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噴樁施工安全專項方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21824
2022-08-08
13頁
28.50KB
1、濕噴樁施工安全專項方案 蘇州市中環快速路工程相城區段 SZZH-XC2 標 編制: 審批: 批準: 鎮江市路橋工程總公司 蘇州市中環快速路工程相城區段SZZH-XC2標項目經理部 蘇州市中環快速路相城區段SZZH-XC2合同段 濕噴樁也是我部路基施工中的重要環節,人員多,施工比較復雜,安全隱患多,為保證濕噴樁的安全生產,特制定具體的安全施工方案,內容如下: 一、工程概況 本工程起點為中環快速路高新區段與相城區分界處,終點于規劃蘇虞張公路新線東側。2標段地面工程施工范圍:K0+717.965K1+380 全長662.035m;高架橋梁工程施工范圍:K0+717.965K1+524.885 全長82、06.92m., 工程全線為高架快速路、地面設輔道。標準段橋梁寬度為25.5m,在蘇虞張立交附近漸變為40.5m,在交叉口處為37.5m。2標段主線高架橋共分8聯,跨徑布置依次為:(332)+(332)+(332)+(331.42)+(220.93)+(432)+(328.6)*(27.97+35+45+35+25.98)m。該工程主線設計車速為80公里/小時,輔路設計車速為40-60公里/小時;主輔路均采用雙向六車道標準建設。 蘇州市中環快速路相城區段SZZH-XC2合同段全線軟基處理濕噴樁2886lm,主要分布在橋頭及其過渡段、構造物基底等段落。 二、編制依據 1、蘇州市中環快速路相城區段3、SZZH-XC2合同段招標文件 2、蘇州市中環快速路相城區段SZZH-XC2合同段相關施工設計圖及技術交底 3、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J041-2000) 4、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條例 5、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01) 三、編制范圍 蘇州市中環快速路相城區段SZZH-XC2合同段路基濕噴樁施工 四、編制原則 1、安全第一的原則 在安全方案編制中始終按照技術可靠、措施得力、施工順序安排合理、確保安全的原則確定施工方案。重點是樁機就位移位、鉆進及臨時用電等重要環節的施工安全。工程開工前做到安全保證措施首先落實到位,在確保萬無一失的前提下組織施工。 2、堅持規范、規程原則貫徹執行4、橋涵施工規范、安全施工規程。執行業主對本工程建設的各項要求, 采取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優化各項資源配置,以適應施工組織安排。 五、安全目標 1、確保無死亡事故和重傷事故。 2、無重大責任事故。 3、無重大安全隱患。 六、總體布署 為了確保工程順利進行,施工前進行安全技術交底,過程中進行控制,具體負責人如下: 總負責:朱強 分管責任人:沈黎 防護材料采購:李輝(材料科) 安全技術交底:錢偉(工程科)、吳康榮(安全科) 安全維護:施周亮 龔晨強 應急負責人:陳青 六、施工主要危險及可能造成的傷害 1、臨時用電不規范造成傷害 2、機械操作不規范造成物體打擊、機械傷害 七、施工方案 (一)、開5、工前的準備工作: 1、根據設計要求,先平整場地,清除樁位處地上、地下的一切障礙物、石塊、樹根、垃圾等,同時進行清表處理,場地低洼時,應回填素土,溝塘處需打濕噴樁的,應優先考慮抽水、清淤及填筑至濕噴樁施工高程處。施工地段有跨路線的高壓線、電話桿線等就及時報告,在最短的時間內,協調解決清除障礙,方便施工。在濕噴樁施工之前,先墊平場地,然后再進行樁位放樣,最后濕噴樁機就位。 2、項目部根據測量平整后的地面標高,以及用灰線劃定的墊層邊界路線,路基內的中樁或控制樁,繪制出平面布樁圖?,F場布樁用鋼卷尺定出每一根樁樁位,用竹樁插入土層,標定位置(樁位誤差不得超過3cm,樁間距誤差不得超過10cm),在灌注樁6、兩側布置樁位時,預留灌注樁施工位置,預留半徑為100cm,并報監理復核。 3、濕噴樁在施工之前必須進行工藝性成樁試驗,每臺樁機不少于5根,通過試樁以便掌握具體的土層分布特點,根據實際情況與實 際要求,調整并確定各臺樁機的具體的操作參數,保證大面積施工質量。主要有: 滿足水泥噴入量的各種技術參數: 鉆進速度值Vl.0m/min 平均提升速度參考值VP0.8m/min 攪拌速度參考值R=30轉/min 鉆進、復攪與提升時管壓力:O.1MP<P<0.2MP 供漿時的管道壓力:0.25 MP<P<0.4MP 4、水泥土攪拌的均勻程度,掌握下鉆及提升的困難程度,確定合適的技術處理7、措施,試樁必須在監理的監督下進行,應注意對機械性能的檢查,成樁試驗 成功后寫出試樁報告,經監理認可后施工,每臺機械都進行試驗,并將取得的施工參數掛牌標明在機械上以便執行及檢查。 (一)、濕噴樁施工工藝流程 整平場地:根據圖紙上給定的整平高程對施工場地進行整平,壓實度蘭90%。 定位:依據路中心控制樁用經緯儀或鋼尺按施工圖確定樁位,樁位處插入竹簽作為標志;將深層攪拌機移動到指定位置,對中、雙向調整樁機垂直度。 漿液配制:根據室內施工配合比試驗結果確定的配合比嚴格控制水灰比,加水應經過核準的定量容器。水泥漿必須充分拌和均勻。使用砂漿攪拌機制漿時,每次投料后拌和時間不得少于3分鐘。檢測水 泥漿液密度8、并記錄。鉆進、送漿將制備好的水泥漿經篩過濾后,倒入貯漿桶,開動灰漿泵,將漿液送至攪拌頭。 要求鉆進速度:V1.0 m/分鐘,鉆進噴漿速度:V0.40.7m/分鐘,待鉆頭鉆進到設計標高后,在原地空轉1分鐘后,再以平均提升速度:vp0.40.7m/分鐘噴漿,在該范圍內我們需要確定一個合理的提升速度,可以保證在不堵塞噴頭又均勻噴漿的理想速度。 噴漿有以下兩種方式: A、鉆進噴漿開動灰漿泵,漿液從噴嘴噴出并具有一定壓力盾,開始鉆進攪拌,同時根據試樁結果調整灰漿泵壓力檔次,保證噴漿量滿足要求。在鉆進過程中連續噴入水泥漿液。鉆進至設計樁長或硬土層后,應原地噴漿攪拌30秒。如局部位置存在噴漿不足的情況時,應9、在反轉提升的過程中進行補漿。 B、提升噴漿 在鉆進過程中不噴漿,鉆進至設計樁長或硬土層后,開動灰漿泵,并根據試樁結果調整灰漿泵壓力檔次,保證噴漿量滿足要求。將攪拌頭自樁端反轉勻速提升攪拌,并連續噴入水泥漿液,直至地面。如局部位置存在噴漿不足的情況時,應在復攪的過程中進行補漿。 4、復攪:鉆頭提升至地面后,應立即反向鉆進復攪,復攪深度原則上應為樁身全長,如無法進行全程復攪,應報監理工程師批準。復攪時鉆進速度控制在vp0.8 m/分鐘,需要注意的是攪拌速度以: V-3050轉分鐘為宜。在復攪過程中,應對局部噴漿不足的樁身部位進行補漿,并防止噴漿口堵塞。噴漿時泵內泵送能力3050 11 分鐘,并按機10、械類型及管道長度調整。 5、打?。撼蓸逗?,在鉆機移動前打印施工過程資料和成樁資料,嚴禁移機后補打資料。成樁資料打印必須有旁站監理監督,打印完成后交旁站監理簽認。 6、清理攪拌葉片上包裹的土塊及噴漿口,樁機移至另一樁位施工。 (二)、濕噴樁施工工藝要點 (1)濕噴樁施工采用的水泥漿,施工中要按設計水灰比調配,同時要摻入規定量的生石膏粉作為外摻劑;樁徑為50cm,設計水泥用量為50kg/m; (2)栓查樁位,誤差應控制在50mm以內; (3)機械就位,校正鉆管垂直度1.5%: (4)工前應丈量鉆桿長度,并標上顯著標志,以便掌握鉆桿鉆入深度,復攪深度,保證樁頭密實; (5)鉆孔下鉆深度,確保濕噴樁樁11、長和噴漿量達到規定要求,深度誤差不得大于3cm,水泥損耗不得大于1%; (6)每一根施工結束后,用孔口的松散水泥土填平夯實,保證樁頭的密實。施工中如發現土層分布有較大變化,軟土深度與設計樁長不符或噴漿量與成樁速度不符立即停工,并上報監理;施工過程中應及時準確,按實記錄鉆桿深度,制樁時間,復攪深度,噴漿量等;格確保濕噴樁標高和停漿標高,不得中斷噴漿,確保樁體長度,嚴禁在尚未噴漿的情況下進行鉆桿提升作業; (10)施工中,發現噴漿量不足,應整樁復打,復打的噴漿量長度應不小于設計用量,如遇停電,機械故障等原因,噴漿中斷時,必須復打,復打重疊段大于1米; (II)施工要求,嚴禁無電腦計量裝置的濕噴樁施12、工; (12)儲灰缺罐中的水泥應不小于一根樁的用灰量,當儲灰量不足時,不得對下一根樁開鉆施工; (三)一般要求: (一)、施工現場的臨時用電 (1)電線接頭應牢固,并用絕緣膠帶包扎。 (2)保險絲應按用電負荷量裝設,防止亂接。 (二)、施工機械 1、操作人員在工作中不得擅離崗位,鉆孔樁在鉆空過程中,鉆桿邊上不得站人,防止鉆桿頂端高空墜物。 2、操作人員必須嚴格執行工作前的檢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觀察及工作后的檢查保養制度。 3、工作前應檢查: (l)工作場地周圍有無妨礙工作的障礙物; (2)油、水、電及其他保證機械工設備正常運轉的條件是否完備; (3)安全、操作機構是否靈活可靠; (4)指示儀表、13、指示燈顯示是否正常溫度。 4、工作中應觀察: (1)指示燈和儀表、工作和操作機構有無異常; (2)工作場地有無異常變化; 5、工作后應進行檢查保養: (1)工作機構有無過熱、松動或其他故障; (2)參照例行保養規定進行例保作業; (3)做好下一班的準備工作; 八、施工期間安全管理措施 1、施工作業人員進場施工前必須經過“三級安全教育”,未經過培訓的人員不得進場施工,所有特種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均需持證上崗; 2、高處作業人員必須經體檢合格,凡患有不適合應從事高處作業疾病的人員,一律禁止從事高處作業。高處作業不得坐在平臺邊緣,不得騎坐在欄桿上,不得站在欄桿外工作,或借助欄桿的起吊構件。 3、進入施工14、現場作業區者佩帶安全帽,并扣好帽帶。 4、配電線路必須按有關規定架設整齊,架空線應采用絕緣導線,不得采用能夠塑膠軟線,不得成束架空或沿地明敷設。各類配電箱、開關箱外觀應完整、牢固、防雨、防塵,箱體以應外涂安全色標,統一編號。停止使用的配電箱應切斷電源,箱門上鎖。 九、建立、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過程中對已有的安全管理體系和制度逐步完善和改進,認真落實項目部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獎懲制度、安全檢查制度等。 十、安全應急預案 1、小型結構物施工領導小組即安全應急領導小組負責小型結構 物施工期間安全以及組織事故的救援、匯報、調查等各項工作。 2、項目經理部應急反應組織機構劃分為總指揮、傷員營15、救組、交通疏導組等現場應急部門,各部門的職能及職責如下: (l)事故現場總指揮的職能及職責 所有施工現場操作和協調,包括與指揮中心的協調; 現場事故評估,保證現場人員和公眾應急反應行動的執行; 控制緊急情況,做好與消防、醫療、交通管制、搶險救災等各公共救援部門的聯系; (2)現場傷員營救組的職能與職責 引導現場作業人員從安全通道疏散; 對受傷人員進行營救至安全地帶。 (3)保衛疏導組的職能和職責 對場區內外進行有效的隔離工作和維護現場應急救援通道暢通的工作; 疏散場區內外人員撤出危險地帶。 (4)后勤供應組的職能及職責 迅速調配搶險物資器材至事故發生點; 提供和檢查搶險人員的裝備和安全防護; 16、及時提供后續的搶險物資; 迅速組織后勤必須供給的物品,并及時輸送后勤物品到搶險人員手中。 3、應急反應組織機構人員的構成 (1)應急總指揮由項目經理方銀喜擔任; (2)應急副總指揮由項目副經理邵伯賢擔任; (3)現場搶救組組長由安全科長凌愛俊擔任; (4)危險源風險評估組、技術處理組組長由項目總工朱蕊擔任; (5)善后工作組組長由方銀喜擔任 4、本公司以外的能提供援助的機構: 5、報警和通訊聯絡 1)報警系統和報警程序:事故發生的報警程序為:因工程情況特殊,報警方式一般采用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應急系統骨干成員每人都配置通訊設備,并將聯絡方式公開。 2)工程項目部應急救援機構人員通訊聯絡方式: 17、6應急反應預案 (1)事故報告 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立即向項目負責人報告;項目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當于l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 (2)現場事故應急處理 可能發生的事故主要有:機具傷人、火災事故、雷擊觸電事故、 落物傷人等事故。 (A)機械傷害、物體打擊事故應急措施 (1)對輕傷事故的傷者進行消毒、止血、包扎、止痛等臨時措施,及時送附近醫院進行救治。 (2)發生重傷事故 <1>立即關閉運轉機械,保護現場,及時向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及有關部門匯報,應急指揮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迅速趕赴事故現場,組織事故搶救18、。 <2>立即對傷者進行包扎、止血、止痛、消毒、固定等臨時措施,防止傷情惡化。如有斷肢等情況,及時用干凈手巾、手絹、布片包好,放在無裂紋的塑料袋或膠皮袋內,袋口扎緊,在口袋周圍放置冰決、雪糕等降溫物品。 <3>立即拔打120和當地急救中心取得聯系,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聯系電話,并派人到路口接應。 (B)火災事故應急處理 <1>立即報警。施工現場發生火災,責任部門立即撥打“119”火警電話,并及時向總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匯報,以便領導了解和指揮撲救火災事放。 <2>組織撲救火災。當施工現場發生火災后,除及時報警外,火災事故應急指揮小組要立即19、組織義務消防隊員和員工進行撲救,撲救火災時按照“先控制、 如觸電者呼吸或呼吸心跳均停止,將傷員仰臥在平地上或平板上立即進行人工呼吸或同時進行體外心臟按壓,并 立即撥打120向當地急救中心求救,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聯系電話,派人到路口接應。 (4)觸電事故發生后,現場負責人立即向總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匯報,有關領導接到事故報告后,迅速趕赴事故現場,組織指揮事故搶救。 (D)其他人身傷害事故處理當發生如高空墜落、被高空墜物擊中、 中毒窒息和機具傷人等而造成人身傷害時:應立即向項目部匯報。 應立即排除其他隱患,防止求援人員遭到傷害。積極進行傷員搶救。 (E)惡劣天氣應急處理 (1)臺風災害 指20、揮機構、各施工隊及時收聽氣象臺站發布的臺風動向的最 新信息,針對要求指揮機構召開會議,通知各施工隊伍,動員和部署抗擊臺風的各項防范措施。 項目部、各施工隊伍應對沿線進行全面巡查,采取措施,確 保排水系統的暢通。 各施工隊伍將各自的施工機械設備停放到安全避風處,組織 力量做好房屋加固以及工人轉移安置的準備工作。 對高空設施進行加固,停止高空及戶外危險作業,沿線的安 全設施進行適當的回收。 安排好防臺風的搶修隊伍各就崗位,保證通信暢通,服從統 一指揮,執行各種任務。 項目部、各施工隊應把門窗捆緊拴牢,特別應對鋁合金門窗 采取防護,確保安全。 安排專人指揮人員不要隨意出行,當臺風中心經過時,風力會減21、到最少或靜止一段時間,切記大風將會轉變風向并突然重新吹襲,要繼續留在安全處避風。 項目部及各施工隊伍應安排專人24小時加強值班,直到解除警報為止。 (2)雷雨、大風災害 注意氣象臺及有關媒體報道的雷雨大風最新消息和有關防風通知,做好防風、防雷電準備。 把門窗、圍板、棚架、臨時搭建物等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固緊,人員應當盡快離開臨時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雷雨大風影響的室外物品。 做好應急處置因雷擊事件造成的起火事故的準備,妥善保管易受雷擊的貴重電器設備,斷電后放到安全的地方。 高空、空曠等戶外作業人員停止作業,撤離到安全地方;處于危險地帶和危房中的人員,應到避風場所避風,千萬不要在樹下、電桿下、塔吊下避雨,出現強雷電時應當關閉手機。所有施工人員切勿外出,確保留在最安全的地方。 相關應急處置和搶險隊伍隨時準備啟動搶險應急方案。 項目部及各施工隊伍應安排專人24小時加強值班,直到解除警報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