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便道建設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20834
2022-08-08
14頁
53.50KB
1、琿阿公路(G302)農安西繞越線工程建設項目施工便道建設方案 吉林省榮發公路工程有限公司NARY合同段項目經理部目 錄 一、總體方案1 二、施工便道建設方案3三、安全生產方案8四、環保方案11第一章、總體方案1.1工程概況國道琿阿公路(G302)農安西繞越線起點在琿阿公路連接線與迎賓路交匯處,起點樁號為K0+000,路線向北經馬玉屯、儲油庫、小八家子上跨長白鐵路、與興業路順街通過興業路與琿阿公路連接,終點設在興業路上,樁號K5+930.329。路線全長5.93029km,道路全為新建。下穿琿阿高速公路天橋引道框構橋1座,平面交叉23處,跨長白鐵路分離立交1處,涵洞10道(含防護涵4道)。1.22、沿線交通運輸狀況線路施工范圍內現有等級公路主要為國道302。其它道路為鄉間水泥路和土路。部分施工段無道路到達,需新建臨時施工便道。1.3施工便道總體方案在沿路線方向修建一條4.5米寬的山皮石施工便道,視地形條件和視距要求,設置錯車道。修建時對原地面進行充分壓實,在其上修筑不小于60cm山皮石便道。在軟土地帶和水田地帶,要進行基底拋片石或用白灰土換填處理。全線便道做必要的防護、排水設施及標志等工程。保證便道路面直順、干凈、美觀。施工時充分利用原有道路進出各種施工機械及物資材料。修建的臨時便道寬度不小于現有道路寬度,并滿足重型機械設備與運輸車輛通行要求。施工中派專人對既有道路及施工便道進行養護,并3、經常灑水,降低粉塵,以減少環境污染。所有施工便道在工程結束后進行復原處理。1.4施工便道總體規劃原則(1) 充分利用有利地形,線路盡可能順直,盡量減少占地紅線以外征地,少占或不占良田好土。 (2)施工主干道盡可能地靠近各主要工點,以減少引入線長度。引入線以直達用料地點為原則,避免材料二次倒運; (3)施工現場的道路必須保持暢通,并與現場的存放場、倉庫、施工設備等位置相協調;(4)施工便道要充分利用原有鄉間道路改擴建或根據設計施工,并盡量做到永臨結合。合理布局,盡量使便道與地方交通運輸道路形成網絡;(5)施工便道設計荷載按機械、車輛滿載最大重量計算。經過河流、水渠的地段,要埋置鋼筋混凝土圓管或搭4、設鋼便橋,橋面高度要考慮洪水位,橋面凈寬5m,設1.2m高欄桿扶手,橋頭兩端按規范設置限載標志;(6)為了排除路面積水,保證各種氣候條件下的正常運輸,道路路面應高出自然地面0.3-0.4m,地勢低洼或雨量較大的地區,應高出0.5m以上,路面做成單向向外2%橫坡,道路靠路基一側設置排水溝。(7)通往項目部和各工點的岔道口處,應設置醒目規范的指示標識,并注明相距距離。施工便道(便橋)設置必要的標志標牌。便道路口應設置限速標志,視線不良地段應設置明示標志,跨越(臨近)道路施工應設置警告標志,道路危險段設置的“危險地段,注意安全”等警告標牌,并視現場實際需要派專人指揮、疏導交通;(8)施工便道、便橋應5、派專人進行檢查、維修與養護,確保安全、暢通、平順和無揚塵。第二章、施工便道建設方案2.1施工便道工程量標段內沿線設置1條主要施工便道,均與村道水泥路相接,新修便道4.3km,樁號K0+000-K4+300。養護便道1.63km,樁號K4+300-K5+930.329。另設綜合施工場地便道100m,樁號K2+600-K2+700;橋梁施工場地便道200m,K5+361.72公鐵立交橋100m,K5+361.72公鐵立交橋預制場100m。2.2便道施工2.2.1修建要求結合地方道路情況,利用地方道路,施工便道從既有道路接入,新修便道要滿足施工車輛的行車速度、壓實度、載重量等要求、滿足車輛運行要求;6、高填深挖地段的路基作好防護,地面坡度較陡地段,新修便道采用半挖半填的方式通過。便道做到排水暢通,路面無淤泥、無積水。2.2.2技術指標(1)路面路基寬度:新建便道路面寬4.5m,視地形條件和視距要求,設置錯車道。 (2)便道縱坡:便道的最大縱坡一般不大于10%,挖方和低填方路段,應設置不小于0.3%的縱坡。便道邊坡坡率為1:1。(3)路基或路塹:便道填筑前,應清除地表腐殖土及含水量較大的素土,壓實度不小于90%,挖方路塹便道應根據地質情況確定路塹邊坡坡度,路塹兩側根據需要設置排水邊溝。(4)排水:路面排水設置單向向外2%排水橫坡;便道外側設置0.6*0.4排水溝,溝底縱坡不小于0.1%,保證排7、水暢通。排水溝根據實際情況接入現有溝渠,防止沖刷水田,房屋等。2.2.3施工方法便道施工前,按現場實際進行施工便道用地測量放線,用地范圍內采用推土機或挖掘機清除地表腐殖土與附著物,地基有松軟土的先挖除換填山皮石,采用壓路機分層碾壓密實;填土區用推土機攤鋪,使填層在縱向和橫向大致平整,以保證壓路機碾壓輪表面能基本均勻接觸層面進行壓實,達到最佳碾壓效果;推土機攤鋪平整的同時,對路肩進行初步壓實,保證壓路機進行壓實時,壓到路肩而不致滑坡;采用重型振動壓路機振壓。碾壓順序按由低到高,先靜壓后弱振、再強振的操作程序進行碾壓。壓路機的最大碾壓行駛速度不超過4km/h。各區段交接處,互相重疊壓實,縱向搭接長8、度不小于2m,沿線路縱向行與行之間壓實重疊不小于40cm。含水量適宜的填料及時碾壓,防止松散填料在空氣中暴露時間過長,導致含水量損失難以壓實。含水量不適宜的填料進行調整處理后再碾壓;邊坡受雨水沖刷形成小沖溝時,應將原邊坡挖成臺階,分層填補,仔細夯實; 施工便道在危險地段設置護欄,在急轉彎、S型地段、大坡度、靠近居民區地段設置警示標志;施工便道派專人進行檢查、維護與養護,確保安全、暢通、平順和無揚塵。通往項目部和各工點的岔道口處,設置醒目規范的指示標識,并注明相應距離,主要的交通路口必要時設標志、標線,并視現場實際需要派專人指揮、疏導交通。2.3便涵施工2.3.1結構形式本標段施工便道跨越水流量9、較小的溝渠時,設置鋼筋混凝土管涵,直徑1m,單節長2m。本標段共修建處鋼筋混凝土圓管便涵10處,位置及數量見下表:2.3.1便涵數量尺寸表序號里程便涵道數管涵直徑便涵長度1K0+184.61162K2+081.11163K2+132.91164K2+4171165K2+445.31166K2+521.41167K3+185.51168K3+4161169K3+887.311610K4+3311162.3.2施工方法(1)涵管應安放于穩固堅實的河床基礎上,當河床基礎承載力不滿足要求時,用漿砌片石加固。施工時要注意涵底標高,不得出現涵底標高嚴重高于河床標高的情況,防止上游積水危害便道安全;(2)涵10、管安裝時,管節采用人工配合吊機安裝,安裝時從下游開始,使接頭面向上游,各管節保證流水安裝平順,管節必須墊穩坐實,每節涵管應緊貼于基座上,使管節受力均勻;所有管節軸線應與溝渠平行。敷設時應保證內壁齊平、管內清潔無贓物,無多余的砂漿及其它雜物。管基混凝土可分為兩次澆筑。先澆筑管底以下部分,此時應注意預留管壁厚度及安放管節坐漿混凝土23cm ,待安放管節后再澆筑管底以上部分,并應保證新舊混凝土的結合,以及管基混凝土與管壁的結合;(3)管節在對頭拼接時,接縫寬度不大于10mm,并用1:3水泥砂漿抹帶,形成密封層;(4)涵管兩端管口下方采用漿砌片石防護,減小流水沖刷對基礎產生的影響; (5)填土厚0.511、1.0m時,管頂路基及管身兩側,在不小于兩倍孔徑范圍內,應用含灰量4%的石灰土每20cm一層,分層夯實,壓實度達到96%,或使用天然級配砂石料保持最佳含水量每20cm一層,分層夯實,相對密度達到96%; (6)涵管覆土深度小于0.5m時,嚴禁任何重型機械和施工車輛通過;管節預制運輸、存放時,應注意輕放,堆放的底面應平整,必要時鋪設510cm的砂墊層,使受力均勻,以免管節開裂。2.4質量保證措施 (1)在潮濕或水田地段填筑便道時,應在便道外側開挖縱向排水溝,排除積水,切斷或降低地下水; (2)在護坡道外側的排水溝,應按要求在溝的外側填筑土埂,防止田水流入,在路基范圍內開挖的排水溝,如為切斷或降低12、地下水位作用時,將回填滲水性良好的砂礫料,以起到盲溝的作用; (3)在有大片低洼積水地段填筑便道時,將先作土埂排除積水,并將雜草、淤泥以及不適宜的材料清除出便道鋪設地面以外,并翻曬濕土,再進行填筑與壓實。2.5雨季及日常維護措施 雨季時期便道兩邊排水溝進行不定期檢修,防止積水導致便道基礎松垮。對日常因車輛碾壓導致的局部破壞及時進行修補,對便道進行修補時,應盡量保持原來的縱坡和橫坡,以便利于排水。2.6便道保通措施 施工現場便道的保通關系到施工能否正常進行,如果便道不能通行,機械、材料、人員就無法進場開展工作,同時還會打亂施工進度計劃,造成經濟損失和質量問題。現場保通措施如下: (1)便道的通行13、能力和承載標準要與施工規模及機械通過量匹配。加強養護,使便道始終處于完好狀態; (2)與既有道路所有者簽訂使用維護協議; (3)便道與既有道路交界處設置交通標識牌,且由專人指揮交通,避免交通事故,減少堵車現象。第三章、安全生產方案3.1安全保證體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機構,建立以施工負責人為組長的安全領導小組,堅持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健全崗位責任制,從組織上、制度上、防范措施上保證安全生產,做到規范施工,安全操作,安全保證組織機構見下圖:安全保證領導小組框圖組長:李懷武副組長:賈琳娜 徐 強專職安全員:趙希生3.2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建立健全安全組織保證體系,貫徹國家有關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方面的法14、律、法規,定期召開安全生產會議,研究施工便道項目安全生產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解決。逐級簽訂安全承包合同,使各級明確自己的安全目標,制定好各自的安全規劃,達到全員參加,全面管理的目的,充分體現“安全生產,人人有責”的安全意識。3.3建立健全各項安全制度工程開工前,建立健全以下安全制度:各類機械的運行規則及安全作業制度;用電安全及電路架設養護作業制度;小型構件吊裝安全制度;高空作業安全制度;交通安全制度;有關勞動保護法規定的執行措施。3.4深化安全教育,強化安全意識利用各種宣傳工具,采用多種教育形式,使職工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斷強化安全意識,建立安全體系,使安全管理制度化、教育化,以“安全第一15、,預防為主”為宗旨,項目部把安全生產工作當作第一位來抓,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配備專職、兼職安全員,嚴格執行安全規程,認真落實安全檢查、安全獎罰制度,當安全與工程進度存在矛盾時,必須堅持“安全第一”的方針。在施工中認真實施標準化作業,嚴肅施工紀律和勞動紀律,杜絕違章指揮和違章操作,落實施工現場安全防護設施的投入,嚴格按要求配備防毒、防火器具,配有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防護手套等,并確保其安全與良好,使安全建立在科學管理、技術先進、設施可靠的基礎之上。各級負責人在下達生產任務時,必須同時下達安全技術措施,檢查工作時,必須總結安全生產情況,提出安全生產要求,把安全生產貫徹到施工全過程中去。認真16、堅持執行定期安全教育、安全講話、安全檢查制度,設立安全監督崗,支持和發揮群眾安全人員的作用,對發現事故隱患和危及到工程、人身安全的事項,要及時處理,作出記錄,及時改正,落實到人。施工前確認施工范圍內(地上,地下)的各類設施,發現電線、電纜、管道及其它建筑物,按要求妥善處理。施工現場及交叉口設醒目的安全標志,設專人指揮。加強與當地政府、公安、交通等部門的聯系,做好與地方群眾的工作,使其盡力支持建設,處理地方事務,確保安全生產。為施工人員購買意外傷害保險。3.5安全生產目標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和“安全為了生產,生產必須安全”的原則。做到思想保證、組織保證、技術保證,確保文明施工,安17、全生產,本工程的安全生產目標為:不出安全事故。第四章、環保方案4.1環境保護措施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以及地方法規和行業企業要求,采取措施控制施工現場的各種粉塵、廢水、廢氣、廢渣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環境保護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4.1.1大氣環境保護柴油機廢氣的排放按國家排放標準控制。除設有符合規定的裝置外,禁止在施工現場焚燒油氈、塑料、橡膠等有毒,有害煙塵和惡臭氣體的物質。4.1.2水環境保護清理施工機械、設備及機具的廢水、廢油等有害物質以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放于水域中,也不得傾瀉于飲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上,以防污染水質和土壤。含油廢水,進入隔油池隔18、油和沉淀達到合格標準后排放。4.1.3地面環境保護施工現場垃圾及時清理出現場。做到臨時施工場地布置優化,加強臨時防護,施工結束后及時進行基底清理、土地平整,并復耕或恢復植被,要做好施工便道路基邊坡擋護、護坡、排水防護,加強施工過程中的臨時防護措施,施工結束后及時進行基底整治和道路兩側綠化措施;聲環境保護嚴格控制人為噪聲,限制高音喇叭的使用,最大限度地減少噪聲擾民。施工噪聲主要包括施工現場、機械作業時和車輛運輸時產生的噪聲。為減少噪聲影響,機械設備選型配套時優先考慮低噪聲設備。加強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保證機械設備的完好率,確保施工噪聲達到環境保護標準要求;特別注意夜間施工的噪音影響,盡量采用低噪19、音施工設備。對距離居民區200m以內的工程,則應根據需要限定施工時間。少數高噪音設備盡可能不在夜間施工作業,必須在夜間從事有噪音污染的施工應先通知附近居民,以征得附近居民的理解,如有可能采取限時作業措施;4.1.5植被保護措施 做好當地水系、植被的保護工作,在施工時對路基邊坡及時進行防護與植被綠化,施工車輛不得越界行駛,以免碾壞植被、莊稼、鄉村道路等。4.2文明施工施工便道選線選址盡量少占或繞避林地、耕地,保護原有植被。對合同規定的施工界限外的植物、樹木等盡力維護,嚴禁超范圍砍伐。工程完工后及時進行現場清理,復墾或綠化;嚴格按設計和業主規定的征地范圍和數量丈量用地,嚴禁超范圍占用土地和水面。施工臨時設施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不占或少占農田。施工場地和運輸道路須定期灑水養護,避免產生揚塵。對產生塵埃運輸車輛和石灰等揮發性材料堆場加以覆蓋,減少對空氣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