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施工測量方案計劃(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21979
2022-08-08
13頁
137KB
1、水利工程施工放樣 設 計 書姓 名 : 楊偉龍 班 級 : 0614092 學 號 : 061409257指導老師 : 何保喜 目錄1課程設計的目的、任務、時間及地點31.1課程設計目的31.2課程設計任務31.3課程設計時間、地點32工程簡介32.1測區概況32.2已有測繪成果的分析、評價和利用43施工控制網的建立43.1施工控制網基本要求43.2平面控制4儀器設備5觀測方案5觀測技術要求5天線安置6外業數據采集注意事項73.3高程控制網7儀器設備7觀測方案8觀測技術要求8觀測注意事項8觀測成果的重測和取舍83.4控制網的精度評定94.施工測量94.1施工測量人員的基本要求104.2放樣的準2、備10放樣數據準備10儀器設備104.3渠道建筑物放樣114設計總結131課程設計的目的、任務、時間及地點1.1課程設計目的工程測量學課程設計是該課程理論學習后的一個學術性實踐環節,是對課程理論的綜合和補充,對加深課程理論的理解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具體的工程項目設計,熟悉工程測量方案編寫的要求,獨立進行工程測量技術方案和施工方案的設計;通過大學的理論學習,在這次設計中能夠獨立設計出合適的方案。1.2課程設計任務(1)該課的課程設計安排在理論學習和綜合性實習結束之后進行的;時間為二周。(2)通過課程設計,培養學生運用本課程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分析和解決本課程范圍內的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加深對3、課程理論的理解與應用。(3)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要求每個學生獨立完成本水利施工過程中的控制與放樣工作。1.3課程設計時間、地點時間;本學期的14-15周(2011年11月28日-12月09日)地點;本次課程設計計劃在5#教學樓304、305教室、105、205機房和圖書館進行。2工程簡介2.1測區概況石龍區位于中原名城平頂山市的西部,韓梁煤田腹地。東、北與寶豐縣接壤,西、南與魯山縣毗鄰。距市區52公里、北距省會鄭州140公里,西距洛陽市143公里、南距南陽市159公里。屬淺山丘陵區,大體為西北東南向崗地,境內有海拔528.4米的娘娘山等山丘,主要河流石龍河貫穿全境,中小型水庫7座。屬大陸性季風4、氣候,地處暖溫帶,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2攝氏度,年均無霜期213天,年均降水量635.9毫米。測區困難類別為二級。2.2已有測繪成果的分析、評價和利用平頂山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設管理局提供的控制網成果,級GPS控制點4個,D1301- D1304。D1301 X=3753190.949m、Y=497033.366m、H=170.057mD1302 X=3752688.090m、Y=496931.481m、H=185.128mD1303 X=3753077.805m、Y=489932.228m、H=204.733mD1304 X=3753212.986m、Y=488760.782m、H=25、24.213m已有資料的作業單位為河南省水利勘測有限公司,施測年代為2012年1月8日,采用的技術依據D級GPS、三等水準測量。平面系統采用1954年北京坐標系,1度分帶,中央子午線經度113度。高程系統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已有資料保存良好,可以作為該工程加密控制測量的起始數據。3施工控制網的建立3.1施工控制網基本要求施工平面控制網坐標系統,宜與規劃設計階段的坐標系統一致,也可根據需要建立與規劃設計階段的坐標系統有換算關系的施工坐標系統。施工高程系統,必須與規劃設計階段的高程系統相一致,并應根據需要就近與國家水準點進行聯測,其聯測精度不宜低于本工程首級高程控制的要求。局部建筑工程部位相6、對精度要求較高時,可單獨建立高精度的控制網??刂凭W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專門設計。水利水電工程各項施工測量工作,除使用本規范所規定的方法外,亦可采用能滿足本規范精度要求,并經過實踐驗證的新技術、新方法。 3.2平面控制 平面控制網采用D級GPS網,1954年北京坐標系,1度分帶,中央子午線經度113度的平面基準。點間距2-4km,測點布置示意見圖1。圖1 測點布置示意圖儀器設備觀測使用X300 雙頻實時動態GNSS接收機。該機技術參數: 靜態和快速靜態 水平精度 (2.5 + 110-6D) mm垂直精度 (5 + 110-6D) mm實時動態(RTK) 水平精度(10 + 110-6D) mm垂7、直精度(20 + 110-6D) mm3.2.2觀測方案觀測方法為GPS靜態觀測。在1,2,3,4點位上架設GPS同步觀測50分鐘,同時結束后.分別移動1,2號點位上的儀器到D1303,D1301,繼續同步觀測50分鐘。每次移動兩臺合適的儀器,進行同步觀測50分鐘。觀測技術要求GPS測量基本技術要求規定(見表1、表2)表1 D、E級GPS測量基本技術要求規定 項 目 級 別D級E級衛星截止高度角()1515同時觀測有效衛星數44有效觀測衛星總數44觀測時段數1.61.6時段長度(min)靜 態4540快速靜態雙頻+P(Y)碼52雙頻全波1010單頻或雙頻半波2015采樣時間(s)靜 態10-38、010-30快速靜態5-155-15時段中任一衛星有效觀測時段(min)靜 態1515快速靜態雙頻+P(Y)碼11雙頻全波33單頻或雙頻半波55注: 1.在時段中觀測時間符合此表要求的有效衛星。2.觀測時段長度,應為開始記錄數據到結束記錄的時段。表2 GPS外業觀測的技術指標等 級二三四一 級二 級高度角()1515151515有效觀測衛星數44444觀測時段數22221時段長度9060454545數據采樣間隔秒10-6010-6010-6010-6010-60PDOP值688883.2.4天線安置 在正常點位,先將天線架到三腳架上,然后對中、整平。 在特殊位置,當天線需要安置在三角點站標的觀9、測臺上時,要先將站標頂部拆除,以免遮擋GPS信號。 天線的定向標志應指向正北,以減小地磁偏角對相位中心偏差的影響。 刮風天氣要固定天線,下雨天要接地。 天線架設不宜過低,要距地面1m以上。從天線間隔120三個方向量取線高,其差不超過3mm 。高精度的等級網,要記錄氣象參數。3.2.5外業數據采集注意事項在外業觀測過程中,儀器操作人員應注意以下事項: 觀測小組必須嚴格遵守調度命令,按規定的時間進行作業。 經檢查接收機電源電纜和天線等各項連接無誤,方可開機。開機后經檢驗有關指示燈與儀表顯示正常后,方可進行自測試并輸人測站、觀測單元和時段等控制信息,若是無顯示屏的接收機,需內業在計算機中設置好衛星高10、度角,記錄時間等。接收機啟動前與作業過程中,應隨時逐項填寫測量手簿中的記錄項目。 一個時段觀測過程中不允許進行以下操作:a)接收機關閉又重新啟動; b)進行自測試; c)改變衛星仰角; d)改變數據采樣間隔; e)改變天線位置; f)按動關閉文件和刪除文件等功能鍵。3.3高程控制網高程系統采用1985國家工程基準。按四等水準測量要求進行施測。附合路線長度及其構網圖形,高程點類型與埋設要求同平面控制點。3.3.1儀器設備DS05精密水準儀一臺(帶腳架)、2M沉降觀測銦鋼水準標尺一對,尺墊兩個、皮尺兩根、記錄板一塊,鉛筆、小刀和記錄手簿。儀器使用前進行了檢校,同時對水準尺的圓氣泡進行檢校。DS0511、精密水準儀是采用內置式的測微平板結構,儀器采用全密封設計,能有效地防塵防水,密封等級可達IP55;放大倍率38倍,觀測目標更清晰;水準器居中性能更好,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儀器利用自動補償技術和數字式光學測微尺讀數系統,可大大提高作業效率和測量精度。3.3.2觀測方案水準點構成閉合水準路線,按照四等水準測量進行施測。觀測程序、觀測方法按四等水準測量要求。3.3.3觀測技術要求四等水準觀測視線長度、前后視距差和視線高度、基準點和觀測基點的觀測限差應符合表3,4的規定。表3 四等水準觀測視線長度、前后視距差和視線高度視 線 長(M)前 后 視 距 差(M)前后視距差累積(M)視 線 高 度(M)80512、100.3表4 四等水準觀測限差中絲對稱差()基輔讀數差()基輔高差之差()往返或環線閉合差()53520LL-水準路線長度km 3.3.4觀測注意事項(1)水準觀測應在標尺成像清晰、穩定時進行,并用測傘遮蔽陽光,避免儀器曝曬。 (2)嚴禁為了增加標尺讀數,把尺墊安置在溝邊或壕坑中。(3)觀測員在觀測中,不允許為通過限差規定而湊數,以免成果失去真實性。(4)同一測站觀測時,不應兩次調焦,轉動儀器的傾斜螺旋和測微螺旋時,其最后均應為旋進方向。(5)每一測段的往測與返測,測站數均應為偶數,否則應加入標尺零點差改正,由往測轉向返測時,兩標尺必須互換位置并應重新整置儀器 (6)量距要保證通視,前、后視13、距相等且有一定的視線高度,并盡量使儀器和前、后標志在一直線上。3.3.5觀測成果的重測和取舍。 (1)因測站觀測限差超限,在遷站前發現可立即重測,若遷站后發現,則應從高程點重新起測。 (2)往、返觀測高差較差超限時應重測。四等水準重測后,可選用兩次合格的結果。如重測結果與原測結果分別比較,其較差均不超限時,應取三次結果的平均數。(3)水準測量路線需要跨過江、河、湖、泊和山谷等障礙物時,其測站視線長度,四等水準超過200m時,應按照GB1289791和GB1289891的規定執行。 水準測量外業驗算的項目包括下列內容: (1)觀測手簿必須經百分之百的檢查,并由兩人獨立編制高差和高程表。 (2)根14、據測段往返測高差不符值()計算每公里高程測量高差中數的偶然中誤差M,當高程路線閉合環較多時,還須按環閉合差(W)計算每公里高程測量高差中數的全中誤差MW。 (3.5.3-1) (3.5.3-2)式中 測段往返測高差不符值,mm; R測段長,km; n測段數; W經各項改正后的水準環閉合差或附合路線閉合差,mm; F計算各W時,相應的路線長度(環繞周長),km; N附合路線或閉合環個數。以上M和MW的絕對值應符合表的規定。3.4控制網的精度評定華測GPS-X300靜態和快速靜態精度:水平精度(2.5 + 110-6D) mm 高程精度(5 + 110-6D) mm控制點間距按3km,邊長相對中誤15、差1/180000 ,高程8mm,均能達到邊長相對中誤差1/100000的D級精度要求、高程擬合達到四等水準20L的精度要求。4.施工測量施工測量放樣,平面采用全站儀,高程采用水準測量或三角高程測量。施工觀測基點采用全站儀導線或GPS-RTK在控制點基礎上加密,點間距200m。4.1施工測量人員的基本要求(1)在各項施工測量工作開始之前,應熟悉設計圖紙,了解規范的規定,選擇正確的作業方法,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 (2)對所有觀測數據,應隨測隨記、嚴禁轉抄、偽造。文字與數字應力求清晰、整齊、美觀。對取用的已知數據、資料均應由兩人獨立進行百分之百的檢查、核對,確信無誤后方可提供使用。 (3)對所有觀16、測記錄手簿,必須保持完整,不得任意撕頁,記錄中間也不得無故留下空頁。 (4)施工測量成果資料(包括觀測記簿、放樣單、放樣記載手簿),圖表(包括地形圖、竣工斷面圖、控制網計算資料)應予統一編號,妥善保管,分類歸檔。 (5)現場作業時,必須遵守有關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注意人身和儀器的安全,禁止冒險作業。(6)對于測繪儀器、工具應精心愛護,及時維護保養,做到定期檢驗校正,保持良好狀態。對精密儀器應建立專門的安全保管、使用制度。4.2放樣的準備4.2.1放樣數據準備 放樣前應根據設計圖紙和有關數據及使用的控制點成果,計算放樣數據,繪制放樣草圖,所有數據、草圖均應經兩人獨立校核。 現場放樣所取得的測量數17、據,應記錄在規定的放樣手簿中,所有欄目必須填寫完整,字體應整齊清晰,不得任意涂改。填寫內容包括: (1)工程部位、放樣日期、觀測、記錄及檢查者姓名。 (2)放樣點所使用的控制點名稱,坐標和高程成果,設計圖紙編號,使用數據來源。 (3)放樣數據及草圖。 (4)放樣過程中的實測資料。(5)放樣時所使用的主要儀器4.2.2儀器設備施工測量使用NTS332R全站儀,S3水準儀。NTS332R全站儀測程:最大距離(良好天氣) 單棱鏡5.0KM無棱鏡350M。儀器觀測精度:有棱鏡(2 + 210-6D) mm免棱鏡(5+ 310-6D) mm4.3渠道建筑物放樣設A、B為已知點,P為待放樣點,其設計坐標已18、知。在A出架設全站儀,放樣一個角度, 在放樣出的方向上標定一個P點,再從A出發沿AP方向放樣距離S,即得待定點P的位置。用某種標志在實地標定出P的位置。極坐標法的兩個放樣元素和S是由ABP三點的坐標反算求得: (P) 1、各工程步位的施工放樣,應嚴格按照合同文件及規范執行,保證精度。2、 每個混凝土單元工程澆筑前,必須進行模板的形體尺寸檢查,并將校模資料報監理審查。3、測量精度以中誤差、限差作為衡量的標準,以2倍中誤差作為限差。施工測量主要精度指標見表5。4、開挖、填筑及混凝土工程輪廓線放樣測站點是放樣的工作基點,限差見表6。輪廓放樣點的間距要求見表7。5、開挖輪廓放樣點的點位限差見表8。表519、 施工測量主要精度指標序號項目精度指標(mm)說明內容平面位置限差高程限差1混凝土建筑物輪廓點放樣(2030)(2030)相對于鄰近基本控制點2土石料建筑物輪廓點放樣5050相對于鄰近基本控制點3機電設備與構件安裝安裝點(210)(210)相對于建筑物安裝軸線和相對水平度4土石方開挖輪廓點放樣(50150)(50150)相對于鄰近基本控制點5地形測量地物點(11.5)圖上23等高距工作基點6變形觀測位移測點(610)(610)相對于工作基點表6 放樣測站點的點位限差項 目點位限差(mm)平面高程混凝土澆筑工程1515土石料開挖、填筑工程3535注:放樣測站點的點位限差是相對于鄰近基本控制點而言的。表7 輪廓放樣點的間距要求建筑物類型相鄰點間最大距離(m)直線段曲線段混凝土建筑物5836土石料建筑物1015510表8 開挖輪廓放樣點的點位限差輪廓放樣點位點位限差(mm)平面高程主體工程部位的基礎輪廓點5050主體工程部位的坡頂點、非主體工程部位的基礎輪廓點100100土、砂、石覆蓋面開挖輪廓點150150注:點位限差均是相對于鄰近基本控制點而言的。4設計總結自己寫