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測量方案一分部(連鎮)(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21021
2022-08-08
13頁
107KB
1、新建連云港至鎮江鐵路站前工程LZZQ-5標測量方案編制:審核:審批:中鐵航空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連鎮鐵路項目經理部2015年11月目錄1 工程概況 31.1工程簡介 31.2 本工程測量任務的主要內容 32 編制依據和原則 32.1 編制依據 32.2 編制原則 33 重難點及對策 44 測量組織機構 45 測量工作計劃 46 儀器配備 47 測量制度 58 控制測量等級和技術要求及結構物測量精度要求 58.1 平面控制網布置原則 58.2 施工控制網等級及技術要求 58.3 主要結構物的放樣限差 69 橋梁(下部結構)施工過程測量 710路基(下部結構)施工過程測量 7連鎮鐵路LZZQ-5標施2、工測量方案1 工程概況1.1中鐵航空港三公司LZZQ-5標項目部一分部,位于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管段起訖里程為DK176+900DK183+780,線路全長6.88km。工程項目包含有:橋梁、路基、涵洞、改移道路、改移溝渠、三電遷改、大臨工程、配合輔助工程等。主要施工內容見表1.1序號項目名稱里程樁號全長(km)主要內容1高郵特大橋DK179+282.38183+7804.50其中鉆孔灌注樁 914 根;打入樁 224 根。承臺142個;墩臺身142個2路基DK176+900DK179+282.382.38CFG樁22193根,涵洞11座,地下通道1座,其中界首站場路基2197.62m期間包含3、兩座連續鋼結構橋1.2 本工程測量任務的主要內容導線復測、交接樁復測、控制網加密、大臨工程施工測量、紅線邊界、路基、涵洞施工測量、樁基、橋墩施工測量、墊石施工測量等。2 編制依據和原則2.1 編制依據 連鎮鐵路施工圖設計; 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 新建鐵路工程測量規范; 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 DSZ2自動安平水準儀使用說明書; TOP -GPS+用戶手冊; 設計院交樁資料; 高郵特大橋施工組織設計。2.2 編制原則 測量方案力求采用先進的、可靠的工藝、材料、設備、達到技術先進,力求工藝成熟可靠,具有可操作性; 遵循“先整體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確定“平面控制網”,然后以4、控制網為依據,進行各細部尺寸的定位、放樣和復核; 堅持施工圖復核制度,組織技術人員熟悉設計文件及施工圖紙,弄清設計意圖、復核計算施工圖尺寸和相關測量要素,并會審做好記錄;必要時與監理、設計、業主等單位共同審核,并完成審核記錄; 堅持動態測量控制制度,根據不同結構的測量需求,合理選用合適的測量設備、方法和頻率。 必須嚴格審核測量原始依據的正確性,堅持“現場測量放樣”與“內業測量計算”工作步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測量方法要科學、嚴謹、簡捷,儀器選用要合適,使用要精心仔細,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省工、省時、省費用。 堅持執行自檢、互檢合格后,報請請監理工程師驗收的工作制度。3 重難點及對策 5、本標段橋梁長4.50km;本部分無連續梁施工,施工較為便利,為了防止點位遭到破壞沒5個橋墩布設1個加密點,一個備用以防其中某一點破壞而影響正常施工測量,在施工期間每個月對連續梁附近的加密點采取復測,保證坐標和高程的準確性。 路基段長2.38km;由于車站路基所處范圍內民房、水塘、墳地、樹林等構造物的影響對于施工測量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有些位置由于構造物阻擋信號導致測量精度達不到要求,故采取特殊位置采用GPS打設加密點并由全站儀測量并放出準確位置。4 測量組織機構測量工作實行總工負責制,并專設測量小組。由總工程師和副總工程師負責組織實施,設專職測量工程師管理、協調測量放線全過程,并報監理檢查驗收。6、總工程師:林溝工程部長:李旭測量隊長:張木梁內業組:陳溪外業組:師少鵬、王晨5 測量工作計劃測量內容計劃開始時間計劃結束時間負責人拆遷紅線2015.92015.12張木梁大臨工程2015.92015.11張木梁三電遷改2015.92016.3張木梁樁基施工2015.102016.10張木梁承臺施工2015.112016.10張木梁墩身施工2015.112016.10張木梁橋面附屬施工2016.72017.5張木梁橋梁封閉施工2017.82018.5張木梁路基施工2015.112018.5張木梁涵洞施工2016.32016.11張木梁連續鋼構施工2015.52017.4張木梁旅客地道2016.37、2017.5張木梁6 儀器配備為滿足測量精度的要求,測量器具必須經過專業檢測部門檢測,保證其在檢定期內。測量器具配備計劃如下表所示:序號儀器名稱型號精度數量1GPSTopGps1套1拓普康全站儀FX-101(1mm+2ppm*D)1臺2水準儀DSZ21mm2臺3電子水準儀Trimble DiNi030.3mm14銦鋼精密條碼水準尺一對5棱鏡2個6塔尺5把7鋼尺50m級2把8卷尺5m10把7 測量制度嚴格按照中鐵航空港集團公司三公司下發的測量管理制度執行。8 控制測量等級和技術要求及結構物測量精度要求8.1 平面控制網布置原則平面控制應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布8、設平面控制網形首先根據設計總平面圖,現場施工平面布置圖,選點應選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本工程各樓座控制樁布設在混凝土護坡坡頂上,并用紅油漆作好測量標記。8.2 施工控制網等級及技術要求平面加密控制測量采用導線法,各項精度指標采用四等導線要求。測量過程中延伸至相鄰標段控制點導線邊。各項精度須滿足下表要求:導線測量主要技術要求控制網級別附合長度(km)邊長(m)測距中誤差(mm)測角中誤差()相鄰點位坐標中誤差(mm)導線全長閉合差方位角閉合差對應導線級別控制點420030052.5101/40000四等高程控制測量采用國家二等水準的要求進行施測,儀器使用DINI03C/DS05型電9、子水準儀配合銦瓦條碼水準尺,測量過程中至少延伸至相鄰標段一個水準點。 二等水準測量精度要求(mm)水準測量等級每千米水準測量偶然中誤差M每千米水準測量全中誤差MW限差檢測已測段高差之差往返測不符值附合路線或環閉合差左右路線不符值二等1.02.0二等水準測量主要技術標準等級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mm)路線長度(km)水準儀等級水準尺觀測次數往返較差或閉合差(mm)與已知點聯測附合或環線二等2400DS1銦瓦往返往返注意事項: 施工前及施工過程中,應對施工控制網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測,復測后,精度達到設計要求。如達不到設計要求,要及時調整。 在已有施工控制網的基礎上,根據樁基、承臺、墩臺的具體情況,10、通過內插或加密的方法,建立有效的承臺、墩臺施工控制網。 建立的施工控制網應滿足控制精度和觀測條件的要求并應使其在施工測量中能發揮最大的作用。施工控制網一般邊長較短,由于受各種條件限制,邊長有是相差甚大,只能在滿足圖形強度和施工精度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使個邊接近等長。 盡可能提高建立的控制網的精度,以減少墩臺放樣的誤差比例。 高程控制網盡量布設符合線路、閉合線路,直接提供承臺、墩臺施工所必需的施工高程控制點,并作為工程建設過程中及交付運營前后沉降觀測的依據。 控制點設在堅實可靠、便于保護、不受施工干擾、使施工放樣具有良好角度的地方。8.3 主要結構物的放樣限差橋梁基礎施工測量的偏差不應超過下表的11、規定類別測量內容測量允許偏差灌注樁基礎樁樁位50排架樁樁位順橋縱軸線方向20垂直橋縱軸線方向40墊層軸線位置20頂面高程0-8橋梁下部構造施工測量的偏差,不應超過下表規定類別測量內容測量允許偏差(mm)承臺軸線位置頂面高程墩臺深軸線位置頂面高程墩、臺帽或蓋梁軸線位置支座位置支座處頂面高程簡支梁連續梁橋梁上部構造施工測量的偏差不應超過下表類別測量內容測量允許偏差()梁、板安裝支座中心位置梁板梁板頂面縱向高程懸臂施工梁軸線位置跨距小于或等于的跨距大于的頂面高程跨距小于或等于的跨距大于的相鄰節段高差相鄰塊件高差9 橋梁(下部結構)施工過程測量鉆孔樁施工測量施工場地平整完畢后應逐個放設鉆孔樁樁位,完畢12、后用卷尺檢查各孔位之間的相對距離是否與設計相符,之后打出孔樁縱橫連線方向的護樁,以便隨時檢查孔位偏差情況。放設完畢經復核無誤后報請測量監理工程師檢查復核確認后方可進行施工。護筒埋設后使用全站儀復核孔位中心位置的偏差,并準確測定護筒頂面高程,作為孔位鉆進深度的依據。灌注混凝土之前測定裝中心位置,復核成孔孔位是否超過驗標要求。打入樁施工測量根據現場整平后測量結果,按設計要求繪制布樁圖。根據布樁圖進行準確放樣,用全站儀、鋼尺定出每排樁位軸線和路基邊樁然后放樣逐樁中心,用消石灰作出樁位的圓形標記,圓心位置用小木樁作醒目標記,并注意保護,測量人員填寫放樣記錄,經驗收合格后施工。為防止擠土效應及移動樁機時13、的碾壓破壞,針對單樁、獨立承臺以及群樁制定不同的放線方案。當樁數比較少時,采用坐標隨時復測;針對大面積群樁,在場地平整度較高的情況下,采用網格進行控制,并在端頭樁位延長線上埋設控制樁,以便復核。斜樁應注意打入角度,放樣前應根據現場實測標高推算出斜打入樁的偏距,根據現場標高推算出實測樁位,并要求多次復核其標高和放樣位置。承臺放樣承臺基坑開挖前應放設承臺中心位置及縱橫軸線方向的十字線,并在開挖輪廓線1m以外各設置兩個以上的方向樁,作為施工過程中恢復墩臺中心的依據。測定地面標高,確定開挖深度,根據開挖深度放設開挖輪廓線。放設完畢后經自檢復核后報請監理工程師檢查復核后方可施工。承臺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在14、承臺頂面放設墩中心位置及縱橫十字線,檢查承臺頂面標高,作為墩臺身的模板立設依據。經復核后報請監理工程師復核,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墩臺身模板立設完成后使用全站儀和水準儀分別檢查模板頂面各部結構尺寸及高程誤差是否符合驗標要求,如有偏差及時調整。墩臺身放樣墩臺身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在墩臺身頂面測定梁中心及縱橫十字線,檢查墩臺身各部結構尺寸,詳細記錄。并將高程控制點引至每個墩臺頂,以便支承墊石頂面高程的精確控制。10路基(下部結構)施工過程測量CFG樁施工測量先用GPS定出線路中心,放出路基邊線,測出地表標高,確定路基場地平整工作面。然后根據圖紙計算出CFG樁加固區變化點中心線及加固區邊線位置坐標,然后用GPS將計算坐標準確放樣。涵洞及旅客地道放樣涵洞及旅客地道基坑開挖前應放設中心及縱橫方向十字線,并測設原地面高程確定開挖深度,待基坑開挖完畢后準確將涵洞及旅客地道的輪廓線放出。放設完畢后經自檢復核后報請監理工程師復查后方可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