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測量方案2(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21012
2022-08-08
11頁
169.50KB
1、蘇州市軌道交通一號線-TS-10標人民路站土建工程測量方案編 制: 復 核: 審 核: 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蘇州軌道交通1號線人民路站項目經理部2008年1月21日目錄一、綜述 1二、編制依據 2三、主要人員和設備 2五、全站儀邊角測量原理 3六、控制測量 4七、結構測量(施工放樣和竣工測量) 6八、技術和質量保證措施 9一、綜述1.1 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蘇州市人民路與干將路十字型交叉路口地下,1號線車站主體沿干將路方向布置,總體呈東西走向。1號線線路起于蘇州吳中木瀆站,經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城區、終于蘇州工業園區錦溪街站。1號線全線共設24座車站,人民路站為第12座車站。人民路站本身為1號線2、和4號線間換乘車站,其中1號線車站主體沿干將路方向布置,4號線車站主體沿人民路方向布置,并略有傾斜。車站西側設置人防隔斷門。工程范圍包括人民路站及其附屬工程(10個出入口,其中預留4個,6組風亭等)土建工程。車站1號線方向有效站臺中心里程為右CK12+434.370,設計起點分界里程分別為右線CK12+217.070、左線CK12+265.570,終點分界里程為右CK12+506.970。車站主體結構外包長度291.3m。車站4號線方向有效站臺中心里程為右CK11+791.853,設計起點分界里程為右CK11+692.703,終點分界里程為右CK12+001.653。車站主體結構外包長度為313、0.35m。本次設計為一期部分,設計分界里程為右CK11+846.853,施工車站長度為155.55m。1.2主要測量工作內容1.3.1、施工控制網(導線網、水準網)的復測加密;施工過程中的控制網周期性復測;1.3.2、結構施工測量; (1)地下連續墻(導墻)施工定位測量及設計高程控制; (2)鉆孔樁施工定位測量及設計高程控制;(3)立柱平面定位測量; (4)底頂板定位及高程控制;(5)結構物的監控量測。1.3.3、結構竣工測量 二、編制依據1、地下鐵道、輕軌交通工程測量規范(GB50308-1999);2、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3、城市測量規范(CJJ8-99);4、新建4、鐵路工程測量技術規范(TB10101-99);5、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99-1999)6、地下鐵道設計規范(GB50299-1999)三、主要人員和設備工程技術部下設專業測量隊,測量隊由具有地下工程測量經驗的專業測量工程師和經專業培訓持測繪證的測量人員組成,負責本工程的控制測量和施工測量工作。配備高精度的全站儀、精密水準儀等測量儀器設備,所有的測量儀器均經測量儀器檢定部門檢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內使用。具體人員和設備見表測量設備清單和測量人員名單。 測量設備清單設備名稱規格型號精度等級數量工作性能最近校準時間全站儀DTM325 21+1PPm1良好2007-8-6水準儀DSZ22m5、m1良好2007-8-6測量人員名單姓名性別年齡學歷職稱職務韓福飛男30本科工程師測量主管蔡建軍男25本科工程師測量組長王選鵬男24大專助工測量員四、本工程測量方案簡述整個工程的縱橫軸線根據建筑總平面布置圖確定,施工進場后,根據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及施工單位三方認可的坐標進行測定。本工程采用導線測量法建立平面控制網,在遠端場地或近圍墻處設置對應控制點,能根據建筑物定位的需要靈活地布置網點,便于控制點的使用和保存。導線根據施工總平面圖布置,點位選在設計中的凈空地帶,所選之點要便于使用、安全和長期保存。導線點選定之后,及時埋設標樁,各條導線均勻分布于整個施工區域,每個環形控制面積盡可能均勻,導線網構6、成互相聯系的環形,構成嚴密平差圖形。控制點用鋼釘釘入短木樁再澆素混凝土固定,四周以顯著標記警示,以防止破壞和位移。由于深基坑施工對周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做好建筑物軸線定位復核工作,每次復核測量數據存檔備查,并根據復核情況指導施工定位。五、全站儀邊角測量原理考慮到本標段的施工特點,在本標段的施工測量中采用全站儀邊角法進行施工放樣。全站儀邊角法原理:將全站儀架設于一個加密的臨時施工控制點上,后視另一通視的施工控制點,配置后視坐標、測站坐標,設置方位角。全站儀設站完成以后,根據放樣前計算好的施工部位的設計坐標X、Y、Z或設計點位到測站的距離S和方位角A,對設計點位進行平面放樣工作,其中:S=(X-X7、0)2+(Y-Y0)2)0.5A=tg-1((Y-Y0)/(X-X0))S0=(X-X0)2+(Y-Y0)2)0.5A=tg-1((Y-Y0)/(X-X0))示意如圖1后視點前視點測站點圖中測站點和后視點均為由首級點引測得到的加密控制點,X 、Y、Z表示后視點的坐標,X0、Y0、Z0表示測站點的 坐標,X、Y、Z表示施工部位的設計坐標。S0、A0表示測站點到后視點的后視距離和后視方位角,S、A表示由測站點坐標和施工部位設計點位坐標計算出的距離和方位角。六、控制測量6.1、施工控制網的布設和加密根據蘇州市測繪院組提供的蘇州軌道交通一號線工程土建第10標段控制點資料,我項目部目前可用的首級控制點有8、四個,分別為:1G17、1G18、1G19、1G20。我部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和施工需要,通過聯測1D35、1D36、1D37,四個首級控制點與聯測1D35-1D37點聯測平差后供施工使用。 施工控制網每半年復測一次。復測按照規范和設計要求,采用布設加密導線的方法,對附合導線進行施測。導線測量精度要求:等級 導線長度(km)平均邊長(km)測角中的誤差()測距相對中誤差測回數方位角閉合差( )相對閉合差一級30.32.51/8000035n1/35000導線精度要求施工控制網初步示意圖: 為了方便施工測設工作,根據本工程施工的實際情況,導線加密如下示意圖:加密導線示意圖6.2、水準網布設和加密前期9、業主交樁的首級高程控制點有112、113,以1D35、1D36、1D37、點作為施工高程基準,對水準網進行加密復測,形成附合水準網;并擬定3個月進行一次復測或加密。按工程測量規范、城市測量規范要求;進行及時上報復測成果。水準測量技術要求:水準測量技術要求等級每公里高差中差(mm)路線長度(km)水準尺觀測次數往返較差環行閉合差(mm)二等44因瓦尺往返各一次8L水準網初步示意圖:在加密水準網布設完成后,我部將按照業主、監理和相關技術規范和設計要求,對加密水準網進行周期復測。加密水準網示意圖七、結構測量(施工放樣和竣工測量)7.1施工測量流程7.2地下連續墻(導墻)施工測量本工程圍護結構采用地下10、連續墻。導墻施工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根據施工設計圖計算并確定的連續墻(導墻)中軸線,在每段連續墻(導墻)中軸線的兩端適當外移一段距離確定兩個點,并視現場具體情況,增加至少一個控制點(軸線上或軸線外均可),以便復核軸線。所有控制點都做好醒目標識,防止施工過程中遭到破壞。在施工過程中適時進行測量復核,確保連續墻(導墻)軸線的準確。地下連續墻頂面標高控制,在基坑(基槽)外側確定一個或幾個高程控制點,在地下連續墻鋼筋籠吊裝入槽后,以這些控制點,用水準儀測量控制根據設計施工圖確定的地下連續墻頂面標高。7.3樁基施工測量本工程樁基礎主要為抗拔樁及加水泥土攪拌樁(SMW工法樁)。樁基施工測量主要分為施工放11、樣和竣工測量。樁基施工前,做好測量作業準備工作。對樁基放樣采用全站儀邊角法。將全站儀架設在高等級控制點或加密控制點上,設站完成后,根據計算的樁位設計坐標,對樁位進行測量放樣。放樣完成后,在放樣出的樁位處上打上木樁,并在木樁頂面精確放樣出樁中心位置,并用細鋼釘標識,供鉆機就位使用。7.4 立柱底板頂板施工測量立柱底板頂板施工前,立柱底梁頂板施工測量的主要控制點為業主交樁的首級控制點和我部自行加密的控制點。業主交樁的首級控制點會和我部自行加密的控制點是我標段樁身施工的高程和平面控制的主要基準。(1)、立柱施工放樣立柱施工的平面放樣方法為全站儀邊角法。將全站儀架設于加密在距離放樣點位最近的控制點上,12、后視臨近的可以通視的另一控制點,采用全站儀放樣的坐標法,根據立柱的設計坐標,對立柱進行放樣。放樣完成后,采用不同的測量方法或控制點對放樣點位進行復測,確保放樣點位的準確無誤。在放樣出的點上用紅色油漆標識出點位,并用墨斗彈出立柱的邊線,彈出的墨線是立模時模板定位的依據。在模板支設完成后用全站儀監測模板的垂直度,以保證成品的垂直度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2)、底板頂板施工放樣底頂板施工的平面放樣方法為全站儀邊角法。將全站儀架設于加密在底頂板上的距離放樣點位最近的控制點上,后視臨近的可以通視的另一控制點,采用全站儀放樣的坐標法,根據底頂板的設計坐標,對底頂板進行放樣。放樣完成后,采用不同的測量方法或控13、制點對放樣點位進行復測,確保放樣點位的準確無誤。在放樣出的點上用紅色油漆標識出點位,并用墨斗彈出底頂板邊線,彈出的墨線是安裝底頂板鋼筋和模板的依據。在模板支設完成后用全站儀監測模板的垂直度,以保證底頂板成品的結構尺寸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7.5與相鄰標段的控制網聯測考慮到控制點受施工和外界因素影響,全線的首級控制網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坐標和高程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改變。但由于控制點布設在不同標段,每個標段使用的控制點不同。由于控制點點位變化可能會引起相鄰標段銜接段出現錯臺現象,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在不同的施工階段,我部都將和相鄰標段進行控制網的聯測,導線點最少連進相鄰標段兩個導線點,水準點至少延伸14、相鄰標段一個水準點,聯測完成后對測量成果進行平差,平差后,在與其他標段的銜接段施工時,使用聯測測量成果。八、技術和質量保證措施1 、測量人員要有良好的技術水平和很強的責任心;2 、測量作業前,仔細檢查測量設備的性能是否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杜絕不具備良好狀態的測量設備投入測量作業;3 、不允許對測量設備性能不完全熟悉、對測量設備的精度不完全掌握的人員對儀器設備進行操作;4 、測量儀器的操作采取一個人觀測、另一個人復核的方法,測量數據的計算也采用一個人計算,另一個人復核的辦法,以保證測量放樣結果的高精度和高準確度。5 、測量儀器架設好時要對其他控制點進行檢核性的復測,避免儀器設站存在錯誤。6 、對已經放樣好的點,采用另外的測量方法或者將儀器架設到其他高級控制點上對放樣點位進行復核,以增加點位精度的可靠性。7 、對所有的測量設備均根據其檢定周期,進行定期檢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