工方案(段層具體劃分、土方量的具體數量等)如遇軟土地基,土方開挖應根據“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范”JGJ120-99第3.7.4條執行,“軟土基坑必須分層均衡開挖,層高不宜超過1m”;坑中坑的挖土方法;出土口的布置及出土口的加強措施;運土坡道布置、坡率、穩定措施及橫剖面圖和安全技術措施;挖掘機及運輸車輛作業流程、行走路線及停車位置,如只有一個出土口,建議在坑外運土車道劃定重車與空車交匯區段,減少車輛坑內交匯。上述內容一般應結合平面圖和局部剖面圖進一步說明,土方開挖施工應附開13、挖分段分區平面布置圖,分層施工工況以剖面圖形式示意。特別應明確下列技術要點:挖土與降水的協調安排、土釘(或錨桿)施工與降水的協調安排、土釘施工與挖土的協調安排;挖土施工過程中對工程樁、支撐立柱、塔吊基礎的保護措施;坑邊的荷載控制措施以及尾土挖除方法。第四節 換撐及拆撐傳力帶的施工,換撐、拆撐安排,支撐拆除順序、安全措施。第五節 基坑回填回填料選擇、回填工藝及回填土的質量控制,明確回填土土質,回填土密實和施工要求,建議做環刀試驗。第七章 基坑監測1、工程監測分專業監測(具有相關資質)、施工企業自行監測和特別監測(含特種管線、周邊河道水位、重要建筑物等)三方面; 2、專業監測單位及監測內容(含周邊14、建筑物及構筑物、道路沉降及裂縫,道路下各種管線的位移、沉降,基坑深層土體位移,地下水位變化,支撐軸力變化等);3、列明監測點的布置(附監測點平面布置圖)和監測警戒值,明確達到監警戒值測時監測頻率加密要求;4、監測數據的記錄收集、分析、管理的具體安排和措施以及信息反饋的要求;5、施工單位自行安排的日常監測內容(包括人工巡視檢測)、監測布置和措施,責任人和監測頻率。6、特別監測措施,主要針對本工程基坑施工中危險性較大,可能產生重大事故和社會影響的部位(含周邊建筑、管線、道路等)的監測。當施工單位監測過程中,發現基坑支護有異?,F象時(包括坑壁滲漏水、裂縫、位移、降水出水渾濁、周邊地面沉降等現象),及15、時與專業監測單位的監測結果比對,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第八章 應急預案針對本工程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和排險措施,組織應急領導小組,落實相應的人員(包括聯絡方式)、材料物資和設備,一旦發生意外,能及時組織搶險,避免重大事故的發生和事故的進一步擴大,明確各工況下的應急預案和組織保證體系,指揮者和執行者人員名單、職責及聯系方法。第九章 環境保護針對基坑周邊存在的道路、管線、建筑物、地鐵設施、河流等保護對象,明確相應的變形控制標準和施工保護措施。建議對各個重要保護對象逐個說明施工全過程采取的保護措施,包括:圍護樁施工階段、土方開挖階段、地下結構施工階段(換撐和拆撐16、),并交待采取的其他針對性保護措施,如控制性降水、坑外超載控制、限制車輛通行和堆載、主動加固措施(注漿、托換、隔離等)等等。第十章 工程質量、安全生產和文明施工工程質量主要包括質量保證體系、圍護結構施工質量的控制、挖土過程中工程樁、圍護結構的保護、降排水設施安裝質量控制。安全生產主要包括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周邊環境的安全,基坑及圍護結構的安全,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及設備安全等安全生產保證措施。文明施工主要包括廢水排泄、揚塵、噪聲控制、渣土運輸、門衛管理、車輛沖洗、指揮等具體措施。第十一章 汛期、臺風、高溫、冬期等季節性施工措施主要根據基坑施工具體時段決定涉及內容,應考慮季節性措施的人員材料組織、落17、實、預防事故方案、搶險措施,作業時間安排,安全作業和降溫通風措施等。第十二章 相關附件、圖表1、場地地質勘察報告(勘探點平面圖、土質物理力學性能指標匯總、典型地質剖面圖等);2、基坑圍護設計總說明、基坑圍護設計平面圖、剖面圖(包括圍護樁、止水帷幕、水平支撐、角撐、斜撐、傳力帶布置、坑中坑支護等平面和剖面);3、基坑圍護設計論證專家意見及設計修改回復;4、周邊環境平面圖、周邊環境查勘表;5、基坑降水平面布置圖、相關節點圖;6、基坑監測平面布置圖;7、基坑施工總平面布置圖;8、施工流水段劃分圖、土方開挖順序圖(含分段分層挖土工況示意圖);9、其他節點詳圖(運輸車道平面布置、車道剖面圖、降排水溝及集18、水井剖面圖、基坑周邊安全圍護及人員上下基坑應急通道剖面圖等);10、進度計劃表;11、機具設備一覽表。結語:一、深基坑工程的三要素:1、周邊環境條件:基坑周邊建筑、道路等對基坑的影響;地下管線、高壓線對基坑的影響。2、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粉土需降水,應水土分算,重視坑外控制性降水對周邊建筑、地下管線的影響;粘性土重視每層挖土厚度。3、開挖深度基坑開挖深度很大程度上決定所采用的圍護設計方案。二、針對工程實際分析重點、難點和重大危險源識別三、施工總平面布置圖是整個專項施工方案的綱,其內容的完整性及圍繞這些各項內容進行編寫使整個專項施工方案已初步形成。施工總平面布置圖:用地紅線、基坑輪廓線、垂直運輸布置、上下基坑安全通道、施工用水、用電、周邊條件(臨設、道路、鋼筋及木工加工等)土方出口、運土車道、坑中坑、后澆帶、南北方向指示標志、圖例、車輛清洗池的布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